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叔清  李世根  周松 《医药导报》2009,28(9):1229-1230
[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引起药源性血糖异常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8~2008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NKI)期刊知识库收载的医药卫生期刊,对其报道的抗菌药物引起血糖异常个案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引起血糖异常的抗菌药物中,频率最高的是加替沙星27例,占55.10%;引起血糖异常升高的时间通常出现在用药3 d后,而出现低血糖(21例,42.86%)则发生在开始用药的前3 d。结论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重视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的现象,加强对患者用药期间血糖监测,以减少药源性血糖异常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引起的药源性血糖异常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6年至2007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I期刊知识库收载的中英文医药卫生期刊,对其报道的抗菌药物引起的血糖异常个案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引起血糖异常的抗菌药物类别主要为喹诺酮类24例(63.16%)、B内酰胺类8例(21.05%),引起血糖殿堂最多的药物是加替沙星17例(44.74%);出现血糖升高和降低的比例约为1:2,有1例死亡,2例出现低血糖昏迷。结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严格用药指征、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在用药时应重视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的现象,加强对患者的血糖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喹诺酮类药物致血糖异常10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的特点和规律,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5年至2008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数据网收载的医药卫生期刊,对其报道的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血糖异常个案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血糖异常涉及9种喹诺酮类药物,共107例,致低血糖70例(其中因低血糖昏迷致死3例),致血糖升高37例。结论加强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老年患者、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该类药物时应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情况,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伟 《中国药师》2006,9(11):1071-1072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所致ADR的发生规律,对临床用药起到警示作用。方法:时我院收到的抗菌药物ADR报告368份,按ADR涉及的患者情况、用药情况、ADR临床表现类型等进行统计和评价。结果:抗菌药物中涉及喹诺酮类药物ADR发生例次最多103例(占28.0%),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率为第2位(占25.3%)。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异常、皮疹的发生率最高176例次(占47.8%)。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ADR发生率最高249例(占67.7%)。结论:应高度重视抗菌药物ADR发生。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源性血糖异常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6-2IX)6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l期刊知识库收载的中英文医药卫生期刊,对其报道的非降糖药引起的血糖异常个案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引起血糖异常的前3位的药品分别是左旋门冬酰胺酶37例(20.44%)、加替沙星17例(9.39%)、硝苯地平11例(6.08%);在181例血糖异常病例中,出现血糖升高和降低的比例基本持平;血糖升高值最大的为他克莫司(54.72 mmol·L-1),血糖降低值最大的为丁酸氢化可的松(9.7 mmol·L-1);有8例预后较差,其中5例死亡(2.76%).结论:严格用药指征、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培养,是减少药源性疾病或药源性血糖异常发生的必要措施;在用药时应重视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的现象,加强对患者的血糖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药源性血糖异常1590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05年6月国内医药卫生期刊报道的药源性血糖异常1590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血糖异常的药物种类主要以激素及其相关用药(17种)、抗微生物药(13种)、中枢神经系统药(8种)为主,其中位居前2位的分别是格列本脲(699例)、极化液(242例);临床表现以血糖降低为多见。结论:临床工作者应重视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的现象,在用药时应加强对患者的血糖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引起体温异常的特点和规律,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及维普知识网1998~2008年收载的医药卫生期刊,对其报道的由抗菌药物引起体温异常文献123篇(共计149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体温异常的个案中最多见的是抗结核病药,共40例(26.84%);其次是头孢菌素类药,共34例(22.82%);静脉注射用药的发生率最高,100例(67.11%)。结论:严格掌握临床用药指征,重视抗菌药物引起的体温异常情况,加强患者用药的监测和用药后的反应,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4年处方13261张,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的分析方法,并结合药物利用指数(DUI)对其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处方数占总处方数的38.65%,用药金额占总用药金额的57.41%;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金额居第一;在DDDs排序中口服类药物的总DDDs高于注射类,分别以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最高;大部分抗菌药物DUI接近1.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用药比例过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控制用药比例,防止抗菌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药学》2017,(5):939-941
目的:分析不同抗菌药物对肿瘤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各类肿瘤患者112例临床资料,分析其药物使用方式、用药频率及人均药物治疗费用。结果:112例患者无指征用药10例占8.93%,预防性用药20例占17.86%,治疗性用药82例占73.21%;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所占比例为56.25%(63/112)、林可霉素类药物的比例为14.29%(16/112)以及氨基糖苷类药物居第3位(占12.50%);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人均治疗费用(658.48±15.46)元为最高。结论:抗菌药物用于肿瘤患者抗感染治疗常采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人均药物治疗费用为最高。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6,(2):323-325
目的:分析医嘱用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合理性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间1 326例住院患者的治疗医嘱,分析医嘱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DDDs的合理性。结果:分析显示,用药频率最高的为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26.49%);其次,为第2代头孢菌素类药物(16.89%)和第1代孢菌素类药物(14.87%);各头孢菌素类药物占所有抗菌药物的58.25%;1 326份用药医嘱的患者,经药敏分析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为378株占28.51%,革兰阴性菌948株占71.49%;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为132例次,主要表现在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重复用药。结论:通过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保证了医嘱的合理和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该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该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使用的各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32.42%,其中主要以β-内酰胺类药物占优势,占整个抗菌药物总金额的82.04%,其次为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药物(如克林霉素、万古霉素等),占总金额的10.61%,其余依次为氨基糖苷类(4.45%)、喹诺酮类药物(1.98%)、大环内酯类(0.09%).用药金额排第1位的是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用药频度最高的是头孢硫脒.结论 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宣传,采取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措施,有效调整各类抗菌药物的用药比例,最终达到合理、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随机抽取2008-2010年普外科手术病例120例,依据<抗茵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调查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使用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药物,术前用药时间≤2h者占73.33%,>2h者占21.67%,术前未用药者占5.00%.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用药时机不当(27例)、术后用药疗程长(13例)、用药不合理(7例)、无用药指征(3例).结论 该院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较严重,应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李延鸿 《今日药学》2009,19(9):52-54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血糖异常的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居多,抗菌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的机制尚未明确.结论 建议60岁以上患者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谨慎使用喹诺酮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本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随机抽查2010年1月至12月儿科出院病历200份,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200份病例中,使用抗菌药物166例,使用率83.0%.单独用药、二联用药、三联用药使用率分别为57.5%、21.5%、4.0%.临床使用以头孢菌素类药物为主,全部静脉给药,给药方法以2次/d为主,占89.2%.结论 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急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5.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管玫  陈玲  陈俞先  马玉洁 《中国药房》2008,19(32):2539-2541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发生类型和构成比,以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维普)》检索到1980年1月~2008年5月抗菌药物致ADR相关文献,将文献分为个案或典型病例报告、临床研究或观察报告、地区ADR监测数据库或医院ADR分析报告3类,进行归类整理、定量分析。结果:个案或典型病例报告文献2310篇,ADR3794例,其中主要为过敏反应(35.58%)、神经系统反应(17.82%),另双硫仑样反应有546例。临床研究或观察报告文献928篇,ADR9434例,平均ADR发生率为9.14%,其中抗结核类抗生素ADR发生率最高(25.57%),其次为硝基咪唑类(24.29%)、碳青霉烯类(23.52%)。抗菌药物ADR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另有ADR如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等。地区ADR监测数据库或医院ADR分析报告文献共300篇,涉及各大类药物,ADR例数最多的抗菌药物为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结论:临床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马鞍山市51例抗菌类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汪荣华  钱崇付 《安徽医药》2005,9(2):156-157
目的了解抗菌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我中心收集到的51例抗菌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病历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共有19品种,其中喹诺酮类(21例,41.2%)、大环内酯类(15例,29.4%)、头孢菌素类(5例,9.8%)、青霉素(5例,9.8%)、氨基糖苷类(3例,5.8%).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冯卫军  李伟峰 《上海医药》2011,32(6):298-299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收集的103例抗菌药物ADR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ADR的抗菌药物涉及7大类17个品种.在103例ADR中,>80岁者发生比例最高,占54.36%.喹诺酮类抗菌药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  相似文献   

18.
王丽 《中国药房》2014,(34):3230-3233
目的:探讨我院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我院上报的22例新的、严重的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例ADR报告中,女性12例,占54.55%;男性10例,占45.45%。60岁以上老人13例,占59.06%。抗菌药物引起的6例,占27.27%;中成药引起的4例,占18.18%;能量补充类药物引起的3例,占13.64%。静脉给药引起的19例,占86.36%;皮下注射引起的2例,占9.09%。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ADR,了解其发生规律,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9.
《抗感染药学》2016,(1):110-111
目的:分析医院临床以氟喹诺酮类药物为基础的抗菌药物联用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提高用药方案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期间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为基础的抗菌药物联用治疗的137例上报ADR报告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分析ADR发生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和临床表现,以及用药途径和药物类别的构成情况。结果:(1)137例ADR患者中,男患者占54.73%,女患者占45.27%;20~59岁患者为77例占56.21%;(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反应占34.31%,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占29.21%;(3)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91.24%;(4)ADR所涉及的药物主要以左氧氟沙星为主,占81.75%。结论:要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ADR的监测,预防ADR的发生,提高氟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69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692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发生的基本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692例报告中涉及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分类,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692例ADR中涉及儿童(1~10岁)占21.68%(150/692),抗菌药物占80.35%(556/692),中成药占5.64%(39/692);静脉滴注引起的ADR占77.31%(535/692);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5.49%(384/692。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加强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