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3D CE—MRA)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1.5T高场强磁共振检查仪,对50例疑主动脉病变患者进行主动脉3D CE—MRA检查。将获得的3D CE—MRA原始数据进行减影、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覆盖法(SSD)等后处理技术。结果:50例中正常11例,异常39例,分别为胸、腹主动脉瘤各4例,夹层动脉瘤15例,主动脉粥样硬化13例,大动脉炎1例,主动脉变异2例。其中34经手术和/或DSA检查证实。结论:3D CE—MRA是一种无创性检查主动脉病变的可靠方法,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主动脉病变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olustrack在3D CE MRA中的应用优势。方法:收集32例疑有胸、腹部动脉及颈部动脉病变的患者,使用常规剂量造影剂0.2mmol/kg;8例健康志愿者,使用前者一半的剂量0.1mmol/kg,均在Bolustrack引导下行3D CE MRA扫描,后期利用MIP重建。结果:40例均获得满意的动脉血管影像,满足诊断需要,诊断符合率100%。结论:利用Bolustrack能准确地观察造影剂到达靶血管的峰团时间,抓住动脉期成像的最佳时机,使动脉成像的成功率达到100%;还可以将造影剂用量降到最低。它的应用使3D CE MRA的技术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5例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全部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并对重建后图像进行成像质量的评估,其中20例行手术治疗者,将术前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三维动态增强MRA能显示下肢血管的正常解剖和各种病变。血管清晰,病变明确。与DSA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4.32%。结论 三维动态增强MRA是一种诊断下肢血管的新方法,具有安全、快速、无创伤性,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对模型动物血管狭窄评估中准确性与一致性。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20条,建立股动脉狭窄模型,制成不规则狭窄血管40段及闭塞血管20段,采用3D DCE MRA和DSA分别对狭窄模型血管进行检查,在两种方法获得的图像上分别测量并计算靶血管狭窄或闭塞长度及狭窄程度,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D CE MRA测得动脉狭窄模型的狭窄程度较DSA略高,且重度狭窄(狭窄程度≥70%)更为明显;3D CE MRA对狭窄血管的狭窄程度与DSA相比有一定的差异(配对t检验,t=2.856;0.05P0.01,但按临床分级方法进行统计,3D CE MRA与DSA对重度血管狭窄的评估具有较好一致性;3DDCE MRA测得的狭窄长度及闭塞位置与DSA测得的值相比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D CE MRA对重度血管狭窄的判定能够满足临床要求,对血管狭窄长度和血管闭塞位置的判定准确可靠,其结果与DSA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 FIESTA)序列结合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序列在诊断听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初诊为听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患者40例,对照组40例均无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包括3D FIESTA和3D TOF MRA)。由两位神经系统影像学专家一同分析磁共振3D FIESTA和3D TOF MRA序列中听神经和邻近血管的走行关系,评价两序列相结合对显示压迫或接触听神经的血管的优势,并分析病变与临床症状相关性,使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0例患者中,3D FIESTA结合3D TOF MRA序列显示听神经存在邻近血管压迫或接触者37例,无压迫或接触者3例,结合两序列可以清晰显示异常血管来源及走行;与对照组比较,MRI图像显示听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与临床症状存在密切关系,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磁共振3D FIESTA结合3D TOF MRA可清晰显示听神经血管压迫及血管情况,诊断阳性率高,并且与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术前评价有重要作用,3D FIESTA及3D TOF MRA序列扫描时间短,图像质量高,应列入中内耳部位的常规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3D CE-MRA)及其后处理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腔内隔绝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38例行腔内隔绝术的B型AD患者术前采用3D CE-MRA评估,3D CE-MRA用屏气超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3D FISP)(Gd-DTPA 0.2mmol?蛐kg,1个回合扫描时间20s),工作站上三维重建。结果:①3D CE-MRA显示所有38例AD的真假腔及夹层范围,真、假腔区分准确率100%。②3D CE-MRA对初始破裂口及再入口的显示率为100%,对所有破裂口的总体显示率为92.9%。③3D CE-MRA显示的初始破裂口与DSA一致者36例(准确率94.7%)。对近端瘤颈长度、初始破裂口大小及降主动脉真腔各部位内径的测量值,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3D CE-MRA选择内支架的准确性为100%。④腹主动脉分支中,累及肾动脉15例(39.4%),腹腔动脉干5例,肠系膜上动脉3例;11例仅累及1支,5例累及2支或3支。⑤38例中12例(31.6%)假腔内有明显血栓。结论:3D CE-MRA对Stanford B型AD的充分显示及各种数据的准确测量,对腔内隔绝术的病例选择、方案制定、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均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要实施远端动脉分流术挽救缺血肢体,就必须获得高质量的小腿远端动脉图像。作为无创而实用的方法,CE MRA技术是评价周围远端小血管有价值的手段。但由于远端动脉管径小,对比剂到达所需时间长,应用团注跟踪连续三站CE MRA成像时,小腿远端动脉图像难以获得最佳质量。本研究通过应用高分辨率矩阵、减影和零填充技术,对小腿远端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2例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 ,全部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 ,并对重建后图像进行成像质量的评估 ,其中 12例行手术治疗者 ,将术前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三维动态增强MRA能显示下肢血管的正常解剖和各种病变。血管内信号强度与周围组织的信号系统强度比均达到5∶1以上 ,术前诊断符合率为 94%。其显示闭塞血管的范围较手术中长 ,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维动态增强MRA是一种诊断下肢血管的新方法 ,具有安全、快速、无创伤性 ,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动移床3DCE—MRA在腹部、盆腔及双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疑有腹部、盆腔及双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了自动移床3DCE—MRA检查,原始图像与蒙片减影后,作最大密度投影重建。男7例,女11例,10例同时做了下肢血管彩超,手术证实7例,DSA证实4例。结果:所有病例的血管均显示满意。显示不同部位和分支动脉狭窄或闭塞者17例,阳性诊断率94.4%。结论:初步结果表明,自动移床3DCE—MRA在腹部、盆腔及双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52例临床诊断TIA患者,并在首次发作24 h内行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头颅磁共振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MRA、3D-ASL(PLD=1.5s)及IVIM。评估不同方法对TIA患者低灌注的检出率,进行χ^2检验,将患侧低灌注区域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纯扩散系数(purediffusioncoefficient,D)、假扩散系数(pseudo-diffusioncoefficient,D^*)及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与对侧正常脑组织进行配对t检验,rD^*值及rf值分别与rCBF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ASL与f值比较,二者对低灌注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3D-ASL及f值三者联合检出率与MRA联合ASL相比无显著差异(P=0.426)。D值未发现阳性结果。患侧CBF、f值明显低于对侧正常脑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相比,患侧D值、D^*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值与rCBF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464,P=0.001),rD^*值与rCBF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IVIM f值与ASL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均可以无创评估脑组织灌注的真实情况,血管成像及灌注成像联合应用更是有利于早期诊断TIA,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影像依据,早期救治,减少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11.
Contrast-enhanced three-dimentional MR angiography has evolved into a promising technique in the study of the pulmonary vasculature. Both congenital and acquired entities can be now morphologically demonstrated in a non-invasive manner obviating the need for conventional pulmonary angiography. Due to spatial resolution limitations, however, it is still premature to routinely apply the method in the detection of small subsegmental emboli, in cases of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 and further technical developments will be required.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spectrum of congenital and acquired disorders affecting the pulmonary vascular tree as demonstrated with contrast-enhanced three-dimensional MR angiograph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分辨对比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ime-resolved imaging of contrast kinetics,MRA 3D-TRICKS)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60例行TRICKS检查的患者,于TRICKS扫描前采集感兴趣区蒙片,团注对比剂后采集15~20时相。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TRICKS检查,图像均达到诊断要求。11例颅内动脉成像显示良好(6例动静脉畸形、2例头皮动脉静脉畸形和3例静脉窦血栓)。5例颈动脉血管成像显示良好(3例颈总动脉分叉处狭窄、1例左侧椎动脉狭窄和1例颈部神经纤维瘤)。10例脊髓血管畸形显示良好。上肢血管成像为5例血管瘤。下肢和足部血管成像22例(10例为动脉静脉瘘、假性动脉瘤1例、3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闭塞和8例为下肢动脉狭窄)。盆腔血管成像7例(2例髂骨骨肉瘤、3例股骨骨肉瘤和2例纤维瘤)。结论 TRICKS能清晰显示多个部位的血管系统,并能从多个角度观察病变血管。TRICKS因其时间分辨率高、诊断准确率高,在血管性病变的无创性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单倍剂量三维对比增强MRA对诊断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11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脑AVM患者,均先行常规MRI检查,接着进行单倍剂量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结果脑AVM SD 3D-CE-MRA表现:有10例患者明确显示异常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其中,单支供血动脉6例,联合供血4例,单支静脉引流7例,多支静脉引流3例。1例3D CE-MRA显示正常。结论联合应用SD 3D CE-MRA和常规MRI检查,对脑AVM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EZ-Step技术在胸主动脉3.0T磁共振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EZ-Step技术在胸主动脉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 MR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临床怀疑胸主动脉疾病的患者,随机接受胸主动脉常规CE MRA或应用EZ-Step技术的CE MRA检查,后者扫描过程中应用<0.1 ms非选择性激励射频脉冲代替常规选择性激励射频脉冲;除视野外,其余各项MR扫描参数及对比剂用量均尽量保持一致.比较胸主动脉常规CE MRA及应用EZ-Step的CE MRA二种技术总的扫描时间、图像质量评分以及图像信噪比等.结果 应用EZ-Step技术后,MRA检查时间显著缩短,与常规CE MRA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分别为2.48±0.50和2.66±0.56,P>0.05);图像信噪比轻度下降(P<0.05),但诊断准确性未受影响.结论 在进行胸主动脉MRA时,使用EZ-Step技术可以缩短扫描时间,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是利用3.0T MR诊断急性主动脉疾病有效而省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三维梯度回波序列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地主动脉及分支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我们在中场强磁共振机上应用3D快速梯度回波序列(3-FFE)对46例患者进行三维动态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3D DCE MRDSA)造影剂为0.2mmol/kg。根据试验注射靶血管内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确定靶血管内信号曲线峰值前端时间为3D DCE MRDSA扫描开始时间。注药前进行第一个动态扫描作为减影蒙片,注工后进行二次动态扫描。原始图像先进行减影处理。再进行最大信号投影(MIP)重建。结果:46例(包括21例正常)均满意显示了感兴趣区的血管,经减影后第一次扫描图像动脉显示良好,静脉影浅淡,第二次扫描图像主动脉显影较前变淡。结论:3D DCE MRDSA是显示主动脉及分支病变的理想方法,部分图像与常规DSA相媲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4例疑有血管性病变的病人进行了3DDCE-MRA检查,检查前先用TEST-BOLUS序列测定造影剂循环时间,再根据公式:延时时间=造影剂循环时间-1?4采集时间,推算出延时时间,然后快速从肘静脉用手推注Gd-DTPA0.1~0.2mmol?kg体重,用3DFLASH序列(TR?TE4.6?1.8ms)屏气冠状位扫描,并用体部相控阵线圈采集信号。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3级评价。观察3DDCE-MRA对病变血管及正常血管显示情况。结果:34例中有20例发现血管病变,与手术及其它影像学方法一致。所有检查病例图像质量均达到优良,都能清晰显示正常血管结构及病变情况。结论:3DCE-MRA能较好显示血管情况,分辨率高,假阳性率低,是一种简便,易行,有效的血管检查方法,在检查大血管病变时,可与DSA媲美。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技术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3D CE-MRA)的技术方法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1.5T高场强磁共振检查仪,对38例病人进行靶血管3D CE-MRA检查.其中脑动脉14例,颈动脉9例,胸主动脉8例,门静脉4例,股动脉3例.成像技术包括3D CE-MRA增强前后图像数据减影,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结果图像质量优良者达97.4%,能够清楚显示靶血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病变部位及其狭窄程度.2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手术证实.结论高质量的3D CE-MRA图像依赖于注药后最佳的延时扫描时间、合适的注射速率、注射总量、扫描序列及其参数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18.
3.0T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诊断脊髓血管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3.0T MR脊髓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CE-MR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临床及MR平扫疑诊脊髓血管病的14例患者行CE-MRA检查,其中13例于3~5天内接受DSA检查,6例接受手术治疗,对比分析MRA与DSA及手术结果。结果 CE-MRA诊断8例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5例为髓周动静脉瘘(PMAVF),1例为脊髓动静脉畸形(SCAVM);与DSA检查结果对照,14例中,MRA可以准确判断11例的供血动脉及瘘口。结论 3.0T 3D-CE-MRA可快速、无创、清晰地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供血动脉及瘘口,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协助制定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MobiTrak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MobiTrak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应用MobiTrak技术,行下肢动脉3D CE-MRA扫描,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获得下肢整体血管图像,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由两位有经验的专业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结果 结果表明MobiTrak 3D CE-MRA大腿动脉图像质量较好,而小腿动脉图像显示稍差。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0例,其中17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结论 MobiTrak 3D CE-MRA对下肢动脉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易行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