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附1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CT及MR对骨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12例骨母细胞瘤的临床、CT、MR I及病理学资料。结果(1)行CT检查6例,均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区伴随不同程度的钙化或骨化,瘤灶边缘呈反应性骨硬化缘,边缘光整。(2)行MR I扫描10例(包括4例已做CT检查的病人),表现为膨胀性的骨改变,瘤灶信号混杂,内有分隔,T1W 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 I呈高信号9例,1例以低信号为主。其中8例瘤灶周边可见清楚的T1、T2低信号缘,2例邻近组织呈片状模糊高信号。(3)增强扫描均呈中度以上强化,内夹杂片状低信号不强化区。结论骨母细胞瘤有较为典型的CT表现,MR I表现缺乏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4例均有X线平片,20例CT扫描,12例MRI检查。结果:24例中,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22例),病灶周围硬化边(15例),病灶内明显的斑点状及片状钙化(14例)。20例CT均显示清晰骨质破坏及硬化边,伴有明显的斑点/片状钙化(18例),骨膜反应(5例)及周围软组织肿胀(9例)。12例MRI显示边界清楚的长T1、长短混杂T2信号,5例可见明显的骨髓水肿,3例显示骨膜反应,增强4例强化较明显。结论: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多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X线、CT、MRI表现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影像学检查在随访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价值.方法 分析5例嗅神经母细胞瘤随访过程中的CT、MRI表现.结果 2例病人的存活时间超过5年. 2例就诊时病变局限于鼻腔,在随访过程中, 1例表现为右侧眼眶区硬膜外软组织肿块,同时左侧鼻腔内亦可见软组织肿块影,CT、MRI显示病变强化均匀,1个月后左侧鼻腔病变显著增大,且破坏了邻近硬腭.另1例病变则呈浸润性生长,CT显示颅底骨质广泛破坏,翼腭窝、颈动脉管、圆孔、卵圆孔均受累.MRI显示病变侵及颅内海绵窦、颈内动脉以及鞍区结构.另3例就诊时已为T4期,病变以鼻腔顶壁、筛窦为中心,侵犯颅内海绵窦以及鞍区结构,颅底骨质破坏.结论 CT/MRI可清晰地显示病变的侵袭范围,对评价病变的生物学生长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探讨其MRI与X线平片、CT征象的对应关系.方法 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性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资料,总结其MRI表现与X线平片、CT征象的对应关系.结果 16例软骨母细胞瘤均位于骨骺,大小为0.9 cm×0.8 cm×1.0 cm~4.8 cm×4.3 cm×5.1 cm,呈不同程度的分叶状.在T1WI上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上呈混杂信号,CT上为软组织密度,内见钙化和更低密度区.边缘呈长T1、短T2信号,在CT上表现为硬化边.MRI可见病灶周围有骨髓水肿,在X线和CT上表现为骨质硬化区.病灶邻近软组织肿胀.MRI显示骨膜异常9例,8例与病灶不相邻;X线和(或)CT显示骨膜新生骨6例.MRI显示关节积液12例,CT显示6例.MRI上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均见强化.软骨母细胞瘤在扩散加权成像(DWI)上呈等、高信号,在MR平扫中的等T1、等T2成分和长T1、长T2成分,以及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在DWI上均呈高信号.结论 MRI和X线平片、CT从不同方面反映软骨母细胞瘤的病理改变,联合应用不同检查手段可更全面显示软骨母细胞瘤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9例行MRI检查.结果:CT显示眼球内软组织肿块21例,其中眼球内单发肿块14例,多发肿块7例;肿块突破眼环进入球外5例,视神经增粗2例;颅内侵犯1例;视网膜脱离1例;伴钙化24例.MRI显示眼球内肿块5例;眼球内外肿块3例,视神经增粗3例;沿视神经侵犯颅内1例;伴视网膜脱离2例;钙化灶4例.结论:CT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分期及显示视网膜脱离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1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1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征像。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征象主要表现为眼环后份或以后份为主的软组织肿块,伴有斑点及斑块状钙化,钙化显示率达92.9%(13/14)。MRI主要表现为眼环内软组织信号肿块,部分病例肿块内可见更低信号影,钙化显示率仅40%(2/5),但MRI对肿瘤侵犯周围结构较敏感。结论:CT与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以CT较具优势,肿块内钙化可以认为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定性诊断依据。影像学检查对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灼南  司建荣   《放射学实践》2012,27(7):785-788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肿瘤位于距骨2例、跟骨2例、髌骨、坐骨结节及耻骨下支各1例。行X线平片检查7例,CT平扫4例,MRI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结果:X线平片示膨胀性骨质破坏5例,囊状骨质破坏1例,灶周硬化3例,病灶内小斑片状钙化1例;平片漏诊1例。4例CT均显示膨胀性骨质破坏,灶周硬化,病灶内斑点状或小斑片状钙化。MRI上病变呈膨胀性骨质破坏3例,囊状骨质破坏1例,4例病灶信号均混杂,灶周均可见低信号线状影及明显的骨髓水肿。结论: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具有膨胀性骨质破坏及灶周骨髓水肿明显的特点,平片、CT和MRI三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病灶位于肱骨3例、股骨3例、胫骨2例、距骨1例;病灶呈类圆形、分叶状骨质破坏区,膨胀性生长6例,偏心性生长7例。病灶内常见钙化灶,病灶周缘见硬化边,少数有软组织肿胀、骨膜反应。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病灶周围骨髓腔见长T1、长T2水肿信号,骨膜反应呈条状长T1、短T2信号。结论: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四肢长管骨骨骺区,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结合X线、CT和MRI一般能作出正确诊断,但应注意与其他骨病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肝母细胞瘤(HB)的临床及CT、MRI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证实的54例HB,分析其CT、MRI征象,探讨CT、MRI对HB的诊断价值.结果:39例行CT检查,12例行MRI检查,3例行CT及MRI检查.均表现为肝脏占位性病变,CT平扫时为等低密度,21例伴有钙化,增强后肿瘤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肿瘤在T1WI中为等低信号,T2WI为等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结论:CT、MRI是HB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较为准确,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盆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IMT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7例行CT平扫+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及MR平扫+增强扫描.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密度或信号、形态、边界、转移及侵犯、强化特点.结果 发生于小肠系膜3例,结肠系膜2例,膀胱2例,左腹腔内1例.肿瘤最大径1.7 ~ 13.6 cm.8例均呈等-低密度,1例膀胱IMT边缘见点状、条状钙化影,1例结肠系膜IMT前缘见气体影,1例左腹腔IMT后上缘见囊性低密度影.不规则形6例,椭圆形2例.边界清楚2例,模糊6例.1例小肠系膜IMT在T1WI上呈等-稍高信号,T2 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呈高信号,ADC图为明显低信号.增强不均匀明显且持续强化8例,其中3例IMT见多发结节状强化影,1例呈多发环形强化,1例侵犯脾门、胰腺及横结肠,术后发生肝脏转移,门静脉右前上支见负影.结论 小肠及结肠系膜不均匀明显且持续强化的肿块需要考虑IMT可能,但确诊有赖于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10例均有X线平片检查,其中7例同时做CT扫描,3例做了MR检查。结果:10例中,8例X线平片显示病灶边缘清晰,可见偏心膨胀性改变,4例病变累及骨骺,4例X线示病灶内有明显的不规则钙化。7例行CT扫描显示病灶边界清晰和斑点、片状钙化。3例MRI检查显示病灶边界清楚,T1WI低信号、T2WI混杂稍高信号。结论:X线检查是软骨母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和MRI是必要的补充检查方法。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可以提高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软骨母细胞瘤的3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征象及差异性.结果 22例中17例行X线检查,15例行CT检查,11例行MRI扫描;X线、CT和MRI对钙化的检出率分别为47%、66.7%和54.5%;对硬化边的检出率分别为82.3%、80%、90%;骨膜反应检出率分别为17.6%、13.3%和18.2%;MRI骨髓水肿的检出率为72.7%.结论 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联合运用不同的检查手段能更全面地显示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软骨母细胞瘤又称成软骨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骨肿瘤,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9%,占良性骨肿瘤的3.5%[1].现收集我院2002~2008年的软骨母细胞瘤11例,回顾性分析临床及X线、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CT和MR I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结核的CT和MR表现特点,并作文献复习。2例肝结核行CT平扫及CT动态增强扫描,1例行MR平扫。结果CT平扫1例呈不均质性低密度,病变内伴有更低密度坏死区,1例接近等密度;CT增强扫描动脉期2例病变均未见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2例病变轻度强化,其中1例伴有坏死囊变区周边轻微环形强化。1例MR平扫,T1W I呈低信号,T2W I呈等高混杂信号。结论肝结核少见,易误诊,CT及MR I能显示肝结核的一些特征,尤其是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王岩  陈国栋  于爱红  程晓光   《放射学实践》2012,27(8):889-892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CB)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少见部位CB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病灶位置、形态、密度及增强表现等特征。结果:20例中病灶位于距骨6例,跟骨5例,髌骨4例,肩胛骨2例,髂骨2例,坐骨1例。病灶在X线和CT上主要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以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为主,周围可见硬化边,其内有或无分隔,边缘可见骨嵴,病灶内偶尔可见点状及片状钙化。病灶在MRI上表现为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结论: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发病率低,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和多样性,应结合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进行综合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肉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肉瘤的CT、MRI表现,并作文献回顾。结果本组4例均行CT平扫,1例行CT增强扫描。平扫显示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平均前后径为60.5mm。其中3例肿瘤呈分叶状不均质性低密度,中心部呈更低密度,并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1例呈类圆形较均质性稍低密度,与周围结构分界尚清楚。增强扫描,肿瘤边缘实质部分呈不均质明显强化,中心区未见明显强化。2例行MRI扫描,T1WI呈不均质性低信号,T2WI均呈中心高信号、外周稍高信号的混杂信号影。结论CT及MRI是诊断前列腺肉瘤较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和MRI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分期和在临床随访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包括肿瘤部位和大小、累及范围、骨破坏、出血和坏死以及密度和信号改变等。CT平扫4例,增强扫描3例。MRI为SET1WI和T2WI,MRI平扫10例,Gd-DTPA增强扫描9例。3例有随访CT,7例有随访MRI。结果(1)肿瘤分期:按Kadish分期标准,A期0例,B期1例,C期11例,2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2)信号和密度改变:MRI平扫信号均匀者6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者4例,肿瘤内可见出血和坏死区。增强扫描9例,3例为中度不均匀强化,5例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为明显均匀强化。CT平扫示肿瘤密度较均匀,与肌肉接近,增强扫描2例呈中度均匀强化,1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沟通瘤:肿瘤同时累及颅内外者7例,双侧额叶同时受累2例,右侧额叶受累1例,左额叶受累1例,双侧额叶及左侧岛叶、基底核同时受累2例,仅累及硬脑膜者1例。脑组织水肿6例。(4)临床随访9例,影像学检查见肿物消失3例,缩小5例,术后复发1例。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检查目的为界定肿瘤累及范围。定期影像学随访有助于及时检出复发和及时行补救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室管膜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5例均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同时接受CT平扫.结果 5例室管膜母细胞瘤中4例为单发病灶,其中1例发生于右侧额叶,3例发生于脑室内(右侧侧脑室、左侧侧脑室及四脑室各1例).1例为多发病灶,主体位于双侧额叶侵犯胼胝体膝部并脑室及鞍上池多发播散转移.肿瘤体积2.6 cm ×2.4 cm×3.4 cm~5.7 cm×5.6 cm×5.4 cm.CT平扫1例发生于左侧侧脑室内病灶表现为大片状钙化,边界清晰,瘤周无水肿,另1例发生于双侧额叶病灶表现为不均匀稍高密度,边界不清,可见大片水肿.MRI平扫T1WI多表现为等稍低信号,T2 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3例见肿瘤内囊变.结论 CT和MR检查能准确显示室管膜母细胞瘤部位、范围及周围受累情况,但是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定性诊断有赖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19例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结果 20例肿瘤位于后纵隔,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突向肺野,边界较清楚.CT平扫示肿瘤密度较均匀12例,密度不均匀7例,15例肿瘤内伴有钙化.13例行增强检查,7例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8例MRI检查T1WI示肿瘤呈等或稍低信号,与胸壁肌肉相近,T2 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3例肿瘤内伴出血、囊变呈混杂信号.结论 儿童患者,CT或MRI检查发现后纵隔肿物,特别是其内伴钙化者,诊断时应首先考虑神经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内软骨瘤的CT、MRI的特征性表现.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颅内软骨瘤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及CT、MRI特点.结果 3例CT表现均为类圆形占位,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明显点片状钙化,其中2例位于颅底,1例位于大脑镰区,2例相邻骨质侵蚀性破坏.MRI上呈混杂信号,实质部分呈等长T1、长T2信号,钙化部分呈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边缘明显环形强化,内部呈“蜂窝”状不均匀强化.病灶常较大,边界清楚,周围无明显水肿.结论 颅内软骨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