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整体护理的做法与效果。方法:研究组为8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在一般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整体护理服务。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87例精神病患者,给予一般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两组采用自制的各类症状调查表和精神科护士用住院观察量表(NOSIE)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比较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睡眠障碍、吸烟不守规定、生活自理差、烧烫伤、行为紊乱、自杀自伤、外走、拒药藏药、暴饮暴食、误食误吸、拒食、体位性低血压与跌倒、吞咽困难与噎食等症状出现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NOSIE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总极积因素、总分等方面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整体护理不仅能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还能保证患者安全,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院老人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老人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者46例,回顾性分析其引起精神障碍的原因,在治疗原发病、支持疗法和改善睡眠的基础上,使用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16例以焦虑为主的精神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幻觉、妄想、多疑以及失眠等症状明显控制32例(69.6%),改善不明显的14例(30.4%)。结论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与功能性精神疾病明显有别,精神症状具有非特异性,其表现形式与功能性精神病的症状表现无区别,护理院的医师应熟练掌握内科专业知识以及精神科的基本知识,才能及时地为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提供诊断和治疗,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心理精神障碍患者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的临床特点。方法以427例心理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诊断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R),其中神经症278例;躯体疾病伴有情感障碍159例。结果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神经症组患者N分高于对照组(P〈0.001),E分和P分低于对照组(P〈0.05);躯体疾病伴有情感障碍组患者N分高于对照组(P〈0.05),E分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症组患者N分高于躯体疾病伴有情感障碍组患者(P〈0.05)。症状自评量表中神经症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分均显著增高(P〈0.01);躯体疾病伴有情感障碍组与对照组比较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显著增高(P〈0.05);两组间比较,除躯体化、抑郁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心理精神障碍患者存在情绪不稳定、内倾的人格特点;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建议在关注躯体症状的同时,要注意识别、诊断心理精神障碍,必要时转心理门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AMI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入院后当天行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住院7 d后再进行第2次评定。结果:干预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后SA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且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SCL-90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症、其他等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2组患者SCL-90评分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恐惧、偏执和其他等因子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AMI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5.
人性化护理管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向阳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2080-208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而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服务与护理、健康宣教、个性化心理调适、生活关怀、情感支持和文化护理等方面的人性化护理管理,8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BPRS总分值及各因子分(除激惹性与敌对猜疑外)、SDSS评分及SCL-90中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及焦虑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贾冬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4,(15):1983-198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基层医院泌尿外科中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6例住院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3例,给予2组患者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焦虑、抑郁、敌对性等针对性心理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经护理后2组患者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躯体化、敌对性、精神病性评分及偏执等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基层医院泌尿外科中老年患者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通过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改变及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0~2012年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87例为嗜酒组,同期住院的其他精神障碍患者90例为对照组。采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结果:嗜酒患者多并发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对社会危害较大。结论:再次嗜酒复发率高,疗效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躯体疾病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工作。方法将102例流浪精神病与同期住院的102例一般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比较。结果与一般精神病患者比较,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较多,以皮肤感染、创伤、贫血、黄疸为主;精神症状以思维紊乱、行为异常为主,合作性较差(P〈0.05)。结论流浪精神病比一般精神病患者护理和管理难度大,需在入院处置、消毒隔离、心理护理和病房管理等方面加强。  相似文献   

9.
朱艳玲  杨薇  高欢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94-1194,1196
目的:分析酒精依赖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半定式表格对50名酒精依赖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酒精依赖所致精神病患者以男性文化程度低者居多,社会功能明显受损,临床表现多样且合并有较多的躯体疾病,以肝脏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多见。结论:酒精依赖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宜早期戒酒,加强对合并症的治疗,细致的做好各种症状的护理,适时的辅以心理疏导,积极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郎东彪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4):334-334,358
目的:调查盘锦地区老年股骨颈骨折(FemoralNeckFracture,FNF)患者住院期间心理情绪表现。方法:选择近期住院的57例盘锦地区老年FNF患者,入选对象接受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并与55例同期体检的同龄和同性别健康人评估结果比较。结果:老年FNF患者住院期间SCL90评分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和SCL-90总分、SCL-90总均分、平均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老年FNF患者住院期间常有较多的负性情绪表现,心理干预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金秀芬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11,(24):3066-3066,3080
目的:探讨心理援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3例。康复组:在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援助;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人院时,住院1个月、3个月的抑郁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组患者的抑郁得分明显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康复护理可使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减轻,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援助则作用更加明显。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有助于患者心理功能改善,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常明凤 《当代医学》2011,17(35):117-1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8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实施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躯体症状及自 卑心理的变化.结果 心理护理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其焦虑、抑郁、躯体症状及自卑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有助于躯体疾病的康复,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情志干预对不同系统疾病急诊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8月—2011年10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急诊科就诊的患者4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产生随机序列,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及情志干预组各200例。治疗前后使用SCL90、SDS、SAS量表评价并比较。结果:两组分别有36%和37.5%患者就诊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情志干预组心血管、消化、呼吸、神经系统患者SAS、SDS、SCL-90总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情志干预组治疗后心血管疾病患者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5项因子,消化疾病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5项因子,呼吸疾病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7项因子,神经疾病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5项因子显著低于常规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患者就诊时多存在不良心理情绪,其表现与其所患疾病系统类别相关,通过情志干预能有针对性的改善不同系统疾病患者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癫痫性精神障碍合并骨折患者的原因及临床护理。方法对40例在本院住院的癫痫性精神障碍合并骨折患者的资料及护理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癫痫性精神障碍骨折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发病次数为多;多数处于疾病的发病期,激惹性高,精神症状明显;癫痫性精神障碍伴骨折患者总积极因素和病情总估计明显比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性精神障碍合并骨折患者应尽快控制精神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郁症病人的时间知觉。方法:随机抽取60例住院和门诊抑郁症病人作为研究组,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用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和症状评定量表(SCL-90)对两组分别进行时间知觉测定和心理状况评定。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对时间估计表现为高估(P〈0.01)。研究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分别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抑郁症病人可能存在时间知觉的改变,对时间知觉表现为高估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2010年浙江省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为我省精神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我省42家精神专科医院采用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出14家精神病院.再从14家医院中抽出3个月(3、7、11月)的出院患者进行调查。编制《住院患者住院情况调查表》收集患者住院诊断、性别、年龄、合并症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调查住院患者共7684例,男3102例(4037%),女4582(59.63%)例;年龄10~92(43.4±16.8)岁;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前5位的分别为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40.6%),心境障碍(34.6%),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14.1%),器质性精神病(5.6%)和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98%)。次要诊断主要有高血压、白细胞减少症和糖尿病。医院感染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26.1%),胃肠道感染(24.4%),肺部感染(22.4%)等。结论我省精神病防治仍应以精神病性障碍、心境障碍和神经症及器质性精神障碍的防治为主。躯体疾病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值得重视,精神疾病单病种管理需要考虑躯体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8):2114-2114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夜间急诊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的30例精神病患者的夜间急诊,通过对医生的入院病历记录和护士交接班记录的资料分析,观察精神病患者夜间发生急诊的原因、疾病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3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夜间急诊中,躯体疾病并发症占首位(46.7%),精神病症状所致居第2位(33.3%),再次为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20%)。结论:医护人员在收入精神病患者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在住院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神科医务人员要努力提高急症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多元化的结构式的院内康复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药物维持期精神康复的影响。方法:我院两个科室各抽取40位药物维持治疗期精神病患者,一个试点科室(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启动全面康复的新理念,实施多元化的结构式的院内精神康复;另一科室(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实施传统工娱活动康复。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护士用住院观察量表(NOSIE)对两组患者分别于人组时和住院3个月进行评定。结果: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NOSIE量表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3因子分明显高于入组时的分值,而激惹、精神病表现、退缩、抑郁4因子分和BPRS分明显低于入组时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在精神病表现、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激惹、迟滞、抑郁等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元化的结构式的精神康复疗法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的改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直接影响到社会功能的恢复,更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回归家庭社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择期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入院后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传统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焦虑量表(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量表(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手术前1 d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症、精神病性、敌对等心理症状的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择期开颅手术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的心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精神康复。方法:对52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要表现,且各种类型的症状表现与颅脑损伤部位相关;抗精神病药对精神症状的控制有效,心理治疗等各种康复期的调练有辅助作用。结论: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康复应首先根据不同类别选用不同种类、不同剂量的抗精神病药,加强躯体及心理方面的康复训练有利于精神障碍的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