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氟比洛芬酯(flurbiprofen axitil,商品名凯酚)是一种静脉注射用脂微球非甾体类镇痛药(NSAIDS)。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由脂微球和其包裹的氟比洛芬酯组成[1]。氟比洛芬酯经过脂微球包裹具有靶向性,靶向聚集在手术切口及炎症部位,从脂微球中释放出来,在羧基酶的作用下,迅速水解成氟比洛芬,通过氟比洛芬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镇痛作用。目前氟比洛芬酯在我国对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已有报道。  相似文献   

2.
背景 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MMA)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认同,且推广前景广阔.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在MMA中的应用.内容 从氟比洛芬酯独特的超前镇痛、联合镇痛和靶向镇痛作用方面分别总结分析其在MMA中的应用,总结氟比洛芬酯的应用现状.趋向 氟比洛芬酯在MMA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镇痛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间腰椎后路融合术后72小时内急性疼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静推帕瑞昔布钠组50例(帕瑞昔布钠40mg静推,Q12h×6次)和氟比洛芬酯组50例(氟比洛芬酯50mg静推,Q12h×6次),分析两组的急性疼痛缓解程度、疼痛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腰椎融合手术术后镇痛中,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在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及疼痛缓解时间方面优于氟比洛芬酯。结论帕瑞昔布钠具有高效和安全的镇痛特性,适合于腰椎后路融合术术后的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在肋软骨隆鼻术中行多模式超前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肋软骨隆鼻就医者80例,随机双盲分为4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5min,对照组给予静注生理盐水5ml,氟比洛芬酯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地佐辛组静注地佐辛0.1mg/kg,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地佐辛0.1mg/kg。术毕记录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后1、3、5min的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 agitation score,SAS)。拔管后1、3、6、24h的疼痛评定数字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及各组需要镇痛药物补救例数。结果:四组就医者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组拔管后1、3、5min的S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氟比洛芬酯组、地佐辛组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组拔管后1、3、6、24h的NRS评分均降低(P0.05);需镇痛药物补救例数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组氟比洛芬组、地佐辛组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对肋软骨隆鼻就医者行多模式超前镇痛,效果确切,优于单独使用氟比洛芬酯或地佐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炎症反应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56例)、阻滞组(56例)和联合组(56例)。氟比洛芬酯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5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术毕行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昂丹司琼和生理盐水混合液),持续用药48 h。阻滞组术前行髂筋膜间隙阻滞,术后留置导管与自控镇痛泵连接(舒芬太尼、昂丹司琼及生理盐水混合液),持续用药48 h。联合组患者接受髂筋膜间隙阻滞方法同阻滞组,术毕行PCIA,方法同氟比洛芬酯组。评价指标包括:术后6 h(T 1)、12 h(T 2)、24 h(T 3)、48 h(T 4)和72 h(T 5)时患者静息状态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T 3、T 4和T 5时活动状态的VAS评分。T 4和T 5时患者肌力评级及睡眠质量评分。术前(T 0)、T 3、T 4和T 5时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各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T 2、T 3、T 4和T 5时静息状态VAS评分及T 4和T 5时活动状态VAS评分均低于阻滞组和氟比洛芬酯组,且阻滞组低于氟比洛芬酯组(P均<0.05)。联合组患者T 3、T 4和T 5时血浆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阻滞组和氟比洛芬酯组,且阻滞组低于氟比洛芬酯组(P均<0.05)。联合组和阻滞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和排尿困难发生率均低于氟比洛芬酯组(P均<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可降低患者术后VAS评分,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炎症反应,并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氟比洛芬酯是氟比洛芬的药物前体,经过酯化作用而制成.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可以选择性聚集在手术切口及炎症部位,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阻断对内源性炎症介质的伤害性疼痛反应,从而发挥镇痛作用.氟比洛芬酯主要用于术后镇痛,在围术期应用可以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物的用量,同时也减少了镇痛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氟比洛芬酯在大鼠手术切口组织中靶向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在大鼠手术切口组织中靶向分布,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250 g左右的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K2、K4、K8、K16组分别注入氟比洛芬酯2、4、8、16 mg/kg.使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上清液中氟比洛芬的含量.结果 各组手术侧大鼠足底肌肉组织中氟比洛芬浓度均较未手术侧大鼠足底肌肉组织中氟比洛芬浓度明显升高(P<0.01),K16组最高.各组随着氟比洛芬酯给药量的增加,手术侧大鼠足底肌肉组织中氟比洛芬浓度也随着增高(P<0.05或P<0.01);未手术侧大鼠足底肌肉组织中氟比洛芬浓度K2、K4、K8组两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K16组未手术侧大鼠足底肌肉组织中氟比洛芬浓度与K2、K4、K8组两两组间比较有升高(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在手术切口组织中具有一定的靶向分布;静脉注射较高剂量(16 mg/kg)的氟比洛芬酯时,大鼠正常肌肉组织中氟比洛芬的浓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氟比洛芬酯对颅脑手术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颅脑手术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20例神经外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使用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不使用氟比洛芬酯组(B组),每组10例.在麻醉诱导前、拔管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清hs-CRP浓度.结果 拔管后B组hs-CRP浓度较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可以降低颅脑手术患者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9.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超前镇痛效果。选取2015年6—11月我院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术后给予瑞芬太尼镇痛)、超前镇痛组(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镇痛)以及观察组(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镇痛)。比较3组患者术后2、6、12及24 h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术后活动后疼痛明显高于超前镇痛组和观察组(P<0.01),其中超前镇痛组镇痛效果更佳。对照组不良反应率高于超前镇痛组和观察组(P<0.05)。氟比洛芬酯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术后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和吗啡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0.5 h静注氟比洛芬酯或安慰剂英脱利匹特.术后距第一次给药6 h再次静注氟比洛芬酯或英脱利匹特.两组患者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2、24、36、48 h的VAS和舒适评分(BCS),记录术后吗啡用量以及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的时间.结果 两组VAS和BCS评分在各相应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12 h氟比洛芬酯组吗啡用量为(16.99±3.51)mg,明显低于吗啡组的(25.09±4.63)mg(P<0.01).氟比洛芬酯组患者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的时间为(69.05±11.20)h,短于吗啡组的(78.05±12.94)h(P<0.05).结论 围术期使用氟比洛芬酯可减少胃癌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吗啡用量,促进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及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妇科微创术后疼痛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全麻下行妇科微创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15~30 min,A组静脉滴注患者氟比洛芬酯50 mg;B组静脉滴注地佐辛50 mg;C组静脉滴注50 mg地佐辛与50 mg氟比洛芬酯;D组于手术前30 min单次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 mg/kg)。记录患者术后4、8、12、24和48 h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C组及D组患者的术后各时间点静态及动态VAS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amsay镇静评分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D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25%,明显低于A组与B组患者(7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氟比洛芬酯组或地佐辛相比,联合应用地佐辛或超前应用氟比洛芬酯这两种模式镇痛策略均可显著降低妇科微创术后患者的疼痛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IA)中曲马多与芬太尼分别联合氟比洛芬酯的镇痛及防治寒战的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行PCIA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氟曲组关腹前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镇痛给予曲马多400mg、氟比洛芬酯150mg和托烷司琼5mg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氟芬组关腹前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0.3mg、氟比洛芬酯150mg和托烷司琼5mg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两组PCIA泵的设置: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两组术毕给药后12、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寒战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12、24、48h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氟曲组寒战发生率为3.33%(1/30),低于氟芬组的26.67%(8/30),差异显著(P〈0.05)。结论曲马多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剖宫产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确切,与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相似,且寒战发生率降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肺癌根治术静脉自控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胸肺癌根治术后疼痛剧烈,舒芬太尼常用于开胸术后镇痛,但其不良反应限制其应用.氟比洛芬酯是一种非甾体类镇痛药.与阿片类镇痛药联合使用,可以改善术后镇痛效果~([1]).本研究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肺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合理配伍,并与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单独应用相比较,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氟比洛芬酯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静脉给药起效。本研究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超声电导靶向给药联合氟比洛芬酯镇痛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我科入院四肢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超声电导靶向给药组(A组),氟比洛芬酯组(B组)以及超声电导联合氟比洛芬酯组(C组)各60例。A组予以超声电导经皮治疗30min;B组予以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静推50mg;C组予以A、B组药物联合应用;均于患者诉疼痛2h内完成。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疼痛症状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进行评分及临床观察,评分在治疗后1h完成。结果三组患者疼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按VAS评分法对三组患者进行评价,C组较A、B组改善更加明显(P〈O.01);三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超声电导靶向给药、氟比洛芬酯对四肢骨折围手术期疼痛都有效,但是二者联合应用的止痛效果更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在妇科腹腔镜快通道麻醉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快速通道麻醉技术患者80例,依据术后镇痛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氟比洛芬酯组(n=40)和芬太尼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6、8、12、24小时的VA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术后2、6、8、12、24小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氟比洛芬酯组患者中恶心6例,呕吐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10/40);芬太尼组患者中恶心12例,呕吐8例,嗜睡6例,皮肤瘙痒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0%(28/40)。氟比洛芬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快通道麻醉技术中的镇痛效果相当,但前者较后者更能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已得共识。氟比洛芬酯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甾体类镇痛药,具有靶向镇痛、不影响心肺功能等特点。本文探讨氟比洛芬酯对丙泊酚静脉全麻下人工流产术中麻醉深度的影响及效果。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老年患者后路腰椎融合手术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5月在本院的择期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F1组分次静注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和F2组分次静注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PCA),对照组S组只用舒芬太尼(PCA),每组30例。F1组和F2组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预注氟比洛芬酯50 mg,手术结束前再次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观察3组患者术后48 h内的镇痛效果[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镇痛补救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48h伤口的引流量。结果 F1组和F2组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S组,术后2 h、6 h、24 h和48 h F1组以及F2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各时点对照组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2组术后24 h和48 h的VAS评分低于F1组同时点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后有5例患者进行了镇痛补救,F1组和F2组没有患者需要镇痛补救。F1组和F2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少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1组(3/30)和F2组(3/30)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S组(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腰椎后路融合术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在提高镇痛效果的同时,可以降低舒芬太尼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镇痛泵内复合氟比洛芬酯持续镇痛的效果较仅术前预注和术毕给予氟比洛芬酯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氟比洛芬酯对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超前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凯纷)是基于药物转运系统和靶向治疗这两个先进概念而诞生的,其主要特点是将脂微球作为氟比洛芬酯的药物载体系统,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靶向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氟比洛芬酯可产生镇痛作用[1].但其对麻醉深度的影响如何监测尚未定论.本试验拟评价氟比洛芬酯对全凭静脉麻醉患者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影响,为临床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