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鞍区肿瘤手术后,出现水钠代谢紊乱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分析38例鞍区肿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分型及治疗情况。结果术后发生水钠代谢紊乱总发生率63.3%,分为5种类型,尿崩症10例(26.33%),低钠血症24例(63.16%),脑性耗钠综合症2例(5.26%),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LADH)1例(2.63%),高钠症1例(2.63%),经治疗后37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结论鞍区肿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发生率较高。术中规范操作,避免损伤垂体柄和丘脑下部,注意保护穿支血管;术后注意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并及早采取合理措施对鞍区肿瘤术后水钠紊乱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84例鞍区肿瘤术后水钠失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鞍区肿瘤术后水钠平衡紊乱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84例鞍区肿瘤术后水钠平衡紊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84例均有尿崩症状,其中74例(88.10%)合并血钠紊乱,单纯性低钠60例,单纯性高钠10例,交替性血钠异常4例:经处理后均获临床控制。结论 鞍区肿瘤术后水钠平衡紊乱有其特殊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鞍区肿瘤术后单纯尿崩症的发生特点及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鞍区肿瘤病人术后并发单纯性尿崩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结果 术后尿崩呈暂时型48例(90.5%),三相型3例(5.7%),持续型2例(3.8%).因严重尿崩死亡1例(1.9%).余病人随访6个月,尿崩症痊愈48例(90.5%),永久性尿崩4例(7.6%).结论 尿崩症的发生类型与手术方式、肿瘤大小等相关.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术后严密监测尿量和血电解质,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是处理尿崩症的关键,其可以有效降低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鞍区肿瘤术后高钠血症94例的病因探讨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鞍区肿瘤术后高钠血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南方医院2002年1月至2005年5月鞍区肿瘤术后发生高钠血症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8例鞍区肿瘤术后发生高钠血症94例(25.54%),死亡4例(4.26%)。结论第三脑室腹前区的手术损伤及术后尿崩症与鞍区肿瘤术后高钠血症密切相关,去除致病因素及正确纠正高渗状态是其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鞍区肿瘤术后水钠失衡的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鞍区肿瘤水钠失衡的临床因素。方法对55例鞍区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出现一过性多尿,20例出现脑性盐耗综合症无永久性尿崩恶性肿瘤患者水钠失衡发生率为,。100%(7/7),颅咽管瘤37.5%(6/16),垂体瘤27.3%(6/22),脑膜瘤10%(1/10)。结论鞍区肿瘤术后易发生水钠失衡,术后发生率同术前是否有水钠失衡,肿瘤是否侵入第三脑室手术入路的选择及肿瘤切除程度无明显相关同肿瘤的性质及术中是否损伤下丘脑垂体柄有关。  相似文献   

6.
鞍区肿瘤术后水钠失衡的临床因素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影响鞍区肿瘤术后水钠失衡的临床因素,为术后及时有效的处理提供经验。方法:对95例鞍区肿瘤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82.1%)出现水钠失衡,其中60例(81.1%)表现为脑性盐耗综合征。术后水钠失衡发生率在恶性肿瘤为100.0%(11/11),垂体腺瘤91.3%)(42/46),颅咽管瘤75.0%(24/32),脑膜瘤16.7%(1/6),不同类型肿瘤间差异显著(P<0.001)。Ⅲ度鞍区肿瘤水钠代谢紊乱发生率为94.7%(34/36)高于I、Ⅱ度肿瘤(P<0.05)。不同手术切除程度的肿瘤,其术后水钠失衡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鞍区肿瘤术后易发生脑性盐耗综合征,水纳失衡的发生率与肿瘤性质及进入第三脑室的程度有关。术后监测尿量、血钠、尿钠变化,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经颅鞍区肿瘤切除术后的处理(附15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颅鞍区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及临床处理。方法分析156例鞍区肿瘤经颅显微手术病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全切除140例(90%),术后死亡3例(1.9%);术后并发尿崩症36例(23%)、电解质紊乱28例(18%)、癫痫8例(5.1%)、垂体功能低下5例(3.2%)、术后出血3例(1.9%);无高热和应激性溃疡。结论鞍区肿瘤经颅术后的并发症以水、电解质紊乱最为常见;制定术后常规处理并进行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基本上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8.
颅咽管瘤全切除术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全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24例鞍区颅咽管瘤,术前进行糖皮质激素的替代疗法和抗癫痫药物治疗。手术采取翼点人路,从鞍区各个手术间隙分块切除肿瘤。术后严密观测病人的意识、尿量和血清电解质,及时防治尿崩症、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结果 22例达到全切,2例有少部分残余,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发生尿崩症16例,电解质紊乱12例,体温失衡6例。经过处理,电解质紊乱和体温失调完全纠正,13例尿崩症痊愈,3例缓解。结论 选用合适的手术入路,熟悉鞍区的各个手术间隙解剖是完成颅咽管瘤全切除术的关键。术前进行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术后严密监测尿量和血电解质,积极处理并发症,可以有效降低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鞍区肿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临床因素及处理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对 1994~ 1998年我科 95例鞍区肿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合我们的经验提出看法。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性 6 4例 ,女性 31例。年龄 3~ 74岁 ,平均 34 5岁。病理分类 :垂体瘤 4 6例 ,颅咽管瘤 31例 ,脑膜瘤 6例 ,胶质瘤 4例 ,其它肿瘤 7例。肿瘤最大前后径 2 0~ 6 8cm。术前临床表现为视力障碍 80例 ,内分泌障碍 2 7例 ,颅内压增高明显头痛 2 5例 ,合并鞍区其他颅神经障碍 13例 ,尿崩症 13例。2 .手术入路 :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 78例 ,冠状切口额下入路 6例 ,鼻蝶窦入路 5例 ,胼胝体入路 1例 ,翼点与胼胝…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低钠血症的发生规律及其针对不同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42例鞍区肿瘤患者人院后皆行鞍区肿瘤切除术,对术前及术后的血钠、尿钠、尿比重、中心静脉压等指标进行连续监测,根据诊断标准分辨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及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并根据不同诊断进行相应的治疗,其中CSWS患者分成应用及未应用氢化可的松两组,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42例患者中1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其中垂体腺瘤9例,颅咽管瘤2例。符合CSWS的8例,SIADH的3例。SIADH一般发生在手术早期,特别是3d以内,且伴有尿量的减少和尿比重增加;而CSWS出现较晚,一般在3d以后,不伴有尿量的减少和尿比重增加。CSWS的主要处理是钠和水的补充,辅以氢化可的松治疗的效果要好于单纯补充水钠。结论鞍区肿瘤术后CSWS较常见,水钠补充辅以氢化可的松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颅咽管瘤全切术后水钠平衡紊乱的治疗   总被引:89,自引:7,他引:82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全切术后水钠平衡紊乱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术前,手术当及术后每日定时检测血钠及观查尿量变化并根据其变化进行治疗。结果 60例颅咽管瘤手术患者中,(1)47例术后出现尿崩症,有38例病人术后2周恢复,7例术后4周内恢复,1例术后1年内恢复,1例病人术后7天死亡。(2)52例术后出现血钠紊乱,其中,48例术后4周同恢复,23例术后2个月内恢复,1例1年后恢复。结论 颅咽管瘤全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锁孔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效果,以及术中垂体柄的保护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采用锁孔手术切除的36例鞍区肿瘤临床资料,采用眶上锁孔入路和翼点锁孔入路。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垂体腺瘤13例,脑膜瘤14例,颅咽管瘤9例。肿瘤全切除33例,近全切除3例。垂体柄全保留32例,部分保留3例,术中未发现垂体柄1例。近全切除3例术后行伽玛刀治疗。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锁孔手术治疗鞍区肿瘤,既安全、便捷、微创,又能达到切除肿瘤、保护垂体柄等重要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翼点眶上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切除大型鞍区肿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翼点眶上小骨窗入路显微手术冶疗大型鞍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1例大型鞍区肿瘤均采用经翼点皮切口眶上小骨窗入路进行开颅手术。皮瓣按翼点入路切开,但仅采用经眶上小骨窗开颅,骨窗呈椭圆形,最大直径仅为3.5~4.0cm,前部尽量靠近颅前窝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鞍区肿瘤切除。结果 取得显微镜下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3例,无1例手术死亡。仅有1例64岁老年病人术后并发高血压脑出血,于术后3个月死于8市部感染。其他多数病人术后仅出现较为短暂的多尿和低钠血症,经应用脑垂体后叶素和(或)长效尿崩停以及浓氯化钠溶液后效果良好,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经翼点皮切口眶上小骨窗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区大型肿瘤,均可做到显微镜下全切除或次全切除,且对脑组织损伤轻,肿瘤显露好,是较为理想的鞍区肿瘤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4.
鞍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10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鞍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近4年来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的106例复杂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改良翼点入路,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从鞍区的各个手术间隙分块切除肿瘤。结果73例垂体腺瘤肿瘤全切59例,大部分切除14例;22例颅咽管瘤全切18例,大部切除4例;11例脑膜瘤全切9例,大部分切除2例。病人术后均神志清楚,6例发生了视神经功能障碍,2例发生了动眼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是处理复杂鞍区肿瘤的极佳手术径路。熟练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熟悉鞍区的各个手术间隙解剖并能在术中充分利用之是完成复杂鞍区肿瘤切除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区大型肿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眶上锁孔显微手术切除鞍区大型肿瘤的技巧。方法对63例瘤体为3.0cm×2.0cm×2.0cm-11cm×9cm×9cm的鞍区大型肿瘤(包括33例垂体腺瘤,16例颅咽管瘤,9例脑膜瘤及胚胎生殖细胞瘤、视神经纤维瘤、胶质瘤、巨大蛛网膜囊肿和拉克囊肿各1例),采用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并探讨肿瘤显露、切除方法和重要神经结构和血管的保护方法。结果肿瘤全切56例(88.9%),大部分切除7例,未全切者部分病例行放射治疗。术后1例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尿崩症、硬膜下积液。随访5月-4.5年(平均2.6年),3例肿瘤复发。结论采用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大型肿瘤效果好、创伤轻,并节省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尿崩症的早期临床诊断意义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48例鞍区肿瘤术后或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尿崩症患者,按照诊断类型分为短暂性尿崩症组(A组),持续性尿崩症组(B组),三相性尿崩症组(C组),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同时分析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1治疗结束后,A组、C组在血钠、血渗透压、24尿钠及24h尿量均降低,同治疗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A组、C组血渗透压,24 h尿钠均低于B、C组(P0.05);2治疗后经GOS评分,B组、C组4分及以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而5分者均低于A组(P0.05);3患者随访1年,A组患者生存状况良好,与B组死亡3例、C组死亡3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4B、C组ADH术后先下降后上升,但未能达到正常水平,A组先升高后下降,后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鞍区肿瘤术后、重度颅脑损伤合并CDI患者的预后与血ADH水平、24小时尿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类型CDI预后生存状况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鞍区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3例鞍区GCT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行扩大翼点入路手术2例,其中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1例;行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全切除肿瘤1例.术后症状均改善,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1例,垂体功能减退1例.3例术后均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鞍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中抗利尿激素变化及其与水钠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在行鞍区肿瘤切除术的37例患者之中选取心肾功能正常的30例,对其手术前后抗利尿激素水平进行监测.根据研究对象的水钠代谢紊乱类型,将研究对象分为5组.结果 术后无水钠代谢紊乱者(Normal)8例,手术前后抗利尿激素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尿崩症者(DI)15例,采血前注射垂体后叶素者(DIA)7例,术后抗利尿激素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采血前未注射垂体后叶素者(DIB)8例,术后抗利尿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脑性盐耗综合征者(CSWS)5例,手术前后抗利尿激素水平无统计学意义.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者(SIADH)2例,术后抗利尿激素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水钠代谢紊乱是鞍区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与患者手术前后血中抗利尿激素的变化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