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32例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总结78例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误诊的32例,误诊率为41%,X线检查误诊率为40%,内镜及病理检查误诊率为37%。结论 误诊的原因与对本病认识不足,发病率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X线钡餐及胃镜征象与胃癌或胃溃疡酷似有关。  相似文献   

2.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 6 9例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外科治疗经验及预后因素。方法  1984~1996年手术治疗的 6 9例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中 ,Ⅰ期 2 6例 ,Ⅱ期 2 1例 ,Ⅲ期 13例 ,Ⅳ期9例 ,全组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病变完全切除者 6 1例 ,部分切除者 4例 ,未切除者 4例。单纯手术切除者 5例 ,手术加放疗 2 5例 ,手术加化疗 19例 ,手术加放疗、化疗 2 0例。结果 全组总的 5年生存率 71% (4 9/ 6 9) ,10年生存率 31 9% (2 2 / 6 9)。全组随访 1~ 12年 ,随访率 82 .6 % (5 7/ 6 9)。结论 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年龄和性别与预后无明显关系。外科手术在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治疗中仍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 T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便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26例胃MAL Toma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分析其在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方面的特征表现。结果:胃MAL Toma以低度恶性多见,有特征性的病理学表现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结论:正确诊断胃MAL Toma,对估计患者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预后影响因素等。方法分析我院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94年至2006年收治的41例患者的病理及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3.6岁;男女比例为1.3:1;症状以上腹不适、上腹隐痛、呕血和/或黑便为主者约占90.2%;内镜下主要表现为溃疡型肿物者约占61.0%,病变部位以胃窦小弯侧多见占78.0%;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为82.9%;82.9%的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患者平均5年生存率为51.5%,是否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等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结论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发病以中老年人为主,男性稍多,临床症状不典型,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体征,可疑患者应做胃镜及多处活检,对于中晚期患者如病情及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全胃切除术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是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主要类型,来源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胃MALT淋巴瘤是结外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一种,占胃恶性肿瘤的1%~8%,因其在组织学上常有淋巴滤泡和浆细胞出现,与淋巴细胞性胃炎、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的组织学相类似较易引起误诊.现对我院1996年-2003年收治的23例胃MALT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7例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 2例为全结肠病变,5例病变位于回盲部;2例病变侵犯粘膜层,5例侵犯肠壁全层;7例均伴区域淋巴结转移。结论 本病发展较快,术前确诊困难,根治性手术须与术后放疗、化疗结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BCL10和NF-kB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Envision二步法对47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进行BCL10和NF-kB免疫组化染色,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肿瘤临床分期、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复发率、化疗或放疗情况等指标作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本组47例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1.2个月(5~144个月)。肿瘤的BCL10和NF-kB核表达率分别为43%、36%,且肿瘤浸润超过肌层进展期的表达率(58%、50%)显著高于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19%、19%)(P〈0.05),ⅡE+Ⅳ期病例(62%、69%)显著高于Ⅰ期(16%、21%)及Ⅱ期病例(53%、27%)(P〈0.01)。ⅡE+Ⅳ期病例、累及胃壁全层、肿瘤直径≥10cm、肿瘤复发转移、BCL10和NF-kB核表达阳性是预后不良的指标(P〈0.05),临床分期为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BCL10和NF-kB核表达阳性预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恶性进展及短生存期,是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7例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提高对于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方面的认识。方法 收集我院27例胃肠道MALT淋巴瘤,对其临床,病理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6例胃淋巴瘤中,病变位于胃窦部9例,2个病灶者1例,11例肠淋巴瘤中,病变位于回盲部5例,多发病灶4例,病灶直径≥5cm者16例,病理检查病变侵及粘膜下层2例,肌层8例,一全层12例,浆膜外组织5例。区域淋巴结转移者9例,结论 本病误诊率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mmunophenotypes and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gene rearrangement of gastric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lymphom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5 patients with gastric MALT lymphoma who had been admitted to Southwest Hospital from January 1984 to June 200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specimens of the gastric MALT lymphoma were obtained and their patho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s were studied. The immunophenotypes and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gene rearrangement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pectively. All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chi-square test and Mann-Whitney U test. Results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MALT lymphoma were epigastric discomfort and abdominalgia.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ith age≥40 accounted for 74% (26/35). The gastric MALT lyrnphoma has low differentia-tion in 32 patients, and high differentiation in 3 patients. There were 31 patients in Ⅰ E stage, 2 in Ⅱ E1 stage and 2 in Ⅳ stag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gastric MALT lymphoma was composed of centrocyte-like cells and mononuclear-like B cells or lymphoplasma cells. Twenty-nine specimens were with lymphoepithelial lesions (83%), 2 with follicular colonization (6%), and 11 with plasma cells segregated beneath the surface epithelium (33%). All the 35 specimens were B cell immunotype. Restrictive expression of κ and λ light chains of the immunoglobulin was found in 19 cases, and Bcl-2 positive expression was found in 16 cases. High expres-sion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was found in gastric MALT lymphoma with transformed blasts, which indicated that gastric MALT lymphoma with transformed blasts was more active in proliferation than those of low grade. A monoclonal pattern of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gene rearrangement was detected in 33 patients (94%). Conclusions Digestive symptoms are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MALT lymphoma. The incidence of gastric MALT lymphoma increases with age. The final diagnosis of gastric MALT lymphoma depends on the pathological,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 and laboratory test.  相似文献   

11.
活体胃血供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活体胃血供的特点,旨在探索中晚期胃癌的局部灌注化疗方法。方法 对36例胃溃疡患者在行胃大部切除治疗时,进行亚甲蓝染色,观察活体胃各分支动脉自然血供区域和血流阻断后血供范围的变化。结果 术中见左、右胃网膜动脉和左、右胃动脉分别为胃大、小弯近、远段相应区域提供血液,胃壁组织染色时间很短;阻断动脉血流后,染色范围扩展,染色时间延长;阻断伴行静脉后,染色范围进一步扩展,染色时间再度延长。结论 胃左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为胃血供的主要动脉,其他动脉分支为辅助性动脉;一般情况下,经动脉灌注的亚甲蓝在胃组织停留时间极短;阻断伴行静脉后,可使该染料在组织停留时间延长。推测此法可使化疗药物在胃组织中存留时间延长,从而有利于胃癌的局部化疗。  相似文献   

12.
胃癌穿孔的外科诊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胃癌穿孔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诊断率为30.2%(13例),误诊率69.8%(30例,包括术中误诊2例)。单纯修补缝合术21例,术后早期死亡4例(19.1%)、术后发生呕血、黑便8例(38.1%)、再穿孔3例(1.4%),平均生存期5个月;胃肿瘤姑息性切除术9例,术后早期死亡例、呕血1例,平均生存期18个月;胃癌根治术13例,无近期并发症,平均生存期27个月,5年生存率23.1%(3/13)。2例误诊者先行穿孔修补术,再手术时发现广泛转移,推动手术机会。结论 术前全面综合临床分析,术中注意胃癌穿孔的征象,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单纯修补术近期并发症多,平均生存期短;术中一旦明确胃癌穿孔,应积极行胃癌根治术或胃肿瘤姑息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诊断治疗:附2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近 1 0年收治的2 8例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微小胃癌 1 0例 ,小胃癌 1 8例 ,占同期早期胃癌手术病例的 34 .6 %。其中上消化道造影检出率为 8.3 % ,胃镜检查加活检的检出率为 78.8%。病灶均位于胃体和胃窦部。行胃癌D1根治术 6例 ,D2术 2 2例。小胃癌组的浸润深度显著深于微小胃癌组 (P <0 .0 5)。微小胃癌组无胃周淋巴结转移 ,小胃癌组淋巴结转移 2例 (1 1 .1 % )。术后 5年总生存率为 92 .9% ,其中微小胃癌组为 1 0 0 % ,小胃癌组为85.7%。结论 小胃癌及微小胃癌在早期胃癌中所占比例 >1 /3。胃镜检查加活检是诊断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主要手段 ,根治术后 5年生存率高 ,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胃癌和可能发生胃癌的非癌胃黏膜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 1 54例黏膜内胃癌和 40例胃溃疡的细胞增殖活性。标本取胃癌、癌旁胃黏膜及胃溃疡旁的胃黏膜组织。结果 分化型癌细胞的DNA异倍体发生率 (34 .3% )明显高于未分化型癌细胞 (1 4 .5 % )(P <0 .0 5)。在DNA二倍体的肿瘤中 ,分化型癌的S期细胞平均比值 (6 .6 % )明显高于未分化型癌(5 .5 % ) (P <0 .0 1 )。分化型癌旁黏膜细胞的G2 M期的平均值均高于未分化型者 ,而S期的平均值高于胃溃疡旁黏膜细胞。肠化生多见于分化型胃癌周围的胃黏膜 (77.8% )。结论 分化型胃癌的早期阶段 ,癌变可能发生于具有高增殖活性的胃黏膜组织。此生物学特征提示分化型胃癌细胞具有高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59例经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59例,恶性肿瘤为4l例,完全切除l5例(36.6%),大部切除8例(19.5%),手术探查活检l8例(43.9%),完全切除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3.3%和26.7%,部分切除及探查活检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l9.2%和7.7%;良性肿瘤为l8例,完全切除l4例(77.8%),大部切除3例(16.7%),手术探查活检l例(5.6%),完全切除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2.9%和85.7%,部分切除及探查活检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和50.0%。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措施,早期诊断和完全手术切除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进展期胃癌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进展期胃癌(AGC)综合治疗的意义。方法 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介绍国内外有关AGC综合治疗的方法。结果及结论 在我国多数胃癌属AGC,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20%-30%,可见胃癌仍是外科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恶性肿瘤。因此AGC必须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生物治疗等,尤其AGC根治术的概念应更新为:(1)充分清除原发病灶及罹患脏器周围的组织;(2)彻底清除胃周淋巴结;(3)完全消灭腹腔脱落的癌细胞。前两者要求规范化手术和推广标准术式;后者术中、术后必须进行腹腔内化疗。姑息性胃癌切除术和胃癌穿孔的积极手术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印片细胞学检查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快速诊断价值。方法 在52例胃癌根治术的新鲜标本上,分别于近端切缘、远端切缘、瘤组织、近瘤旁组织及部分淋巴结232处印片取材,凉干,行细胞学检查,观察有无瘤细胞。将其结果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 瘤组织处假阴性1例无假阳性;切缘处无假阴性,假阳性12例;瘤旁组织假阴性3例,假阳性10例;全组标本敏感性92.8%,特异性85.8%,准确性87.9%。结论 胃癌根治术中印片细胞学检查对判断切缘有无残留病灶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对不具备快速病理检查的基层医院有帮助,但不能完全取代快速病理检查,二者结合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有效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51例早期胃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按癌原发灶部位的不同慎重选择胃切除范围并清扫相应第1站及第2站淋巴结。结果51例病例中术后5~10年死亡8例,另3例于术后4,5,7年复发,其中2例死于第2次手术后第2年和第3年。现仍生存43例,生存时间为5~10年。术后1,3,5年生存率均为100%。结论早期胃癌的切除范围应足够,淋巴结清扫至第1站及第2站,并辅以术后化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 -1α (HIF 1α)在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 12 0例各类胃黏膜病变的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 1α的表达。结果  12 0例各类胃黏膜病变中HIF 1α阳性率为 2 8.3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型胃癌中HIF 1α的阳性率分别为 0 .0 % ,10 .0 % ,40 .0 %和 63 .3 %。肠型胃癌和伴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中HIF 1α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伴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 (P <0 .0 5 )。结论 HIF 1α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胃癌前病变标志物。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 ,具有高效、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局部灌注化疗预防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价值。方法 将收治的 3 5 2例胃癌术前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行局部动脉灌注化疗 ( 1 8 4例 );对照组术后行全身静脉化疗( 1 6 8例 ),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时间 3 ~ 6 年,随访 3 2 8 例,失访 2 4 例,随访率93. 2%。治疗组 1, 3, 5 年生存率分别为 9 5. 7% , 7 8. 3% , 4 6. 3% ;对照组是 8 6. 8% , 4 8. 2% ,21. 4%。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治疗组为 9. 2% , 1 2. 5% ,对照组为 2 2. 0% , 2 6. 8%。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1 )。结论 局部灌注化疗是胃癌术后预防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疗效明显优于术后全身静脉化疗,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