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东垣,金元四大家之一,其创立的脾胃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李东垣脾胃学说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内经》,而张仲景、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对李东垣影响也较深,尤以张元素的直接经验对李东垣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影响尤为深刻。李氏认为"脾胃为生化之源",人以胃气为本,人身机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依赖于脾运胃纳。文章从该学说形成的时代背景、典籍和师承的启示及理论依据3方面对李东垣脾胃学说理论作以初探。  相似文献   

2.
李东垣“内伤脾胃”学说管窥刘杰张志立张玉红1(河南省柘城县中医院,河南476200;1巩义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451200)主题词李杲脾胃学说/分析“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是李东垣先生在张元素脏腑气血辨证理论的启发下,结合自己行医实践而创立的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3.
李东垣继承先贤理论,系统总结、阐发脾胃的生理功能与发病特点,形成了以脾胃功能为核心,气机升降为主线,甘温除热降阴火为具体措施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目前肿瘤的中医治疗同样强调改善脾胃的功能及气机的升降,与李东垣学说颇有相似之处。因此,深刻理解李东垣"补中、升阳、降阴火"理论并灵活运用,对肿瘤的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浅谈仲景的脾胃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脾胃大家,如李东垣、叶天士等皆为世人所熟知,但追溯脾胃学说的源头,当首推张仲景之脾胃学术思想.仲景在其<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将<内经>确立的脾胃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对后世脾胃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将从伤寒的发病、传变、治疗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仲景的脾胃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历代脾胃大家,如李东垣、叶天士等为世人皆知,但追溯脾胃学说的源头当首推张仲景之脾胃观。如《古今医统》云:“汉仲景著《伤寒论》,专以外伤为法,其中顾盼脾胃元气之秘,世医鲜有知之者”。仲景在其《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将《内经》确立的脾胃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对后世脾胃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李东垣正是继承发展了仲景脾胃学术思想,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能滋养元气”,创立了升发脾阳之说,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脾胃学说;而叶天士据此提出滋养胃阴学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脾胃学说。仲景在立法、组方、用药上匠心独具,处处顾护脾胃,其养胃扶正以祛邪及祛邪而不伤脾胃的治法,体现了以脾胃为本的指导思想。现从以下七方面讨论仲景治疗学中的脾胃观。  相似文献   

6.
仲景脾胃学说临证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将《内经》脾胃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对后世脾胃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追根溯源,历代脾胃大家,如李东垣、叶天士等,无不推崇仲景脾胃学术思想。作者通过系统学习仲景脾胃学说,结合临床实践,受益匪浅,仲景首创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疾病,重视阳气的作用,推崇温补脾胃,重视脏腑气机的上下通畅,强调行气导滞。  相似文献   

7.
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将《内经》脾胃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对后世脾胃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追根溯源,历代脾胃大家,如李东垣、叶天士等,无不推崇仲景脾胃学术思想。作者通过系统学习仲景脾胃学说,结合临床实践,受益匪浅,仲景首创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疾病,重视阳气的作用,推崇温补脾胃,重视脏腑气机的上下通畅,强调行气导滞。  相似文献   

8.
脾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脏器,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生化气血,滋长精气,被称为“后天之本”,历代医家颇为重视。李东垣《脾胃论》的问世,为脾胃学说奠定了基础。在中医学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众多医家在理论和临床上潜心研究,不断完善,运用脾胃学说治疗多种疾病,收效颇丰。兹参阅部分医家关于脾胃病治疗的经验及论述总结归纳,以供参阅。1升降相因,脾胃同治掌握脾胃升降理论,对脾胃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阐述有极其重要作用,且在脾胃病的治疗中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古今医家用此治疗脾胃病,阐发颇…  相似文献   

9.
李东垣脾胃学说的特点与用药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的脾胃学说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李东垣师承张元素,对其“古方今病,不相能也”的观点颇为推崇。在尊重实践,反复验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并立“甘温除大热”大法。其创制的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补脾胃升阳泻阴火汤等为补益脾胃、升举阳气、甘温除热治法开拓出一条新路,成为补土派的代表人物,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中医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叶天士对中医脾胃学说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精华部分之一,它的形成是历代医家不断努力,经过临床实践进行总结升华的结果。从《内经》中提出“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人以胃气为本”的基本脾胃理论,至仲景《伤寒论》形成其雏形,再到李东垣《脾胃论》形成较完整的体系,直至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的补充发挥,  相似文献   

11.
张锡纯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论治脾胃,补前人之未备,张锡纯谓脾胃乃后天之本,其引《易经》中的"至哉坤元,资生万物",来阐述脾胃为人一身之本的思想,又把李东垣"扶脾阳"的脾阳学说和叶天士"益胃阴"的胃阴学说两者相结合,创立了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12.
颜德馨教授从医临证近70年,诊余除研读医经外,尤喜钻研历代名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用药特色,在此基础上参以个人的临床感受,加以发挥运用。文章着重介绍颜老对历代名医张仲景、李东垣、张景岳、叶天士、王清任学术经验的感悟与发挥:1)颜老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其法和方,不仅适宜于外感热病,而且可触类旁通,更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内伤杂病。2)颜老临床服膺李东垣学说,常用健脾益气、升提中气、温补脾肾、补益心脾、健脾化痰、消食导滞等法,从脾胃论治,灵活化裁,确具疗效。3)颜老根据张景岳"阳非有余"之观点,临床常用温补肾阳之味,振奋功能以消阴霾,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多有验者。4)颜老颇为赞同叶天士所创治胃"宜凉、宜润、宜降、宜通"之"养胃阴"说。5)颜老在王清任治则的基础上提出"衡法",其独立性在于直接作用于气血,流通血脉,改善机体功能与新陈代谢,防病治病。  相似文献   

13.
颜德馨教授从医临证近70年,诊余除研读医经外,尤喜钻研历代名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用药特色,在此基础上参以个人的临床感受,加以发挥运用。文章着重介绍颜老对历代名医张仲景、李东垣、张景岳、叶天士、王清任学术经验的感悟与发挥:1)颜老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其法和方,不仅适宜于外感热病,而且可触类旁通,更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内伤杂病。2)颜老临床服膺李东垣学说,常用健脾益气、升提中气、温补脾肾、补益心脾、健脾化痰、消食导滞等法,从脾胃论治,灵活化裁,确具疗效。3)颜老根据张景岳“阳非有余”之观点,临床常用温补肾阳之味,振奋功能以消阴霾,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多有验者。4)颜老颇为赞同叶天士所创治胃“宜凉、宜润、宜降、宜通”之“养胃阴”说。5)颜老在王清任治则的基础上提出“衡法”,其独立性在于直接作用于气血,流通血脉,改善机体功能与新陈代谢,防病治病。  相似文献   

14.
金元时期脏腑辨证学说经张元素总结发展成为完备的辨证论治体系。刘完素的脏腑病机论、李杲的“脾胃论”、朱丹溪的“相火论”等丰富了对各脏腑病机病证的认识。当时的理学、道教从方法论的高度深刻影响了各家对脏腑病机病证的认识,他们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将脏腑辨证的方法普遍运用于临证各科。  相似文献   

15.
金元时期脏腑辨证学说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元时期脏腑辨证学说经张元素总结发展成为完备的辨证论治体系。刘完素的脏腑病机论、李呆的“脾胃论”、朱丹溪的“相火论”等丰富了对各脏腑病机病证的认识。当时的理学、道教从方法论的高度深刻影响了各家对脏腑病机病证的认识,他们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将脏腑辨证的方法普遍运用于临证各科。  相似文献   

16.
阴火理论是东垣脾胃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脾胃学说理法方药的各个方面。阴火"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的论述体现了脾胃元气充足对机体气机升降,心肾水火调和的枢纽作用,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的甘温除热理论,从中焦脾胃入手,通过补脾胃、升阳气、泄阴火,可以达到交通心肾、交济水火的目的,为临床调理脾胃治疗复杂、疑难疾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消化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影响着患者们的生活质量。张立平教授认为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证属本虚标实,临床治疗当从调理中焦-脾胃肝为切入点,强调"脾胃为本""中焦一体"的治疗思路,总结出脾胃虚弱、肝郁脾虚两个证型,临证时以培土达木为基本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