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足细胞是终末分化的上皮细胞,参与构成肾小球滤过膜的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并具有维持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的完整性及毛细血管襻的空间结构,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功能[1]。足细胞高度分化,几乎没有增殖能力,但在细胞型和塌陷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ocalsegmental glomerular sclerosis,FSGS)中可以看到异常增殖的足细胞参与形成新月体.  相似文献   

2.
尿足细胞及其相关分子在肾小球疾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尿液检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足细胞损伤与其他足细胞病之间的特点和差异。方法:入选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KSGS)患者54例,膜性肾病(MN)23例及微小病变(MCD)12例,正常对照20例。免疫荧光法计数尿足细胞,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定量尿沉渣足细胞相关分子nephrin、podocin、synaptopodin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尿液WilmsTumor1(WT1)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肾脏组织podocalyxin的表达及分布。结果:(1)FSGS组、MN组、MCD组和对照组尿足细胞阳性率分别是63%、34.8%、33.3%和0,FSGS组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SGS组足细胞脱落数目显著高于MCD组、MN组和对照组(P〈0.05),伴足细胞尿FSGS患者与不伴足细胞尿FS—GS患者相比,24h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Al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FSGS组尿沉渣足细胞nephr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CD和MN组(P〈0.05);FSGS组尿沉渣足细胞podocinmRNA表达显著高于MCD组(P〈0.05),与MN组相比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沉渣足细胞synaptopodin mRNA表达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沉渣足细胞nephrin、podocin.synaptopodin mRNA的表达与24h蛋白尿无相关性。(3)FSGS组尿WT1蛋白量显著高于MCD和MN组。部分足细胞阴性患者尿液检测到WT1分子。(4)FSC-S患者肾组织podocalyxin较对照组、MCD和MN有明显的节段缺失。结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患者足细胞损伤严重,尿足细胞与FSGS疾病活动相关。尿沉渣足细胞nephrin mRNA表达可以把FSGS与MCD和MN区分开来,尿WT1蛋白可能是足细胞早期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3.
蛋白尿的发生不仅是肾脏损伤的显著标志,大量蛋白尿的持续存在还是预示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蛋白尿水平是评估肾脏病疗效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的观点将肾小球滤过屏障简单地理解为3个层面的结构,目前认为至少由5层结构组成,由内而外分别是内皮细胞表面膜结构、内皮细胞及内皮细胞窗孔、肾小球基底膜(GBM)、足细胞下间隙和足细胞[1].足细胞是构成肾小球滤过膜的最后一道屏障,其功能受损已被证实是蛋白尿发生的关键环节.以足细胞损伤为突出表现的肾小球疾病被称为足细胞病,包括微小病变性肾病(MCD),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和膜性肾病(MN),尤其以MCD和FSGS为足细胞病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足细胞标志蛋白及足细胞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小球内有三种固有细胞:系膜细胞、内皮细胞、足细胞。不同的病因可导致不同固有细胞的损伤,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类型的肾小球疾病。其中足细胞受损后,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典型的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蛋白漏出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表现,反过来也是加速肾小球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近年来对足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在发现足细胞表达的一些特异性蛋白分子之后,足细胞现已被认为是参与各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进展的关键细胞。  相似文献   

5.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大鼠尿足细胞动态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建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大鼠模型,观察尿中脱落的肾小球足细胞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FSGS组(n=7):采用左颈静脉插管一次性缓慢注射嘌呤霉素核苷酸(PAN,9mg/100g体重的方法建立)FSGS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n=5):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周期20周。动态检测24h尿蛋白定量;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动态检测尿沉渣足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Wilm'stumor鄄1(WT鄄1);20周末肾组织光镜下观察肾小球病变;电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的改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肾小球内PCX和成熟足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synaptopodin(PP44)的表达。结果FSGS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在第天较注射前明显升高,第312天达到高峰[(672.74±98.72)比(19.31±3.15)mg/24h,P<0.01),此后开始下降,于第6周接近注射前水平,持续至11周[(35.46±14.88)比(19.31±3.15)mg/24h,P=0.0238];从12周开始再度缓慢升高,持续高水平至20周,为注射前近7倍[(140.61±68.90)比(19.31±3.15)mg/24h,P<0.01]。FSGS组大鼠从12周开始,尿足细胞出现阳性(>1~5个/HP),持续至20周。光镜显示,30%~50%肾小球出现不同程度的局灶节段性硬化;电镜证实足突部分融合并可见足突与基底膜剥离。足细胞特异标记蛋白PCX、PP44在肾小球节段性硬化部位呈现节段性缺失。对照  相似文献   

6.
足细胞裂孔膜蛋白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足细胞又称为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是具有复杂细胞形态的高度分化细胞。足细胞足突通过α3β1-intergrin和α、β—dystroglycans锚定于肾小球基底膜上。足细胞裂孔隔膜(slit diaphragm,SD)是覆盖在相邻足突之间靠近基底膜的一层薄膜连接,透射电镜观测到SD呈拉链样结构,间隙很小,约25--55nm,只允许小于一个白蛋白分子直径的物质通过,在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功能的完整性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近年来已发现了多个位于足细胞裂孔隔膜的蛋白分子,如组成SD复合体(slit diaphragm complex)的足细胞关键分子nephrin、podocin、CD2AP等。研究表明,这些蛋白分子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有待研究。本文拟对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与FSGS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_2O_3)诱导膀胱癌凋亡过程中蛋白激酶C(PKC)和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的改变及其在膀胱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分别检测As_2O_3作用后膀胱癌T24细胞凋亡、凋亡过程中PKC和cAMP改变、caspase 3蛋白表达及caspase 3激活。结果药物作用24 h后,凋亡细胞呈现棕黄色浓染和绿色荧光。对照组细胞凋亡率0.86%,PKC总量2.55pmol·min~(-1)·μg~(-1),cAMP含量22.56pmol/ml,caspase 3蛋白表达率8.01%。与对照组相比,5μmol/L和10μmol/L As_2O_3组细胞凋亡率分别升高8.51倍和13.33倍,PKC总量分别降低59.22%和64.71%,cAMP含量分别升高5.34倍和4.23倍,caspase 3蛋白表达率分别上调3.96倍和6.7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s_2O_3组相比,5μmol/L和10μmol/L As_2O_3+100nmol/L PKC激动剂佛波酯(PMA)组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低40.22%和45.58%,PKC总量分别升高1.00倍和0.76倍,cAMP含量分别降低8.37%和31.46%,caspase 3蛋白表达率分别下调51.09%和65.03%。As_2O_3组均可显著激活caspase 3活性,As_2O_3+100nmol/L PMA组对caspase 3激活明显弱于同浓度As_2O_3组。结论As_2O_3可通过降低PKC和升高cAMP水平启动膀胱癌T24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离体大鼠心肌经二氮嗪预处理(DPC)后环磷酸腺苷(cAMP)及环磷酸腺苷依赖蛋白激酶(PKA)表达的变化,探讨cAMP信号通路在DPC心肌保护作用中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随机分成4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0):在心脏平衡灌流30 min后,缺血30 min再灌注K-H液1 h;二氮嗪预处理组(DPC组,n=10):在心脏平衡灌流10 min后,给予含二氮嗪(100μmol/L)的K-H液灌注5 min,再复灌不含二氮嗪的K-H液5 min后,再给予含二氮嗪的K-H液灌注5 min,再复灌不含二氮嗪的K-H液5 min,然后缺血30 min,再灌注K-H液60 min;空白对照组(对照组,n=10):用等量盐水代替二氮嗪,过程同DPC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n=10):用DMSO代替二氮嗪,过程同DPC组。取缺氧前和复灌30 min后的冠脉流出液,测定肌酸激酶(CK)的活性,心肌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比较各组心肌梗死范围、心肌组织cAMP和环磷酸腺苷PKA含量的变化。结果心肌组织中MDA含量DPC组较I/R组明显减少(8.28±2.04 nmol/mg vs.15.52±2.18 nmol/mg,q=11.761,P0.05),SOD含量明显增加(621.39±86.23 U/mg vs.477.48±65.20 U/mg,q=5.598,P0.05);复灌30 min后DPC组冠脉流出液CK活性较I/R组明显减少(82.55±10.08 U/L vs.101.64±19.24 U/L,q=5.598,P0.05);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5.63%±9.23%vs.17.58%±5.76%,q=6.176,P0.05)。心肌组织cAMP含量DPC组较I/R组明显增加(0.64±0.07 pmol/g vs.0.34±0.05pmol/g,q=14.738,P0.05);PKA含量DPC组较I/R组明显增加[17.13±1.57 pmol/(L.min.mg)vs.12.85±2.01 pmol/(L.min.mg),P0.05]。I/R组与DMSO组、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C能增加心肌组织中cAMP、PKA的产生和释放,拮抗氧自由基,减轻心肌I/R损伤,cAMP信号通路可能参与DPC保护机制的触发过程。  相似文献   

9.
足细胞是肾小球蛋白质滤过屏障的关键细胞之一,细胞损伤临床上即表现为蛋白尿。足细胞是一种终末分化的细胞,通常不能再次进入细胞循环进行分裂增生。若足细胞数量因细胞脱落、坏死或凋亡而减少,邻近的细胞也不能通过细胞增殖来替代或修补。缺乏足细胞覆盖而裸露的基底膜即和包氏囊黏连,形成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硬化。所以足细胞数量减少可能是最终导致肾小球球性硬化的一个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肾脏脏层上皮细胞位于肾小球基底膜外侧,分为胞体、初级突起和次级突起。次级突起又被称为足突,由于肾脏脏层上皮细胞有很多足突,因此该细胞又称为足细胞。足细胞及其足突间的裂隙膜蛋白构成了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最外层,在维持肾小球结构和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积雪草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 sclerosis,FSGS)模型大鼠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podocin表达的影响,阐述其延缓肾小球硬化的部分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左肾摘除+阿霉素重复静脉注射方法建立FSGS模型。复方组分别予高中低剂量复方积雪草膏剂灌胃;对照组予苯那普利混悬液;于第8周末留取24h尿蛋白定量,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血浆蛋白(Alb);留取右肾标本,光镜标本行HE染色;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裂孔膜蛋白nephrin和podocin表达;RT-PCR法检测肾组织nephrin和podocinmRNA表达。结果:各复方组24h尿蛋白定量及血Scr、BUN、TC、TG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且与西药组疗效相似。RT-PCR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足细胞裂孔膜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而各治疗组表达较模型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且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积雪草能通过上调模型大鼠肾小球内nephrin和podocin分子表达,减轻足细胞损伤,延缓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模型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FSGS大鼠模型采用左颈静脉插管单次注射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方法建立,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0周后处死各组大鼠。肾组织切片用PAS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底物掺入免疫荧光法、Western印迹法分别观察肾内tTG蛋白分布、原位活性和蛋白水平变化;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方法分析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FN)表达。结果模型组肾组织病理呈典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病变,伴大量蛋白尿。对照组肾组织tTG蛋白表达较弱,分布于肾小球内;模型组肾组织tTG蛋白分布于肾小球硬化部位。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模型组肾组织tTG蛋白水平比对照组增加2.61倍(P<0.05)。对照组肾组织tTG原位活性微弱;模型组肾小球tTG活性明显增强。模型组FN主要分布在肾小球,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73±0.57比2.50±1.00,P<0.05):并且LTG蛋白水平与FN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5)。结论tTG可能通过交联细胞外基质蛋白,抵抗降解,参与FSGS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被认为是最具特征性的足细胞病之一。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一些足细胞基因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有关。在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病例被确定存在单基因突变,或者说这些FSGS患儿和(或)家系是因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基因突变所导致。足细胞基因的突变会导致足细胞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如:①足突融合,细胞数无明显变化。②细胞凋亡,足细胞数量减少。③发育停滞,并可能伴有轻度增殖。④成熟足细胞受损后可以去分化并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  相似文献   

14.
迄今研究己阐明Notch信号通路的主要成员及核心转导过程,发现Notch信号通路与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和肿瘤发病有关。近年来肾脏病领域的研究证实,Notch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等多种肾小球疾病有关,参与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的发生。本文旨在介绍Notch信号通路及其在肾脏病领域的研究进展,为探索肾脏病发病机制和相应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占我国成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多以大量蛋白尿起病,常伴镜下血尿、肾小管功能受损、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男性患者较多见,男女比例为2.2:1。儿童患者和成人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成人患者高血压和肾功能受损的发生率比儿童患者高。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严重水肿持续存在使患者易罹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上述并发症的出现不仅给治疗带来了困难,也是加速患者肾功能恶化甚至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肾小球血管上皮细胞,也称足细胞,是一种特殊终末分化细胞。足细胞可分为:细胞体,初级突起,足突。微管和中间丝构成足细胞体和初级突起的支架。微丝则是足突的细胞骨架。微丝在同一个足细胞的相邻足突间形成一个高的拱状袢,在袢的弯曲处,微丝连接于初级突起的中间丝和微管上[1]。  相似文献   

17.
刘莉莉  孙启全 《器官移植》2018,9(4):322-324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肾移植术后容易复发,是导致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循环因子学说到近年对足细胞靶抗原的认识,移植后FSGS复发的机制研究越来越深入,而针对足细胞抗原的靶向治疗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肾移植术后FSGS的临床分型及危险因素、FSGS复发的机制、FSGS复发的预防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霉素(ADR)诱导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模型小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表达。 方法将8周龄雄性BALB/c小鼠(18~23 g)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ADR尾静脉注射进实验组小鼠,生理盐水注射入对照组,分别收集各组小鼠血、尿及肾脏组织。利用ELISA方法检测尿蛋白及血清肌酐、尿素氮,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7和IV型胶原(Col IV)mRNA水平,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和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的蛋白水平。采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实验组显示在第3天出现24 h尿蛋白增多,第22天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718,P<0.001);实验组中血清肌酐及尿素氮与对照组相比,第22天升高(t=5.12,t=11.7;P<0.001),第32天达高峰(t=25.7,t=16.21;P<0.001);肾脏病理:实验组第22天可见部分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多和系膜细胞增生,第32天出现系膜基质和系膜细胞轻至中度增生,节段加重,伴足细胞损伤,且可发现血管袢和肾小球囊粘连,符合FSGS的病理特点;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实验组第22天时肾脏TGF-β1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q=5.091,P<0.05),Col IV 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诱导天数而增加,在第32天时达到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222,P<0.05);Smad7的表达量在第32天时显著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0.64,P<0.01),与第22天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q=9.643,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第22天实验组p-ERK1/2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降低(q=5.570,P<0.05),第32天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q=8.881,P<0.01);第22天实验组p-p38MAPK表达较对照组增加(q=30.65,P<0.001),第32天p-p38MAPK较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q=31.76,P<0.001)。 结论FSGS模型小鼠TGF-β/MAPK信号通路的表达量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提示TGF-β/MAPK通路有可能被激活从而参与FSG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阿霉素(ADR)诱导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小鼠模型, 探究足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取24只8周龄雄性BALB/c小鼠分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 n=6)和FSGS模型组(ADR组, n=18), 分别按照10 mg/kg的剂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ADR, 采集注射ADR后的7、14、28 d小鼠以及注射生理盐水后的28 d小鼠的血液、尿液和肾组织, 检测血液和尿液中血肌酐﹑尿肌酐﹑尿蛋白含量, 将肾组织进行HE和MASSON染色, 观察其形态变化, 然后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皮质组织中Synaptopodin和Rho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注射ADR 7 d后, ADR组小鼠的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升高, 血肌酐水平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射ADR 7 d后, 与对照组比较, ADR组小鼠的肾皮质组织中Synaptopodin 、RhoA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均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射ADR 28 d后, ADR组小鼠出现肾小球硬化程度恶化、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病变纤维化, ...  相似文献   

20.
肥胖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中国目前肥胖者数目已超过9000万,预计未来10年将超过2亿。肥胖是一种疾病,1923年Preble等发现约40%的肥胖患者伴有蛋白尿(BostonMedSurgJ,1923,188:617—621.);1974年Weising—er首次报道4例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肾脏病理改变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肥胖患者,其中仅2例同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AnnInternMed,1974,81:440—4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