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确定靶控效应位浓度输注丙泊酚时的药效学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4例ASA1~2级不用术前药的患者采用Marsh等报告的药代学参数(ke0=0.291 min-1)靶控效应位浓度输注丙泊酚镇静,靶控效应位浓度从0.3μg/mL开始,以0.3μg/mL逐渐递升,直至患者镇静警醒评分(OAA/S)达到0,每个靶浓度至少维持5min,同时记录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丙泊酚靶控效应位浓度输注50%患者意识OAA/S评分≤3,2,1,0分时EC50分别是1.49μg/mL、1.65μg/mL、1.94μg/mL和2.15μg/mL;靶控效应位浓度与平均动脉压呈显著负相关,但对心率无明显影响.结论:靶控效应位浓度可用于调节镇静深度,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预先注射地佐辛对结肠镜检查时患者丙泊酚血浆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并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结肠镜检查麻醉的安全性。方法:82例拟进行结肠镜检查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为丙泊酚靶控输注组(A组,n=49),干预组为地佐辛+丙泊酚靶控输注组(B组,n=33);丙泊酚初始血浆浓度设为4.5 g/mL,其后根据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患者有无体动以0.5 g/mL为增减量进行调整,按照升降序贯试验法计算A、B组丙泊酚血浆EC50及95%可信区间,记录结肠镜检查术中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A组丙泊酚EC50为4.15 g/mL,95%可信区间为3.51~4.87 g/mL;B组丙泊酚EC50为3.32 g/mL,95%可信区间为2.91~3.65 g/mL。与A组比较,B组丙泊酚总消耗量明显较少(P<0.05),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A组与B组患者肠镜检查各时间点的MAP、HR与术前(T0)比较明显下降(P<0.05),但大部分患者MAP大部分均在30%以内,A组2例需要用麻黄素纠正,A组T3时间点3例心动过缓需要使用阿托品纠正。结论:预先注射地佐辛可以明显降低结肠镜检查时丙泊酚总消耗量,且显著缩短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可以安全用于结肠镜检查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小儿麻醉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及丙泊酚效应室质量浓度的变化,定量分析阿片类药物对丙泊酚镇静药效学的影响. 方法 将45例不用术前药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C组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3 μg·kg-1·min-1,S组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02 μg·kg-1·min-1.30 min后开始丙泊酚靶控输注,起始效应室质量浓度为1μg/mL,逐渐递增至4 μg/mL.于基础时间点、阿片类药输注30 min后、丙泊酚达预设浓度1 min后及意识消失即刻记录BIS、效应室质量浓度、改良警觉-镇静(OAA/S)评分. 结果 3组的BIS与丙泊酚效应室质量浓度及OAA/S评分呈正相关.R组、S组患儿意识消失时的BIS值分别为77±6、76±7,均显著高于C组的66±7(P值均<0.05).R组、S组的丙泊酚效应室质量浓度分别为(1.2±0.5)、(1.1±0.7)μg/mL,均显著低于C组的(2.4±0.5)μg/mL(P值均<0.05).R组、S组从开始输注丙泊酚至意识消失的时间分别为(4.8±2.3)、(4.6±2.7)min,均显著短于C组的(8.3±1.6)min(P值均<0.05).R组、S组50%患儿意识消失的丙泊酚效应室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1.02、0.98μg/mL,均显著低于C组的1.98μg/mL(P值均<0.05);R组和S组50%患儿意识消失时的BIS(BIS50)分别为85、83,均显著高于C组的75(P值均<0.05). 结论 复合使用阿片类药物后,患儿丙泊酚意识消失的EC50降低.阿片类药物与丙泊酚相互作用可使意识消失时的BIS值升高,因此BIS值不能很好地反映患儿的镇静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静注右美托咪定对女性患者成功置入喉罩时所需丙泊酚剂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择期行妇科宫腔镜检查术患者60例,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 Ⅰ~Ⅱ级,Mallampati Ⅰ~Ⅱ级,随机分为试验组(D组)和对照组(P组),每组30例。试验开始时两组分别恒速静脉输注试验药物10 min,D组试验药物为右美托咪定0.5 μg/kg,P组则为相同容量生理盐水。试验药物输注完毕后5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5 μg/kg,并采用效应室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丙泊酚,两组丙泊酚初始靶浓度均为3 μg/mL。记录置入喉罩是否成功,根据Dixon序贯法原则决定下一病例的丙泊酚靶浓度(采用等比数据,等比比值1∶0.85),由此计算丙泊酚EC50值。记录输注试验药物前(T0)、试验药物输注完毕后5  min(T1),丙泊酚TCI达靶浓度后喉罩置入前(T2)、成功置入喉罩后1  min(T3)、成功置入喉罩后5  min(T4)的呼吸循环参数和不良反应。 结果  成功置入喉罩时,P组和D组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50分别为3.53 μg/mL(95%CI:3.21~3.87 μg/mL)和2.70 μg/mL(95%CI:2.46~2.97 μ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和D组基础心率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P>0.05);靶控输注丙泊酚后,P组较D组血压显著下降(T2,P<0.01;T4,P<0.05);在应用右美托咪定后各时点D组心率均明显低于P组(T1~4,P<0.01)。置入喉罩前后,D组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组(置入前:46.67% vs. 83.33%,P<0.01;置入后:13.33% vs. 66.67%,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显著降低成功置入喉罩时丙泊酚EC50值,并有利于全麻应用喉罩后成功保留自主呼吸。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等辐射分析法研究结肠镜麻醉中靶控输注(TCI)丙泊酚与依托咪酯两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选择门诊待做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158例,随机分成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丙泊酚一依托咪酯复合组(C组)3组,采用序贯法确定各组病例数。麻醉诱导前各组以序贯方式静脉TCI丙泊酚、依托咪酯及两药复合药物。病人睫毛反射消失时即开始结肠镜检查,测定P、E、C组半数血浆有效浓度值(EC50),采用等辐射分析法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P组EC50值为4.15ug/mL,其95%可信区间为3.5—4.8ug/mL;E组EC50值为400ng/mL,其95%可信区间为370—425ng/mL;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靶控输注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其EC50分别降为1.28/220,其EC50比值总和为0.86,位于95%CI左侧,P〈0.05。结论经等辐射分析法证实,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在结肠镜TCI麻醉时麻醉效应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对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患者胃镜置入反应半数有效浓度(effective concentration 50%,EC50)及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150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患者,年龄(59.11±10.08)岁,ASA 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C组(丙泊酚组),R1组(0.5 ng/mL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R2组(1.0 ng/mL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R3组(1.5 ng/mL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采用Dixon序贯法确定各组丙泊酚EC50,丙泊酚靶控输注初始血浆效应室浓度设为5μg/mL,相邻阶梯浓度差值为1μg/mL,进镜吞咽反射或体动,则下一患者丙泊酚浓度提升一阶梯,反之则降低一阶梯.采用Probit回归分析不同组别丙泊酚EC50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记录各组手术时长、麻醉及复苏时间、术中呛咳、呼吸和心率抑制等不良事件.结果:C、R1、R2、R3组丙泊酚EC50依次为6.686、6.476、5.970、5.640 μg/mL;4组手术及麻醉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长:R1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2、R3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镜时心率(heart rate,HR):R1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2、R3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镜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R1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2、R3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中呼吸抑制:R1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2、R3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术中,瑞芬太尼靶控浓度为1.0 ng/mL时,与丙泊酚TCI配伍使用更为安全有效,患者呛咳、呼吸抑制或心动过缓的情况更少.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麻醉中不同药代学参数丙泊酚靶控输注的药效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药代学参数的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系统用于硬膜外麻醉时的药效学。方法5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分别采用Marsh(M组)、Tackley(T组)、Shafer(S组)和Coetzee(C组)报道的丙泊酚药代学参数TCI镇静,靶浓度从0.4μg/mL开始,以0.4μg/mL的梯度逐渐上升,直至患者入睡。每个靶控浓度至少维持15min以上。记录各组镇静/警醒(OAA/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等。结果M、T、S和C组丙泊酚50%意识消失浓度(EC50)分别为1.16、1.06、1.33和1.16μg/mL。MAP随靶控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最大降低幅度在16%~21%;各组心率在TCI开始后均减慢。结论硬膜外麻醉下TCI丙泊酚的镇静可控性强,血液动力学维持稳定。不同药代学参数的TCI系统在临床应用时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药代学参数的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系统用于硬膜外麻醉时的药效学.方法 5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分别采用Marsh(M组)、Tackley(T组)、Shafer(S组)和Coetzee(C组)报道的丙泊酚药代学参数TCI镇静,靶浓度从0.4 μg/mL开始,以0.4 μg/mL的梯度逐渐上升,直至患者入睡.每个靶控浓度至少维持15 min以上.记录各组镇静/警醒(OAA/S) 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等.结果 M、T、S和C组丙泊酚50%意识消失浓度(EC50)分别为1.16、1.06、1.33和1.16 μg/mL.MAP随靶控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最大降低幅度在16% ~ 21%; 各组心率在TCI开始后均减慢.结论 硬膜外麻醉下TCI丙泊酚的镇静可控性强,血液动力学维持稳定.不同药代学参数的TCI系统在临床应用时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合靶控输注(TCI)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帕金森病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EC50)。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拟择期在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31例,同时按照11配对的原则在同期住院的非帕金森病患者中选择对照31例,匹配条件为:同性别、年龄±3岁。两组患者均采用TCI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行麻醉诱导,设定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为3μ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采用改良序贯法确定,两组第1例患者瑞芬太尼的效应室靶浓度均为3ng/mL,相邻靶浓度之差为0.2ng/mL,以心率或收缩压变化幅度超过基础状态15%作为心血管反应阳性的判断标准。结果所有患者均未见胸壁强直,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瑞芬太尼复合TCI丙泊酚抑制帕金森病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EC50为2.20ng/mL(95%CI:1.86~2.60ng/mL),而非帕金森病患者为2.93ng/mL(95%CI:2.72~3.15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TCI丙泊酚3μg/mL全麻诱导时,瑞芬太尼抑制帕金森病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EC50值小于非帕金森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丙泊酚镇静时应用右美托咪啶对不同镇静水平所需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方法 普外科需接受全身麻醉择期手术120例.男48例,女72例;年龄20~50岁;体质量41 ~ 68 kg;ASA分级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丙泊酚组(P组)、右美托咪啶0.5μg/kg+丙泊酚组(D0.5P组)和右美托咪啶1.0μg/kg+丙泊酚组(D1.0P组),每组40例.D0.5P和D1.0P组分别用微量泵输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和1.0μg/kg,泵注持续时间为10 min,P组则以相同的时间泵注生理盐水,将3组内患者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8例,在输注右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结束后5 min,效应室靶控丙泊酚,血浆效应室浓度分别设定为0、1、2、3和4 mg/L,3min后记录患者OAA/S评分.结果 3组间性别比、年龄和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A/S评分为3时,D0.5P和D1.0P组丙泊酚EC50为1.3 mg/L和0.7 mg/L,小于P组EC50 2.5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OAA/S评分为2即意识消失时,D0.5P和D1.0P组丙泊酚EC50为2.0 mg/L和1.3 mg/L,小于P组EC503.2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当OAA/S评分为1时,P、D0.5P和D1.0P组丙泊酚EC50分别为3.8、2.9和2.2 mg/L,D1.0P组EC50小于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67).结论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5μ g/kg和1.0μg/kg能降低不同镇静水平所需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ABO血型病人是否对异丙酚的效果存在差异,以期对临床麻醉应用异丙酚提供个体化依据.方法:择期全麻手术病人80例,年龄40~60岁,体重50~7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根据血型(n=20)分为A组、B组、AB组、O组.病人入室稳定10min后测定靶控输注异丙酚前T0的MAP、HR和BIS值,之后开始静脉血浆靶控输注异丙酚,初始浓度4μg/mL,目标浓度6μg/mL,分别在靶控浓度4μg/mL(T1)、4.5μg/mL(T2)、5 μg/mL( T3)、5.5μg/mL(T4)时测定MAP、HR、BIS值.分别计算每组用异丙酚后各时间点MAP、HR、BIS与麻醉前测定值的差值△.结果:各时间点△MAP、△HR比较,B组最高,(P<0.01),0组次之(P<0.05),而A组和AB组无明显差异.△BIS,只有A组在T3和T4时间点大于其它血型组.结论:不同ABO血型病人异丙酚应用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麻醉中给予0.3μg/kg瑞芬太尼对丙泊酚TCI麻醉效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门诊无痛肠镜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TCI组(P组,n=30)、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组(RP组,n=30)。RP组给予瑞芬太尼0.3μg/kg,P组给予生理盐水0.1ml/kg,然后按序贯法,两组依次给予不同剂量的丙泊酚计算出50%患者肠镜检查时无逃避性体动的丙泊酚血浆浓度(Cp50)。麻醉过程中连续监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反应熵(RE)和状态熵(SE)。结果:①RP组与P组Cp50分别为3.425μg/ml和5.011μg/ml;②与P组比较,RP组丙泊酚总量和所有患者完成检查时丙泊酚血浆浓度显著减少(P<0.01);③RP组在肠镜检查过程中RE和SE值均显著高于P组(P<0.01)。结论 :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麻醉中给予0.3μg/kg瑞芬太尼可以显著减少靶控输注丙泊酚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在较浅麻醉深度下就能满足肠镜检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李克寒  杨惠敏  郭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0):1299-1301,130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或不同剂量地佐辛全麻诱导期喉罩置入对丙泊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B、C、D组各40例。A组患者初始靶控输注丙泊酚5 μg/mL,B、C和D组患者初始靶控输注丙泊酚3 μg/mL,同时,B组患者靶控输注瑞芬太尼2 ng/mL,C组患者予地佐辛0.1 mg/kg,D组患者地佐辛0.15 mg/kg,A组患者给予与B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20 min后置入喉罩。记录麻醉诱导前、喉罩置入前、喉罩置入时4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脑电双频谱指数值(BIS)。并采取上下交叉法对丙泊酚Cp50进行观察。结果:喉罩置入前,A、C和D组患者HR均显著高于B组(P<0.01),而C组患者HR也明显高于A和D组(P<0.01);B、C和D组患者的MAP显著高于A组(P<0.01)。喉罩置入时,B和D组患者HR均显著低于A和C组(P<0.01)。喉罩置入前与麻醉诱导前比较,A、B和D组患者HR均显著下降(P<0.01),4组患者的MAP及BIS均显著降低(P<0.01)。喉罩置入时与喉罩置入前比较,A和B组患者的HR、MAP及BIS值均上升(P<0.05~P<0.01)。C组患者MAP和BIS值亦均上升(P<0.05)。B、C和D组丙泊酚Cp50均显著低于A组(P<0.01)。且B和D组也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或地佐辛0.15 mg/kg能有效地降低丙泊酚Cp50,但地佐辛在麻醉诱导及喉罩置入过程中,血流动力学较瑞芬太尼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诱导期间使用不同效应室靶浓度对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12月40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四组,即P0、P1、P2、P3组,每组各100例。在全麻诱导前分别接受0、2.0μg/mL、3.0μg/mL、4.0μg/mL效应室浓度的丙泊酚进行靶控输注,当效应室浓度达到靶浓度后,均由左上肢静脉给予0.4μg/kg舒芬太尼(5 s内快速注入),观察给药后1 min内呛咳反应发生率、呛咳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P0组及P1组比较,P3组患者的呛咳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组与P0组比较,P2组呛咳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组与P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P1、P2、P3组呛咳发生时间分别为(18.2±5.6) s、(18.3±5.2) s、(18.9±4.9) s、(18.8±5.1) 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0组比较,P1组、P2组及P3组在靶控输注不同剂量丙泊酚后,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下降明显(P<0.05),而各组各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μg/mL及4.0μg/mL效应室靶浓度的丙泊酚均能有效抑制舒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但4.0μg/mL靶浓度的丙泊酚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无痛胃镜术的147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n=51)、舒芬太尼组(S组,n=46)和对照组(C组,n=50)。D组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20μg/kg,S组患者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C组患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in后三组患者均注射丙泊酚1 mg/kg。分别于注药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和定向力恢复时(T3)记录各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出现的不良事件、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用量。结果与T1时比较,T2时各组MAP均明显下降,D组下降缓和,与C组和S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HR均明显下降,D组下降更明显,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RR和SpO2明显下降,且SpO2较S组和D组明显下降(P<0.05)。S组和D组苏醒时间较C组明显缩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均P<0.05),且D组与S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应用于老年人无痛胃镜术,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用量,稳定循环呼吸功能,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BIS作为异丙酚靶控输注的反馈控制变量用于硬膜外麻醉病人清醒镇静的可行性。方法:60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靶控输注组和反馈靶控输注组。异丙酚的血浆靶控浓度均设定为1.8μg/mL,靶控输注组整个手术期维持不变,反馈靶控输注组BIS作为控制变量设定在75。记录并比较两组间BIS值、OAA/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异丙酚的单位标准化剂量、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的遗忘程度和满意度。结果:两组间BIS值、OAA/S评分、平均动脉压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反馈靶控组异丙酚总剂量低于靶控输注组(P<0.01),单位标准化剂量亦较低(P<0.01);两组病人术中的遗忘程度和满意度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IS作为异丙酚反馈控制变量是可行的,此输注系统为硬膜外麻醉病人提供了适宜的镇静深度,且异丙酚用量少,定向力恢复快,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7.
柯海  郭滢  宓燕 《医学综述》2010,16(15):2386-2388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过程中,舒芬太尼用于中老年人的效应室靶控剂量。方法 60例中老年患者,按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随机分为3组:A组0.2μg/L;B组0.4μg/L;C组0.6μg/L。丙泊酚效应室靶控浓度3组均设为3mg/L。记录诱导及气管插管前1min和后4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并记录舒芬太尼用量。结果诱导后3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BIS值均发生明显变化,差异与诱导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A组、B组各指标及C组的BIS值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则无明显变化(P>0.05)。3组舒芬太尼的用量(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68,P<0.01),3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0.6μg/L复合丙泊酚效应室靶控浓度3mg/L用于中老年人气管插管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波动最小;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值0.2、0.4、0.6μg/L均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深度,对BIS影响相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无痛胃镜患者围术期应用的镇静效应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痛胃镜患者40例(ASAⅠ~Ⅱ)随机分成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C组单独静脉注射丙泊酚2.5mg/kg,D组在注射丙泊酚前缓慢静脉推注(超过10min)右美托咪啶0.8μg/kg。记录用药前(T0)、手术开始时(T1)、胃镜进入胃内时(T2)、手术完成时(T3)的MAP、HR、SpO2、OAA/S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观察丙泊酚的总用量、诱导时间和唤醒时间。结果:T1~T3D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C组和T0(P<0.05),OAA/S评分降低(P<0.05)。T1~T3患者HR和MAP降低(P<0.05),D组的诱导时间、唤醒时间明显比C组缩短,丙泊酚总用量比C组减少(P<0.05),所有患者无明显呼吸抑制。结论:Dex 0.8μg/kg用于无痛胃镜患者围术期可以产生明显的镇静效应,有一定降压作用且无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使用不同靶控输注(TCI)浓度的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七氟醚抑制肾上腺能反应呼气末肺泡内最低有效浓度(MACBAR)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年龄≥65岁)患者60例,使用5%七氟醚吸入和TCI 3 ng/mL瑞芬太尼诱导,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50±5).随机分为3组:不使用瑞芬太尼维持组(R0组),瑞芬太尼TCI浓度为1 ng/mL(R1组)和2 ng/mL维持组(R2组).监测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及插管后10 min(T2)、切皮即刻(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T3点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ET%),根据改良后的上下交叉点法计算每组的MACBAR. 结果 R0,R1及R2组七氟醚MACBAR分别为(2.58±0.29)%,(1.31±0.20)%及(0.84±0.21)%;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相同的麻醉深度下,老年患者的七氟醚需求量随着瑞芬太尼TCI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靶控浓度1 ng/mL和2 ng/mL瑞芬太尼分别降低老年患者七氟醚MACBAR 49.2%和67.4%.  相似文献   

20.
[摘要] 〖HTH〗目的〖HTSS〗〖KG*2〗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不同年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HTH〗方法〖HTSS〗〖KG*2〗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5例,体重55~75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级或Ⅱ级,根据年龄分为3组(n=35):青年组18~44岁、中年组45~64岁和老年组65~75岁。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 μg·kg-1·h-1,之后以0.5 μg·kg-1·h-1持续泵注至术毕。记录患者入室时(T0)、插管时(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拔管时(T4)、拔管后10 min(T5)、拔管后1 h(T6)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并在相应时间点测量血糖水平和血清皮质醇浓度。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以及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Ramsay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ore,SA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HTH〗结果〖HTSS〗〖KG*2〗 随着时间延长,3组MAP、HR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血糖在青年和中年组呈先升高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血糖在老年组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皮质醇浓度呈先升高再逐渐降低的趋势,且老年组在各时间点均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3组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Ramsay评分增加,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增加(P<0.05),青年组和中年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KG*2〗右美托咪定可抑制不同年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增加镇静效果,且存在年龄差异,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但不良反应发生也随之增加,使用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年龄调整右美托咪定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