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咽鼓管吹张术并发头颈部皮下气肿患者,临床上尚属少见。我科在1989年5月发现咽鼓管导管吹张术并发一侧颈、面及颞部皮下气肿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因双耳闷、隐痛感7个月入院。局部检查:双鼓膜内陷,活动差;声阻抗示:双鼓室曲线“B”型,声反射未引出;纯音测听:双耳均有气、骨导间距30dB;鼓室穿刺抽出粘稠分泌物。诊断为分泌型中耳炎(双)。给以鼓室注药,咽鼓管吹张等综合治疗。5月27日行右侧咽鼓管吹张术时(导管法),患者初感仅有极微弱气体进入中耳,术者则用力吹张,此时患者虽感气体顺利进入中耳,但同时亦感有气体进入下颌角部,检查见右下颌角  相似文献   

2.
小儿渗出性中耳炎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中耳膨胀不全。典型者鼓膜变薄,如湿纸样。说明是中耳和咽鼓管的病变。中耳膨胀不全的发病时间、病程和转归等有些问题尚不太清楚:(1)此种病变是否与渗出性中耳炎的慢性过程有关?在此过程的哪一阶段发病?(2)此种病变的鼓膜变化是否可以恢复?其中不可恢复的有多少?(3)有无合并症?尤其是有无合并胆脂瘤的可能性?(4)怎样治疗可取得疗效? 作者们把中耳膨胀不全按鼓膜内陷的程度分为四度:鼓膜与鼓岬粘连者为4度,无粘连者为3度,鼓膜与砧骨接触者为2度,鼓膜只有内陷  相似文献   

3.
对于咽鼓管闭锁和慢性咽鼓管狭窄症的根治一直不能解决,长期来应用咽鼓管吹张、鼓膜反复切开等治疗也都无法解决中耳渗液、鼓膜内陷、粘连和感音性耳聋。作者们以鼓室-额窦通路的结构试行解决此症。此结构两头各为一个吸杯,中央有一送气用的球,球容积为0.3ml,连接球的管道直径为1.5mm。将一头的吸杯,经钻开额窦前壁的小  相似文献   

4.
分泌性中耳炎(o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以传导性聋和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变性疾病,是儿童和成人常见听力下降原因之一.本病病因至今尚不明了,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等有关.目前,临床治疗原则为积极治疗原发病,应用抗生素、促纤毛运动及黏液溶解药物、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置管等.近年来我们采用He-Ne激光照射后给予咽鼓管吹张加注药治疗OME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纤维喉镜下行咽鼓管吹张注药术治疗中耳疾病赵宏辉,欧阳祥林咽鼓管阻塞是导致许多中耳疾病的重要原因,而许多中耳疾病的转归也有赖于保持咽鼓管的通畅。传统的咽鼓管吹张法在应用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不足之处,临床上往往难以达到吹张之目的。有鉴于此,我们近年试用在...  相似文献   

6.
简易鼓膜按摩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鼓膜内陷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体征,多因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中耳腔负压所致.病情严重时,可引起鼓膜萎缩,鼓室粘连,形成粘连性中耳炎,使听力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对鼓膜内陷这一体征应予以重视,积极进行治疗.过去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捏鼻鼓气法、波氏球吹张法、咽鼓管导管通气法,以上三种方法患者必须每周定时去医院治疗,受时间、地点限制,不能保证治疗效果.天津市天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应用自行设计研制的一种简易鼓膜按摩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耳负压是分泌性中耳炎、中耳萎陷、鼓膜内陷型胆脂瘤的重要发病机理,一般认为随着氧气吸收,咽鼓管阻塞引起中耳负压。Magnuson发现很多耳病患者中耳持续负压是抽吸鼻子的结果。为此,作者对673耳已作置管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受试者仰卧或直立,中耳置管至少一周,通气管长1cm,内径0.86mm,外径1.27mm。通过耳镜,将一种无菌油质药液  相似文献   

8.
吸鼻所致的中耳疾病是指由于咽鼓管关闭功能障碍,患者用习惯性吸鼻消除耳部不适症状,人为的造成鼓室高负压,咽鼓管被吸锁,引起咽鼓管主动开放功能障碍,继而导致中耳渗出、鼓膜内陷或内陷袋形成、中耳不张或粘连性中耳炎、胆脂瘤等耳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鼓室给药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30例由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的、以鼓膜内陷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行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并经导管吹人泼尼松龙和玻璃酸钠混合液体2ml,隔日1次,共7~lO次,检查咽鼓管功能及鼓膜形态,检测听力.评估耳鸣及耳闭塞感变化。结果30例咽鼓管功能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鼓膜内陷不同程度缓解,无粘连发生。纯音听阈(0.5,1.0,2.0,4.0kHz平均听阈)下降10-30dB28例,无变化2例;耳鸣消失19例,减轻7例,无效4例:耳闭塞感消失26例,明显减轻4例。结论 鼻内镜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鼓室给药治疗由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的、以鼓膜内陷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能改善听力,缓解耳鸣及耳闭塞感症状。其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0.
文献报道波氏吹张法仅能暂时缓解中耳负压状态,吹张后鼓膜又会很快回到原处。以前用鼓室测压研究表明,中耳压力在经导管或波氏法吹张后,开始迅速下降,而后则下降缓慢,最后有一些耳的中耳负压较吹张前更甚,这恐与咽鼓管自动排气和中耳吸收有关。文献提到用空气吹张能使中耳腔内氧分压增高促使  相似文献   

11.
吸鼻所致的巾耳疾病是指由于咽鼓管关闭功能障碍,患者用习惯性吸鼻消除耳部不适症状,人为的造成鼓室高负压,咽鼓管被吸锁,引起咽鼓管主动开放功能障碍,继而导致中耳渗出、鼓膜内陷或内陷袋形成、中耳不张或牯连性中耳炎、胆脂瘤等耳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1954年Armstrong首先创用聚乙烯通气管治疗咽鼓管功能不良。但当鼓膜已经与中耳内壁和听骨粘连时插管便有困难,即使插入也难以使鼓膜恢复正常。 Sade把鼓膜膨胀不全症分为四期:一期鼓膜呈轻度内陷;二期则比一期内陷加重;三期时鼓膜已贴在鼓岬上,但此时若用鼓气耳镜观察萎缩的鼓膜时仍可活动;当鼓膜与鼓岬或听骨粘连时则为四期,是不可逆的改变。作者们采用吸入氧化亚氮(笑气)全身麻醉治疗四期鼓膜膨胀不全症,三例病人均使粘连的鼓膜与鼓岬和听骨分开。操作方法是先予吸入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鼓室成形术疗效的原因。方法对94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行鼓室成形术,对术中所见、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再感染并新鼓膜穿孔2耳,鼓膜萎缩干性穿孔4耳;鼓膜内陷14耳,鼓膜粘连6耳,术后84耳听力有不同程度改善,砧骨搭桥组和镫骨戴帽组中咽鼓管功能良好者听力改善程度优于咽鼓管功能不良者。结论咽鼓管功能影响术后新鼓膜的成活,咽鼓管的功能状态及听骨链重建类型(搭桥、戴帽)影响术后听力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经典的中耳“真空性积液”理论认为,正常时中耳内压力的维持有赖于咽鼓管的不断开放;当咽鼓管通气不良时,因中耳负压而致鼓膜内陷和中耳积液。惟近年来有些学者的实验结果,与上述现象不符。作者的研究是为观察中耳呈负压,咽鼓管闭合时中耳压力的变化。在低于大气压(-200daPa)的压力舱内,为15名耳部正常的成年人进行测试。于中耳内呈负  相似文献   

15.
咽鼓管吹张致面颈部皮下气肿一例甄莹,王芳,邢淑芬患者,女,38岁,采油工人。主诉:左耳内闷胀感伴轻度耳鸣20天。无耳内疼痛及发烧。既往无中耳炎病史。在我院就诊双耳道未见异常,左鼓膜内陷。遂行咽鼓管吹张术,术中病人咳嗽,觉咽鼓管吹张处轻度疼痛,尚能忍受...  相似文献   

16.
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ETD)是许多中耳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可以导致中耳通气不足,引起耳满胀感和耳鸣,此外,还可能引起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内陷和胆脂瘤等并发症,但是临床并没有针对ETD检测的金标准。目前对于咽鼓管功能的测量方法包括:内镜检查、咽鼓管测压(Tubomanometry,TMM)、声导抗测量(Acoustic immittance measurement)、咽鼓管声测(Sonotubometry)、咽鼓管功能障碍问卷(7-item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ETDQ-7),以及将临床表现结合客观检查综合得出的咽鼓管评分量表(Eustachian Tube Score,ETS)和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咽鼓管评分-7量表(Eustachian Tube Score-7,ETS-7)。临床上存在多种旨在改善咽鼓管功能的药物及手术方法,但疗效欠佳,咽鼓管球囊的出现为ET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就咽鼓管功能的检测方法以及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临床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实用客观的ETD诊治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耳变压疗法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咽鼓管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持鼓室内外两侧压力的平衡。咽鼓管功能失调是引起中耳炎症尤其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之一。2000年3月~5月对30例(35耳)咽鼓管机能障碍患者应用了中耳变压疗法,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声导抗测试临床诊断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30例35耳,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4~79岁,平均45岁;病程5天~2年。鼓室导抗图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见附表。 按临床症状的程度不同分为以下三度:(1)轻度:有轻度的耳闷塞感,鼓膜轻度内陷,呈淡红…  相似文献   

18.
鼓室-上颌窦“分道”(shunt)术(以下简称TMS)是治疗咽鼓管永久性完全阻塞的理想方法,具有下列特点:(1)能够持久地保持中耳腔与外界通气,有的患者术后观察已经四年, TMS仍起作用;(2)术后中耳积液征状全部消失;(3)术后保持鼓膜与外耳道的完整性;(4)术后无任何不适及感到不便(如鼓膜插管者不能游泳等);(5)术后Valsalva氏吹张后中耳腔可获得正压,这对鼓室成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鼓膜插管者有时难以做到;(6)TMS并不增加中耳感染的危险性,因为以正常  相似文献   

19.
分泌性中耳炎为耳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1996年来采用中耳正压治疗仪先行咽鼓管吹张或导管打气,再行鼓膜穿刺抽液,后经鼓膜穿刺孔向中耳加正压并导入药物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是否由咽鼓管阻塞引起抑或直接来自中耳的急性感染。为此,作者观察伴有鼓膜内陷及中耳渗液的急性中耳炎92例。发现咽鼓管均通畅,提示中耳渗液与咽鼓管阻塞无关。咽鼓管导管通气时见鼓膜紧张部全面膨起,提示有鼓室峡闭塞。多数病例经鼓膜切开排液1次即治愈,表明该部位系因分泌物贮留而闭塞,故病变为可逆。作者们发现鼓室负压形成并非均因咽鼓管阻塞,咽鼓管通畅者咽下动作时鼻咽腔负压可影响鼓室导致鼓室负压形成。应用抗生素治疗后中耳渗液内即难检出细菌。渗液一开始即可呈浆液性或为胶耳(gl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