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娱乐场所性工作者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综合干预的模式,为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培训、同伴教育、讲座、免费发放安全套和手册等方法,对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进行干预;使用问卷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娱乐场所中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防治知识从基线的65.27%上升到97.57%;在商业性性行为中,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的比例从65.52%上升到94.65%;VCT服务利用率从基线的17.87%上升到37.11%;愿意到公立医院就诊的比例从30.41%上升到67.61%。结论由娱乐场所业主到同伴教育员再到场所性工作者的逐级负责式综合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娱乐场所性工作者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和安全套使用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在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人员中推广使用安全套和健康教育等干预方法对预防艾滋病的可行性.方法 雀娱乐场所实施100%安全套使用项目,通过采取安全套推广和健康教育等方法,比较干预前后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和性病艾滋病感染率.结果 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均明显提高,性病感染率显著下降.结论 对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人员开展的健康教育与干预方法切实可行,效果明显,能起到控制艾滋病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调查了解攀枝花市男性矿工艾滋病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艾滋病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参加职业病健康体检的男性矿工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共调查男性矿工260人,拒访率为2.3%。男性矿工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0.0%,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为16.2%。非婚性行为时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和最近半年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为30.0%、20.0%;与配偶的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和最近半年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为24.2%、9.8%。检测HIV抗体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8%、1.6%。结论 攀枝花市男性矿工存在感染和传播HIV的危险,急需对其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4.
建筑农民工预防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建筑工地开展农民工艾滋病行为干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建筑企业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和农民工骨干进行培训,以他们为主作为日常宣传员,结合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座、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干预,以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干预前后的相关知识的调查.结果 经3~6个月的干预,农民工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从36.19%提高到52.52%、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从47.29%提高到66.36%、正确使用安全套的细节懂得多了,认为只要戴上就行的错误认识从10%下降到1.14%,但有婚外性伴和找"小姐"的比例无明显改变.结论 通过干预,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安全套正确使用率也提高了,但高危性行为依然存在,只能通过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达到减少艾滋病传播的目的 .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01~2006年广西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变化,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年和2006年(8~10月)前来17个卫九项目性病门诊就诊前50名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由2001年70.6%上升到2006年73.6%;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由2001年60.5%上升到2006年61.2%;能正确对待性病/艾滋病的由2001年11.2%上升到2006年31.6%.结论 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较严重,宣传工作应从相关知识宣传向行为干预转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在性病门诊推广艾滋病性病干预模式在提高性病患者相关知识及安全套使用率方面的作用。方法由经过培训的接诊医生对所有入选的性病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相关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其干预前后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安全套的使用情况。结果2003例性病患者参与了本项研究调查,调查发现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在不同的文化程度、年龄上有明显差异。对其中1000例性病患者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其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从37.80%提高到63.00%,且在婚外性行为中的使用率高达89.34%。结论在性病门诊推广艾滋病性病干预模式显著提高了性病患者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安全套的使用率,对预防艾滋病性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耿马县性工作者和吸毒者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探索最佳干预模式策略。[方法]通过政策开发与倡导、多部门合作、能力建设、督导与评估、同伴教育、直接培训、针具交换、发放安全套、规范性病诊疗、VCT网络建设等干预策略及措施对目标人群进行综合干预。[结果]营造了支持性环境,艾滋病防治队伍的素质得到提高;性病艾滋病知识在高危人群中得到广泛宣传,目标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达到90.14%以上,CSW最近一个月安全套使用率从干预前的26.9%提高到干预后的59.70%;注射吸毒者与非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从干预前的21.7%提高到干预后的68.60%;最近一个月共用针具率从干预前的35.4%降低到干预后的7.7%。[结论]中英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耿马县有效应对艾滋病的能力;在高危人群中建立可行的预防干预模式;摸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防治艾滋病综合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对低年龄女性性工作者实施预防性病艾滋病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对北京市中低档娱乐场所的低年龄女性性工作者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采取自制问卷,比较干预前后调查对象性病艾滋病的知晓率、性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知识。[结果]培训前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平均得分是8.7分,培训后平均得分是11.4分,最近1次性行为培训前安全套使用率为70.2%,培训后安全套使用率为8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低年龄女性性工作者中开展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娱乐场所服务人员综合性行为干预,跟踪其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和艾滋病、梅毒感染状况的动态变化,为今后在娱乐场所推广适宜、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自2005年4月起,连续4年由艾滋病防控人员每季到娱乐场所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册、张贴宣传画,培训服务人员,免费提供安全套,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每年检测1次HIV抗体、梅毒抗体。结果4次调查结果表明,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按UNAIDS推荐方法计算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65%、25.23%、55.43%、77.90%;安全套使用率由42.86%提升至95.39%;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梅毒抗体阳性率由7.26%降至3.31%。结论连续4年行为干预后,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明显提高,梅毒感染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城市女性服务人员中开展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干预的方法和措施并评估其效果。[方法]关键人物培训,同伴教育,直接培训,发放宣传材料,项目工作人员入场宣传教育,外展服务等。[结果]目标人群接触干预措施的比例提高,获得免费安全套由干预前的13.1%上升到干预后的80.8%,获得预防性病艾滋病技能培训由干预前的10.1%上升到干预后的73.5%。目标人群正确认识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比例由干预前的73.3%上升到干预后的96.1%,正确认识艾滋病传播知识的比例由干预前的11.3%上升到干预后的67.1%,自愿做HIV检测并知道结果的比例由干预前的13.0%上升到干预后的25.6%。最近一次与客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89.9%上升至92.9%,最近一个月与客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75.4%上升至80.1%。[结论]对城市暗娼进行综合行为干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煤矿企业职工预防、控制艾滋病方面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以自编艾滋病相关问卷,对安徽某煤矿企业2个矿区职工进行基线调查,并在干预1a后进行评估。干预方法包括在煤矿职工中开展艾滋病知识讲座、发放艾滋病宣传扑克等,播放艾滋病宣传片以及张贴宣传画等。结果通过对比干预前1180名和干预后522名煤矿职工的艾滋病相关情况,发现行为干预不同程度的改变了煤矿职工艾滋病知识、态度知晓率,并对煤矿职工的艾滋病相关行为产生了影响。结论行为干预是煤矿职工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但必须根据煤矿工人特点制定适宜的干预形式,并保证干预质量和强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井陉煤矿工人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知晓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自行设计的"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表"进行现况调查,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有效调查问卷为2032份。[结果]有69.3%的井陉煤矿工人听说过AIDS,但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仅为21.6%~30.5%,其高低与矿工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对传播途径的正答率只有21.9%~53.6%,矿工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广播、电视、书刊、报纸、宣传画册等等大众媒介;在与配偶和非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低,经常使用者分别为3.2%和7.4%,从未使用者为64.7%和65.6%;10.2%的矿工近3个月内有过非婚性行为,且27.9%拥有2个以上非婚性伴。[结论]煤矿工人中存在高危性行为,艾滋病(AIDS)防治知识缺乏,安全性行为的比例低,急需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新生艾滋病宣传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探索实施艾滋病宣传教育干预措施的有效途径. 方法对大学新生在宣传教育前后采取匿名KABP问卷调查. 结果宣传教育后,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有较大提高,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有不同的效果. 结论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对提高大学新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有良好的效果,应该加强.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山东省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山东省部分大中专院校学生2 500名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学生艾滋病知识综合知晓率为78.79%,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达92%以上,但对非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较低,且对艾滋病的其他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的高低与文化程度和所学专业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结论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人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5.
医科大学生对性病、艾滋病认知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医科大学生对性病及艾滋病的认知状况,为有关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武汉地区5所高校95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科大学生对性病及艾滋病的有关知识了解较少。结论 性病及艾滋病有关知识的教育亟待在医科大学生中尤其在低年级学生中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中牛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信念的认知水平,探讨在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方法]2004年9月、11月,在章丘四中对4517余名高中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并观察其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对艾滋病持正向态度者所占比例,均较健康教育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学校中开展健康教育,对于提高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有着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One hundred forty-seven parents of children in grades one through six and 53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ere surveyed to determine perceptions of children's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about AIDS and attitudes regarding AIDS education in the early school years Results suggest that both parents and teachers underestimated children's awareness of and knowledge about AIDS Both groups agree that AIDS education is important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and that the family should be the primary source of AIDS educa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IDS education program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外来务工人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寻求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方法随机抽取5家单位,把调查期间一直在该单位工作的非永康籍外来人员列为调查对象,进行多形式健康教育干预,对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改变作比较,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对艾滋病预防知识有较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在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方面的知识,安全套对预防艾滋病的作用及正确使用的方法等有非常显著的提高。但仍有1/3的人认为得艾滋病是不光彩的,愿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交往的人仍不到40%,说明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心理很重;且大部分被调查者对自身感染性认识不足,对安全套存在认识与行为相分离,安全套使用率低,提醒我们工作重点应放在“百分之百”使用上。结论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采取深入浅出、易懂、实用,既有基础性知识,又有防治性病艾滋病的基本方法的多形式健康教育,效果是明显的,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信念和态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AIDS相关的知识水平、信念和态度,为进一步针对该类人群开展宣传干预活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1100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对影响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被调查的人中男性占28·2%,女性占71·8%,平均年龄26·4岁,文化程度以高中或中专为主,占61·5%,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占56·2%,对AIDS传播途径、预防知识和高危人群的认知水平较高,但对AIDS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存在错误的认识,45·8%的人认为蚊虫叮咬可以传播AIDS,45·2%和37·2%的人认为通过锻炼身体,提高营养和性生活后使用消毒液冲洗可以预防AIDS,只有51·3%的人知道男男同性恋是AIDS的高危人群,多数被调查者对AIDS持正确的信念和态度,78·8%的人认为AIDS与自己的生活有关,就如果同事或家人感染AIDS后你的态度进行调查发现,分别有73·7%和84·3%的人选择关心帮助他(她)和比以前更关心帮助他(她)。获取AIDS知识的主要渠道是书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结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AIDS防治知识水平较高,但存在错误的认识,应进一步提高该人群的AIDS防治知识水平,从而减少AIDS在该人群中传播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长江航线旅客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长江航线旅客对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长江航线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采取匿名问卷(KABP)法,对长江航线旅客进行问卷调查,并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分2次进行调查。结果 长江航线旅客对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知识的知晓已有一定的水平,但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认识不完全;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旅客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有显提高,但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态度,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不理想。结论 在长江航线上对旅客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取得明显效果,利用长江航线人群密度较大并相对封闭的环境进行健康教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