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参环毛蚓体内细胞培养的最佳部位,为建立参环毛蚓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别提取参环毛蚓的皮、肠道、嗉囊、前列腺细胞进行培养,观察其细胞生长。结果:参环毛蚓的表皮和肠道细胞经培养后,细胞均有生长,并发现肠道细胞生长良好,5~6天后基本达到融合,细胞呈多边鹅卵石样,透明度及折光性强。另发现参环毛蚓的嗉囊、前列腺等部位的细胞没有增长迹象。结合形态学鉴定,原代培养及传代的细胞98%以上为肠上皮细胞。结论:参环毛蚓的肠道是建立细胞系的首选材料,采用此方法分离培养的肠上皮细胞数量多,均一性生长佳,可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选择最佳灭菌方法,建立参环毛蚓细胞原代培养实验体系.[方法]通过4因素和3水平的正交试验法考察不同浓度比例抗生素组合液对参环毛蚓细胞的灭菌效果,比较不同抗生素种类和浓度对参环毛蚓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结果]以抗生素组合液200 U/mL青霉素钠+400μg/mL硫酸链霉素+300U/mL硫酸庆大霉素+5μg/m...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参环毛蚓对重金属镉离子的耐受能力,为进一步探索参环毛蚓富集重金属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在菜园土壤基础上设置7个组别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镉污染环境,观察人工饲养条件下参环毛蚓在不同浓度镉离子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并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参环毛蚓不同部位的镉离子量。结果 参环毛蚓在土壤镉离子量为 40 倍、50 倍两组养殖 7 d 后死亡;30 倍组在 10 d 以后也有两条死亡,其余各组生长情况良好;参环毛蚓体内镉离子浓度随土壤镉离子浓度递增而增加。参环毛蚓能够在土壤中镉离子浓度 12 mg/kg 以下生存良好,其体内脏器中镉浓度可高达 70~90 mg/kg。该浓度是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的《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中镉限量指标的 233~300 倍。结论 参环毛蚓对重金属镉离子的耐受能力极强,这可能是其药材重金属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参环毛蚓、秉氏环毛蚓、日本杜拉蚓和天锡杜拉蚓炮制品中蚓激酶及其水解产物,建立斑点免疫印迹法评价相应生药材药效成分明确的中药炮制品质量新方法。方法以兔抗蚓激酶单抗为一抗,应用斑点免疫印迹法对地龙炮制品中蚓激酶及其水解产物作定性检测,杂交信号应用Quantity One软件作定量分析。结果现行中药材参环毛蚓与山东产地方品种:秉氏环毛蚓、日本杜拉蚓、天锡杜拉蚓炮制品中蚓激酶及其水解产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5.23、118.34、81.05、72.13μg/g。结论秉氏环毛蚓炮制品中蚓激酶及其水解产物与现行地龙炮制品参环毛蚓无显著差异,理论上可作为广地龙的替代品。斑点免疫印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无需大型设备,可用于地龙与类似中药材炮制品的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5.
地龙     
别名蚯蚓、曲虫、土蟺、赤虫、蛐蟮。来源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或缟蚯蚓等的干燥体。形态特征 1.参环毛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镉离子胁迫下,对参环毛蚓表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镉离子胁迫参环毛蚓染毒、HE组织切片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体表结构损伤的变化.结果:随着镉离子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增长,参环毛蚓的环带附近有充血肿胀、溃疡病变.在光学显微镜下,在低浓度组时,皮肤的超微结构却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皮肤角质层明显增厚,而在高浓度组时,表皮层发生溃疡,其皮肤的防御体系受到损坏,体表的角质层变薄.结论:重金属镉对参环毛蚓表皮结构具有明显的损伤,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增长,这种损伤更加明显,反映了参环毛蚓对该重金属的防御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良好的S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及鉴定方法。方法:选用4周龄SD幼鼠的肾皮质进行细胞培养,采用机械研磨、胰酶消化、过滤,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肾小管后,选择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及传代。制作细胞爬片,用免疫细胞化学(Cytokeratin 18表达阳性)进行鉴定。结果:肾小管上皮细胞围绕肾小管节段呈岛屿状向四周生长,4~5 d后基本达到融合,细胞呈多边鹅卵石样,透明度及折光性强。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原代培养及传代的细胞98%以上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结论:采用此方法分离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数量多,均一性生长佳,可重复性操作良好。  相似文献   

8.
经对我国地龙药材的药源调查与商品鉴定,结果表明,地龙的原动物主要有13种和变种。分别隶属于钜蚓科和正蚓科的3个属。其中90%以上的商品地龙来源于药典收载品种参环毛蚓Pherctimaaspergillum(E.perrier)和威廉环毛蚓P.guillelmi(Michaelsen)、栉盲坏毛蚓P.pectinifera(Michaelsen)及通俗环毛蚓P.vulgaris(Chien)。其它品种如背暗异唇蚓Allolobophoracaliginosatrapezoides(Ant.Duges)、湖北环毛蚓P.hypeiessis(Michaelsen)、秉前环毛蚓P.praepinguis(Gates)等9种蚯蚓仅在少数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9.
经对我国地龙药材的药源调查与商品鉴定,结果表明,地龙的原动物主要有13种和变种。分别隶属于矩蚓蝌的3个属,其中90%以上的商品地龙来源于药典收载品种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am和威廉环毛蚓P.guillelmi、栉盲环毛pectinifera及通俗环毛.vulgoris其它品种如背暗异唇Allolbophora caliginosa traprzoides、湖北环毛蚓P、hu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环毛蚓肠上皮细胞(IEC)对重金属镉离子(Cd2+)的耐受能力,探讨其耐受特性与广地龙药材重金属超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Cd2+对参环毛蚓IEC进行胁迫处理,分别利用台盼蓝染色法和噻唑蓝法测定细胞死亡率和细胞活力,并借助显微镜观察与比较参环毛蚓IEC胁迫处理前后的形态变化。【结果】IEC对Cd2+的耐受特性主要表现为:①未经孵育时IEC可耐受Cd2+的最高浓度为8μmol/mL;②胁迫处理24 h后IEC可耐受Cd2+的最高浓度为6.25×10-2μmol/mL;③胁迫处理48 h时,IEC可耐受Cd2+的最高浓度为3.125×10-2μmol/mL,上述3个浓度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地龙项下镉限量指标的2 997.33、23.33和11.66倍;④IEC对Cd2+的耐受性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与剂量呈负相关。【结论】参环毛蚓IEC对重金属Cd2+具有较高的耐受性。Cd2+对IEC的毒性作用不是接触性的损伤,而有可能是产生于细胞代谢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来鉴定广地龙及其混伪品。方法?提取广地龙及其混伪品的DNA。利用通用引物COⅠ序列对广地龙及其混伪品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双向测序。通过比对广地龙及其混伪品的COⅠ序列,找出广地龙的变异位点,设计出广地龙的特异性引物,用于广地龙及其混伪品的鉴定。对PCR反应条件退火温度、循环次数、DNA模板量和Taq酶用量进行适应性考察。结果?COⅠ序列不存在特异性,不同物种、不同品种的动物药均可扩增出750?bp大小的片段,无法鉴定广地龙及其混伪品。通过比对广地龙及其混伪品的COⅠ序列,设计出广地龙的特异性引物PA-f/PA-r。在建立的PCR反应体系中,只有广地龙可以获得574?bp的基因片段,其他混伪品未扩增出相应条带。结论?设计的广地龙特异性引物可以准确、成功鉴别广地龙,与其他混伪品区分,为广地龙的品种鉴别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裸鼹鼠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研究裸鼹鼠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特性。方法结合传统的消化培养法和组织培养法进行裸鼹鼠和小鼠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CCK-8(cell countingkit)细胞计数比较研究两种物种成纤维细胞的生长速率和细胞周期。以不同浓度接种裸鼹鼠肝脏成纤维细胞,CCK-8计数细胞24h、72h、96h、144h细胞密度。结果结合消化培养法和组织培养法两种细胞原代培养方法,裸鼹鼠及小鼠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状态良好。裸鼹鼠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速率显著高于小鼠成纤维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比例与小鼠比较,显著较高。以1.5×10^4/ml以上的浓度接种裸鼹鼠成纤维细胞能使细胞在两天内进入细胞生长对数期。结论结合消化培养法和组织培养法的原代培养方法能提高细胞原代培养的效率,裸鼹鼠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小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蝇细胞培养的方法。方法分别取家蝇初孵幼虫、无菌家蝇卵初孵幼虫以及家蝇卵(胚胎)进行细胞培养,采用不同方法传代,观察细胞生长。结果取家蝇初孵幼虫进行培养,易出现霉菌污染,培养不能成功;用无菌的家蝇卵初孵幼虫进行培养,细胞生长较慢;用家蝇卵(胚胎)进行细胞培养,细胞生长快。直接吹打法传代,细胞不能生长;机械刮取法细胞能生长,但细胞容易丢失;胰酶消化法传代,细胞能迅速生长。结论取家蝇卵(胚胎)进行细胞培养,并用胰酶消化法传代是最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乳鼠成骨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及改良成骨细胞原代培养常用方法,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取材于出生2~3d小鼠颅骨,以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成骨细胞,并进行细胞接种与传代。细胞采用Gomori钙钴法染色并进行细胞形态观察,鉴定成骨细胞起源,根据细胞的生长曲线以及贴壁率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原代培养48h后,大量细胞贴壁生长,呈长梭形或有2~3个突起,胞质透亮、饱满,7d后细胞铺满整个平皿底面。所得细胞经Gomori钙钴法鉴定,证实为成骨细胞。细胞接种后第1个24h为细胞潜伏适应期,第2~7个24h生长曲线基本为线性曲线,是细胞的对数生长期。细胞贴壁主要发生在接种10h之内。结论: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成骨细胞是一种可靠、简便、快速的细胞原代分离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UASMC)原代.传代培养的最佳方法,并初步建立其永生株。方法 采用人脐动脉血管中膜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比较不同培养养基对原代及传代细胞增殖的影响;选择标记为新霉素(G418)的带有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结果 经α肌动蛋白鉴定,组织块贴壁洒可获得高纯度的HUASMC。原代培养的HUASMC1-4代细胞增殖能力强,生长旺盛,此后细胞的增殖逐渐降低,到第10代几乎丧失增殖力。原代培养以MCDB131为最佳培养基。hTERT转染细胞克隆由长梭形变为短梭形,接触抑制消失,生长速度快,目前已传至20代,增殖能力与第1代无差别。转染前后平滑肌特异的α-肌动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hTERT转染的HUASMC保留了HUASMC的基本生物学特征,能保持较强的增殖能力持续传代。  相似文献   

16.
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基联合法培养原代人牙龈上皮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方便、快速、原代培养成功率高的人牙龈上皮细胞培养方法.方法:用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人牙龈组织上皮层7~10 d,然后换用无血清的EpiLife角化上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加速已移出的上皮细胞分裂、增殖和游走.对培养出的上皮细胞进行组织学、形态学检测、单克隆角蛋白的鉴定和生长曲线测定.并比较联合培养方法和其他两种单独应用有血清DMEM培养基或无血清EpiLife培养基对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17~22 d内可获得供实验用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成功率为90.6%.倒置显微镜下见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呈铺路石样生长.免疫组化染色角蛋白抗体阳性.同有血清培养基相比,无血清培养基能促进上皮细胞的迁移、游走,加速其分裂、增殖.结论:用有血清培养基和无血清培养基联合培养,可以方便、快速、成功地培养出人原代牙龈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2种分离培养方法所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长特征和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的比较,提供一种可以快速、安全、高效地为临床和实验提供大量优质MSCs的方法。方法提取C57BL/c小鼠的骨髓,分别作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贴壁培养分离法分离培养MSCs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29+、CD31-、CD34-、CD45-表达水平,并比较各自所得细胞的生长曲线;ELISA检测培养液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DF‐1α浓度并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与密度梯度离心法比较,全骨髓贴壁分离法所得原代细胞有较快的生长速度,较短的生长周期;培养液中VEGF和SDF‐1α浓度也稍高于密度梯度离心法。结论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可以快速、方便、有效地为临床和实验提供大量MSCs ,所得细胞的培养环境优于密度梯度离心法,减少了对细胞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胎儿骨髓中分离培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并进行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探讨MSC的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MSC,采用差速贴壁培养方法纯化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并观察不同方法处理的培养界面对细胞贴壁和生长的影响。结果通过分离纯化培养,光镜下细胞形态以长梭形、不规则多角形为主;IV型胶原包被和Co60照射(照射量6GY)处理的培养瓶更利于MSC的贴壁、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44( )、Stro-1( )、CD14(-)、CD34(-)、CD45(-)、CD11b(-)。结论采用贴壁筛选法和差速贴壁法结合可获得较高纯度的MSC,并且细胞生长良好,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扩增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改良组织块细胞培养法,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正常兔膝关节滑膜组织,剔净后剪成碎块,用灭菌滤纸吸掉组织上附着的水分,碎片接种于培养皿,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形态特征。取第3代对数期细胞,用CCK-8法绘制其生长曲线,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兔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形态为长梭形纤维样,细胞生长力较旺盛,生长曲线为典型的"S"型,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第3代细胞强表达波形蛋白。结论改良组织块法可以分离培养出兔成纤样维滑膜细胞,方法简便,成功率高,满足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