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外科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自1996年7月至2006年8月经病理确诊的35例异位胰腺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5例病人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18个月至74岁,平均43.5岁。单发33例,多发2例。异位胰腺分布部位:胃13例,十二指肠5例,空肠6例,结肠6例,胆囊、胆总管、后腹膜各1例,回、升结肠并发2例。术前仅6例确诊,8例误诊,21例漏诊。全组均经病理证实,4例内镜下高频电灼或电凝切除,31例手术治疗。随访2.4~8年,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异位胰腺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漏诊和误诊,内镜超声的临床应用能显著地提高诊断率。异位胰腺一旦出现症状,需早期内镜电凝或电切和手术治疗,以明确诊断及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无症状者无需治疗但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空肠异位胰腺症状发生的有关因素,为术中意外发现的无症状空肠异位胰腺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国内八十年代以来文献报告的空肠异位胰腺49例和笔者经治的3例,就其大小、部位与症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有症状者直径均大于2cm。位于距Treitz氏韧带10cm以远者,47.62%(10/21)有症状,且有症状者66.67%(10/15)均在此范围。位于浆膜下层肌层与粘膜下层者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1.05%(4/19)、62.5%(5/8)。结论 术中意外发现的无症状异位胰脉直径大于2cm,位于距Treitz氏韧带10cm以远的肌层和粘膜下层者,以后发生症状可能性大,宜于术中附带切除。其余可暂不处理。  相似文献   

3.
异位胰腺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近8年病理确诊的16例异位胰腺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男8例,女8例,年龄1~74岁,平均37.5岁。异位胰腺分布部位:空肠5例,十二指肠4例,胃2例。胆总管2例。胆囊、纵膈和后腹膜各1例。术前仅1例确诊,5例误诊,10例漏诊。均行手术治疗,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异位胰腺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手段无特异性。易漏诊和误诊;一旦发现,无论有无症状,均以早期手术治疗为宜,以明确诊断及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分析肠系膜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8年3月至2018年5月火箭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7例肠系膜异位胰腺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例有腹部不适症状,2例有胰腺炎症状,1例体检偶然发现。术前影像学检查仅2例CT提示“异位胰腺”,其余均考虑为小肠占位病变。全部病例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发现肿块为长叶状,淡黄或灰白色,质地韧,有完整的包膜,长径3.5~8.5 cm,平均(5.0±2.5)cm。肿块位置:位于近端空肠Treitz韧带处3例,远端空肠系膜处2例,回肠系膜处2例。其中位于肠系膜间5例,肠系膜血管根部2例。2例与小肠肠壁部分相连接。手术时间1.5~3 h,平均(1.8±2.4)h。术后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随访3~12个月,无复发及死亡。结论 肠系膜异位胰腺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的和有效的检查手段,易与其他占位性病变混淆。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异位胰腺临床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胃异位胰腺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ESE治疗且经病理证实为胃异位胰腺的60例病人资料,评价ESE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必要性。结果 肿瘤位于胃窦部51例(85.0%),大弯侧34例(56.7%),23例(38.3%)伴明显脐凹。超声内镜检查 2例(3.3%)位于黏膜肌层,42例(70.0%)位于黏膜下层(有3例与固有肌层关系密切),16例(26.7%)位于固有肌层。病灶整块挖除率98.3%(59/60),9例(15%)术中出现动脉性出血,需热活检钳辅助止血或金属夹夹闭止血,术中发生气腹12例(20.0%),无术中或术后穿孔和不可控性出血而转外科手术病例。中位随访时间17(4~44)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以ESE为基础的内镜外科治疗,不仅满足了胃异位胰腺局部切除的治疗原则,而且还可获得完整病理结果,避免误诊。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小弯侧异位胰腺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009年10月-2009年1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例胃小弯侧异位胰腺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均为非特异性消化系统疾病症状入院,行胃镜、超声胃镜、上腹部CT等检查,均诊断为胃小弯侧黏膜下肿物,均行小弯侧胃壁部分切除术.1例为腹腔镜手术,1例腹腔镜中转开腹,1例为开腹手术.手术中切除肿物及其周围1.0~2.0 cm正常胃壁组织,术中冷冻病理和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异位胰腺.术后2例出现消化不良、胃排空障碍.结论:胃小弯侧异位胰腺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胃镜、超声胃镜是其诊断的主要手段,小弯侧胃壁部分切除术是其治疗的首选术式,术中冷冻病理检查是必要的,局部切除术后应注意消化功能异常和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近20年收治的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8例胃肠道异位胰腺病人进行了外科治疗,并对其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病变部位分布及治疗措施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8例病人表现为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9例,消化道出血7例,腹部包块1例,无明显症状1例。异位胰腺分布部位:胃7例,十二指肠5例,空肠3例,回肠3例,其中美克尔憩室内2例。术前误诊11例,漏诊6例,仅1例确诊。全部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随访1~10年无复发,临床疗效满意。结论胃肠道异位胰腺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检查手段,易漏诊和误诊;一旦发现,均应早期手术治疗,以明确诊断及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异位胰腺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异位胰腺10例。5例位于胃,2例位于十二指肠,1例在空肠,另2例为异位胰岛素瘤.本症临床表现取决于异位胰腺的部位、大小、性质及其成份的生理功能状态等相关。因为症状很不典型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多由手术及病理切片证实。钡餐及胃镜检查加粘膜活检对诊断有意义。治疗以局部切除为宜,本组5例行胃大部切除,1例行十二指肠楔形切除,另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为术中未行冰冻切片误诊所致。1例行空肠段切除,另2例作异位胰岛素瘤局部切除.术后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异位胰腺的外科诊治(附2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诊断与外科处理要点,提高异位胰腺的外科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21例经病理证实的异位胰腺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诊断及外科处理进行临床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21例异位胰腺异位于十二指肠的9例,胃7例,空肠3例,肠系膜2例,均为单发。根据临床表现分型,梗阻型4例,出血型1例,溃疡型1例,肿瘤型3例,憩室型1例,隐匿型11例。分别行胃部分切除术、肠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肿块切除。手术后,由异位胰腺引起的临床症状均缓解。结论异位胰腺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多,常易被误诊和漏诊,当症状明显时,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空肠上段异位胰腺致上消化道大出血14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耀明  谢松  周欣 《腹部外科》2004,17(5):303-303
目的 探讨空肠上段异位胰腺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近15年来收治的14例空肠上段异位胰腺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结果 14例均为术中确诊,全部施行了空肠部分切除术,手术经过顺利,均痊愈出院。结论 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应考虑到由异位胰腺所致的可能性。术中若发现肠粘膜上存在异位胰腺,应作相应部分空肠切除。  相似文献   

11.
例1:女,24岁。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中见距回盲瓣约100cm处,回肠对系膜侧的肠壁上有一淡黄色圆形肿物,位于浆膜下,直径约2.5cm,厚约0.3cm,质较肠壁硬,不能推动,其中心见一导管开口于肠道。楔形切除肿物及所在的回肠。术后病理报告:回肠异位胰腺。例2:男,55岁。因胃窦部溃疡出血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中见距Treitz氏韧带约50cm处的空肠肠壁上有一不规则分叶状结节,黄色,直径约4.0cm,厚约0.4cm,位于肌层,有包膜,质韧,中央部可见一导管开口于肠道。切除肿物及所在的空肠。术后病理报告:空肠异位胰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异位胰腺与胃肠问质瘤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4例术前诊断为胃肠间质瘤而术后病理证实为异位胰腺组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9例,女5例,年龄26,69岁。其中8例有上腹隐痛不适症状,2例为肠梗阻表现,4例为体检偶然发现。12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均提示胃肠间质瘤。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病变发生于胃,l例发生于十二指肠,2例发生于空肠;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异位胰腺,其中10例以胰腺腺泡和胰腺导管混合存在为主要成分,同时含有平滑肌组织以及少量胃黏膜组织;3例以胰腺腺泡为主;1例以胰腺导管及平滑肌为主。随访时间为(26.5±5.1)月,均无复发和死亡者。结论异位胰腺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术前辅助检查手段,易与胃肠间质瘤混淆。手术切除是治愈异位胰腺的唯一有效手段,而术后病理是鉴别两种疾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位脾脏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异位脾脏切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5例异位脾脏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措施,对比影像学资料和术中所见,分析术中处理方法。结果:15例异位脾脏位于腹腔8例,盆腔5例,腹膜后2例。超声和CT提示腹腔和盆腔异位脾脏主要血管异常拉长,而腹膜后者相对正常。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异位脾脏切除,其中13例开腹手术,2例腹腔镜手术。术后恢复顺利,均治愈。术后随访1~19年,14例存活,1例术后2年死于肺栓塞。结论:影像学检查可提供异位脾脏的结构特点以及供应血管的特征,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和可靠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异位胰腺的诊断和治疗(附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异位胰腺的发病概况、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们1985~2002年收治的13例异位胰腺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前只有2例确诊,其余均误诊;并均手术治疗,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无复发。结论 本病因位置多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物理检查阳性率低,所以术前诊断困难。本病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以及诊断方法。 方法:回顾近2年来收治的36例异位胰腺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 结果:全组男19例,女17例,发病以30~49岁发病为多,以胃窦部为高发;36例均表现为反复上腹部不适,其中胃肠镜下诊断为异位胰腺7例,与病理诊断与的吻合率为19.4%。 结论:异位胰腺的发病原因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与年龄、浅表性胃炎及糜烂等炎性疾病有关,异位胰腺的确诊需要将临床特点与病理特点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75~2 0 0 3年收治的异位胰腺 2 7例临床资料。结果 年龄在 13~ 6 7岁之间 ,平均年龄 37.4岁。有临床症状者 18例。 4例行胃镜下电凝切除 ;2 3例剖腹手术切除 ,其中 3例术前确诊。异位胰腺分布部位 :胃9例 ,十二指肠 3例 ,空回肠 14例 ,胆囊 1例。结论 异位胰腺无特异临床症状 ,术前确诊困难。对出现临床症状者 ,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胰腺损伤的术式选择及危险并发症的防治。方法:71例中29例行胰腺清创缝合引流术,17例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4例行胰体尾切除术,17例行胰体尾空肠Roux-Y式吻合术,2例行胰管吻合术。结果:71例中62例治愈,9例死亡(12.7%)。结论:Ⅲ~IV级胰腺损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胰肠吻合瘘,在术式上应选择切除远端胰腺及脾脏,避免胰肠Roux-Y式吻合术及胰管吻合。  相似文献   

18.
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附21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1986~ 1998年收治 2 1例异位胰腺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和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经手术治疗后症状无复发。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对此症定性诊断困难 ,确诊需病理学检查。结论 对于有症状的异位胰腺手术切除疗效满意。而无特殊症状病例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同轴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局部晚期胰腺头颈部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局部晚期胰腺头颈部癌患者,均通过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术前计划,同平面模拟扇形布源系统。采用同轴穿刺技术植入~(125)I粒子,术中实时调整手术方案。术后将CT图像导入TPS行剂量验证。术后2、4、6个月行腹部CT扫描,评价治疗有效率及局部控制率,并统计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4、6个月治疗有效率为38.10%(8/21)、47.62%(10/21)及52.38%(11/21),局部控制率为95.24%(20/21)、80.95%(17/21)及80.95%(17/21)。术中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局部腹腔出血2例,皮下软组织血肿2例,误穿胰管1例。术后10例出现发热,3例食欲下降;急性放射性肠炎0级18例,Ⅰ级3例。结论采用同轴穿刺技术植入~(125)I粒子治疗局部晚期胰腺头颈部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1例原位肝、异位胰腺I期联合移植进行总结.方法 对1例终末期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施行肝、胰I期联合移植,肝脏为原位移植,胰腺异位移植于右侧髂窝,胰液空肠引流.术后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并辅以两剂达利珠单抗.结果 术后移植胰腺功能良好,第2天即停用胰岛素.术后14 d,移植肝出现轻度急性排斥反应,调整他克莫司的用量后逆转.受者已存活15个月,移植肝脏及胰腺功能均正常.结论 肝、胰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