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荨麻疹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总IgE(tIgE)及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的水平,探讨其变化在荨麻疹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48例荨麻疹患者及4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ECP、tIgE浓度,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sIgE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荨麻疹患者ECP、tIgE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荨麻疹患者治疗2个月后ECP水平明显下降(P0.05);248例患者中,178例患者至少对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71.77%),有135例患者对2~7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54.43%),正常对照者的sIgE检测全部为阴性。结论 ECP、tIgE、sIgE检测对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湿疹及皮炎     
20120122 特应性皮炎患者ECP、tIgE、sIgE、EOS的检测及意义/赵俊芳(天津市中研院附院),李桂珍,赵宏丽…//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10(4).-228 ~ 229101例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采用ELISA及免疫印迹法检测ECP,tIgE及sIgE水平,传统方法计数外周血EOS.结果:AD患者ECP,tIgE浓度明显高于正常,而EOS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3%患者至少对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44.56%患者对2~7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正常对照组sIgE全部阴性.认为ECP,tIgE,sIgE和EOS在AD的发病及病情监测中起一定作用.表3参5(阴亚坤)20120123马拉色菌与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理论结合/王韵茹(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章强强//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10(3).  相似文献   

3.
应用了 ECP FEI荧光酶标法检测了 32例典型慢性荨麻疹患儿及 13名正常儿童的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值,同时还检测了患儿和正常儿童血清总 IgE值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 (EOS)计数,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患儿血清 ECP值为 12.96± 9.72μ g/L、血清总 IgE值为 970.10± 312.61IU/mL,二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而患儿的血 EOS计数与正常儿童相比增高不明显 (P >0.05)。慢性荨麻疹患儿血清 ECP和血清总 IgE与外周血 EOS计数之间无相关性。提示儿童慢性荨麻疹中血清 ECP和血清总 IgE的变化可能较血 EOS计数变化更灵敏,更能反映 EOS的活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儿血清半乳糖凝集素-10(galectin-10)和特异性IgE(sIgE)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137例AD患儿及137例健康体检儿童血清galectin-10、3种血清sIgE、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结果 血清galectin-10水平、外周血嗜酸粒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和血清总IgE与成人发病型特应性皮炎(AD)的关系.方法:选取首次发病年龄>18岁的40例AD患者作为病例组,30例健康成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EOS和血清总IgE水平,比较性别、年龄、外周血EOS和血清总IgE水平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以及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伴/不伴呼吸道过...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异位性皮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嗜酸粒细胞对一系列化学趋化素的游走能力。26例符合 Hanifin 和 Rajka 诊断标准的异位性皮炎患者,至少对3种变应原过敏,总IgE 水平升高,对相关变应原的放射性变应性吸收试验(KAST)阳性。采血时,大多数患者有轻中度湿疹,局部有活动性皮损。所有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8%)。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离纯化异位性皮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的嗜酸粒细胞。用改良的 Boyden小室测定嗜酸粒细胞的游走性。化学趋化素  相似文献   

7.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是很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患儿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E(sIgE)抗体,明确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的食物变应原,探讨食物过敏与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食物变应原在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AD)中的比例及作用,采用免疫CAP诊断系统,以荧光酶联免疫技术对581例婴幼儿湿疹和AD患儿进行血清食物特异性IgE(sIgE)检测,并从中随机抽取114例(19.6%)患儿进行血清多价食物变应原筛查(fx5E)及吸入变应原筛查(Phadiatop)的检测并比较.结果:581例患儿中334例血清食物sIgE升高,阳性率57.5%,其中AD患儿的血清食物sIgE阳性率62.7%;湿疹患儿的血清食物sIgE阳性率56.4%,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清多价食物变应原阳性率57.9%;血清吸入变应原阳性率19.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婴幼儿湿疹和AD患儿中食物IgE阳性率比吸入物IgE阳性率更高,变应原IgE的检测对防治婴幼儿湿疹和AD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青少年及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参考SCORAD评分法评估112例青少年及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并检测患者及70例健康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以及患者总IgE、嗜酸性粒细胞数计数。结果特应性皮炎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20.42±6.96)ng/mL明显低于健康组(28.68±7.8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重度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18.93±7.06)ng/mL低于轻中度患者(21.62±6.7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5);重度患者总IgE水平(5184.08±7533.82)IU/mL明显高于轻中度患者(1075.07±1777.37)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重度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37/50)的比例明显高于轻中度患者(1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总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与SCORAD评分相关。结论青少年及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偏低,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总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的相关性。方法同时采用皮肤点刺试验(SPT)和德国MEDIwlss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60例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过敏原,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的阳性率分别为3.89%(140/3600)和7.42%(89/1200),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这两种检测方法不相关(P=0.207)。结论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特应性皮炎过敏原不相关,必要时可同时进行这两种方法检测,并结合病史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中转谷氨酰胺酶2(TG2)特异性IgE(sIgE)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共入组77例AD患者,其中,44例≥12岁,33例<12岁,内源性AD(特异性sIgE阴性,且总IgE<150 kU/L)20例,外源性AD(一种以上的外源性过敏源sIgE++以上,或总IgE≥150 kU/L)49例.采用免疫捕获及生物素标记的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77例AD患者、40例成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30例成人健康对照血清中TG2 sIgE水平.记录AD患者年龄、病程、SCORAD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总IgE及TG2的sIgE水平.结果 ≥12岁AD组、<12岁AD组、银屑病组和对照组外周血TG2 sIgE水平(A450)分别为1.02±0.2、1.04±0.044、0.93±0.25、0.71±0.13.≥12岁AD、寻常性银屑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G2 sIgE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407,P<0.001);两两组间比较发现,≥12岁AD组、银屑病组TG2 s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38、4.83,均P<0.001).内源性AD组TG2 sIgE水平(1.16±0.03)高于外源性AD组(1.02±0.20)(t=2.27,P=0.02).AD患者组TG2 sIgE水平与年龄、病程、SCORAD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03、0.14、-0.04、-0.08和0.06,均P>0.05).结论 AD患者血清中TG2 sIgE水平明显升高,TG2可能是AD患者的一种自身抗原,但TG2 sIgE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儿童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VitD)、总免疫球蛋白E(t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评价VitD与AD患者病情相关性及其在AD发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集120例AD患儿和60例健康体检儿童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AD组血清总IgE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AD组EOS比例。结果AD 组患儿血清25(OH)D 水平为(62.99±17.38) 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44±18.07)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1)。轻度、中度及重度AD组三组患儿体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2,P=0.275)。AD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总IgE水平呈负相关(r=-0.38,P=0.003),但与EOS比例无相关性(r=-0.03,P=0.827)。结论儿童AD患者体内25(OH)D水平较低,VitD不足与高水平tIgE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EOS比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IgE和ECP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Unicap100System对8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ECP)进行检测。结果:8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中血清总IgE水平(阳性率)分别为:荨麻疹198±24ku/L(21/32,65.63%,P<0.01),特应性皮炎167±32ku/L(6/10,60.00%,P<0.01),湿疹168±28ku/L(8/18,44.44%,P<0.05),药疹139±22ku/L(5/12,41.67%,P<0.05);血清ECP水平(阳性率)分别为荨麻疹38±9μg/L(17/32,53.13%,P<0.01),特应性皮炎29±12μg/L(6/10,60.00%,P<0.01),湿疹42±11μg/L(9/18,50.00%,P<0.05),药疹22±8μg/L(4/12,33.33%,P<0.05)。血清总IgE和ECP可能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天津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免疫印迹法体外半定量检测患儿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并分析不同年龄组别的差异。结果 353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中,阳性患者为211例,阳性率为59.77%。其中不同组别阳性率不尽相同(P<0.05)。0~3岁组最常见变应原为羊肉、牛奶、春季花粉;4~6岁组最常见变应原为霉菌、羊肉、牛奶;7~9岁组最常见变应原为霉菌、牛奶、户尘螨;10~12岁组最常见变应原为户尘螨、屋尘、霉菌。结论天津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不同年龄段过敏物质不尽相同,提示与饮食结果改变和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及其与总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及荧光酶联免疫法对18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和18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总IgE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CD4+、CD4+/CD8+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CD8+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gE增高特应性皮炎组CD4+、CD4+/CD8+比值均高于IgE正常组(p0.01,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p0.05),CD8+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gE正常组CD4+、CD8+、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特应性皮炎存在免疫功能失衡,表现为CD4+T细胞增多,功能亢进,CD8+T细胞不足导致免疫功能紊乱。T细胞亚群变化与总IgE水平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中转谷氨酰胺酶2(TG2)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致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皮肤科诊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52例的皮损组织,另取我院同期痣切除患者切缘周围正常皮肤标本30例作为正常对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皮肤组织TG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织TG2蛋白为(11.57±3.2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6±0.03)ng/ml(P 0.01)。特应性皮炎患者嗜酸粒细胞计数为(0.52±0.13)×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0.31±0.07)×10~9/L(P0.01)。特应性皮炎患者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AD)为(8.46±1.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0.09±0.02)分(P 0.01)。TG2蛋白与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嗜酸粒细胞计数(r=0.473,P 0.05)和SCORA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62,P 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织中TG2蛋白高表达,TG2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嗜酸粒细胞计数和临床SCORA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荨麻疹     
20121938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ECP,tIgE,SIgE检测及意义/赵俊芳(天津市中研院附院),李桂珍,赵宏丽…∥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11(1).-30~32.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48例荨麻疹患者及4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ECP和tIgE浓度,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SIgE的水平。结果:荨麻疹患者ECP和tIgE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患者治疗2个月后ECP水平明显下降(P<0.05);248例患者中,178例患者至少对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71.77%),135例患者至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特应性皮炎的过敏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食物和吸入过敏原在婴幼儿特应性皮炎中所占的比例以及主要的食物过敏原。方法对95例患儿进行婴幼儿过敏原筛查(phadiatop infant),并同85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同时对患儿血清进行吸入过敏原筛查(phadiatop)及多价食物过敏原筛查(fx5E),并从95例中随机抽取60例进行几种常见食物的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95例患儿组婴幼儿过敏原筛查阳性55例(57.89%),85例正常儿童中阳性16例(18.8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儿组多价食物过敏原阳性54例(56.8%),吸入过敏原阳性19例(2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食物特异性IgE检测中血清浓度在3级以上的,鸡蛋白为23.3%,牛奶为11.7%,小麦为10%,蛋黄为6.7%,花生为6.7%,黄豆为1.67%。结论婴幼儿特应性皮炎患儿中过敏原检测阳性率高于正常儿童,其中食物IgE的阳性率比吸入IgE的阳性率更高,食物过敏原在婴幼儿特应性皮炎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儿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和白介素(IL)-25的水平,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8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和80例正常对照者PBMC中TSLP和IL-25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特应性皮炎患儿PBMC中TSLP和IL-25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T=3.21±0.14 vs 5.74±0.14,3.63±0.10 vs 5.99±0.16,P﹤0.05);特应性皮炎患儿PBMC中TSLP和IL-25 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特应性皮炎患儿PBMC中TSLP和IL-25mRNA表达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可能与患儿PBMC中TSLP和IL-25 mRNA水平升高有关;且TSLP和IL-25 mRNA水平与EOS计数之间呈明显正相关性,因此推断EOS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总IgE和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变化,以探讨治疗机制。方法给予64例AD患者NBUVB照射,每周3次,共12周;采用SCORAD计分系统对AD临床严重度进行评估;采用视觉模拟尺度评分法(VAS)对瘙痒程度进行评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结果64例患者NBUVB治疗后12例痊愈,临床有效率86.2%;64例患者治疗前SCORAD和VAS积分以及血清总IgE和EOS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水平升高,照射后显著下降。结论NBUVB是治疗AD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NBUVB可能是通过降低T细胞,抑制机体免疫来降低IgE和E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