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种不同局麻药腰麻最大运动阻滞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序贯试验评估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鞘内注射后达到Bromage 3级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比较三种局麻药腰麻的运动阻滞效应.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99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左旋布比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分别鞘内注射0.5%等比重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或布比卡因,起始剂量均为7 mg,剂量变化梯度为1mg,鞘内注药后25 min内双下肢改良Bromage达到3级为有效.结果 罗哌卡因组腰麻产生最大运动阻滞的ED50 为9.62 mg,95%可信区间(CI)为9.16~10.09 mg;左旋布比卡因组的ED50为9.55mg,95% CI为9.01~10.11 mg;布比卡因组的ED50为6.08 mg,95% CI为5.39~6.80 mg.罗哌卡因最大运动阻滞相对效价比是布比卡因的0.63倍(95% CI 0.56~O.73).结论 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腰麻的运动阻滞效应明显低于布比卡因,而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例。Ⅰ组:0.5%罗哌卡因;Ⅱ组:0.5%左旋布比卡因;Ⅲ组:0.5%布比卡因。行连续低位硬膜外麻醉。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麻醉质量。结果Ⅰ、Ⅱ和Ⅲ组首次局麻药用量分别为(14.38±1.57)、(14.75±0.50)和(13.80±1.30)ml。Ⅰ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Ⅲ组长(P〈0.05),Ⅰ组Bromage评分为1分的例数多于Ⅲ组(P〈0.05)。与Ⅲ组比较,Ⅰ、Ⅱ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Ⅲ组SBP在感觉阻滞平面达上界及运动阻滞起效时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0.5%罗哌旨因、左旋布比卡因或布比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均可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三种药物药效学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鞘内注射不同局麻药的药效学.方法 择期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患者9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69~82岁,体重指数<30 kg/m2,随机分为3组(n=30):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分别于蛛网膜下腔注射0.5%左旋布比卡因、0.5%罗哌卡因、0.5%布比卡因.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初始剂量分别为7、10、6 mg,相邻剂量比均为0.9.阻滞有效,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剂量;阻滞无效,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剂量.阻滞有效的标准为:蛛网膜下腔注药后20 min内感觉阻滞平面达T10.计算3种局麻药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鞘内注射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阻滞的ED50及其95%CI分别为6.781(6.561~7.024)mg、9.135(8.670~9.616)mg和5.170(5.012~5.333)mg.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效价比为0.76∶0.57∶1.00.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鞘内注射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阻滞的效价比为0.76∶0.57∶1.0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妇科手术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运动阻滞的的效应.方法 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0~60岁,身高155~170 cm,体重指数<30 kg/m2,随机分为2组(n=30),布比卡因组(B组):蛛网膜下腔注射等比重0.5%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蛛网膜下腔注射等比重0.5%左旋布比卡因.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每组第1例患者局麻药剂量均为5 mg,剂量变化梯度为1 mg.运动阻滞有效定义为蛛网膜下腔注药结束后20 min内双下肢改良Bromage评分均达到3分.若上1例有效,则下1例采用低一级剂量;若无效,则下1例采用高一级剂量.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两药运动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布比卡因运动阻滞的ED50及其95%CI为6.04(5.30~6.93)mg,左旋布比卡因运动阻滞的ED50及其95%CI为9.55(8.62~10.97)mg,布比卡因运动阻滞的ED50低于左旋布比卡因(P<0.01);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运动阻滞的效价比及其95%CI为0.63(0.52~0.75).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时运动阻滞的效应低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本组自2007年5月~12月对6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ASAI~Ⅱ级,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左旋布比卡因(L)组,每组30例,采用肌间沟法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患者对神经阻滞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间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L组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R组(P〈0.05),神经阻滞优良率均为100%。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均可安全用于临床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二者有相似的药效学特性,但左旋布比卡因在术后镇痛方面略优于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不同等比重局麻药的药效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不同等比重局麻药的药效学.方法 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剖宫产术患者96例,孕37~41周,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50~85kg,随机分为3组(n=32):布比卡因组、左旋布比卡因组和罗哌卡因组分别于蛛网膜下腔注射等比重0.5%布比卡因、等比重0.5%左旋布比卡因和等比重0.5%罗哌卡因.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初始剂量为9 mg,相邻剂量比为0.9,麻醉有效,则下一例患者采用低一级剂量;麻醉无效,则下一例患者采用高一级剂量.麻醉有效的标准:注射局麻药后15 min内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7或以上、术中无牵拉痛、注射局麻药后45 min内硬膜外不需要追加局麻药.计算3种局麻药麻醉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有效剂量(ED95)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布比卡因麻醉有效的ED50(95%CI)、ED95(95%CI)分别为6.15(5.48~6.68)mg、7.62(6.91~11.82)mg;左旋布比卡因麻醉有效的ED50(95%CI)、ED95(95%CI)分别为8.06(7.46~8.62)mg、9.59(8.86~13.42)mg;罗哌卡因麻醉有效的ED50(95%CI)、ED95(95%CI)分别为10.55(9.73~11.49)mg、12.80(11.66~21.42)mg.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的效价比为1.00:0.76:0.58.结论 剖宫产术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等比重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麻醉有效的效价比为1.00∶0.76∶0.58.  相似文献   

7.
观察比较小剂量相同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肛肠疾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将80例ASAI,Ⅱ级肛门直肠部择期手术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40例。两组腰麻用药分别为0.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用量均为1.5ml。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情况和麻醉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两组均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82.5±26.8)s和(145.7±27.4)S(P〈0.01),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分别为(12.7±4.2)min和(8.0±3.5)min(P〈0.05),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分别为(125.9±32.5)min和(158.8±38.7)min(P〈0.01),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程度、阻滞平面相似,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表明,0.5%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疾病手术,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且安全、运动阻滞程度轻。  相似文献   

8.
尚志杰 《中国科学美容》2011,(22):116-116,120
目的比较0.75%罗哌卡因和0.75%左布比卡因对剖宫产手术腰麻的临床效果。方法 160例ASA1~2级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0.75%罗哌卡因(R)组和0.75%左布比卡因(L)组。采用25G腰麻穿刺针,于L3~4间隙穿刺。监测两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R组最大阻滞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均高于L组;而运动恢复时间,R组低于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剂量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腰麻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旋布比卡因运动神经阻滞比罗哌卡因更完全,罗哌卡因则具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慢而恢复较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剖宫产术的麻醉效能、母婴安全和相关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60例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单胎产妇均分为三组:0.5%罗哌卡因组(L1组),0.75%罗哌卡因组(L2组)和0.5%布比卡因组(C组)。记录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产妇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和持续时间、麻醉质量评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术中HR、BP、SpO2和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结果L1和L2组比C组起效慢,阻滞平面低,平面固定时间长。L2组感觉阻滞时间比L1组和C组长。L2组和C组肌松评分优于L1组。运动神经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L1组〈k组〈C组(P〈0.05)。三组术中低血压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75%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剖宫产时,其麻醉效能弱于0.5%布比卡因,而强于0.5%罗哌卡因,三者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运动神经阻滞效力.方法 择期脊椎.硬膜外麻醉下拟行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体重46~7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0.5%罗哌卡因组和0.5%布比卡因组.按照序贯法进行试验,阻滞有效,下一例患者采用低一级剂量,阻滞无效,下一例患者采用高一级剂量,初始剂量均为4 mg,剂量梯度1 mg,阻滞有效的标准:蛛网膜下腔给药后5或10 min时任一下肢的任一种运动神经阻滞评分>0分.采用序贯法计算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运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 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运动神经阻滞的ED50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6.68(6.27~7.13)mg和4.07(3.56~4.47)mg,效力比为O.61.结论 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运动神经阻滞效力低于布比卡因.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median effective doae (ED50) for motor block after intrathecal ropivacaine and bupivacaine. Methods Sixty ASA Ⅰ or Ⅱ patients, aged 18-64, weighing 46-75 kg, undergoing elective urological surgery under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were randomized into 2 groups ( n = 30each) receiving intrathecal 0.5% ropivacaine and 0.5% bupivacaine respectively. The ED50 was determined by up-down sequential allocation. The initial dose was 4 mg. Each time the dose increased/decreased by 1 mg. Efficacy was determined by the occurrence of any motor block in either lower extremity (modified Bromage scale > 0)within 5 or 10 min after the spinal injection. Results The intrathecal ED50 for motor block was 6.68 mg for ropivacain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6.27-7.13 mg) and 4.07 mg for bupivacain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3.56-4.47mg) . The relative motor blocking potency ratio was ropivacaine/bupivacaine 0.61. Conclusion The potency of intrathecal ropivacaine is lower than that of bupivacaine for motor block.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0.7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对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为罗哌卡因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0例剖宫产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I组:0.75%罗派卡因(n=10例),II组:0.5%布比卡因(n=10例)取L2-3行硬膜外穿刺,向上置管3cm,注入1.0%利多卡因5ml试验量,5分钟后注入首次剂量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8~15ml总量不超过20ml,结果:两组  相似文献   

12.
Jeff Gadsden  MD  Admir Hadzic  MD  PhD    Kishor Gandhi  MD  MPH    Ali Shariat  MD  Daquan Xu  MB  MPH    Thomas Maliakal  MD    Vijay Patel  MD  安光惠译  李士通校 《麻醉与镇痛》2012,(3):23-28
背景一般采用短效与长效局麻药混合使用来达到神经阻滞起效快维持时间长的效果。但是,有关混合使用局麻药优点的数据报道并不多见。我们假设使用甲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混合液进行区域阻滞比单纯使用布比卡因起效更快,且比单纯使用甲哌卡因时效更长。方法研究对象为64例行肩关节镜的患者(18-65岁,ASAⅠ-Ⅱ级),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受试者随机分配接受3种麻醉药物方案中的1种:1.5%甲哌卡因30ml、0.5%布比卡因30ml、1.5%甲哌卡因15ml与0.5%布比卡因15ml混合液。记录运动和感觉被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结果3组腋神经分布区(上干)的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相同[甲哌卡因组(8.7±4.3)分钟、布比卡因组(10.0±5.1)分钟、混合液组(11.3±5.3)分钟,组间P=0.21]。运动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混合液组[(11.5±4.7)小时]位于布比卡因组[(16.4±9.4)小时]和甲哌卡因组[(6.0±4.2)小时]之间。镇痛维持时效最短的是甲哌卡因[(4.9±2.4)小时],最长的是布比卡因组[(14.0±6.2)小时],中间组是混合液组[(10.3±4.9)小时](甲哌卡因组与混合液组相比,P〈0.001,布比卡因组与混合液组相比,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使用1.5%甲哌卡因与0.5%布比卡因混合液的起效时间与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药物相近,平均阻滞时间明显比单独使用甲哌卡因长,但比布比卡因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芬太尼对罗哌卡因行低位矿膜外麻醉时的麻醉效果及其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60例ASAI-Ⅱ级择期腰椎间盘手术成年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均于T12/L1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向下置管3cm。硬膜外局麻药配方分别为:A组0.5%罗哌卡因、B组0.5%罗哌卡因+芬太尼2mg/L、C组0.5%罗哌卡因+芬太尼4mg/L。观察记录麻醉效果,持续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副作用等。应用Probit半数效量回归法分别计算三组ED50值和ED95值。结果三组配方60例病人在腰椎手术中行硬膜外麻醉有58例获得满意效果。罗哌卡因在C组ED50值和ED95值均明显小于A组(P〈0.05)。C组麻醉持续时间较A、B组长,Bromage评级较A、B组低(P〈0.05),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硬膜外麻醉时芬太尼能明显增强罗哌卡因麻醉效果,延长麻醉作用时间,并减轻下肢运动阻滞程度,其中C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0.25%、0.3%、0.375%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0.25%布比卡因对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准备行上肢手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分别用0.25%、0.3%、0.375%罗哌卡因和0.25%布比卡因40ml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病人有无不适症状,并分别对感觉和运动进行评价。结果 随着浓度增加罗哌卡因麻醉强度依次增加,40ml0.25%罗哌卡因麻醉强度明显低于0.25%布比卡因,且满意率低,仅为85%;将罗哌卡因浓度提高到0.375%,显示出与0.25%布比卡因相当的麻醉强度,满意率则提高到100%。结论 0.25%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慢、满意率低,不是临床使用的适宜浓度;0.3%、0.375%罗哌卡因起效快,作用完善,副作用少,可推荐用于长时间臂丛神经阻滞,而以0.375%罗哌卡因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 对比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 52例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0.1%罗哌卡因-芬太尼组和0.075%布比卡因-芬太尼组。采取双盲法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记录产程时间、生产方式、胎儿心率(FHR)及新生儿SpO2。结果 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良好且无显著性差别(P〉0.05)。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中无运动神经阻滞者分  相似文献   

16.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的量效关系.方法 择期剖宫产患者100例,随机、双盲分为四组.于L2-3间隙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分别注射罗哌卡因15 mg(A组)、17.5 mg(B组)、20 mg(C组)、22.5 mg(D组).采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平面,改良Bromage评分法测定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术者评定腹壁松弛度,记录麻醉后不良反应.采用Probit法计算50%和95%患者镇痛有效的罗哌卡因剂量(ED50和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随着剂量加大,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逐渐缩短,Bromage评分逐渐增高,感觉和运动恢复时间逐渐延长.四组镇痛有效率分别为36%、64%、96%、100%,腹壁松弛度"很松"的分别为24%、48%、92%、100%.麻醉后不良反应少.罗哌卡因的ED50为15.95 mg(95%CI 15.31~16.62 mg),ED95为18.76 mg(95%CI 17.67~19.54 mg).结论 国大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的ED50为15.95 mg,ED95为18.76 mg.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方法:45例择期膝关节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分别于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2.5ml(C组),0.5%罗哌卡因2.5ml(R1组)或0.75%罗哌卡因2.5ml(R2组)。记绿麻醉后的血压、心率、脉博血氧饱和度,感觉与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和最大阻滞程度的时间。感觉与运动阻滞的恢复时间。术后第二天随访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三组病人感觉阻滞起效和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无显著性差异。感觉阻滞维持时间以0.75%罗哌卡因组与0.5%布比卡因组明显长于0.5%罗哌卡因组,而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三组组无显著性差异。运动阻滞程度及维持时间以0.5%罗哌卡因组较0.75%罗哌卡因组或0.5%布比卡因组有显著性差异。而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0.75%罗哌卡因与0.5%d布比卡因的作用相似,均可以安全使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0.75%罗哌卡因可提供更完善的运动和感觉阻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中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等数据库中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对比研究,利用Meta分析专用软件RevMan 5.0进行系统评价,重点分析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以及低血压发生率间的差异. 结果 12项研究纳入Meta分析,其中罗哌卡因组362例,布比卡因组377例.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比较,具有较短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Z=2.24,P=0.02,I2=20.5%,P>0.05),与运动阻滞恢复时间(Z=5.70,P<0.01,I2=58.9%,P>0.05),但两者低血压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Z=1.06,P>0.05,I22=0,P>0.05).结论 罗哌卡因麻醉效果确切,运动阻滞恢复快,具有较高的硬膜外阻滞麻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上肢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分别以0.75%罗哌卡因、0.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采用肌间沟法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注入量20ml。分别记录病人感觉阻滞和运用阻滞的起效时间,峰值时间(达到完全阻滞可以开始手术的时间),追加阻滞药物的比率,术中病人对阿片类药物的需要,病人的满意程度等指标。对比各组间的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罗哌卡因与0.5%布比卡因比较在注射10、15、20 min后达到完全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比率较高(P<0.01)。罗哌卡因组的平均峰值时间明显短于布比卡因组(R50=16.3±3.16min,R75=14.6±3.33min,B=22.4±4.17 min,P<0.05)。根据病人术中对阿片类药的需要和全部病人的满意程度,认为罗哌卡因有较高的麻醉质量(P<0.05)。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出现了较布比卡因平均峰值时间短、阻滞完善的优越性。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应该使用0.5%的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20.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均为新型长效局麻药,前者是消旋布比卡因的纯左旋异构体,后者是局麻药中第一种纯左旋异构体,两者的心脏、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显著低于消旋布比卡因[1,2].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腰麻、臂丛、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较多,且多为两者分别与消旋布比卡因对照,国内尚无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临床对比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肱中法臂丛麻醉患者感觉、运动阻滞、生命体征变化及并发症,评价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肱中法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