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53蛋白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对206例胃黏膜活检组织,包括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进行p53蛋白表达的分析。结果:正常胃黏膜和慢性浅表性胃炎中未见p53蛋白的表达;肠上皮化生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和慢性浅表性胃炎;异型增生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肠上皮化生,而显著低于胃癌组织。结论:p53基因突变是胃癌发展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对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HP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对105例胃黏膜活检组织,包括正常胃黏膜、HP,阴性肠上皮化生胃黏膜、HP阳性肠上皮化生胃黏膜、HP根除治疗前后及胃癌,进行p53蛋白表达的分析。结果:正常胃黏膜未见p53蛋白表达。HP阳性肠上皮化生胃黏膜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和HP阴性组:HP阳性肠上皮化生胃黏膜HP根除治疗后,其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结论:HP根除治疗后,肠上皮化生胃黏膜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HP感染可促进突变型p53基因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了解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5例不同程度胃粘膜病变活检组织中HP感染,p21、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慢性萎缩性伴肠上皮化生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2)HP阳性组p21阳性率(49.1%)明显高于HP阴性组(14.6%)(P<0.01),且p21蛋白表达率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3)检测p53突变体,HP阳性组慢性萎缩性伴肠上皮化生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亦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且HP阳性组p53蛋白表达率(42.6%)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HP感染在癌前病变及胃癌病变过程中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form,Hp-L型)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上皮化生、胃不典型增生、胃腺癌标本各40例,以4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作为对照。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p-L型的感染情况;应用SP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上述组织的癌基因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的表达,检测Ki-67和p53等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腺化生、胃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的Hp-L型阳性率分别为22.5%、40.0%、65.0%和55.0%,除胃癌组外其他病变组Hp-L型阳性率呈逐渐增高趋势。Hp-L型阳性组的skp2mRNA、Ki-67和p53在胃癌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Hp-L型感染可能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上皮化生→胃不典型增生→胃癌这一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与胃癌的发生相关。其促进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可能涉及上调skp2、Ki-67和突变p53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p73、p5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青  滕红  尹鲁皖  马明立 《实用全科医学》2007,5(4):317-318,F0003
目的探讨p73、p5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胃癌、2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9例胃溃疡和20例胃黏膜异型增生中的p73、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中p73、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8%、54.76%,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黏膜异型增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黏膜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073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黏膜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p73、p53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p73、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胃癌及癌前病变生物学恶性信息,检测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幽门弯曲杆菌感染与P21、P53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粘膜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常规石蜡切片、HE、Giemsa染色观察。结果:幽门弯曲杆菌(HP)感染率: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0.8%(8/26),慢性萎缩性胃炎67.9%19/28),肠上皮化生63.6%(21/23),不典型增生(AH)73%(22/30),胃癌(GC)64.1%(25/39)。HP感染与各型病变中P21表达阳性率(%)关系:HP阳性者为36.8~64.0,其中GC为最高,AH为次;HP阴性者为22.2~57.1,与P53表达阳性率(%)关系:HP阳性者为31.6~60.0,其中GC为最高,AH为次;HP阴性者为11.1~50.0。结论:对胃癌及癌前病变进行HP及两种蛋白检测,有助于认识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及胃粘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癌变的P21、P53表达阳性率呈递增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在肠型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0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12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106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93肠型胃癌组织中Cdx2蛋白的表达。结果Cdx2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无表达,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肠型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6%(97/112)、58.5%(62/106)和56.9%(53/93)。其中Cdx2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肠型胃癌组织(P〈0.05);在胃黏膜不典型增生与肠型胃癌组织中,Cdx2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x2可能为胃黏膜组织肠上皮化生病变的特异性标志物;Cdx2蛋白过表达在肠型胃癌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热休克蛋白90α在人胃癌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兔抗人HSP90α多克隆抗体对66例手术及胃镜活检胃癌及非胃癌粘膜病变石蜡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SP试剂检测HSP90α的表达。结果:HSP90α在胃癌、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8%、36%、50%、75%,HSP90α在胃癌,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中的阳性率明显主于单纯胃炎病变。在胃癌中的表达率高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生化和不典型增生(P<0.01)。结论:HSP90α在人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值明显增高,此现象可能和胃癌的产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P感染与胃粘膜肠化中CDX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正常的胃粘膜8例、浅表性胃炎11例、萎缩性胃炎18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0例,应用Warthin-Starry硝酸银染色检测HP,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X2蛋白。结果 8例正常胃粘膜内未检测出HP,CDX2蛋白无表达。HP在萎缩性胃炎组和肠上皮化生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7.78%、63.33%,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18.18%(P〈0.01,P〈0.05)。CDX2蛋白在浅表性胃炎组无表达,在肠上皮化生组的阳性率为83.33%,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组(P〈0.01)。CDX2蛋白在肠上皮化生组HP阳性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1)。结论 HP感染、CDX2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粘膜肠化有关,HP引起胃粘膜肠化的途径之一可能是启动CDX2基因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上皮内瘤变(IN)、胃癌患者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COX-2、p53的表达,组织学改良 Giemsa 染色联合快速尿素酶试验(HPUT)检测 Hp,分析各病变组 COX-2、p5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 Hp 感染的关系。结果:各组黏膜组织中 COX-2、p53阳性表达率及 Hp 感染率差异显著(P =0.000),其中胃癌组各指标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Hp 感染阳性组织中 COX-2、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8%、60.3%,Hp 感染阴性组织中 COX-2、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9%、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Hp 感染伴 COX-2和/或 p53表达阳性均为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OR =12.366,25.394,22.516,P <0.05)。结论:Hp 感染,COX-2、p53阳性表达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可对高危人群进行相关指标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1.
闫海龙 《医学综述》2011,17(5):682-685
细胞衰老的机制主要包括外在的氧化应激理论和内在的基因调控理论。近年来,活性氧簇引发细胞衰老的途径以及p16、p53/p21等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调节的研究取得了突出进展,进一步阐述了细胞衰老的机制。随着对细胞衰老认识的加深,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肿瘤发生的关系及细胞衰老更深刻的意义等课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p21、p16基因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择骨肉瘤标本37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p21、p16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37例骨肉瘤中p21、p16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9%、40.5%,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程度在骨肉瘤中均较高;骨肉瘤中p21、p16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4924,P(O.05)。结论骨肉瘤组织中p21、p16基因异常表达,两者同时缺失可能是影响瘤细胞恶性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胃癌组织中p15、p16、nm23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15、p16和nm23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52例患者手术切除胃癌组织中p15、p16和nm2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15、p16和nm2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2.3%、44.2%、40.4%;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和患者生存期在统计学上均差异显著(P<0.05),而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nm2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和患者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和胃癌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p15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p15、p16和nm23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两者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P15、P16和nm23蛋白的表达可为临床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及评估预后提供客观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53及p1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i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7例PTC和30例甲状腺瘤组织中p53及p16基因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TC中p5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5),并随着PTC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1),而且颈部淋巴结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5);而PTC中p1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良性肿瘤(P<0.005),且阳性表达率随着PTC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降低(P<0.01),p16在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与未发生转移的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53基因的突变及p16基因的失表达都可能促进PTC的发生、发展及其转移,且p16基因可能在PTC的中晚期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PTC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海明 《中外医疗》2010,30(17):28-29
目的探讨p21和p16基因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21和p16基因在19例食管早期癌、20例异型增生以及10例正常食管黏膜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p21和p16基因在早期癌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食管黏膜(P〈0.05)。结论 p21和p16基因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他们的变化是食管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53家族新成员p63及p73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不同病理分级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6例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p63及p73蛋白的表达情况,与置换-抗的蛋白对照组比较,并同时进行组间对照.结果p63及p73在66例脑胶质瘤病人中明显表达,p63表达阳性率为42.42%,p73表达阳性率为31.82%.组间对照p63组Ⅱ~Ⅳ级与Ⅰ~Ⅱ级比较P<0.01;p73组Ⅲ~Ⅳ级与Ⅰ~Ⅱ级比较P<0.05,Ⅱ~Ⅲ级与Ⅰ~Ⅱ级比较x2=2.268,P>0.05.结论p63及p73作为p53家族的新成员可能是候选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 P53、P63和 P73在鼻咽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鼻咽癌患者89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鼻咽黏膜慢性炎症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组织中 P53、P63和 P73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不同临床病例特征的意义。结果:观察组 P53、P63和 P73阳性率为67.4%(60/89)、87.6%(78/89)以及53.0%(48/89),均高于对照组的28.0%(14/50)、36.0%(18/50)、20.0%(10/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中 p53、p63和 p73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具有颈淋巴转移的鼻咽癌患者中 p53、p63表达阳性率更高、在 TNM 分期为Ⅲ~Ⅳ期的鼻咽癌患者中 p63、p73表达阳性率更高以及病理类型为非角化癌鼻咽癌患者中 p63表达阳性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组织中 P53、P63和 P73基因高表达,并且对临床分期、淋巴转移以及病理分型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对 P53、P63和 P73在两种基因的监测,对鼻咽癌临床治疗和预后都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克隆猪白细胞介素(IL)-12p35、p40亚基基因,为制备猪囊尾蚴的复合基因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分离成年猪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脾细胞,培养10h后用IFN-γ(100ng/ml)刺激增殖12h,随后加入细菌脂多糖(1μg/ml)刺激培养3h,分别收集细胞并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猪IL-12p35、p40cDNA编码基因,克隆至pMD18-T载体,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猪IL-12p35、p40cDNAPCR产物电泳结果证明所克隆的基因分别为616bp和1011bp,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报道的基因序列各有一个碱基差异,但编码氨基酸无差异,证实分别为猪IL-12p35、p40cDNA编码基因。结论:成功克隆了猪IL-12p35、p40cDNA编码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p16、p21、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肺癌组织中p16、p21、p53蛋白的表达情况。以上标本中有7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N基因片段扩增阳性。结果 30份肺癌标本中p16、p2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11/30)、43.3%(13/30)、53.3%(16/30);各种蛋白阳性表达例数在鳞癌与腺癌组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同临床分期的肺癌标本,其p16、p21阳性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晚期肿瘤组织较早期p53阳性表达增强。p16、p21在肿瘤Ⅲ Ⅳ期较Ⅱ期阳性表达率下降。p16、p21、p53蛋白在RSV N基因片段扩增阳性肺癌标本中的表达与扩增阴性的肺癌标本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p16、p21可能作为判断肺癌分期及预后的参考指标。RSV感染对肺癌组织细胞癌基因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73、p63和p53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为喉鳞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为基因治疗的探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73、p63、p53蛋白在50例喉鳞状细胞癌、10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喉黏膜中的表达,分析3种基因蛋白与喉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1)p73表达与局部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P<0.01).p73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率相对较低(P<0.05).(2)p63表达与临床分期成负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特征及生存率无关(P>0.05).(3)p53表达与各临床特征均无关,p53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 (1)喉鳞状细胞癌中的p73过表达可能与局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73阳性表达可能是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2)p63过表达的肿瘤恶性度可能相对较低,p63的表达与患者预后无直接联系.(3)p53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4)提示p53家族可能和喉鳞状细胞癌形成的早期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