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时我院2009年9月~20l眸9月间收治的3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性脑梗塞发生的主要病因为各种原因的脑动脉栓塞,血耱升高、溶辁及抗凝治疗可能与出血性脑梗塞有关.本组脑梗死经综合治疗后好转34例,死亡2例,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但大量出血者仍需手术治疗,预后不良.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及时诊断及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120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2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多发生于起病4d到2周,与大面积梗死、合并冠心病、心房纤颤、糖尿病、高血压等有关。本组120例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证实,经治疗后104例预后良好,13例预后较差,3例因同时并发心衰、肾衰等死亡。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严重并发症,应动态观察血压、血糖、CT/MRI,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与CT、MPI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高危因素、发病机制及临床转归,提高临床及影像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5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与CT、MRI表现.结果:15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10例首次CT检查时发现颅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二次CT或MRI检查均显示大面积脑梗死伴出血.病变部位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最多(10例),按影像学改变可分为血肿型(4例)及非血肿型(11例),非血肿型发病率较高.结论:脑梗死为临床多发病,出血性脑梗塞的高危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进行出血性脑梗死的二级预防及严格掌握脑梗死后的溶栓治疗适应症与禁忌症可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影像、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对40例出血性脑梗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占同期脑梗死的7.1%,其病因脑栓塞占65%,大面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占35%。头颅CT检查结果表明.血肿型多见于脑栓塞,非血肿型多见于大面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结论:脑栓塞和大面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临床症状加重或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者,应在1—2周内进行影像复查,确诊为出血性脑梗死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血肿型预后较非血肿型差。  相似文献   

5.
出血性脑梗塞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血性脑梗死(HI)是指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继发性出血,病理上表现为再通血管供血区点片状出血灶,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形式和自然转归过程之一。我们对从2003年4月到2008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635例中的39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病因、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征及诊治 方法 我院近年共收治出血性脑梗死患者55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出血性脑梗死主要病因为心房纤颤、脑组织大面积梗死、脑栓塞、高血糖、溶栓降纤抗凝治疗等;脑CT及MRI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本组患者约85.5%为非血肿型,14.8%为血肿型.结论 对心房纤颤、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溶栓抗凝治疗患者应高度警惕发生脑梗死出血转换的可能性;出血性脑梗死中,非血肿型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便秘对急性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15例急性出血性中风病人兼便秘与10例不兼便秘病人的ET-1含量,分析上述指标在出血后3个时期变化意义和临床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出血性中风病人出血后1d、4d、10d、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便秘对急性出血性中风患者的ET含量变化有影响,故治疗便秘有助于急性出血性中风患者的预后和疗效。  相似文献   

8.
石小软 《河南中医》2010,30(6):575-576
对80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是梗死区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特点是原有症状和体征加重,并出现新的症状体征;CT及MRI检查证实在梗死区出现的出血性改变即可确诊;对于大面积脑梗死疑为脑栓塞、皮质梗死、溶栓治疗、高血糖、持续高血压患者宜密切动态观察,注意梗死后出血可能,及时复查头颅CT以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出血性脑梗死是由于梗死区内血液再灌注而发生的继发性出血,以往多由尸检病理诊断.自CT、MRI问世以来,出血性脑梗死的确诊患者日益增多.我院2005-2008年收治经脑CT证实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4例,笔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总结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3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干梗死12例,丘脑梗死8例,小脑梗死5例,基底节区梗死4例,脑叶梗死3例。脑梗死后1周内发生消化道出血19例,1周后13例。经治疗进行疗效观察: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无效的7例中,死亡5例。[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脑干、丘脑梗死多见,最容易发生在脑梗死后1周内,提示病情恶化,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是指脑梗死后梗死区血液再灌注引起的继发性出血,常发生于累及皮层的大面积脑梗死之后,以往多为病理诊断,随着CT、MRI的普及,其临床诊断已有很大提高,现将我院自2001年6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78例HI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出血性脑梗死是指缺血性脑梗死区域继发性出血,为脑梗死区域血管再通导致供血区内出现出血灶.头颅CT则表现为在原有的低密度病灶内出现高密度影像.我院自2005年至2009年8月共收治出血性脑梗死患者30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及预后的临床分析。方法:收集112例脑出血病人,其中,30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根据病人意识状态、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时间及出血量,观察是否影响预后。结果:出血性脑卒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影响预后。结论:脑出血急性期极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且对预后影响很大,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4.
出血性脑梗夕匕是指脑梗死期间,由于梗死区的血流再通,而在梗死区内引起的出血。近年来由于抗凝剂与溶栓药的广泛应用,出血性脑梗死引起了临床上的重视。由于同时存在着梗死与出血,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我们采用丹参粉针治疗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6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溶栓治疗后HT发生情况分为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HT发生率为28. 33%,其中症状性出血为8. 33%,非症状性出血为20. 00%;出血组患者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空腹血糖、溶栓前舒张压均明显高于非出血组(P均0. 05),合并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例数明显多于非出血组(P 0. 05),起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明显长于非出血组(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前舒张压是ACI患者溶栓治疗后并发HT的危险因素。结论溶栓前舒张压、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前NIHSS评分是ACI患者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进行溶栓治疗前应密切关注可能引起HT的危险因素,对其进行早期规避或预防,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出血性中风后急性肾衰竭的因素。方法:选择20例出血性中风后急性肾衰竭与同期之ARF的出血性中风50例对照临床观察。结果:出血性中风后急性肾衰竭治疗血、甘露醇脱水、出血量及出血部位、高血钠高渗透压、高血糖等因素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甘露醇脱水、出血部位及出血量、高血钠和高渗量压、高血糖是引起出血性中风后肾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黄芪注射液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基础疗法相同,治疗组早期加用黄芪注射液;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复查颅脑CT显示,血肿吸收完全,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早期使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出血性脑梗死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脑梗死的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2例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无锡市骨科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合并症的类型将其分为A组(n=33,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B组(n=37,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和C组(n=32,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脑梗死),观察并分析各组患者的特点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A组和B组以缺血性、单病灶腔隙性脑梗死为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轻,C组以出血性、多病灶大面积脑梗死为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轻严重;给其相同的治疗后,C组治疗效果明显差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以出血性、多病灶大面积等特点为主,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严重,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出血性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出血性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RPH治疗出血性内痔效果。结果:82例均手术套扎成功,每例手术时间平均10min,出血治愈率达100%,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4.4d;15例出现便时疼痛与肛门坠胀外,无明显并发症与不良反应。随访4-8个月,未发现复发。结论:RPH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术后患者住院时间短,疗效好,是出血性内痔的理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71例,并与同期单纯西药常规综合治疗的66例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脑梗死137例,全部病例符合全国第四屑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提出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经CT检查证实有脑梗死灶,排除了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疏血通组)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