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西安市第五医院就诊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2例,中医辨证分型为痰浊内阻证、心脉瘀阻证、阴寒凝滞证、气虚血瘀证4组,每组33例。对比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组Lp-PLA2、hs-CRP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4个证型组中Lp-PLA2、hs-CRP水平均增高,其中痰浊内阻证组和心脉瘀阻证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阴寒凝滞证组和痰瘀互结证组(P均<0.05);痰浊内阻证组和心脉瘀阻证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组(P均<0.05);Lp-PLA2与hs-CRP在阴寒凝滞证、气虚血瘀证中无相关性(r=0.153和0.132),其在痰浊内阻证和心脉瘀阻证中呈负相关关系(r=0.485和0.327)。结论Lp-PLA2、hs-CRP在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中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中医辨证结合Lp-PLA2、hs-CRP检测更能准确地把握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变情况,为临床早期防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20例证素分析和证候分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的证素及证型的变化及现状,为探讨中医证素分布及证型分类提供参考。方法对3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证素的分析及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证素分布频次由高到低分别为血瘀、痰浊、气虚、气滞、寒凝和阴虚;男性排前3位的证素分别是痰浊、血瘀、气虚;女性排前3位的证素为血瘀、气虚和痰浊;男女之间证素分布有统计学差异。(2)痰痹胸阳证、气虚血瘀证2个证型占所有证型的83%,前者以男性为主,后者女性为多;在痰痹胸阳证中男性比例为58%,气虚血瘀证中女性比例为66%。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血瘀、痰阻、气虚是主要病变。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3,(4):723-725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1例。分为气虚血瘀、痰瘀互阻、阳虚寒凝、心脾两虚及心肾阴虚5种证型。另外选取非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对照。检测各组hs-CRP水平,并对入选患者进行相应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hs-CRP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气虚血瘀组、痰瘀互阻组和阳虚寒凝组hs-CRP含量均高于心脾两虚组和心肾阴虚组(P<0.05),而且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损害程度也高于心脾两虚组和心肾阴虚组,且主要以重度狭窄为主(P<0.05);hs-CRP与狭窄程度总积分相关性比较发现hs-CRP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68752,P=0.01)。结论:气虚血瘀和痰瘀互阻是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期主要证型,hs-CRP的含量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是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证候特点及差异性。方法:首先对202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信息采集表的填写,然后分别从症状指标描述、证候特点及相关性分析3个方面探讨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证候规律及差异性。结果:(1)血瘀、气虚是心绞痛证候最主要的证素,但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瘀更为突出,气虚相对较少,经X2检验,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不稳定型心绞痛证候相关强度依次为阳虚寒凝痰浊偏热血瘀阴虚,而气虚与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相关强度较高。结论:稳定型心绞痛多气虚等本虚表现,不稳定型心绞痛多血瘀、痰浊、气滞、寒凝、阳虚,多为实邪为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证候分布及相关因素。方法 801例接受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以住院原始病历及造影数据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患者基本特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 801例患者中气虚血瘀证298例(37.20%),气阴两虚证163例(20.35%),心血瘀阻证126例(15.73%),痰瘀互阻证95例(11.86%)。男性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分布相关;而年龄(≤65岁)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寒凝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分布相关;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寒凝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相关;血脂异常与痰瘀互阻证相关;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气阴两虚证相关,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相关(P0.05)。结论气虚血瘀证是PCI术后的主要证候。男性、年龄≤65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气虚血瘀证,血脂异常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痰瘀互阻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更容易出现气阴两虚证。  相似文献   

6.
陈康桂  肖波  朱康妹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86-1687
目的 观察自拟益气化痰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阻络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自拟益气化痰活血汤.结果 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改善、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益气化痰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阻络证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2009年2月-2010年6月,选择山东省7家省、市级中医医院2 02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填写临床信息采集表,运用聚类分析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候特点。结果症状指标描述分类:第1类以气虚症状为主,第2类以血瘀症状为主,第3类以实热症状为主。聚类结果:第1类为气阴两亏、肾虚血瘀型,第2类为心脾气虚、痰热扰心型,第3类为肝气郁滞、痰瘀互阻型,第4类为心肾阳虚、气虚血瘀型,第5类为气虚血瘀、郁久化热型,第6类为肝气郁滞、气郁化火型。结论气虚、血瘀、痰热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候特征的文献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崔英子  邓悦 《环球中医药》2012,(12):889-892
目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以分析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970~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医学数据库发表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临床上常见的证候类型为气虚血瘀、痰浊内阻、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等证型。上述证型在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中的分布比例各有侧重,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以气虚血瘀、痰浊壅盛最为常见,心肌梗死以气阴两虚最为多见,而心力衰竭以阳气亏虚最为多见。在相关证候要素的分布中,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排名前三位的证素为血瘀、气虚、痰浊。心力衰竭的证素排位为阳虚、气虚、血瘀、痰浊。结论发现"本虚标实"仍是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冠心病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气滞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阻络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汤。结果: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改善、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汤加减治疗气虚痰瘀阻络证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即气阴两虚挟痰瘀、气阴两虚挟瘀、阳虚挟痰瘀、气虚挟痰瘀、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心肾阴虚挟痰瘀7个证型.探讨各证型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由多到少排列为气阴两虚夹痰瘀型>气阴两虚夹瘀>心肾阴虚夹痰瘀>气虚血瘀>阳虚夹痰瘀>气虚挟痰瘀、痰瘀互结,气阴两虚夹痰瘀型患者合并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居多,气虚血瘀夹瘀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居多.结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可以为中医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提供诊断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近5年全国各大地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2011年9月—2016年9月发表的有关冠心病的中医药研究文献,建立相关数据库,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257例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排名为: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气滞血瘀证阴寒凝滞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阳气虚衰证。各地区证型分布为:东北地区气虚血瘀证和痰瘀互阻证多见;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气虚血瘀证和心血瘀阻证多见;华南地区痰阻心脉证和阴寒凝滞证多见;西北地区气虚血瘀证和痰阻心脉证多见。结论:近5年全国冠心病的中医证型多见于气虚血瘀、心血瘀阻、痰阻心脉证。该研究结果对临床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需更大样本更长时间的临床研究,不断完善冠心病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12.
9790例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文献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以冠心病+中医药疗法、冠心病+辨证、心绞痛+中医药疗法、心绞痛+辨证为检索词,以CNKI和VIP知识数据库,检索1997年1月至2007年11月国内的文献,共检出139篇,9790例,采用X^2分析方法。结果:冠心病主要证型为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阴两虚、气虚痰阻瘀型、痰浊壅塞,占全部病例80.35%(95%CI=79.56%-81.14%)。结论:冠心病心绞痛以血瘀证为主要证型,其频率为73.71%(95%CI=72.83%~74.59%)。  相似文献   

13.
7512例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的临床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检索近28年冠心病中医辨证的相关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文献的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证型频次前3位为气虚血瘀、心血瘀阻、痰阻心脉,证素前3位为血瘀、气虚、痰浊。结论:冠心病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血瘀为首,气虚血瘀是冠心病的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具有进行性恶化的特点,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现将近年来UA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发生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有关,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标实为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任建勋等[1]指出UA最常见于痰瘀互结证。李振中等[2]认为气虚不仅导致脂质在脉道蓄积过量而为浊邪,而且气虚鼓动无力导致血液瘀滞,脾气虚弱、无力运化水湿、湿聚而为痰。吴以岭[3]强调“络脉瘀阻或瘀塞日久,瘀血与痰浊凝聚成形”,沉积于心络壁形成心络“癥积”,致使“络道痹阻,而致胸痹心痛,即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病机为浊痰瘀血集聚融合物阻痹络道。王阶等[4]发现气虚血瘀是UA的核心病机。并且气虚血瘀,痰瘀互阻,阳虚寒凝,心肾阴虚,心脾两虚为UA的基本证型。林钦等[5]研究发现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痰阻心脉证28例(26.67%),心血瘀阻证23例(21.90%),而具有血瘀证表现的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共41例(39.05%),血瘀证加痰浊证共69例(65.72%)。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最为常见,提示痰浊和瘀血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发病因素。阳虚寒凝,血瘀痰浊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献的冠心病中医证型地域性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近10年国内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地域的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 检索2000年1月至2011年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公开发表的有关冠心病中医证型研究的文献,并按照不同地域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冠心病中医证型在不同地域的分布特征.结果 10065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排名前8位依次为:痰阻心脉、气虚血瘀、心血瘀阻、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阳虚衰、心气不足、气滞血瘀.不同地域证型分布,东北地区多见气虚血瘀证;华北地区多见痰瘀互结证;华东地区多见痰阻心脉证和气虚血瘀证;华中地区多见气虚血瘀及气阴两虚证;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多见痰阻心脉证.结论 近10年国内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实证多见于痰阻心脉、心血瘀阻,虚证多见于气阴两虚,虚实夹杂以气虚血瘀多见,不同地域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气虚证候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125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并检测炎症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5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涵盖血瘀证、痰浊证、气滞证、寒凝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等7个证候;Sperman相关性结果显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气虚证候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1呈正相关;与IL-6、肿瘤坏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气虚证影响因素依次为纤维蛋白原(FIB)和ICAM-1。结论气虚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病机;UAP气虚证与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急性时相蛋白,细胞间黏附因子相关,且处于低水平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与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及肌钙蛋白(cTnI)的相关性.方法:将34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心组)分心血瘀阻、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气虚血瘀、心肾阴虚、阳气虚衰、阴寒凝滞等8个证型,并与同期30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作对照,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冠心病心绞痛各证型之间BNP、CRP及cTnI的关系.结果:冠心组BNP、CRP、cTnI均高于健康组(P<0.01);阳气虚衰型BNP、CRP、cTnI最高.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次之,即阳气虚衰>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心肾阴虚>气阴两虚.结论:BNP、cTnI、CRP可做为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型量化指标,用于评价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型严重程度,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 2005-2011年关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文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研究。[结果]文献分析显示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常见证型前10位依次为心血瘀阻证、心气亏虚证、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亏虚证、心阴亏虚证、心脉气滞证、气滞血瘀证、寒凝心脉证。[结论]基于文献分析进行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应加强症状规范研究及成果标准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和健康人血浆的差异凝胶电泳图谱检测,寻找其血浆差异蛋白,探索其蛋白质组学特点。方法采用差异凝胶双向电泳和串联质谱对12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12例痰瘀互阻证患者和12名健康人去高丰度蛋白血浆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寻找心绞痛血瘀证血浆差异蛋白。结果初步发现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和痰瘀互阻证两组患者表达均变化的蛋白有Haptoglobin β chain、DBP、HBB、HBA、Transthyretin、ApoA-Ⅰ、ApoA-Ⅳ。仅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阻证表达变化的蛋白有Haptoglobin α1 chain、α-1-acid glycoprotein、ApoC-Ⅲ、ApoA-Ⅱ、ApoC-Ⅱ、ApoJ、Haptoglobin α 2 chain。仅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表达变化的蛋白α1-antitryp-sin、Fibrinogen γ chain、Fibrin β。结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与痰瘀互阻证在蛋白质层面的部分共性特征表现为炎症反应、代谢紊乱(包括血脂、血氧等)。  相似文献   

20.
研究近10年国内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地域的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检索2000年1月至2011年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分开发表的有关冠心病中医证型研究的文献,并按照不同地域进行归纳总结后发现,10065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排名前8位依次为:痰阻心脉、气虚血瘀、心血瘀阻、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阳虚衰、心气不足、气滞血瘀。不同地域证型分布:东北地区多见气虚血瘀证;华北地区多见痰瘀互结证;华东地区多见痰阻心脉证和气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