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3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以往脑梗塞的各种治疗方法效果均不尽人意,而近来急性期脑梗塞溶栓疗法已成为研究热点。1997年来我们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治疗脑梗塞急性期31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必须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之标准的脑梗塞病人,还需符合以下条件:(1)发病≤72h;(2)年龄≤75岁;(3)无昏迷;(4)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倾向者;(5)均有肢体瘫痪者;(6)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脑梗塞及排除脑出血; 相似文献
2.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临床分析(067203)河北省兴隆矿务局汪庄矿医院李忠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静脉溶栓疗法,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但给药方法,剂量各地不尽相同。本文就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1992~1993年,采用静脉溶栓治疗AMI3... 相似文献
3.
4.
我院于1996年8月~1998年5月对AMI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进行了临床观察,以了解其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对我院收治的233例AMI患者中的33例符合条件的病人进行了溶栓治疗。男27例,女6例,年龄...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塞急诊溶栓效果。方法:使用rt-PA、SK急诊静脉溶栓41例。结果:再通率70.7%(29/41),〉70岁组及≥70岁组再通率无显著差异。未通组与再通组出血、低血压发生无差异,而Killip≥Ⅲ级以上、严重心律失常、一周内病死率及梗后心绞痛,未通组明显高于再通组。11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结论:溶栓治疗能保护心功能,改善预后。对70岁以上AMI仍应积极溶栓治疗。应用地塞米松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国内外文献报道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较多。我院在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6月 ,应用泵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 30例 ,取得一定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60例脑梗塞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塞早期治疗临床研究工作手册》[1] 诊断标准。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 ,按年龄、性别、病情、从发病到开始治疗的时间等配对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 4 5~ 80岁 ,平均 62岁。 7例有糖尿病史。瘫痪肢体最小肌力 0~ 1级 19例 ,2~ 3级 7例 ,4级以上 4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7~38分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国产尿激酶150万u/次,静脉注射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39例,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维脑路通400mg,静脉注射治疗同期同类病人38例为对照。结果:溶栓组(20~160分钟,中位数30分钟),较时照组(2~13天,中位数7天),起效时间显著缩短,治疗后头颅CT见梗塞灶较对照组小,近期(2周内)治疗及好转例数较多,除8例皮肤轻度出血外,无一例合并颅内出血。结论:在我们基层医院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时机剂量,应用尿激酶静脉注射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院采用静脉溶栓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6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①胸痛持续≥30分钟,含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②心电图相邻2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0.2mV;③发病在6小时以内的透壁性心肌梗塞;④年龄一般<65岁,身体较佳者可放宽至70岁;⑤无溶栓及抗凝治疗的禁忌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静脉溶栓疗法,比较不同静脉溶栓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对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共收集12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另外两组分别采用尿激酶和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结果 采用静脉溶栓的两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其中阿替普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组(P<0.05).并且,治疗过程中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两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少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径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相比常规治疗方法,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大优势,其中阿替普酶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5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溶栓的效果。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8年12月对57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管再通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3.
张守林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8,15(2):73-75
目的:为了解国产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国产UK静脉溶栓治疗AMI75例,观察其疗效与梗塞部位,溶栓时间与疗效的关系,并观察了并发症及病死率。其中68例作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临床判断梗塞相关血管开通率68%(51/75),前壁梗塞血管开通率7273%(24/33),下后壁梗塞血管开通率6579%(25/38)。6小时溶栓血管再通率7679%(43/56),6~12小时溶栓血管开通率4211%(8/9)。冠状动脉造影判断血管再通率6176%(42/68)。结论:国产UK是安全有效的溶栓剂,疗效与梗塞部位无关,与溶栓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及对愈后的影响。方法70 例AMI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未通组及非溶栓组,测定其溶栓前后的QTd,并与非溶栓组QTd比较。结果AMI溶栓前溶栓组(84.22±12.17)ms与非溶栓组(83.16±11.46)ms,QTI差异无显著性(p>0.05),溶栓治疗再通后,QTd明显减少。溶栓未通组及非溶栓组(49.48±7.35)ms,(49.95±9.20)ms,显著高于溶栓再通组(40.88±7.18)ms,(p<0.05)。室性心动过速(VT), 心室颤动(VF)及猝死者(93.82±8 59)ms的QTd明显长于无VT,VF及非猝死者(78.99±9.97)ms,(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再通后,随心肌缺血改善,QTd明显减少,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适应证的性别差异。方法依据121例AMI静脉溶栓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比较男性、女性的溶栓效果、溶栓适应证相关条件及溶栓获益。结果与男性血管再通率(52.6%)比较,女性血管再通率(75.0%)较高(P<0.05),再闭塞率和4周病死率稍低(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女性优于男性,女性比男性溶栓适应证的范围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用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 ,用天普洛欣行静脉溶栓治疗并观察其IL 1、IL 2、IL 6、TNF等血细胞因子、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欧洲卒中评分 )和 3个月后的每日生活指数 (Barthel指数 )变化。结果 :溶栓治疗后患者血细胞因子IL 1、IL 2、IL 6、TNF等明显下降 ;欧洲卒中评分和 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明显改善。结论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的方法 ,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对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早期组、中期组和保守治疗组,早期组及中期组给予静脉溶栓、保守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AMI后2~3周各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其HRT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同时获取HRV指标:24h时平均R。R间距的标准差(SDNN),每5分钟时间段R—R间距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结果早期组TO明显低于,TS、SDNN、SDANN明显高于中期组及保守治疗组(P均〈0.01)。结论早期静脉溶栓可有效地改善AMI心肌缺血,有利于防止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性猝死的发生。溶栓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早期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早期康复护理要点。方法 :对 4 0例均有不同程度肢体瘫痪或言语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以及实施系统化护理。结果 :静脉溶栓后 ,患者肌力有了明显提高 ,言语障碍在溶栓后也明显改善 ,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 32例 ,无效 3例。合并皮下出血 3例 ,消化道出血2例 ,无死亡病例。结论 :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 ,效果理想 ,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并配合早期康复训练 ,能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所致的功能障碍 ,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塞 (AMI)静脉溶栓疗法的应用前景。方法 :对本院近 4年入院的AMI患者 1 2 5例 ,选择符合溶栓条件、发病≤ 1 2h的AMI患者 70例 ,应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总结冠脉再通、不良反应情况 ,并回顾性选择发病≤ 1 2h的AMI患者 6 4例为对照组 ,对两组入院 4周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溶栓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不良反应与国内报道相似 ,而病死率、心脏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能进行溶栓病例占同期住院AMI患者 5 6 .0 %。结论 :基层医院开展AMI静脉溶栓疗法 ,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能溶栓病例与国内报道比较 ,入选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后 2 4小时内梗死区心电导联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10 7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在发病 <6小时内接受重组链激酶 (思凯通 )溶栓治疗 ,根据溶栓后 2 4小时内T波倒置 ,分为T波倒置和T波未倒置组 ,并且记录两组的CK -MB、心电图ST段的变化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观察T波倒置与其的关系。结果 溶栓治疗后 2 4小时内梗死区心电导联T波倒置组与T波未倒置组相比血清CK -MB峰值出现时间明显提前 (P <0 .0 1) ,峰值显著下降 (P <0 .0 5 ) ,且大多数伴随着ST段迅速回降 (P <0 .0 1) ,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例数增加 (P <0 .0 1) ,T波倒置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T波未倒置组 (P<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可以作为冠脉再通的又一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