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性便秘是指非全身疾病或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原发性持续性便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症状加重,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意外的隐患。保持大便通畅亦是老年保健康复的重要措施。中医摩腹具有痛苦小、见效快、病程短、治愈率高、大众接受度广等优点。摩腹治疗便秘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吕慧  杜娟  郭杨志 《光明中医》2013,(12):2516-2517
功能性便秘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其发病原因包括心理、疾病、饮食、药物、遗传等因素.女性进入更年期之后,可出现一系列的植物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失调胃肠功能失调等症状,功能性便秘就是属于较常见的更年期症状,而原有功能性便秘的患者在更年期内便秘程度可进一步加重,不仅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痛苦,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本病的研究和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便秘是大便次数减少或者粪便干燥难解。正常人排便习惯因人而异,如果排便有明显延迟,粪便坚硬不易排出则为便秘[1]。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直肠肛门疾病、结肠疾病、肌力减退、内分泌代谢疾病、药物等导致的器质性便秘,也有由于饮食习惯不佳、肠易激综合征等引起的功能性便秘。笔者在治疗老年性便秘  相似文献   

4.
<正>习惯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也称功能性便秘或单纯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症候群,病因不十分清楚。便秘可以诱发老年心、脑血管等意外,甚至危及生命。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解决老年人便秘问题在消化疾病治疗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近3年采用补气、养阴、温阳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120例,取  相似文献   

5.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性,便质干硬,排便困难,常伴有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及腹胀等。骨科病人由于长时间卧床等原因,便秘的机率大大增加,而便秘又是冠心病、高血压、心脑血管意外等疾病的诱发因素。因此,卧床病人预防便秘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微生态学是近年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与功能性便秘关系密切。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功能性便秘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其机制可能与黏蛋白分泌异常、肠道动力紊乱等相关。本文基于肠道微生态,从脾、肺、肝对"清浊相干"理论在功能性便秘防治中的理论内涵进行探讨,认为肠道微生态是阐释中医防治功能性便秘机理的重要途径,"调理脾肺肝,升清降浊毒"应是中医防治功能性便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便秘是排便时间延长,粪便干燥坚硬,或粪便质软,排出不畅。便秘在肛肠科最为常见,是引起肛肠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治疗便秘对防止肛肠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种具有粪便坚硬、排便困难、便不尽感和便次减少的功能性肠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现代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疾病谱的变化等对疾病的影响,便秘已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1],而且与大肠癌发病关系密切。在针对便秘的治疗中许多药物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便秘患者久服泻剂导致结肠黑变病[2-3]。长期便秘会引起结肠憩室、肛周疾病、结肠黑变病和泻剂结肠等,并且成为心脑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的常见诱因之一。严重便秘患者还可伴有失眠、烦躁、焦虑、抑郁、强迫观念及行为等心理障碍。便秘已成为影响现代人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推拿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方法简便快捷、无毒副作用、节约医疗成本、且疗效确切,笔者以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网为检索工具查阅了近十年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对各类推拿疗法治疗该病的文献进行分类分析,对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何春梅 《中医杂志》2003,44(Z1):178-179
近年来,便秘已成为消化科、肛肠科等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除少部分便秘是由肠道及全身性疾病引起,属器质性便秘外,大多数便秘属功能性便秘,即由于排便反射失常或阻塞引起的直肠性便秘及结肠蠕动缓慢引起的结肠性便秘,这类便秘已经作为一种独立性疾病出现.目前对这类功能性便秘的研究和医疗实践进展较快.  相似文献   

10.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便秘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便秘是消化道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增加,60岁以上者明显增多。便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已成为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而穴位贴敷疗法通过对机体、脏腑功能的整体调节,治疗便秘疗效肯定。笔者就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功能性便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粪便干结,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功能性便秘的发生率为3%~17%~([1])。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各种压力增加、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功能性便秘发生率逐年升高,功能性便秘不仅能诱发各种肛肠疾病,而且可诱发肠癌、心脑血管疾病等。药物治疗是功能性便秘的首选方法,泻药和促动力药物是西药治疗的常用药物,但功能性便秘的病理生理  相似文献   

12.
便秘是消化道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流行病学资料 [1]显示,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增加, 60岁以上者明显增多.便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已成为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而穴位贴敷疗法通过对机体、脏腑功能的整体调节,治疗便秘疗效肯定.笔者就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于芳 《光明中医》2013,28(9):1838-1839
便秘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粪便干结,排便困难,粪便重量和次数减少。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现代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疾病谱的变化等对疾病的影响,便秘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与大肠癌发病关系密切。如便秘不存在引起便秘的器质性病变称功能性便秘,便秘患者滥用泻剂导致的泻剂性肠病和结肠黑变病已引起大家的关注,因为结肠黑变病与结肠癌有关,因此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老年人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老年体弱、产后、病后及大部分慢性疾病在疾病过程中并发的便秘是由脾、肝、肾三脏功能虚衰所引起,临证采用补运通便法通过补运三脏治疗虚证便秘。附产后血虚便秘、习惯性便秘、慢性结肠炎便秘、慢性胃痛口疮并发便秘、慢性肾炎蛋白尿便秘、中风后遗症便秘等6则验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5.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孟玲  张迎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9):2724-2725,2727
慢性便秘主要是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以及排便次数减少等。慢性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常见病症,如胃肠疾病、累及消化道的系统性疾病,其中结直肠及肛门功能异常导致的便秘,称之为功能性便秘(FC),在临床上把它视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又称为习惯性便秘、特发性便秘、单纯性便秘。  相似文献   

16.
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老年人因腹肌松驰,肠蠕动减弱,活动量小,饮水少,蔬菜,水果食用少等原因,引起便秘。我科是心脏病科,老年患者占80%左右,老年患者中便秘者占90%左右,自1996年1月~1997年1月共观察老年便秘者146例,进行耐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便秘易诱发的疾病排便尤其是解大便常是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诱因,因为排便时腹压过大,可使血压骤然增高,特别是便秘时,用力过猛或过久,更容易引起血压显著增高;另外,还可导致直肠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等;长期便秘,机体有害物质不能及时…  相似文献   

17.
便秘是大肠常见的疾病,由于肺和大肠关系密切,因此,在治疗便秘的过程中,肺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治疗便秘的同时兼顾肺部的调理,效果是非常好的。  相似文献   

18.
便秘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便秘常由肠道梗阻、肠麻痹、急性腹膜炎、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肛门周围疼痛等疾病所引起。发病较急,持续时间较短,当导致便秘的疾病痊愈后,便秘亦随之解除。慢性便秘按其发病部位可分为结肠性便秘与直肠性便秘。结肠性便秘又分为机械性、无力性和痉挛性3种。机械性便秘由结肠内外的机械性梗阻所致,如部分性肠梗阻、降结肠肿瘤、肠粘连、炎性或赘生性狭窄、肠道外疾病压迫肠道(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腹腔巨大肿瘤或腹水)等;无力性便秘由结肠蠕动功能减弱所致,如多次妊娠、过度肥胖、年老体弱、肠麻痹等;痉…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便秘主要由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津液不足和脾肾虚寒所引起。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便秘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便秘由肠梗阻、肠麻痹、急性腹膜炎等急性疾病引起;慢性便秘病因较复杂,按发病部位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结肠性便秘,因结肠内、外的机械性梗阻、结肠蠕动功能减弱或丧失、肠平滑肌痉挛而引起;  相似文献   

20.
施萌 《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1):21-22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受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便秘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病症.便秘指的是大便次数减少和(或)粪便干燥难解的一类病症.西医学将便秘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习惯性便秘指原发性持续性便秘,临床上把它视为一个独立的疾病,亦泛指功能性便秘,目前多用药物对症治疗,且有依赖性.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习惯性便秘4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