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人们越来越提倡足浴保健的说法,很多人都喜欢到足疗店美美地享受一次足部按摩以缓解全身的疲乏,一些足疗店还会提供修剪脚趾甲的服务,很多人都乐在其中。但健康专家并不提倡糖尿病患者做足疗或修脚,一些糖尿病患者会因此感到困惑,足疗不是对身体有益的吗,为什么不提倡呢?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2.
许多糖尿病患者朋友被诊断为糖尿病之前都有睡午觉的习惯,可有些人得了糖尿病后常常感到睡午觉是件奢侈的事情,因为午觉过后,血糖会比不睡午觉升得更高。可是不睡午觉,整个人一天都没有精神,午觉到底该不该睡呢?  相似文献   

3.
大家对夫妻相并不陌生,说的是夫妻两人共同生活时间久了,相互影响,而出现面容相似。而现在又出现了“夫妻病”的说法,就是夫妻中一方生病,另外一方也很难幸免,其中糖尿病就是夫妻病的一种,很多人会感到诧异,糖尿病又不是传染性疾病,怎么还会影响到其他人呢?下面我们来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4.
在糖尿病领域的各类会议上,我们常听到杨文英教授大声疾呼:“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太多患者因为早期没有得到诊断而延误病情,导致发生并发症而最终产生严重后果。”作为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她的心中始终揣着全国的糖尿病患者,他们的病痛牵动着她的心。她痛心于那些早期没有重视,因并发症走到绝境的患者,她为他们惋惜,更为自己身上的担子而不敢有丝毫懈怠。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科研人员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糖尿病会引起部分患者脑功能退化,导致他们的大脑在进行两类活动时感到困难。  相似文献   

6.
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胰岛素治疗来维持生命,这一点很多人都能够接受。但是当我们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开始胰岛素治疗时,一些患者仍然会很抵触,他们或者认为胰岛素会成瘾,用上就会产生依赖,或者认为胰岛素是最后的救命稻草,所以能不用就先不用。其实,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误区,用上胰岛素之后,前方有两条路,具体要走哪一条,这取决于您的病情需求。  相似文献   

7.
以前我们总说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大多数都是1型糖尿病,然而近些年来的现状就告诉我们,在这些糖尿病孩子中2型糖尿病小患者也越来越多。对于儿童青少年人群的糖尿病问题,我们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因为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成功的治疗不仅仅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健康地成长,而且对长期医疗费用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因为我的职业原因,总是有同学咨询我关于糖尿病的事儿,当然他们大多数并不是糖尿病患者,而是家人有糖尿病,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我的这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同学对糖尿病真的不了解,也存在不少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9.
多人认为只有胖人才会得糖尿病,所以瘦人可以“高枕无忧”;有些人说,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其中这“一少”说的就是体重减轻,所以瘦人才会得糖尿病,跟胖人有什么关系?还有人说糖尿病患者生病后体重会逐渐下降,可是有些患者的体重却一直在增加……有关糖尿病患者身型的说法如此之多,真相究竟是怎样的,我们来捋捋这里边的错乱关系吧。  相似文献   

10.
许多患者咨询,称听说减肥手术可以减轻2型糖尿病的症状。那么这个手术对1型糖尿病有效吗?肥胖的人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肥胖者和已经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发现,如果他们减肥,要控制他们的糖尿病很容易。肥胖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很紧密,减肥手术可以大幅度地减肥。所以,没有必要为手术对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而感到惊讶。  相似文献   

11.
爱情,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她是浪漫的,又是幸福的。很多人在经历了甜蜜的爱情之后,幸福地走进婚姻殿堂。但在我们周围却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同样渴望甜蜜的爱情,他们在苦苦地追寻,但始终被爱情拒之门外。他们不是对爱情期望太高,也不是对婚姻有特殊的看法,而是因为他们是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他们有着不为常人所熟知的原因。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些被爱情忽略的年轻患者心灵深处,去聆听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2.
季雪飞 《糖尿病之友》2009,(9):I0004-I0004
多年来,通过糖尿病教育这一平台,我结识了很多热心的糖尿病患者,在我给予他们知识的同时,他们也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让我发自内心地感动.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他们服务的工作当中。有些糖尿病患者虽未曾谋过面,电话中却亲切如老友,”季护士长.我是在《糖尿病之友》杂志上认识您的,我的胰岛素笔坏了您看能否帮我换一换,我还想跟您换两盒胰岛素针头可以吗?”对他们的求助,我百分之百地帮助解决。因为他们是我最敬佩的人,因为在抗”糖”的道路上他们付出了比常人多几十倍的汗水.更可贵的是他们那种超人的毅力和坚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服用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有内分泌科大夫向笔者反映,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不愿遵从医嘱服药,他们不但质疑药物的效果,而且认为这些药吃多了会损伤肝肾,尽管医生反复强调服用这些药物是为了控制血糖,保护肝肾,可患者依然不听医生的话,而当有其他患者向他们推荐口服药或保健品时,他们却毫不犹豫地接受。事实上,这种不遵医嘱而乱服药的患者病情大多不但控制不好反而加重。因此笔者就部分糖尿病患者不信任医生反而相信其他病友的心理现象采访了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研究室主任崔界峰大夫。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护理和任何一种慢性疾病的护理一样,对患者和他/她的亲人们都是一项艰巨而持久的日常挑战。因为糖友会比健康人面临更多的压力以及负面情绪,所以糖尿病护理者需要懂糖尿病相关知识,能够为糖友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给予他们治疗的信心和动力。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新世界》2005,(5):33-33
桂皮是人们在烹饪中常用的一种调料。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美国科学家所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糖尿病患者能在其饮食中加入一些桂皮,那么,他们的病情将会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当医生与患者谈及需要胰岛素治疗时,不同患者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患者可能感到生气、感到治疗被引入了歧途;有些则害怕这会增加糖尿病治疗的负担和压力;还有些会感到倍受打击、感到灰心丧气。  相似文献   

17.
刚确诊为糖尿病的人,心理上往往会接受不了自己得病的事实。因为糖尿病毕竟是终身性疾病。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糖友生活都非常健康、快乐,血糖控制得很稳定,自己不说,别人肯定看不出他们是糖友。  相似文献   

18.
社会成见(也称"污名化")是阻碍1型糖尿病患者得到更好医疗保障的顽固壁垒。这篇述评描述了目前中国存在的针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成见现象。在中国,社会成见给1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歧视和对个体的贬低。1型糖尿病患者因社会成见在择偶、升学、就业中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迫使很多患者隐瞒他们的疾病。社会成见给1型糖尿病患者带来的耻辱感、恐惧感和负罪感会妨碍他们应用能更好地控制血糖的胰岛素泵或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来管理血糖,因为运用这些治疗方法会要求患者在学校或工作单位进行餐前胰岛素注射和血糖监测。同时,社会成见也使他们不愿参加与1型糖尿病相关的科研活动,或那些可能让他们获益的健康促进活动。目前亟需多方面、多层次的行动来改变这种社会成见。这包括:提高公众对于1型糖尿病的认识和理解;医疗工作者从整体医疗而不是仅从生物医学角度出发来管理1型糖尿病;辅导患者发展积极应对的技能;考虑到中国现实的社会心理环境,扩展1型糖尿病研究的范围。近期,在中国全国播出的一部关于1型糖尿病的纪录片,正是朝向这正确方向迈进的重要一步。我们相信,通过协调各相关方的行动,终会给1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重要的改善、提高这些身患慢性但可控疾病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之友》2013,(8):86-86
在中国,每1000名死亡的人当中就有850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病。世界上平均每10秒钟就有一人因为糖尿病而死亡。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突破9240万,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而我国有70%的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患病,正规治疗率不到30%。若不及时控制病情,不仅患者会遭受病痛的折磨,导致人财两空的家庭悲剧,甚至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75岁的李联久老大爷,确诊糖尿病至今有20个年头了。每次见到他,都乐呵呵的,心态特别乐观。 但是,曾经也因为糖尿病而感到心慌失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