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抑郁症自杀未遂者的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唐文新  张萍 《中国临床康复》2002,6(9):1318-1319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与自编抑郁症自杀行为调查表,分别对149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评分。结果 65例(43.6%)患者出现过自杀未遂,自杀平均年龄为(39.2&;#177;15.1)岁,呈双峰分布;主要自杀方式依次为过量服药、割腕、自缢、溺水。单因素分析显示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病程、自杀家族史、负性生活事件以及绝望感、认识障碍、焦虑躯体化。结论 抑郁症自杀未遂与生活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其危险因素的评估和干预。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自杀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R)收集221例住院的抑郁症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抑郁症自杀行为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抑郁症自杀未遂71例(32.1%),自杀与绝望(相对危险度RR=9.312)、负性生活事件(RR=3.843)、自杀家族史(RR=3.625)、妄想(RR=3.567)及自责(RR=2.982)呈正相关(P均&;lt;0.01)。结论:绝望、负性生活事件、自杀家族史、妄想及自责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自杀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R)收集221例住院的抑郁症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抑郁症自杀行为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抑郁症自杀未遂71例(32.1%),自杀与绝望(相对危险度RR=9.312)、负性生活事件(RR=3.843)、自杀家族史(RR=3.625)、妄想(RR=3.567)及自责(RR=2.982)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绝望、负性生活事件、自杀家族史、妄想及自责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目前全球每年有近80万人死于自杀。精神疾病是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抑郁症作为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与高自杀风险相关。研究证实,自杀未遂是抑郁症自杀死亡最重要的预测因子。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可以深入探索抑郁症自杀未遂发病的病理机制和神经影像学异常。近年来发现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大脑结构及功能均有异常。该文就多种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抑郁症自杀未遂的脑影像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精神疾病是自杀的高危因素,其中抑郁症的危险性最高.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比其他精神疾病高近20倍,自杀观念和行为是抑郁症患者最严重而危险的症状.25%的重性抑郁症患者有过自杀未遂[1],其中15%的患者最终死于自杀[2].近年来抑郁症的自杀干预已逐渐受到广泛重视.本文对抑郁症的自杀风险进行了连续、动态的护理评估,为提高对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预测性和精神科病房更好地实施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科自杀患者的特征及潜在的自杀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精神科门诊及住院的81例自杀或自杀未遂患者(研究组),并与同期505例无自杀倾向患者(对照组)对比,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两者特征及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回归模型优劣。结果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无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抑郁(OR=5.371)、精神分裂症(OR=2.812)、慢性疼痛(OR=3.278)、负性生活事件(OR=2.439)、高风险自杀量表得分(OR=2.133)和药物依赖(OR=2.518)为自杀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75。结论抑郁、精神分裂症、慢性疼痛、负性生活事件、高风险自杀量表得分和药物依赖为精神科患者自杀高危因素,得出的回归具有较好的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放心理病房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对策。方法:对2006年10月8日至2008年4月30日收住的195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和干预后自杀意念明显下降,而自杀未遂在治疗好转时有所增加,治疗4周时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明显下降:入院前与第一周比较自杀意念没有统计学差异,而自杀未遂则有统计学差异,和第二周及第四周比较自杀意念、自杀未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开放式心理病房采取综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自杀未遂的临床资料,探讨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80例自杀未遂患者病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归纳了他们的疾病类型、自杀原因、自杀方式。结果:疾病类型:抑郁症自杀未遂者70例,占87.5%;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10例,占12.5%。自杀方式:服用过量药物32例,占40%;割腕19例,占23.8%;自伤11例,占13.8%;喝农药和自缢各7例,各占8.8%;放煤气4例,占5%。自杀原因:情感障碍72例,精神病性症状8例。结论:对有自杀未遂史、抑郁心境患者及早干预;增加家属和社会对患者的支持,激励患者提高生活信心;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加强康复治疗与社会技能训炼,可预防和降低精神病自杀未遂者再次发生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抑郁症伴有自杀行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例抑郁症伴有自杀倾向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评估自杀高危因素、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与保护制度、改变患者认知结构等。结果抑郁症伴有自杀倾向患者的自杀行为包括顿服大量药物、喝农药、割腕、溺水、自缢。患者自杀行为均被及时发现,自杀未遂。10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对抑郁症伴有自杀行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医疗风险和患者自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诊自杀未遂患者的相关因素,为预防自杀提供依据。方法:以300例急诊自杀未遂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300例自杀未遂者中,男女比例1∶1.38,青年、低学历、农民自杀比例高,服药自杀原因占前3位的为家庭纠纷、情感受挫、家庭经济负担。结论:自杀未遂者自杀原因主要涉及心理学、社会学、临床精神病学等诸多学科,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提高人们的心理防御和应激能力,多方面做好自杀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具有自杀危险的抑郁症住院患者的护理干预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在50万以上,自杀未遂者约为1000万。在世界各国,自杀均被列为前十位死亡原因之一。所有自杀者中,约39.8%患有抑郁,而约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为了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68例具有自杀危险的住院抑郁症患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胡晓梅  胡金明 《护理研究》2011,25(26):2372-2373
[目的]探讨住院抑郁症病人自杀发生率、性别差异、自杀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利用问卷调查表对150例自杀未遂的抑郁症病人自杀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住院抑郁症病人出现自杀意念、自杀意图、自杀行为较高;女性病人自杀行为明显多于男性,但男性自杀行为的后果更为严重;精神病家族史、自杀家族史、家庭环境等均与自杀行为密切相关。[结论]住院抑郁症病人存在较多的自杀问题,特别是病程长、多次住院、具有精神病家族史和自杀家族史者是自杀预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自杀未遂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服药自杀未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48例服用大量抗精神病药物自杀未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职业、婚姻、经济状况、家族史、生活事件、病程、临床分型、临床症状、自杀时间、自杀季节、自杀地点、自杀方式等进行调查,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结果大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自杀未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占同期自杀未遂急诊入院患者(270例)的92%;自杀的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的自杀意念与其文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个人经济收入、家庭收入、经济压力、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及自杀未遂前自杀意念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及早针对患者的自卑感和不安全的心理进行护理干预,患者家庭及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怀,以减少患者的自杀率。  相似文献   

14.
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与致病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疾病.研究显示,老年抑郁症的不良后果主要有社会剥夺、孤独感、生活质量差、残疾、认知减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躯体状况差、自杀和自杀未遂及死亡率增加等[1] .有报道显示,重性情感障碍患者自杀的终生危险性为19%,而其中重性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因素之一[2] .因此,分析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和致病因素,进而探讨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是最常见自杀的精神疾病,在自杀过程中,因“扩大性自杀”、“曲线自杀”等而杀害他人的情况早已引起临床的充分注意,但反应性抑郁症患者不仅可以自杀,也可以在自杀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攻击他人,导致伤害或死亡的情况尚未引起充分重视,笔者报道7例反应性抑郁症患者攻击后自杀未遂案例的司法鉴定,并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及高自杀率的精神疾病.有文献报道,90%的自杀者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发生率为28.5%-63.7%[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50%抑郁症有自杀行为,其中25%自杀未遂,15%最终死于自杀[2].自杀是抑郁症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也是精神科危机干预的重要内容,了解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对提高临床危机干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抑郁症伴有自杀行为患者开展危机干预,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自杀企图和行为是抑郁发作最危险的症状,长期追踪抑郁患者自杀身亡者约为15%~25%。据WHO统计,抑郁症的发病人数每年以11.3%的速度递增,30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倡导人文关怀,开放病房是现代管理模式的趋势,但对抑郁症患者却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8.
背景精神疾病患者是易发生自杀的高危人群,目前有关自杀的神经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主要集中于 5 HT系统.有研究发现 5 HT2A受体基因的 T102C多态性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有关联. 目的探讨 5 羟色胺 2A( 5 HT2A)受体基因 A 1438G多态性与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未遂之间的关系. 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 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精神科和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科. 对象本研究所有病例的标本收集于 2002- 3/2002- 9在扬州市五台山医院精神科完成,基因型分析在 2002- 10/2002- 12于徐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 CCMD 3)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4版( DSM Ⅳ)"精神分裂症"或"情感障碍"诊断标准.病例排除标准有自伤的意愿或行为,但并不真正想死的准自杀者.根据有无自杀行为或意图 /意念将 116例患者分为 2组,即自杀未遂组 52例(男 35例,女 17例),平均年龄( 44± 13)岁;无自杀组 64例(男 44例,女 20例),平均年龄( 48± 15)岁.正常对照组 63例(男 33例,女 30例),平均年龄( 55 ± 17)岁. 方法所有入组者按常规氯仿饱和酚白细胞提取法提取 DNA,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 5 HT2A受体基因的多态性. 主要观察指标① 3组的 5 HT2A受体基因 A 1438G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的比较.②自杀未遂组中精神分裂症者与情感障碍者的 5 HT2A受体基因 A 1438G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的比较. 结果自杀未遂组的 A 1438G多态性位点的 G等位基因频率( 0.52)高于正常对照组( 0.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 2=3.91,P< 0.05);自杀未遂组 3种基因型的分布 AA( 0.23)、 AG(0.50)及 GG(0.27)与正常对照组 AA( 0.32)、 AG(0.59)及 GG(0.09)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χ 2=6.12,P< 0.05). 结论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未遂与 5 HT2A受体基因的 A 1438G多态性有关, G等位基因可能是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综合医院急诊自杀未遂患者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急诊自杀未遂患者的人格特征,为自杀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特征量表(MMPI),对急诊抢救成功的20例自杀未遂患者和35例正常志愿者进行测试,应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障碍的辅助分类诊断比较,自杀未遂组患者精神病性障碍发生概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抑郁焦虑性障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基本量表分值的比较,自杀未遂组患者疑病(ns)、抑郁症(D)、癔病(Hy)、精神病态(Pd)、偏执狂(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分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自杀未遂组自杀预测分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医院急诊自杀未遂患者主要为抑郁焦虑性障碍,而无显著的精神病性障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自杀企图和行为是抑郁发作最危险的症状,长期追踪抑郁患者自杀身亡者约为15%~25%[1].据WHO统计,抑郁症的发病人数每年以11.3%的速度递增, 30万人自杀, 200万人自杀未遂[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