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患者,女性,30岁,孕39周^+3,因头盆不称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ASAⅠ级,无椎管疾病史、椎管麻醉史及药物过敏史。血液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心电图未见异常。入手术室后建立上肢静脉通路,左侧卧位下行L2,3间隙直入法硬膜外穿刺,穿破黄韧带时有明显落空感,注空气(3ml)无阻力,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向头端顺利置入硬膜外导管3cm,固定硬膜外导管后转平卧位。经导管注入试验剂量局麻药3ml(2%利多卡因),5min出现节段性阻滞平面,又分两次注入5、7ml局麻药(1.35%碳酸利多卡因混合0.25%地卡因),约15min后感觉阻滞平面达T6。术中镇痛及肌松满意,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取出胎儿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mg、芬太尼0.05mg,病人入睡。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静脉或硬膜外给药对子宫切除术病人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病人60例,年龄30~55岁,体重40~70k,随机分为3组(n=20):硬膜外罗哌卡因组(R组)、硬膜外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组(RS组)、硬膜外罗哌卡因复合静脉舒芬太尼(IVS组)。行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3.5cm,给予2%利多卡因3ml。5min后R组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13ml混合生理盐水2ml;RS组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13ml混合20μg(2ml)舒芬太尼,R组及RS组均同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IVS组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13ml混合生理盐水2ml,同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20μg(2m1)。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达到的最高平面和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腹部肌肉松弛程度、麻醉效果、清醒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间下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Bromag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芬太尼静脉和硬膜外给药均可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但在感觉阻滞达到的最高平面腹部肌肉松弛程度和麻醉效果方面舒芬太尼硬膜外给药的效果优于静脉给药,且病人均处于清醒状态。结论与静脉注射比较,硬膜外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可增强子宫切除术病人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且不增加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剖宫产术硬膜外腔置管前,予先注入含麻黄素15mg的生理盐水6ml,观察其对预防置入硬膜外导管引起硬膜外腔出血及导管误入硬膜外腔血管内的作用。通过和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全麻下开胸肺叶切除术病人,用盐酸丁卡因施行硬膜外腔术后镇痛,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镇痛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开胸行肺叶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丁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20例。ASAI-Ⅱ级,年龄42~65岁,入室后全麻诱导前,经T6-7或T7-8椎间隙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并注入2%利多卡因5ml;以针刺法测定平面,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后,开始全麻诱导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术毕关胸时,丁卡因组从硬膜外导管注入0.15%丁卡因10ml布比卡因组从硬膜外导管注入0.15%布比卡因1…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普鲁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的硬膜外腔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产妇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射单纯的3%氯普鲁卡因;B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尼1.5μg/ml复合液;C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尼2.0μg/ml复合液;D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民2.5μ/ml复合液。分别观察和记绿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效果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麻醉效果在A组,优者占40%,良占60%:在B组优占60%,良占36%,差占4%;在C组优占92%,良占8%;在D组优占96%,良占4%。四组新生儿娩出后Apgar 5min评分均大于7分.未见新生儿窒息。结论:氯普鲁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的硬膜外腔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阻滞作用时间延长,麻醉效果增强,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背景我们在本综述中对产妇腰段硬膜外麻醉时导管放置,以降低其误入静脉风险的7种策略进行了系统回顾。方法我们在多个数据库中搜索了从1966年12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关于评价避免产妇腰段硬膜外导管置管误入静脉方法的所有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对于已经发表的研究采用质量评估工具进行评价,并且通过研究结果的合并来考察这些预防误入硬膜外静脉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在检索90项研究后,有30项试验(n=12738例)被选入。5种策略能有效防止硬膜外导管误入静脉丛:操作时采取侧卧位而不是坐位[6项试验,质量评分为35%(标准差11%),比值比为0.53(95%置信区间为0.32~0.86)];在置管前通过穿刺针预注入液体[8项试验,质量评分为48%(标准差18%),比值比为0.49(95%置信区间为0.25—0.97)];使用单孔而非多孔导管[5项试验,质量评分为30%(标准差6%),比值比为0.64(95%置信区间为0.45—0.91)];使用有金属线包埋的聚氨酯导管而不是聚酰胺导管[1项试验,质量评分为31%,另加4篇未评分的摘要,比值比为0.14(95%置信区间为0.06—0.30)];导管置入深度≤6cm[2项试验,质量评分为47%(标准差11%),比值比为0.27(95%置信区间为0.10—0.74)]。而采用旁正中法进针和更细的穿刺针及导管型号都不能降低置管误入静脉的风险。结论可以通过患者的侧卧体位、椎管内预注液体、单孔导管、包埋金属的聚氨酯导管,以及置管深度≤6cm等方法来降低产科腰段硬膜外麻醉置管中导管误入静脉的风险。总之,低质量的研究文章削弱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气管内硬膜外联合麻醉下,硬膜外给药时间不同、全麻诱导药物不同对术后镇痛产生的影响。方法 开腹行切除肝癌、胃癌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30例。A组:在T8-9经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液6~8ml,再经硬膜外注入含吗啡2mg、氟哌利多2.5mg的生理盐水10ml;全身麻醉诱导药物为芬太尼3μg/kg,异丙酚1~1.5mg/kg,琥珀胆碱2mg/kg。B组:诱导药物中不使用芬太尼,用利多卡因1~1.5mg/kg代替,术中也不使用芬太尼,其余条件同A组。C组:在T8-9行硬膜外穿刺,之后行全身麻醉诱导,诱导药物为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2.5mg/kg,琥珀胆碱2mg/kg,必要时可加芬太尼2~3μg/kg。切皮后90min,经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6~8ml,再经硬膜外注入含吗啡2mg、氟哌利多2.5mg的生理盐水10ml。D组:诱导药物中不使用芬太尼,用利多卡因1~1.5mg/kg代替,术中也不使用芬太尼,其余条件同C组。分别于术毕后4、8、24、48h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药消耗量、恶心、呕吐、瘙痒等指标。结果 A组的药物消耗量最少、镇痛效果最好;B组和C组次之;D组的药物消耗量最大,镇痛效果最差。结论 硬膜外复合气管内麻醉时,硬膜外麻醉与芬太尼同时使用,术后镇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病人,女,37岁,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下行剖宫产术。于L2,3间隙以17 G硬膜外针穿刺,突破感明显、负压试验阳性、注气无阻力,确认进入硬膜外腔。以25 G腰麻针经硬膜外针穿过硬脊膜,见脑脊液流出后45 s内注入 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1 ml,经硬膜外穿刺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5 min后测麻醉平面达T6,手术历时45 min。术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麻醉中,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而未被察觉,极易导致全脊髓麻醉严重意外,麻醉者对此始终存有戒心。本文介绍2例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由于注药量小、穿刺点较低,仅出现节段性蛛网膜下腔阻滞,而当时仍然认为是病人对硬膜外腔用药的耐药量小,竟然对蛛网膜下腔阻滞未能及时发觉。虽未酿成大祸,但具有极大的潜在危险性,故报道以期警惕。  相似文献   

10.
硬膜外麻醉术后较长时间的运动阻滞常导致病人焦虑和排尿困难,且由于病人不能活动而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希望通过采用能促进硬膜外麻醉消退的治疗措施来逆转或拮抗运动阻滞。笔者经硬膜外导管向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观察硬膜外腔盐水冲洗是否可逆转或消除硬膜外麻醉术后的运动阻滞。硬膜外麻醉术后较长时间的运动阻滞常导致病人焦虑和排尿困难,且由于病人不能活动而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希望通过采用能促进硬膜外麻醉消退的治疗措施来逆转或拮抗运动阻滞。笔者经硬膜外导管向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观察硬膜外腔盐水冲洗是否可逆转或消除硬膜外麻醉术后的运动阻滞。  相似文献   

11.
硬膜外腔注射皮质类固醇不能防治硬膜外腔粘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动物长期硬膜外腔置管并注射皮质类固醇对硬膜外腔的影响。方法 绵羊2 0只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10只 ,A组为实验组 ,经留置硬膜外导管每周 1次注入地塞米松 4 m g及1%利多卡因 8ml,并在每次给药后观察麻醉起效时间、扩散范围和运动阻滞情况 ;B组为对照组 ,每周 1次注入 1%利多卡因 8ml。每组分别于第 3、5、7、9、11周的每 1天各取 2只动物进行硬膜外腔造影 ,随后处死取硬膜及硬膜外组织做组织学检查。结果 随着硬膜外腔置管时间延长 ,麻醉阻滞范围变窄 ,麻醉阻滞时间也明显缩短 ,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区别 ;硬膜外腔造影显示 :造影剂在硬膜外腔扩散良好 ,无明显受阻 ;组织学检查显示 :置管时间长 ( 4周以上 )的动物 ,硬膜外组织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硬膜增厚 ,而且随置管时间延长 ,这种变化更加显著 ,但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区别。结论 硬膜外腔注射皮质类固醇对硬膜外腔的粘连没有明显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自2000年1月至今,我院对40例择期胸腔手术患者采用了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期胸腔手术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0~68岁,ASAⅠ~Ⅱ级,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A组);另选40例手中种类、年龄、性别均与A组类同患者,采用单纯静脉麻醉进行对照(B组)。 1.2 麻醉方法: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和阿托品0.5mg。A组先行于T_(6-8)作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1%利多卡因为试验量,观察无腰麻症状后注入1.6%利多卡因10ml,出现麻醉平面后,再行全麻诱导插管,以1%普鲁卡因、芬太尼、琥珀胆碱复合液维持麻醉,每隔30~45min经硬膜外导管注入1.6%利多卡因5ml。术毕向硬膜外腔注入吗啡3mg+氟哌啶3mg+生理盐水10ml行术后镇痛。B组单用静脉麻醉,方法同  相似文献   

13.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油酸致猪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对油酸致猪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方法16只健康幼猪,体重30-35kg,随机分为2组(n=8):生理盐水组(S组)及罗哌卡因组(R组)。麻醉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100%,经颈内静脉持续输注油酸,直至动脉血氧分压(Pa02)≤200mmHg。ALI制备成功后即刻R组经T3-4硬膜外导管注入0.25%罗哌卡因5ml,随后以2ml/h的速率持续输注4h,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操作完成后稳定30min(基础值)、ALI模型制备成功后即刻(T0)、硬膜外腔输注罗哌卡因(或生理盐水)1、2、3、4h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PaO2、心排血量(CO)、肺内分流率(Qs/Qt)、肺血管阻力(PVR)和体循环血管阻力(SVR)。罗哌卡因输注4h时处死动物,取左肺下叶,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结果油酸可导致MPAP、PVR、SVR、Qs/Qt升高,CO、PaO2降低,并可使肺组织的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发生病理改变,胸段硬膜外阻滞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油酸引起的上述改变。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可减轻油酸致猪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硬膜外预充生理盐水对置管诱发剖宫产术患者硬膜外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 单胎足月妊娠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患者15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7~33岁,体重66~75 kg.随机分为3组(n=50),Ⅰ组直接置入硬膜外导管,Ⅱ组和Ⅲ组在硬膜外置管前通过硬膜外针注射0.9%生理盐水或含肾上腺素(1:200 000)的生理盐水5 ml,注射完后保持注射器压缩针栓20 s,使液体充分扩散.记录置入硬膜外导管时硬膜外穿刺针针尾见淡红色血水、硬膜外导管回抽见淡红色血水、硬膜外导管置入血管(从导管回抽出新鲜血液)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硬膜外穿刺针针尾见淡红色血水的发生率、硬膜外导管回抽见淡红色血水的发生率和硬膜外导管置入血管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1);Ⅱ组和Ⅲ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预充生理盐水5 ml可有效预防置管诱发剖宫产术患者硬膜外血管的损伤.1∶200 000肾上腺素并不能进一步预防置管诱发的硬膜外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5.
硬膜外麻醉应用的试验剂量要求准确和迅速地判定穿刺针或导管是否误入蛛网膜下腔或静脉。作者对产科病人观察了1.5%利多卡因加7.5%葡萄糖和肾上腺素15μg作为试验剂量的效果。第一部分研究包括250例需硬膜外麻醉的产科病人,于L_(2-3)或L_(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后置入硬膜外导管,进行抽吸试验后注入试验剂量。150例注入溶于7.5%葡萄精的1.5%利多卡因(内含肾上腺素15μg)3ml,另外100例注入上述药液2ml。在注  相似文献   

16.
曲马多和氯胺酮应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曲马多和氯胺酮应用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发生率。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择期手术、ASAⅠ或Ⅱ级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曲马多400mg+氟哌利多10mg+生理盐水配至150ml;B组:曲马多200mg+氟哌利多10mg+0.16%布比卡因配至150ml,C组:氯胺酮200mg+氟哌利多10mg+0.16%布比卡因配至150ml。分别于术毕硬膜外腔给予负荷量后接镇痛泵。观察0~48h内各时段追加次数,镇痛液累积用量,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血压、心率、呼吸、SpO2%变化,肠功能恢复时间,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各时段追加次数、VAS、Ramsay评分,A组与B、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马多、氯胺酮配伍用药行PCEA的镇痛效果确切;氯胺酮组在减低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方面显示明显优越性(P〈0.01)。  相似文献   

17.
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和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对产程和胎儿的影响,以探讨最佳的方法和药物剂量,方法:随机选择ASA I-Ⅱ级拟行自然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100例,按双盲原则分为5组,宫口开至3-4cm时,R1-3组分别经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0.33ml(2.5mg),0.50mg(3.75mg),0.67ml(5mg),注入容积均为2.51ml,用5%葡萄糖溶液添加,Y组单独硬膜外镇痛,C组为未实施分娩镇痛者作对照,R1-3各组当腰麻作用消失后,连续PCA泵,经硬膜外均给予0.175%罗哌卡因,输注背景速率为6ml/h,锁定时间15min,单次剂量2ml,Y组在孕妇宫口开至3-4cm时给予0.175%罗哌卡因(方法同R1-3组),监测VAS评分及改良Bromange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及NACS评分,出生即刻的婴儿脐静脉血的血气分析测定,产程,镇痛时间及PCA泵用药量和按压次数,镇痛后及产后副作用。结果:镇痛起效时间:R1,R2,R3组显著短于Y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Y组罗哌卡因用药量高于其它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SEA各组中,随着蛛网膜下腔药量的增加,运动神经阻滞逐渐加深,三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给予罗哌卡因3.75mg,60min后给予0.175%罗哌卡因PCEA,能使产妇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是一种母婴安全,副作用小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剖宫产术后病人硬膜外腔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剖宫产术后病人保留硬膜外导管 ,连接自控镇痛泵 ,泵内药物 1%罗哌卡因 10ml ,芬太尼 0 .3mg ,格拉斯琼 3mg ,地塞米松 5mg ,加生理盐水到 10 0ml。持续输注2ml h ,自控按键 0 .5ml 次 ,锁定时间 15min。结果 :镇痛效果好 ,利于早期母乳喂养 ,副作用少。结论 :硬膜外腔自控镇痛安全、有效、简便 ,但若达到良好的术后镇痛 ,术中硬膜外腔麻醉一定要充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硬膜外腔恒速输注低浓度吗啡-布比卡因复合液用于老年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600例70-92岁、ASAⅡ-Ⅲ级、胸腹四肢手术病人,采用硬膜外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术毕先给予硬膜外腔负荷量(0.125%布比卡因5-10ml 吗啡1-2mg),继以2ml/h的速率持续硬膜外腔输注镇痛液(0.125%布比卡因100ml 吗啡3-5mg)。观察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结果:VAS评分镇痛优良率为100%;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稳定;在吸氧条件下5pO2在90%以上,恶心、呕吐、瘙瘩发生率均较低。结论:小剂量吗啡复合低浓度布比卡因硬膜外腔持续输注用于老年病人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利多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硬膜外麻醉用于阑尾切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单纯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利多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组(B组,n=20)和利多卡因组(L组,n=20)。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g。入手术室后监测HR、ECG、BP、SpO2。硬膜外穿刺选择T12、L1间隙,向头端置管3-4cm。平卧后常规面罩吸氧。首先注入2%利多卡因5ml为试验量,观察5min确定导管位置在硬膜外腔后追加量一次性匀速注入。追加量B组为2%利多卡因10ml加布托啡诺2mg,L组为2%利多卡因10ml。观察两组痛觉消失时间(从试验量到切口无痛)、内脏牵拉反应及镇静程度。记录有无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B组痛觉消失时间短于L组,抗牵拉反应优于L组,镇静评分低于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B组出现1例虚弱、多汗,未给特殊处理,数分钟后自行消失。结论 利多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硬膜外麻醉用于阑尾切除术时起效较快,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并能有效抑制内脏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