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nivent管和双腔管用于单肺通气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单肺通气可通过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tube,DLT)技术和支气管阻塞技术来实现。DLT在临床上使用最普遍,但DLT的有效管腔小、病人术后不易耐受而常需换管、声门暴露不佳者插管困难及没有小儿的型号等缺点,使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带扭力控制阻塞装置(torque control blocker  相似文献   

2.
改良型Carlens双腔导管在单肺通气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改良型Carlens双腔导管与左置Robertshaw双腔导管在单肺通气时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术中需行单肺通气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改良型Carlens双腔导管组(C组)和左置Robertshaw双腔导管组(R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盲插成功率、气道峰压增加率、导管移位率、需行纤支镜(FOB)再检查次数及术野暴露情况.结果 C组盲插成功率明显高于R组(P<0.05),导管移位率和需行纤支镜再检查次数明显少于R组(P<0.05),术野暴露情况优于R组(P<0.05).结论 改良型Carlens双腔导管应用于单肺通气方便、快捷,肓插成功率高,其效果可能优于左置Robertshaw双腔导管.  相似文献   

3.
单腔双囊气管导管在小儿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我们采用单腔双囊气管导管(univenttube)于小儿胸腔镜(VATS)辅助心脏手术施行单肺通气麻醉24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ASAⅠ~Ⅱ级择期在VATS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儿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6.4±1.5)岁,体重(13.6±2.2)kg。其中室间隔缺损8  相似文献   

4.
双腔支气管导管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肺隔离术是胸外科手术常用的呼吸管理方法,其将左、右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可选择性进行单肺通气,防止病侧肺的血、痰液流人健侧,同时术侧肺萎缩可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暴露。随着医学的进步,支气管肺灌洗术、现代微创胸部外科、肺移植术均要求能有效地实施单肺通气。肺隔离方法包括支气管堵塞、单腔支气管导管、Univent管、双腔支气管导管(以下简称双腔管)等。这些方法中,双腔支气管插管操作简单,双侧气道的可控性强,仍是目前实施单肺通气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阻塞导管是一项单肺通气技术,国内已有应用Amdt支气管阻塞导管行单肺通气的报道~([1]).本研究在开胸手术病人使用Arndt支气管阻塞导管或左支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对插管复杂程度、单肺通气有效性、肺萎陷和术野显露程度、体位改变及手术操作对导管位置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80例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支气管封堵器组(Ⅰ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Ⅱ组)。Ⅰ组通过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单肺通气,Ⅱ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所有气管插管均由同一个熟练的麻醉医师完成。观察两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和术后咽喉疼痛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两组定位时间、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术后咽喉痛评分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均能有效应用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中,应用支气管封堵器可缩短插管时间及减轻患者术后咽喉疼痛。  相似文献   

7.
8.
单肺通气技术主要有3种:单腔支气管导管通气,双腔支气管导管通气和支气管阻塞导管通气。单腔支气管导管目前已很少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由于具有插管操作相对耗时较短,常规操作不需要使用纤支镜,肺的萎陷速度较快的优点,为目前单肺通气的首选,但由于其外径较粗,支气管定位复杂,困难气道病人插管成功率低,术后需要长期通气的病人需更换导管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范围。支气管阻塞导管是一种新型的单肺通气技术,目前主要有四种导管可供临床使用,Univent导管和Cook导管在胸科手术应用较多。Cook导管具有可用于儿童,困难气道插管成功率高,术后不需更换导管及可实现CPAP通气模式等优点,和需要用纤支镜辅助,肺萎陷时间长,容易移位等缺点。双腔管和支气管阻塞导管优势互补,各自在其擅长的领域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小儿先天性肺囊肿手术时健侧肺插入小一号的单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及肺隔离术,取得良好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3~2005年我院胸外科共收治小儿先天性肺囊肿合并感染患儿4例,年龄5~8岁,体重15~24 kg。其中2例病人术前合并肺囊肿感染,体温最高达39℃,术前予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0.
纤支镜引导下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开胸手术应用Rober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OLV),可减少纵膈摆动对循环的影响和手术野的干扰,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但仍有约20%病人发生低氧血症[1]。主要是肺泡通气与血流灌注(V/Q)比值下降,肺内分流增加所致,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性酸中毒。本研究拟采用纤支镜引导下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11.
总结1例双肺移植术后患者分侧肺通气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潮气量、呼吸频率、呼吸机波形及呼吸机报警,及早发现双腔气管移位,护理操作过程中有效防止气管导管移位,实施有效的气道管理,确保呼吸道通畅等。住院63d患者转出ICU,继续治疗至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单肺通气(OLV),以前我科常用技术是行双腔气管插管。小儿需OLV时可置支气管导管或采用支气管堵塞气囊法[1]。近期我们将一次性封堵式气管支气管导管应用于胸科需行OLV手术的麻醉,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ASAⅠ~Ⅲ级择期胸科手术患者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50~70岁,体重44~70kg,手术种类,食管癌三切口手术10例,胸腔镜下行肺癌活检术、胸壁粘连松解切除术、清除胸腔积血积液术各2例。手术时间1.5~6(3.25±1.75)h,麻醉时间2.1~7(4.48±1.98)h。麻醉方法阿托品0.5mg或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1mg术前30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侧可视双腔气管导管(visual double lumen tube,VDLT)插管与右侧普通双腔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tube,DLT)插管在肺隔离技术中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行右侧DLT肺隔离技术的胸腔镜手术患者57例。采用随机化分组方案,通过电脑生成随机数字,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按照1∶1随机分为DLT组[29例,其中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3±13.2)岁]和VDLT组[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5.1±13.7)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与DLT组比较,VDLT组导管定位时间明显缩短[(74.9±47.5)s vs.(151.6±88.9)s,P<0.001],右上肺堵塞率(21.4%vs. 51.7%)及术中再次调整导管率(14.3%vs. 48.3%)均明显降低(P<0.05)。进胸腔即刻肺塌陷质量(67.9%vs. 24.1%)及进胸腔20 min肺塌陷质量(100.0%vs. 75.9%)均明显改善(P&l...  相似文献   

14.
"吸痰管通畅法"判断双腔支气管导管前端位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后,其正确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用纤支镜定位可在明视下完成.但目前探索盲法定位方法仍具重要意义。我们假定双腔管插管后其位置良好.则导管侧孔应正对另一侧支气管口,吸痰管从侧孔侧管腔进入该侧支气管腔应无阻力,如吸痰管至侧孔处遇较大阻力,则可能提示导管位置不良。本研究旨在探讨“吸痰管通畅法”判断双腔管插管后管端位置的可能性及准确率,并结合应用听诊法判定管端位置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临床麻醉中,单肺通气时所用带隆突钩双腔导管对位较易,但插管时因操作复杂,容易导致声门和其它组织的损伤;Robenshaw导管没有隆突钩,插管时不需要大角度的左右旋转,避免了声带和气管粘膜因隆突钩损伤而引起的并发症,然而支气管开口的对位比较困难,完全是凭经验,没有一定的参照指标,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和经验不足者,常常由于导  相似文献   

16.
异丙酚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单肺通气(OLV)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观察组用异丙酚6-12mg.kg^-1.h^-1静注,对照组用不抑制HPV、对Qs/Qt无影响的普鲁卡因40-60mg.kg^-1.h^-1静滴。观察两组OLV不同时期Qs/Qt、PaO2、PvO2、PaCo2和PH变化。结果:OLV时两组病人Qs/Qt和PaO2组内不同时值或组间同时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改良单腔气管导管(ETT)引导法对Univent管左主支气管放置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需左侧肺萎陷的择期胸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气管插管前,将前端呈135°弯曲的Univent管放置于ETT(ID8.5mm)内,Univent管前端弯曲方向与ETT弯曲方向一致。改良组与常规组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内含Univent管的ETT过声门后即向左旋转90°(Univent管随ETT也向左旋转90°),两者向下推进至隆突,使ETT前端开口正对左主支气管口,然后将Univent管继续插入约5cm,ETT退至22~24cm处,用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Univent管是否进入左主支气管,并将Univent管调至最佳位置。记录Univent管试插次数,放置到最佳位置所需时间(从暴露声门开始),以及气道黏膜有无损伤。结果改良组Univent管一次试插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100%vs.60%,P<0.01);放置时间改良组明显短于常规组[(4.0±1.5)minvs.(10.0±5.5)min,P<0.01];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改良组明显低于常规组(6.5%vs.17.5%,P<0.05)。结论改良ETT引导法使Univent管更容易被放置到左主支气管。  相似文献   

18.
背景 一侧肺萎陷有助于显露胸外科手术的手术野.双肺通气时吸入不同的混合气体可通过加速或延迟肺萎陷过程,从而改善或影响单肺通气时的手术条件.我们观察了双肺通气时吸入3种不同的混合气体对单肺通气时肺萎陷和氧合的影响:空气/氧气(FiO2=0.4)、氧化亚氮(N2O)/氧气(FiO2=0.4)、氧气(FiO2=1.0).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 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实施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低氧血症,也是麻醉医师遇到的最严重的挑战. 目的 近来研究表明OLV本身能够引起低氧血症和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因此,如何实施OLV时机械通气模式,降低肺内分流率(pulmonary shunt fraction,Qs/Qt)、预防低氧血症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内容 综述提高吸入氧分数(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2,FiO2)、控制通气模式、高频通气(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HFV)、潮气量(tidal volume,Vt)、反比通气、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PLV)、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等通气模式,以及实施联合多种模式的保护性肺通气策略. 趋向 综合运用多种预防OLV期间低氧血症的通气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应针对患者和手术情况制定OLV时机械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20.
单肺通气(OLV)主要通过双腔管或支气管阻塞管技术来实现。双腔管的外径粗而有效管腔小,对位困难、气道压力高,可供选择的型号较少[1]。支气管阻塞管价格昂贵,术中导管易移位[2]。Foley管是用于体腔引流的一种导管,临床没有使用Foley管在单腔气管导管外进行肺隔离的报道。本研究拟评价OLV时应用Foley管在单腔气管导管外气道管理的效果,为OLV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