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HICH)早期CT表现及血肿特点与活动性脑出血的关系。方法对95例HICH患者进行CT动态观察,根据发生活动性出血与否分组,按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脑干、小脑)、血肿形态(规则形、不规则形)、出血量(30 mL、30~60 mL、60 mL)等进行早期活动性出血的相关研究。结果继出血组患者出血部位的分布构成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继出血组患者脑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或外侧裂的比例、不规则形血肿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继出血组与对照组的脑出血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或外侧裂、血肿形态(不规则形)及脑出血量(30 mL)与早期活动性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密切关注HICH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进行脑CT复查,对早期发现活动性出血,予以积极处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甘露醇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基底节及脑叶出血102例,血肿量〈20ml。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24h内常规使用20%甘露醇(250ml)2~3次。对照组:(50例)禁用甘露醇。24h后复查脑田,将Cr片(V2-V1)12,5mm作为血肿早期扩大的标准。结果:治疗组早期发生血肿扩大15例,对照组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24h内应用甘露醇可增加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12O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危重病症,致残率高,急性期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降低病残率至关重要.我院1996年1月~2000年6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脑出血12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急性脑出血21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20例,对照组90例,两组均于发病后72小时内入院,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证实,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标准[1].治疗组男68例,女52例;年龄38~75岁,平均58.6岁;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76例,丘脑18例,小脑10例,脑叶16例;出血量<10ml5例,11~20ml32例,21~40ml68例,41~50ml8例,>50ml7例;病情严重程度根据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轻型33例,中型72例,重型1S例.对照组男51例,女39例;年龄39~74岁,平均58.2岁;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57例,丘脑14例,小脑7例,脑叶12例;出血量<10ml4例,11~20ml24例,21~40ml51例,41~50m16例,>50ml5例;病情轻型24例,中型54例,重型12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出血量、出血部位及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26例颅内出血患者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56例为观察组,70例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致病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颅压增高、败血症、瞳孔不对称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部位于基底节区、脑干、丘脑及脑叶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出血量46.0±5.1mL,明显多于对照组的35.0±4.3mL(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增高、败血症、瞳孔不对称、出血部位与出血量均是颅内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差,颅内压增高、败血症、瞳孔不对称、出血部位与出血量均为颅内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高危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脑心综合征(cerebral-cardiac syndrome,CCS),是指因急性脑病,主要为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急性颅脑外伤等,累及下视丘、脑干和植物神经系统等所引起的类似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的一类病症。亦即某些颅内或脑部疾病导致心脏形态及功能发生一系列特征性改变的病症。自Byer(1947)首次报道了一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出现心电图的异常以来,近年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急性脑血管意外易引起继发性心脏功能、器质性损害,甚至猝死,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各文献报道为62~90%,其中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比例高于脑梗死。本文就脑心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1一般资料选择经CT证实的原发性脑出血75例。治疗组43例.男引例,女卫9例;年龄51~83岁,平均65.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8小时.平均9.5小时;血肿6~30ml,平均20.5ml;血肿部位:丘脑内囊型15例,破入脑室4例;壳核外囊型11例.破入脑室2例;丘脑出血5例,破入脑室1例;脑叶出血6例,破入脑室3例;混合出血6例,破入脑室2例。入院时意识状态:清醒11例、嗜睡16例、浅昏迷10例、中昏迷4例、深昏迷2例。选择年龄(相差10岁以内),意识障碍程度,出血部位类同,出血量相差10ml以内,而其它症状类似的原发性脑出血32例作为对照组。2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brainheart syndrome,RHS)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治体会。方法:对2005年6月-2009年4月共治疗46例出血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HS在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为48.97%,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BHS明显高于脑出血(P〈0.05),且BHS的发生于脑出血部位有关。BHS心电图主要表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结论:BHS与出血性脑卒中的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养血清脑颗粒与单纯西医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评价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8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4g,日3次口服。治疗14天、30天进行疗效评定。观察急性期死亡率、再出血比率,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I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1)观察组14天内死亡10例(18.5%),对照组死亡11例(20.4%),组间比较χ2=0.05,P=0.81;(2)观察组和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是9.26%(5/54)和7.41%(4/54),χ2=0.12,P=0.73;(3)两组治疗前CN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4天和30天CNIS评分均下降,以观察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分别P〈0.01和P〈0.05;(4)30天存活患者ADL分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10.310,P=0.036。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期脑出血可促进血肿吸收,不增加再出血的风险,更利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出血是神经科较常见疾病,其病死率、致残率都较高,我院自1992年6月以来采用经皮颅骨穿刺脑内血肿抽吸术治疗29例脑出血病人,追踪观察效果满意,现将我们在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的体会结合临床资料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病人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43~60岁16例,61~74岁13例,其中高血压病人26例。合并糖尿病6例,心电图异常25例。1.2出血量:29例均>30ml。其中>100ml3例。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出血26例,脑叶出血3例,破人脑室5例,出血距手术时间6~12小时7例,12~24小时16例,24~36小时6例。1.3治疗结果;29例病人…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0例脑出血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年龄36~78岁,平均57岁。其中ECG正常35例,异常65例,占65%。入院查体血压高者64例,平均25.4/13.2kPa,即往有高血压病史50例,平均5.2年。外伤病史28例,有冠心病史13例。1.2CT资料:①血肿部位,基底节出血49例,脑干出血23例,脑叶(额、顶、枕、颞叶部位)出血1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脑室出血2例),小脑出血2例。②出血量:胺多田氏血肿量计算公式,出血量=π/6×长轴×短轴×层面厚度。脑出血少于10ml者18例,10~20ml者37例,21~40ml者25例,>40ml者20例…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96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我院 1 999~ 2 0 0 1年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96例实施针刺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86例患者皆为住院病人 ,均符合 1 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要点”,并行脑 CT以确诊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96例 ;男 5 2例 ,女44例 ,年龄 39~ 80岁 ,平均 65 .5岁 ;中医辨证 :中脏腑 2 1例 ,中经络 75例 ;基底节区出血 48例 ,脑叶出血 2 0例 ,脑干出血 1 1例 ,小脑出血 7例 ,其他部位出血 1 0例 ;出血量 (以多田方程计算 ) 5 ml以下1 2例 ,5~ 1 5 ml37例 ,1 6~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七通舒胶囊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81例出血量≥30mL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观察,观察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三七通舒胶囊治疗,其余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疗程持续28天.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4天、28天GC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的测定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的GCS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后28天观察组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28天观察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三七通舒胶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具有改善脑部改善微循环,促进受损脑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殷世平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4):174-17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护理效果,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将80例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92.50%,均高于对照组的70.00%和75.00%,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O.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减少出血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异常的表现及特征。方法:对入院的3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在24h内进行心电图观察,并分析其特点及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在24例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变化,其中以ST-T改变最为常见,出血量低组(<20ml)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低,而出血量高组(>31ml)的检出率高。结论:脑出血心电图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心电图的异常可随脑血管病情的减轻而好转或消失,并对脑血管病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10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妇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观察组口服米索前列醇,对照组使用缩宫素,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8例孕妇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7.3%,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为142.5ml,对照组19例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17.3%,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为238.6ml,两组在产后出血率和出血量上的差异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1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5%,两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米索前列醇可以明显减少产后出血的频率和出血量,而且不良反应较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药物,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益心活血汤辅助西医治疗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方法 病例均来源于XX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5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对症药物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西医干预基础上加用益心活血汤;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和12导联心电图ST段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效果(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2.67%) (P<0.05);观察组患者12导联心电图ST段恢复效果(81.33%)显著高于对照组(53.33%) (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西医干预,益心活血汤辅助治疗心律失常可有效缓解症状体征,降低心脏节律紊乱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脑出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在成功开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1]的基础上,给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加用中药逐瘀汤,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共选择我院1997年12月~2000年1月脑血管病诊疗中心住院病人42例。均经临床和颅CT或MRI检查而被诊断为脑出血,符合1995年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2]高血压脑出血诊断要点,发病均在24h之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单手术组和手术加中药组(简称加中药组)各21例。单手术组男12例,女9例;年龄39~81岁,平均61.5岁;出血量:30ml~50ml 4例,51ml~70ml 11例,70ml~90ml5例,>90ml 1例;出血部位:脑叶2例,外囊4例,…  相似文献   

19.
王凤香 《山西中医》2009,25(2):20-2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2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用脱水、脑保护、调整血压与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疗法,部分病例行血肿碎吸或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化痰通腑中药。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或恶化3例,总有效率90.63%(95%CI=75.00%~98.05%):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或恶化7例,总有效率76.67%(95%CI=57.70%~90.0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1442,P=0.0322),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疗法。其收益为OR=0.34(但95%CI跨过1),NNT=7(95%CI=3.1~3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治疗对脑微出血(CMB)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缺血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92例,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加予田七口服液活血化瘀治疗,随访观察2年,对比2组患者CMB数目的变化、脑血管事件复发及死亡情况。结果:对照组46例患者失访3例,脑梗死复发9例,脑出血0例,死亡0例。研究组46例,失访5例,脑梗死复发2例,脑出血1例,死亡1例(合并心肌梗死及重症肺炎),2组脑梗死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2组CMB数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年后2组CMB病灶数目均增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比较,差畀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CMB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活血化瘀二级预防治疗能相对减少CMB增加的数目,及减少脑梗死复发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