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肺与脾胃之间有独特的生理病理联系,在治疗肺系疾病时可从调理脾胃入手。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运用清泻胃热、行气通腑、培土制水、益胃生津、温中补虚以及扶正祛邪等方法治疗肺病取效甚佳,给我们从脾胃论治肺系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4.
5.
寒热并用法,是指针对某些病因造成的阴阳不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证候,以寒凉药与温热药相互配伍运用,使其既相反又相成,而发挥治疗作用的方法。笔者临床体会到,寒热错杂证是脾胃病的主要证型,运用寒热并用法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肝性喜条达,在正常情况下,关系到脏腑之间的气机升降和通畅调达,它和脾胃的关系尤为密切。《素问》:“土得木而达。”“食气入胃,散精于肝。”说明胃纳脾运,脾胃气机升降需肝气的资助,同时肝脏精气的贮存,又需通过脾胃的营运和转输。可见肝气条达与脾胃的纳运,两... 相似文献
7.
8.
资生丸本为资生足阳明经气血以固胎的处方,但随着后世应用范围及疗效的扩大,使其普适于大多数脾胃病。老年人因脏器老化,机能衰退,充养气血全赖脾胃运化。我院党延斌副主任医师治疗老年病常以脾胃着手,处方基本以资生丸加减而成。并且在分析及运用该方上,更注重其内在方意,认为资生丸在培补后天以助气血充养上更适合老年病患。 相似文献
9.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被称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临床上调理脾胃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措施.关于脾胃学说,有耳熟能详的李东垣的温阳升脾说,叶天士的滋阴降胃说,王汝言的脾阴说,朱丹溪的脾主阴升阳降说,李中梓的脾为后天之本等数种学说.但若追本溯源仍当首推仲景对脾胃的认识,如<古今医统>中说:"汉张仲景著<伤寒论>,专以外伤为法,其中顾盼脾胃元气之秘,世医鲜有知之者".张仲景著作中的脾胃学说,内容广泛,涉及面宽,有许多有指导意义的内容.本文拟从发病学、治疗学、疾病传变学以及护理学等方面对仲景学说中的脾胃理论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揭示仲景脾胃学说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是东汉医家张仲景的名著,是我国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辨治杂病的方书,其学术内容十分丰富,笔者就其调治脾胃病的5个方证作一浅析,以进一步探讨其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弘扬中医文化。 相似文献
11.
12.
中焦脾胃升降气机有赖于肝主疏泄来斡旋,疏泄太过,则木旺克土;疏泄不及,则木不疏土;两者对于脾的运化均有影响。故脾胃病在治疗时应当注重肝失疏泄的类型,选择合理的方药,最终达到治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少华主任医师从医近60载,学验俱丰,在脾胃病的治疗上提出如下观点:(1)温脾清胃,燥湿相济;(2)寓升于降,寓降于升,升降不息则脾健胃和;(3)治胃宜“以通为补”,切忌填补;(4)升降兼施,补泻并进;(5)寒热并调,阴阳两顾。 相似文献
14.
徐景藩,教授、主任中医师,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江苏省名中医。1927年12月生于江苏吴江盛泽镇的中医世家,1952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人员"班学习5年毕业,1957年进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1990年被遴选为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996年获全国白求恩奖章。曾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兼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所长,全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术委员、脾胃病学组副组长、学会理事,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顾问,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医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医杂志》特约编审,《江苏中医药》杂志常务编委,江苏"333"工程人才培选专家委员会成员,江苏省高级卫技人员评审委员会主任等。现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学术上,对食管病强调宣通、润养,创"藕粉糊剂方"卧位服药法;治胃病主张从三型论治,参用护膜法,创"残胃饮"治疗残胃炎症;治慢性结肠炎,创"连脂清肠汤"内服加"菖榆煎"保留灌肠法。脾胃病治疗重视疏肝理气,用药注意刚柔相配、升降相须等。勤读书,勤实践,乐于助人,乐于奉献,认真诊疗,潜心研思,议病议药,提高疗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廉洁行医,无愧人生。 相似文献
15.
(徐景藩诊治脾胃病经验之一已刊登于本刊2008年第12期)1验案分析案1.孙某,男,47岁。2006年2月13日初诊。主诉:胸脘疼痛间作3月。 相似文献
16.
17.
徐景藩教授 ,出身于吴江中医世家 ,现为国家级名中医。善治疑难杂证 ,以诊治脾胃病称道杏林。其治病知常达变 ,不拘成法 ,尤以从脾胃论治疑难病症而独树一帜。笔者试将昔年岁余侍诊心得钩辑点滴 ,聊供参考。1 调补脾胃治“再障”再生障碍性贫血 (以下简称再障 ) ,隶属于中医“血证”、“虚劳”范畴 ,其形成与骨髓造血机能减退或障碍密切相关。肾主骨生髓 ,故补肾填精、益气生血为其常用治法。然而 ,徐师独有见地 ,认为肾虽主骨、生髓化血 ,但必以脾胃功能为基础 ;又血属阴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肾虽主藏精 ,然精血同源 ,二者全赖脾胃之气健…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