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 困难气道患者拔管失败率相对较高,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目的 对于困难气道患者,拔管前进行充分的气道评估,制定安全、可控的拔管策略非常重要.内容 重点介绍了困难气道或可疑困难气道患者拔管前的气道评估,以及针对不同的困难气道患者所应该采取的拔管处理策略.趋向 困难气道患者拔管前应该进行全面的气道评估,熟悉困难气道插管、拔管的操作流程、掌握气管导管交换器等困难拔管工具的操作技术以及插管失败后其他的可能选择,以提高困难气道患者围拔管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利用导管芯将气管导管塑形成S形在直视喉镜下声门暴露不佳患者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将50例麻醉诱导时意外发现的Cormack-Lehane喉镜暴露Ⅲ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由同一名高年资医师使用J形或S形气管导管行经口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情况。手术后24h随访患者是否出现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使用S形气管导管一次插管成功率、总插管时间均优于使用J形气管导管(P<0.05)。结论将气管导管塑形成S形行经口气管插管在意外出现的困难气道情况,插管成功率高,可能减少损伤和并发症,使麻醉诱导过程更为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可视喉罩和可视喉镜用于困难气管插管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90例,男27例,女63例,年龄18~64岁,BMI<30 kg/m2,ASA Ⅰ或Ⅱ级,根据术前简化气道风险指数(SARI)筛选困难气管插管患者(SARI评分≥3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可视喉罩组(S组)和可视喉镜组(C组),每组45例。S组使用可视喉罩引导气管插管,C组使用可视喉镜完成气管插管。记录声门暴露分级、声门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总插管时间、插管成功例数,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和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3 min的HR和MAP、术后插管并发症(声音嘶哑、咽喉痛)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S组声门暴露时间[S组(18.2±7.6)s vs C组(14.1±2.8)s]明显延长(P<0.05),S组插管即刻和拔管即刻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两组声门暴露分级、气管插管时间、总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和术后插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困难气管插管的患者中,使用可视喉罩与可视喉镜均能快速有效地完成气管插管,与可视喉镜比较,使用可视喉罩声门暴露时间延长,插管与拔管即刻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4.
视频喉镜是能够提供上呼吸道间接视野的新型气管插管设备。在困难气道管理处理方面.与直接喉镜相比.视频喉镜能够改善声门显露的Cormack—Lehane分级,并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相同或更高的气管插管成功率。尽管视频喉镜可获得非常好的声门显露.但是应用视频喉镜时插入和推进气管导管有时可发生失败。到目前为止,尚无确切证据表明在正常或困难气道患者视频喉镜应取代直接喉镜。  相似文献   

5.
Cookgas气管插管型喉罩在困难气道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ookgas气管插管型喉罩(CILA)是Daniel Cook医师研制的一种新型气管插管型喉罩,该喉罩不仅具有操作简单、引导插管成功率高等优点,还能直接使用普通气管导管进行插管[1]。本文报道我院在30例困难气道患者使用的临床体会。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择期在全麻下行整形手术的困难气道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麻醉诱导期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插管困难的发生率,并探讨解决DLT插管困难及实现术中肺隔离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胸科医院麻醉信息系统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拟行DLT插管的患者,检索同时满足“困难插管”“DLT插管”“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3个关键词的病例,主要研究终点为DLT插管困难的发生率,次要研究终点为困难插管患者术前气道的评估情况、插管困难时的解决策略、实现术中肺萎陷的方式及围麻醉期与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共有11017例患者纳入了此研究。112例患者发生了插管困难,发生率为1.0%。112例患者中22例(19.6%)患者为可预期或可疑的困难气道,其余90例(80.4%)患者诱导前无明显困难气道表现。90例(80.4%)使用了2种或2种以上的插管器械。22例在诱导后插入单腔气管导管的患者中,2例经交换导管引导成功置入DLT进行肺隔离,13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放置支气管阻塞器,7例实施了低潮气量的策略。无一例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结论DLT对声门暴露的条件要求更高,麻醉前气道评估更应谨慎。可视化工具的使用提高了DLT插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支气管阻塞器为DLT困难插管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7.
气管内插管最终是要被拔除的,而拔管后气道的后续控制是完整气道管理的一部分。因此,有必要预先拟定出拔管的流程。然而,尚无与气管拔管过程和拔管后即刻处理相关的指南。鉴于拔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超过了插管时并发症的发生率,这种缺乏指南的状况就更加令人诧异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终审投诉数据库显示,1985~1999年间因围手术期困难气道管理而投诉的156例病例中,有18例与手术室内的拔管有关。拔管相关问题可以分为拔管期间问题和拔管后问题。拔管后上气道梗阻伴后续氧合下降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原因是杓状软骨脱位、气管软化、喉痉挛、咽喉水肿或双侧声带麻痹。上气道梗阻可能会进一步诱发肺水肿。多数情况下,支持治疗就可以重建充分的氧合和通气,但是有时不得不再次插管。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气道管理方法和设备的更新,具有优化、解决气道管理中延迟插管、气道困难和气管导管位置的评估等问题的潜力。本文总结了气道管理领域常用的人工智能模型,从患者气管插管需求的预测、困难气道患者的识别、气管导管定位、气管插管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进行总结阐述,为围术期气道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颈椎手术患者一般伴有脊髓压迫、颈椎活动受限。实施全身麻醉时给气管内插管带来困难.同时经喉镜直视下行气管插管也可能加重颈段脊髓的再次损伤。在全麻诱导前麻醉医师必须对患者的气道进行评什并根据患者的气道评估情况采取适当的麻醉诱导和插管方法。有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普通患者面罩通气困难的患者比例为1:10000,使用喉镜困难插管的患者比例为1:1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手术的麻醉特点及管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2月~2014年3月5例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的麻醉管理进行总结。2例术前颈椎活动严重受限,改良Mallampati分级Ⅲ级,考虑可能为困难气管插管,清醒表面麻醉下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余3例为非困难气管插管,行快速诱导直视下Macintosh喉镜气管插管。结果5例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无死亡。1例因呼吸功能不全,术后转入ICU病房,次日拔管;余4例术后转入PACU拔管。术后均无麻醉相关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困难气道发生率高,气道管理是围术期麻醉管理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气管内插管是保持气道通畅的常用方法,但存在某些不足,例如遇到插管困难可引起致命性缺氧,插管刺激可引起强烈心血管反应,导管套囊长时间压迫气管粘膜可形成粘膜坏死和溃疡等并发症或严重意外。为此,需要谋求弥补的措施,喉罩是一种适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407例困难气道患者麻醉处理进行总结。方法在麻醉中出现困难通气和(或)困难插管,根据病情采用方法各异。结果困难通气要调整舌体位置,可使用口咽通气道或鼻咽通气道,喉痉孪、支气管痉孪并哮喘要寻找原因正确处理。对困难气道患者的插管,至少有12种经喉插管的方法(如清醒、经鼻、纤支镜);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可作为保护呼吸道的紧急措施。结论困难气道包括困难通气和(或)困难插管,对预计困难气道的患者,应充分评估与准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初学者使用环状弯曲与管芯塑形气管导管在预期非困难气道患者中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下气管插管的预期非困难气道患者126例,男60例,女66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环状弯曲组(RB组)和管芯塑形组(SB组),每组63例。麻醉诱导后由初学者实施气管插管。记录Cormack-Lehane分级(C-L分级)、喉外辅助按压情况、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管难易程度评分。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1、5 min的HR、MAP及插管时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2、24 h咽痛及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C-L分级、喉外辅助按压比例、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管难易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B组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 min HR明显慢于SB组,MAP明显低于SB组(P<0.05)。RB组术后2、24 h咽痛及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低于SB组(P<0.05)。结论 初学者在对预期非困难气道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时,使用环状弯曲气管导管的插管时间及插管次数与管芯塑形气管...  相似文献   

14.
严重气道狭窄患者气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严重气道狭窄患者气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10例不同原因气道狭窄患者分别进行狭窄气道内支架置入术、支架或异物取出术或气管造口处“T”管置入术,分别于全身麻醉下采用气管插管、喉罩及高频喷射等不同的保障气道及通气的方法。结果:经气管导管或喉罩支气管镜下定位气道内支架成功放置7例;感染气管支架或异物取出失败各1例,但均清除部分坏死组织,解除部分气道梗阻;经气管导管手控呼吸及高频喷射通气下“T”型硅胶管成功放置1例。结论:严重气道狭窄患者气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关键在于保障气道内操作时的气道通畅。气管插管、喉罩及高频喷射等可灵活应用于不同的病例,其选择主要取决于气道梗阻的部位、严重程度及治疗方法,医护人员的通力协作也是成功的保障之一,经喉罩通气下行气管内操作为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对于已知困难气道的患者,病吏和体格检查对于制定气管插管方案意义不大,更加详细地了解气道情况更为必要。虚拟成像是放射学的新进展,可无创评估气道情况。用它模拟形成的上呼吸道影像与纤维镜获得的影像相似。在此,报道1例高登哈氏综合征患者采用虚拟成像分析其此前插管失败原因的病例。  相似文献   

16.
逆行钢丝顺行换管器引导困难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逆行钢丝和顺行换管器引导困难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预测属困难气道者34例,其中经Mallampati困难气道评估Ⅲ级者10例,Ⅳ级者24例。其中,28例直接经环甲膜或环甲膜下1、2或2、3气管环间隙穿刺,逆行钢丝和顺行换管器引导气管插管,其中6例患者经纤支镜插管失败后改用该技术,并获得插管成功。另有18例患者全麻诱导后经口明视喉镜插管失败,改用该技术插管成功。结果本组逆行钢丝和顺行换管器引导气管插管成功率100%,术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逆行钢丝和顺行换管器引导气管插管技术操作快捷简便,损伤较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背景:保证严重颌面部外伤患者的气道安全是有一定难度的。通常情况下,使用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失败后,可通过紧急外科手术建立气道。但当外科手术仍然不能建立气道时,麻醉医师就必须采用一些新的方法来进行气道管理。但是,现有的文献很少对这些技术进行描述。方法1例创伤后颌面部变形的患者,在使用直接喉镜气管插管失败,环甲膜切开和气管切开同样失败之后,从气管破口处向头侧逆行插入弹性插管探条,使其从患者口腔内伸出。结果运用改良的逆行插管技术,从气管破口处使用弹性插管探条成功完成了插管。结论当通过外科手术仍然无法控制气道时,如果气管存在破损,则可以考虑使用弹性插管探条进行逆行插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LEMON法预测困难气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下喉镜暴露气管插管的手术患者1 528例,男680例,女848例,年龄18~83岁,ASAⅠ或Ⅱ级。麻醉前进行LEMON法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LEMON法预测困难气道的临床效果。结果困难气管插管患者37例,发生率为2.4%。困难喉镜暴露患者106例,发生率为6.9%。LEMON法预测困难喉镜暴露及困难气管插管的AUC分别为0.884(95%CI 0.867~0.899)和0.934(95%CI 0.921~0.946)。结论LEMON法在患者困难气道预测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气管插管型喉罩通气道(ILMA)是一种为引导盲探气管插管而特殊设计的新型喉罩通气道。不仅具有普通型喉罩通气道(LMA)的特性,还可引导气管导管进行盲探插管。本文报道本院使用的两种经ILMA引导气管插管方法在处理困难气道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喉罩通气道用于全身麻醉时的气道维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报道了整形外科手术60例使用喉罩通气道(LMA)的临床体会。本观察证实:(1)LMA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新型气道维持方式。可取代面罩及部分气管内插管用于临床麻醉;(2)LMA可较好地解决小口畸形所致的困难气管插管;(3)小儿使用时较易发生体位变动相关的延迟性气道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