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压负荷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伟  李浩 《中医药研究》2011,(9):1025-102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血压负荷的差异。方法入选符合老年高血压1级、2级诊断标准的阴虚阳亢证、痰瘀阻络证及肾虚证的患者共133例,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观察24h血压变化水平,比较分析三个不同中医证型间的血压均值与血压负荷。结果肾虚证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均值明显高于阴虚阳亢证组(P〈0.05),肾虚证组白天及夜间收缩压负荷较其他两组均显著增高(P〈0.05),肾虚证组夜间舒张压负荷较阴虚阳亢证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肾虚证组血压负荷明显高于痰瘀阻络、阴虚阳亢组,预示着老年高血压肾虚证血压波动更加明显,临床应重视老年肾虚证高血压的稳定性及其靶器官损害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以24 h动态血压为观察指标,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之间血压变异性的差异。方法:观察91例60~79岁高血压患者,通过填写高血压中医临床证候调查问卷,收集年龄、性别、体质量、心率等基线资料和证候分级量化资料,确立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肝火亢盛、痰湿壅盛等证候,对24 h动态血压结果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论:老年高血压的证候本质可能为本虚标实。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日间舒张压、年龄、心率与证型呈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压变化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对1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动态血压水平,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以此判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肝火亢盛证白天收缩压升高幅度最大,与气阴两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证血压分布曲线呈非杓型的发生率较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24h血压水平和血压昼夜节律之间存在一定关系,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老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临床及血小板参数特征。方法 选取老老年高血压患者127例,其中阴虚阳亢型19例、气虚血瘀型25例、气阴两虚型38例、痰瘀互结型27例、脾肾阳虚型18例;比较各证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小板参数差异。结果 1阴虚阳亢型SBP、DBP、TC、LDL水平以及脑梗死比例(89.5%)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2与其他各证型比较,阴虚阳亢型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值最高(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值最低(P0.05);其余证型间PDW、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之间比较,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W、MPV与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阴虚阳亢证关系密切,可以作为辨证的客观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不同中医证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不同中医证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功能,了解不同证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和小动脉搏弹性的差异。方法 选择健康老年人 31例和老年高血压患者 83例。使用 DO2020动脉功能测定仪检测动脉弹性指数 C1和 C2,比较不同中医证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差异。结果 C1值正常对照组与痰湿壅盛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痰湿壅盛组与肝肾阴虚组、阴阳两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C2值正常对照组与痰湿壅盛组、肝肾阴虚组与阴阳两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痰湿壅盛组、肝肾阴虚组与阴阳两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进行脉压与动脉弹性的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痰湿壅盛组脉压与动脉弹性相关性并不显著(C1:r=-0.127,P=0.389;C2:r=-0.198,P=0.201,而阴阳两虚组脉压与动脉弹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C1:r=-0.712,P < 0.05,C2:r=-0.412,P < 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和小动脉弹性均有明显减退,不同证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101例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压昼夜节律与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等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收集河北省中医院住院高血压患者101例,根据24 h动态结果,分为杓型组24例、非杓型组77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结果:两组之间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痰湿壅盛证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痰湿壅盛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血压分级、病程与血浆Hs-CRP、HCY的相关性。方法:14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辨证为4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血压分为1、2、3级,病程按10年、10年、20年、30年分为4组,测定患者血浆Hs-CRP、HCY水平,并按证型、血压分级、病程分别统计,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分析。结果:4个证型组中血浆Hs-CRP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证组水平最高,与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3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CY水平在4个证型组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s-CRP、HCY水平在血压组中为:3级组2级组1级组,3级组血浆Hs-CRP、HCY水平明显高于1级、2级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而1级、2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组中血浆Hs-CRP、HCY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血浆Hs-CRP水平可作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肝火亢盛证的辨证敏感指标。②Hs-CRP、HCY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危险因子,血浆浓度水平越高,血压严重程度越重。③病程与血浆Hs-CRP、HCY水平之间无确切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浓度水平与中医证型、血压分级及病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法测定入选的662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血浆HCY浓度水平,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型标准将高血压分为四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依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血压分级标准将高血压分为1、2、3级,病程按1年、1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P<0.01)。②血浆HCY浓度水平在三个血压组中差别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浓度水平依次为:3级组>2级组>1级组(P<0.05)。③血浆HCY浓度水平在五个病程组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血浆HCY浓度水平与高血压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将其作为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②血浆HCY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子,其浓度水平与血压分级呈正相关关系,可将其作为评估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用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类型与24 h动态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5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并对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中医证候类型与血压监测的各项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肝火亢盛型多年龄偏低,病程较短,24 h平均脉压最低,夜间血压下降率最大,昼夜血压曲线"非杓型"发生率最低,昼夜节律基本存在。痰湿壅盛型BMI最高,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最高,24 h平均脉压、昼夜血压曲线"非杓型"发生率略高于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24 h平均脉压最高,夜间血压下降率最小,昼夜血压曲线"非杓型"发生率最高,昼夜节律基本消失。阴虚阳亢型及瘀血内阻型24 h平均脉压、昼夜血压曲线"非杓型"发生率均较肝火亢盛型高,但较阴阳两虚型低,其中瘀血内阻型24 h平均脉压、昼夜血压曲线"非杓型"发生率均高于阴虚阳亢型。结论 24 h血压水平和血压昼夜节律在原发性高血压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中分布存在差异,可作为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方法评价尼群洛尔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2周洗脱期,服用尼群洛尔片(尼群地平5 mg和阿替洛尔10 mg)2片/次,1次/d,4周末坐位舒张压(DBP)≥90 mmHg(1 mmHg=0.133 kPa)者加服1次。于洗脱期末及治疗8周末仍服药1次患者各行ABPM和实验室检查1次。结果ABPM显示8周末24 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白昼平均收缩压(SBP)负荷、夜间平均DBP负荷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降低SBP和DBP谷峰比分别为0.51和0.60;SBP和DBP的平滑指数分别为1.63和2.08,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尼群洛尔片每天服药1次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借助动态血压监测 ( ABPM)和心脏超声探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其左室肥厚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 :91例轻中度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进行 ABPM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将其分为 2组 :血压节律正常者 3 5例 ( A组 ) ,异常者5 6例 ( B组 ) ,将这两组患者 ABPM和左室肥厚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B组比 A组有较高的 2 4h SBP,n SBP,n DBP、收缩压负荷以及明显的 L VMI。结论 :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其异常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 ,ABPM监测能够为判断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及倍他乐克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初发l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厄贝沙坦组及倍他乐克组各44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观察血压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压无显著性差异,经治疗后2组患者血压均显著性下降(P均<0.05),2组在治疗后24 h夜均舒张压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余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24 h日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夜均收缩压均有显著性差异,厄贝沙坦组血压下降更明显。结论厄贝沙坦和倍他乐克对初发l级高血压均是较为理想的药物,厄贝沙坦组血压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为深入探讨其病因病机和高血压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择2013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北京市东城区38个社区卫生中心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6例,充分收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血压各证型分布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 , 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78例 , 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或安慰剂治疗观察 4周 ,进行偶测血压、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谷 /峰比值测定。结果 :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后全天、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 P<0 .0 1) ,收缩压和舒张压谷 /峰比值分别为 0 .74和0 .78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显著 ( P<0 .0 1)。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具有良好的抗高血压作用及耐受性 ,可作为抗高血压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对颈动脉硬化及心、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MBPS)对颈动脉硬化及心、肾的影响。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2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MBPS组153例和非MB—PS组145例,检查患者的心脏和双侧颈动脉彩超情况,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斑块的发生率进行计算,并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结果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血压晨峰值,MBPS组患者均较非MBPS组患者高;LVMI、左室肥厚(LVH)比例及颈动脉IMT,MBPS组均明显高于非MBPS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MB—PS组明显高于非MBPS组。蛄论有MBPS现象的患者对靶器官有明显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二白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的影响。方法将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治疗组同时加服二白汤。两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24 h平均收缩压(SBP)、24 h平均舒张压(DBP)、24 h血压达标率、晨峰血压控制率,以及改进SPIEGEL睡眠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1)两组治疗后24 h平均SBP和DBP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压晨峰值及SPIEGEL睡眠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血压晨峰值及SPIEGEL睡眠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3)治疗组24 h平均血压达标率为88.9%、晨峰血压控制率为91.7%,对照组分别为67.7%、44.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观察结果提示,二白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疗效明确,不仅24 h动态血压和晨峰血压控制良好,而且可以明显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经多导联睡眠呼吸监测仪筛选出中重度OSAS患者(AHI>20)合并高血压者81例(病史均2 a以上,且用降压药物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予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nCPAP治疗。1个月后复查动态血压各指标和多导联睡眠参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P<0.05),血压昼夜节律呈非杓形型比率下降(P均<0.05),多导联睡眠参数改善(P均<0.05),临床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CPAP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方法,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血氧饱和度(Sa(O2))、AHI、血压的昼夜节律等指标可反映其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动态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78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用中医辨证治疗组)和对照组(西药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变化和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均降低,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压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观察组显效33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可以更有效降低血压,治疗有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波动规律及范围。方法选择我院近2年收治的6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均值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各时间点上的平均SBP与DBP均高于正常老年人组。结论: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中定期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时发现具有潜在危险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