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研究中医药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前期综合征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分别口服滋肾养肝颗粒和逍遥丸及六味地黄丸。同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和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75%。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滋肾养肝颗粒对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研究中医药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前期综合征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分别口服滋肾养肝颗粒和逍遥丸及六味地黄丸.同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疗效和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75%.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滋肾养肝颗粒对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经前期综合征相当于中医学"月经前后诸证"。西医学多采用对症及激素治疗,远期效果不佳。中医调治经前期综合征具有明显优势,众多医家认为病位主要在肝,也涉及肾、脾、心、肺、冲任,治疗多从心肝肾调理,其中从肝论治经前期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机理以肝郁为主,不离调肾大则,治疗应以疏肝为大法,辅以滋肾补肾。 相似文献
4.
5.
6.
辨证治疗经前期综合征188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前期综合征,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分属“经前情志异常”、“经前乳胀”、“经前头痛”、“经前泄泻”、“经前口糜”等。我们自1996-1999年,辨证分型治疗经前期综合征188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辨证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艺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4):33-34
不少健康妇女的月经前期都有某种不舒服感觉和性情改变,出现头痛、烦躁、乳头胀痛、全身无力、疲劳、抑郁、四肢面目浮肿等。因本病包括两组互不相同,但常密切联系的症状,即神经精神症状及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故称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体内雌激素与助孕素失去了一定的平衡,而使雌激素相对增高,丘脑下部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感受器官过度敏感所致。祖国医学则认为此类症状的发生与经前机体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8.
9.
梳理近10年来临床治疗经前期综合征及对病因病机的研究文献资料发现,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专方治疗及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同时也应重视心理治疗。参考文献37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70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治疗,对照组以多虑平、谷维素治疗。疗效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2组疗效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4周末和8周末,HAMA评分2组均有显著下降,且治疗组对照组同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和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2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显著减少,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效果优于多虑平。 相似文献
11.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属中医“经前诸症”范畴。其病机主要为经前气血下注冲任,血海充盈而全身阴血相对不足,脏腑功能出现不平衡状态所引起。本病起源肝肾,累及心脾。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效果良好。近年来,已从传统的辨证施治(辨证分型治疗)、经方验方治疗发展到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药人工周期治疗,从临床疗效总结、疗效观察、机理探讨;从个案分析到设立若干组对照比较观察,并与现代科学研究密切结合,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了诊治水平,还对该病发病机理、物质基础、治疗作用进行了中西医结合客观化、微观化的研探。实验研究表明,本病发病与黄体功能不良、血清催乳素升高等激素周期性分泌失调有关,中医中药是通过对上述激素的周期性分泌调节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13.
<正> 经前期综合征是一种妇女常见病,现代医学以性激素治疗为主,效果不甚理想。本病在中医典籍中缺乏系统论述,本人采用中医方法辨证论治,疗效颇佳,兹举例介绍如下。 1 气滞血瘀,经前乳结 梁某,女,36岁。因丧偶致情志违和,近半年渐觉胸胁胀闷不舒,烦躁易怒,每于经前10d左右双乳出现结块如指头大,硬痛拒按,月经周期及经量正常,经色暗红有少量瘀块,舌质暗红,脉弦。证属肝郁气滞血瘀。治以疏肝理气解郁,活血祛瘀。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化裁:丹参、益母草各20g,柴胡、赤芍、当归、枳壳、香附、郁金、穿山甲、五灵脂、延朗索各12g,甘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均为2003~2005年门诊病人.经检查排除精神病,乳房肿瘤,慢性结肠炎,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以及属于青春期或更年期月经功能紊乱之妇女.平均年龄33.6岁,最小为20岁,最大为46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3个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应用逍遥散加味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资料观察 10 0例均为门诊患者 ,年龄 16~ 4 8岁 ,平均 32岁 ;病程 2个月~ 3年。2 治疗方法基本方 :柴胡、香附、当归、首乌、茯苓、白术各10g ,薄荷 3g ,白芍 12g。水煎 ,每日 1剂 2次分服 ,于经前 7~ 10天开始服用至月经来潮。烦躁发热 ,加丹皮、炒山栀 ;失眠 ,加炒枣仁、远志 ;头晕、头痛 ,加菊花、川芎 ;乳房胸胁痛 ,加元胡、川楝子 ;经前浮肿加车前子、益母草 ;腹泻 ,去首乌 ,加炒薏仁 ;阴虚加生熟地 ;血瘀 ,加丹参、鸡血藤 ;腰痛加川断、桑寄… 相似文献
16.
不少妇女在月经前1~2周出现生理上、精神上及行为上的一些改变。临床表现为精神紧张、抑郁、忧虑、烦躁、困倦、头痛、头晕、失眠、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神经过敏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可无明显诱因地哭泣或大怒,甚至孤僻地卧床不起,不愿理睬他人。还有的人会自觉乳房胀痛或出现面目及下肢浮肿、腹泻、全身疼痛、皮肤风疹块、口 相似文献
17.
18.
中医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香云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6,17(5):9-10
运用中医疏肝理气,温肾健脾、补养心脾、滋阴清热,养血活血等治疗方法。对60例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进行研究和研究,结果治愈37例,好转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占93%,并认为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肝的机能失调是造成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上强调整体观念,把气血双调作为本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 1994年起 ,运用疏肝调经法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62例 (年龄 2 1~ 4 2岁 ;病程 4个月~ 2 a) ,患者常于经前周期性的出现浮肿 ,头痛 ,乳房、少腹胀痛 ,经后各种症状自然消失 ,同时或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便秘、舌红少苔、脉弦数 ,或心下痞满、性情抑郁、舌淡苔白、脉弦滑 ,或月经不调、血块紫黑、少腹胀痛、脉弦涩。1 治法和结果 基本方 :柴胡 8g,当归 15g,白芍 12g,香附 12 g,郁金 10 g,白术 12 g,茯苓 15g,益母草 2 0g,甘草 5g。伴浮肿者 ,加泽泻、木通、猪苓、桂枝 ;乳房胀痛甚者 ,加青皮、木香、佛手 ;少腹胀痛甚… 相似文献
20.
钟金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7):2348-2349
经前期综合征(PMS)是指少数妇女在月经周期的排卵后期出现的一组躯体、情感、认识、行为的一系列异常征象。1985年提出的PMS有150多种症状,可归纳为躯体的和心理的2组症状。躯体症状常见为腹胀、乳房胀痛、盆腔痛、头痛、体质量增加和大便习惯改变等;心理症状为烦躁、攻击或侵犯性行为、沮丧、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精神紧张、缺乏集中意向、嗜睡、失眠、情绪波动和啼哭等。目前,现代医学认为这是一种心理神经内分泌疾患,可能与激素分泌量改变、神经调节失常、水钠潴留等因素有关,但治疗仍无明确统一的认识。中医学虽无此名,但在历代医书中也不乏对此病的论述,多散见于“经行发热”、“经行身痛”、“经行浮肿”等篇目之中,且中医辨证施治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就近10a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