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及汉代之前,中医学分为两大学术体系,即医经体系与经方体系,《汉书·艺文志》阐述了经方医学体系的概念及医经与经方两大体系的区别。中医学的科学性体现在其具有循证医学理念和精准医学的特征。从证据的获得与评价、证据的分级、推荐意见的形成与推荐强度的确定等3个方面研究表明,经方体系具备循证医学理念,辨方证、药症加减化裁及方剂用量、用法3个方面体现了经方医学体系的精准辨证和精准治疗的特征。经方医学是一门科学,是最古老的循证医学,是一门“精准医学”,经方医学体系与循证医学的深度融合是循证中医药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一、经方的基本概念经方的涵义有二:一是经验方,即指《汉书·艺文志》记载经方十一家所用的经验方;二是经论方,即指后世医家对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中方剂的尊称。因为,张仲景继承了《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结合自己长期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运用辩证思维,写  相似文献   

3.
敦煌出土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一书,题名为梁朝陶弘景著。书中的内容和记载的方剂有着巨大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展示经方原本状态,提供了更多的经方,提供了完备的经方的体系,展示了严谨的经方配伍理论,有助于揭释经方的配伍规律,纠正了认为经方家和医经家是两个医学体系的观点。《辅行诀》为丰富中医的理论,启示中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汉代以前中医书籍存在较多药症相应、方症相应的单一思维论述;《黄帝内经》《难经》借鉴当时的哲学思想解释人体,是中医从经验到理论化的著作;东汉末年,张仲景融合了《黄帝内经》《难经》等医经类著作和《汤液经法》《神农本草经》等经方类著作,将经方和医经相结合,实现了由"药症相应""方症相应"到"方证相应"的飞跃。《伤寒杂病论》虽然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形成了辨证论治思想,但是很大一部分内容仍以药症、方症相应的形式呈现。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问世之前,中医的主要流派是“医经派”与“经方派”。此处“经方”只是经验方之谓,与后世崇尚的仲景方之“经方”含义不同,后者之“经方”是“以经论方”也。迨至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祖国医学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得以问世,中医有了诊治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第一部专著。由于该著“有论有方”、“以论统方”,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从根本上改观了汉以前中医临床缺乏系统理论的局面。笔者试从以下六个方面论述仲景学说对中医学的发展所起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顾漫  柳长华  罗琼 《中医杂志》2011,52(8):633-637
汉代在中医发展史上是一个关键时期,西汉末年刘向、刘歆、李柱国等对方技类文献的整理分类,在中医古籍整理和学术传承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汉书·艺文志》将中医学分为医经、经方两大系,实亦上承东方针灸脉学(伏羲)与西方本草药学(神农)之遗绪,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理论与技术传统。至东汉末年,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平脉辨证",实现了医经与经方两家之学的融合。从李柱国校方技到张仲景撰新书,正是医经与经方由分到合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肇端于岐黄,至张仲景而能集其大成,从而奠定了今日中医学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7.
《汉书·艺文志》将"方技"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家,如实反映了当时学术的状况,确实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典范。二者在汉时本是各自承传。医经与经方的融合,应归功于张仲景。张仲景通过"平脉辨证",为医经与经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两家之学实现融合,实有赖于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艰苦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重药轻针"的思想,使得针灸的发展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8.
江山 《江苏中医药》2006,27(5):54-55
《经方实验录》是经方家曹颖甫先生的临床医案集,书中大胆精熟地运用经方的学术经验,特色显著,如擅用峻剂、活用小方、重视脉诊等,而仁民爱物、重生为德、诚实无欺的高尚医心之表现亦俯拾皆是。作为秉承传统儒家教育的“儒医”,先生把儒家道德观化入医疗实践中.其。“仁心”,和“仁术”两方面都堪为楷模.  相似文献   

9.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医家,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临证指南医案》不仅反映了叶天士在温病方面建树颇高,而且体现了他精通伤寒、擅用经方、活用经方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咳嗽》的梳理,总结了叶天士运用经方论治咳嗽的学术特点:理论方面,不拘泥于《伤寒杂病论》条文且多有发挥;临证方面,擅于运用经方同时兼蓄时方;辨证方面,将六经辨证体系与脏腑辨证体系进行融合,拓展运用经方的范围;用药方面,熟谙药物性味,喜用对药;论治方面,重视天人相应,注重时令节气,善于辨体论治。  相似文献   

10.
从《经方实验录》论经方的活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迎曙 《陕西中医》2005,26(1):89-90
曹颖甫是近代经方名家 ,以善用经方著称于世。《经方实验录》真实地反映了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本文分析了曹氏如何使用经方的方法 ,意在探讨如何活用经方 ,以扩大经方的应用范围 ,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今称经方者 ,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载 2 68方〔1〕。经方结构谨严 ,用药精炼 ,若用之得当 ,效如桴鼓。在临床上能够善用经方 ,固然要彻通医理 ,精于辨证 ,同时也要善于变通。清 ?张志聪说 :“医之不谙伤寒者 ,未可医名也 ,即治伤寒 ,勿究心《伤寒论》者 ,亦未可医名也 ,即究心《伤寒论》者 ,若胶执义意 ,不获变通经理者 ,亦未可医名也”。可见 ,应用仲景的医学理论和方剂辨证施治 ,存在着如何变通经理的方法问题。江阴曹颖甫 ,字家达 ,是近代经方名家。曹氏熟谙仲学 ,注重实用 ,善用经方 ,多出新意。《经方实验录》是其门人姜佐景把他的部分经方验案搜集整理 ,参以个人治验 ,佐以解说而编辑成的一部医案医话。笔者认为 :领会和借鉴曹氏使用经方的方法 ,对于活用经方 ,扩大经方的使用范围 ,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经方实验录》里 ,应用经方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法 :1 抓主证 ,以简驭繁 何谓主证 ?主证是指决...  相似文献   

11.
认为《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所指出的医经医学和经方医学是中医学的两大源头,而《伤寒卒病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则是经方医学的代表著作。经方具有三定律:一是方剂是复杂成分药物;二是方剂的复杂成分在体内运动、变化和发挥作用符合药理学的基本规律,并有其特点;三是方剂的运用有一定指征。这三定律可以作为新时期经方医学的理论基础。最后指出经方的剂量和煎服法有严格的规定,可通过测试进行现代计量描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学源远流长,历代名医辈出,医学文献汗牛充栋。在浩如烟海的各类医学典籍中,方书文献以其数量巨大且富实用价值,尤为引人瞩目。所谓方书,即方剂学著作,传统上习惯称为“方书”,意即专门收载方剂的著作,或以方剂为主要内容的著作。汉代将方书归入“经方”范畴,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将医学书籍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谓:“经方者,本草木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可见“经方”是记述具体治疗方法的著作,有别于专谈理论的“医经”…  相似文献   

13.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医经”“经方”所录医籍诸目,殆为医家稽古辨学之要籍。兹备录原文,敷陈管见。“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  相似文献   

14.
正史方技传     
《汉书·艺文志》称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种为方技,属于医药及养生之类技术,即所谓“生生之具”。大致可归纳为宽狭二义:狭义指医药。如《汉志》“侍医李柱国校方技”,颜师古注“方技”为“医药之书”。宽义则  相似文献   

15.
<正>经方,做为一种中医术语,有两种意义,一是指医家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确有疗效的"经验之方",一是指在张仲景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使用过的"医经之方"。近现代中医界所说的经方,其意义多指后者,即张仲景医经之方。经方由于其产生年代久远,文字理解有一定难度,加上药味少、药量轻,极易被临床医生忽略,会让人产生"如此小的药方,到底能不能治病"的疑问。其实则大不然,经方一直以来是众多名家尊崇备至的法宝,若运用得当,往往能立起沉疴,效如桴鼓。笔者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喜读  相似文献   

16.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将药方类文献命名为“经方”,既是表明这部分药方的经验性与有效性,更是强调这部分药方的“官方性”与“经典性”;唐宋时期,医家认为“经方”是广义上的经验方;金元之后,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仲景书被视为中医的“经书”,仲景方则成为“经方”专属;晚清之后,在现代医学的参照下,医家进一步从理论性质上界定经方,认为“方证理论”是经方的核心理念;近十余年的“经方热”则孕育出“经方医学”这一新的概念。通过追本溯源的方法,考证经方概念的形成与演变。探讨不同时代医家赋予“经方”不同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医自身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医史考证:(1)张仲景未曾撰用《素问》。据考证,《伤寒论》原序中有“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23字,为后人增入,证明张仲景并非据《黄帝内经》撰写了《伤寒论》。(2)医经、经方自古有别。其区别在于学术根源不同,医经重在脏腑经络运行生理,而经方重在疾病反应症状及对证治疗方药,这就决定了《黄帝内经》与《汤液》学术理论有一定不同。《汤液》是《伤寒》祖祢,《黄帝内经》只不过是《伤寒》的东邻。(3)《黄帝内经》并非中医学术惟一源头。(4)《阴阳大论》为叔和所撰。《伤寒例》一篇,为叔和之作,已有  相似文献   

18.
近代医家曹颖甫,治医崇尚《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擅用经方著称于世,被后世誉为“经方大师”。笔者新近重读了由其门人姜佐景整理的《经方实验录》,获益良多,特别对于经方拯危救急的作用,感受颇深。兹结合书中验案,略述几点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学派争鸣在祖国医学发展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上不同的学术流派,进行百家争鸣,促进了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样不同的医学流派,经过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整个祖国医药文化的发展,这是历史事实.祖国医学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最迟在汉代以前,就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了医经和经方两个流派.医经属于研究基础理论的一派,现在见到的《黄帝内经》,就是医经学派中的一大家.经方,当然是指经验方而言(这时还谈不到经论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医经一派有七家.经方一派  相似文献   

20.
“经方”之名由来已久,最早对“经方”进行阐释的《汉书·艺文志》认为“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也就是说,凡是经过反复实践检验的有效的治疗方都可以称为经方,即验方。及至唐代,经方的含义己经有了医门经典的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