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型组胺受体H4在正常人及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黏膜中的表达及分布, 初步了解组胺H4受体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健康者及变应性鼻炎患者各10例,取鼻黏膜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检测组胺H4受体在蛋白质及转录水平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组胺H4受体的表达(49676±8541,0.69±0.11)较正常人(25509±6441,0.42±0.08) 显著增加(P<0.05),鼻黏膜结构细胞及免疫细胞均见H4受体表达.结论:H4受体存在于正常人鼻黏膜中,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表达显著增强,提示组胺H4受体可能是介导组胺参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的重要配体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了解Eotaxin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以及变态反应炎性递质组胺对Eotaxin表达的影响,以期深入了解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卵蛋白致敏法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及ELISA法,观察组胺及组胺HR1拮抗剂干预后鼻黏膜、血清及鼻腔灌洗液中Eotaxin的表达量或含量变化。结果:变应性鼻炎干预组与变应性鼻炎无干预组相比,鼻腔灌洗液以及鼻黏膜中Eotaxin的表达量较前者显著增加(P〈0.05),而H1拮抗剂干预组血清、鼻腔灌洗液以及鼻黏膜中Eotaxin增加均显著受到抑制(P〈0.05)。结论:本实验进一步确认了Eotaxin参与了变应性鼻炎发病的理论基础。组胺作为一种变应性鼻炎中的重要炎症递质可以通过影响Eotaxin的表达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且HR1亦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文观察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在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中的变化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39只6~8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自然对照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组和布地奈德治疗组,用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备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取鼻黏膜制备石蜡切片后进行HE常规染色和IL-12免疫组化染色并显微镜观察计数。结果 AR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极显著性地大干自然对照组,P〈0.01。布地奈德治疗后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少见,极显著性地低于AR组,P〈0.01:而IL-12的表达显著性地高于AR组。P〈0.05,但与自然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组织中IL-12的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一定的负相关性。R=0.9252。结论 鼻黏膜组织中IL-12的异常表达。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恢复或提高局部组织中IL-12的表达。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在鼻黏膜中的浸润。改善变应性疾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被激活后释放出的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具有很强的毒性作用,能诱导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ECP可在血清、鼻分泌物等体液中检出,其含量的高低是嗜酸性粒细胞活化的特异性标志[1]。本文调查了上海地区正常人群ECP的参考值,并与变应性鼻炎患者炎症发作期及炎症控制期ECP值进行比较,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真菌诱导的豚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Eotaxin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真菌互隔交链孢霉致敏豚鼠建立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鼻黏膜改变,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鼻黏膜中Eotaxi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行为学打分,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鼻黏膜固有层中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模型组鼻黏膜中Eotaxin基因的表达主要在黏膜固有层,对照组未见明显阳性表达.结论真菌诱导的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Eotaxin基因表达明显增强,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进而引起组织损伤,表明Eotaxin基因在真菌诱导的变应性鼻炎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鼠鼻腔黏膜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的含量及其分布。方法6周龄BALB/c小鼠经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并激发制备变应性鼻炎模型,鼻腔激发第10天取鼻黏膜,进行HE染色观察黏膜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SLP的分布及定位,实时定量RT-PCR检测TSLP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鼻黏膜上皮连续性破坏,固有层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对照组小鼠鼻黏膜中TSL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上皮表面及固有层,染色较浅,实验组则较之明显深染。实时定量RT-PCR显示实验组小鼠鼻黏膜TSLP平均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表达量为其217.39倍。结论TSLP在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黏膜大量表达,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Rho激酶-1在变应性鼻炎上下呼吸道表达特点及布地奈德对其表达影响,探讨Rho激酶-1在变应性鼻炎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卵清蛋白致敏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30只小鼠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布地奈德组和正常对照组。所有小鼠于末次激发后24小时处死,收集鼻腔灌洗液和肺泡灌洗液查炎症细胞计数,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鼻黏膜和肺组织中Rho激酶-1蛋白表达。结果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和肺组织内Rho激酶-1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变应性鼻炎组小鼠鼻腔灌洗液和肺泡灌洗液中以炎症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明显(P〈0.05)。应用布地奈德干预治疗后,小鼠鼻黏膜和肺组织内Rho激酶-1蛋白阳性表达较变应性鼻炎组水平降低,小鼠鼻腔灌洗液和肺泡灌洗液中以炎症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较变应性鼻炎组减少。Rho激酶-1蛋白表达与炎症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Rho激酶-1蛋白参与变应性鼻炎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过程,布地奈德可通过调节Rho激酶-1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变应性鼻炎中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及脱颗粒,细胞膜受体及变化进行综述。认为变应性鼻炎的嗜酸性粒细胞多为活化嗜酸性粒细胞。根据细胞密度、受体表达、代谢活性可将嗜酸性粒细胞划分为两不同的亚群:活化细胞和未活化细胞。前者细胞密度受体表达增加,代谢活性增强,与后者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鼻息肉中IL-5 mRNA的表达水平,并研究其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活化状态的相关性,以期加深对鼻息肉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结合半定量分析方法,测定16例鼻息肉中IL-5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分别采用chromotrope特染和免疫组化(抗EG2)法,标记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和活化嗜酸性粒细胞.最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16例鼻息肉组织中均有IL-5mRNA表达,而10例中鼻甲组织中只有1例显示IL-5mRNA表达.②变应性患者(n=5)和非变应性患者(n=11),IL-5/β-actin光密度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IL-5/β-actin光密度比值与chromotrope 2R阳性细胞密度相关(y=-30.892+-107.530x,r=0.510,P<0.05),与EG2阳性细胞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r=0.376,P>0.05).结论:IL-5mRNA在鼻息肉组织中稳定表达,表达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密切相关,说明组织中IL-5的基因表达状况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分布情况以及季节对嗜酸性粒细胞分布情况影响。方法对417例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及98例非变应性鼻炎儿童的鼻腔分泌物薄层涂片,经瑞-姬染色后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程度,417例变应性鼻炎患儿根据4个季节分为4个亚组,比较各季度亚组之间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结果变应性鼻炎患儿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阳性人数显著高于非变应性鼻炎患儿人数(P<0.001),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显著高于非变应性鼻炎患者(P<0.001),变应性鼻炎患儿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差异明显(P<0.01),其中夏季高于冬季(P<0.01),其他各个季节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在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变应性鼻炎患儿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明显上升,同时随着季节变化,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也变化明显,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小儿耳鼻咽喉科学的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13.
14.
Carcinoma in situ in otolaryngolog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OTAW R 《The Laryngoscope》1952,62(9):973-997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我国听力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