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偏头痛风热证动物模型的建立、评价与药物反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尝试建立偏头痛风热证动物模型。方法:使用热风及硝酸甘油协同诱导建立大鼠偏头痛风热证模型,通过图像采集、分析技术研究模型大鼠风热证生物表征(舌象、耳廓、眼结膜)的变化,并以芎芷地龙汤进行反证。结果:硝酸甘油组与风热硝酸甘油组舌灰度值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治疗组与硝酸甘油组相比略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观察硝酸甘油组耳廓、眼结膜血管充血明显;热风因素在本实验中未对舌象、耳廓、眼结膜产生明显影响。结论:硝酸甘油皮下注射可引起生物体征(舌象、耳廓、眼结膜)的改变,偏头痛风热证模型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青银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L01378号批文,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6家医院对新药中药6,2类(原新药中药7类)青银注射液进行Ⅱ期临床试验,通过以清开灵注射液为平行对照,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的研究评价青银注射液通过静滴给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大鼠长期脾虚和热证造模的初步病理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慢性虚证病理改变具有内在性,其模型较难复制的现状,初步观察了病理生理对比性较强的两种证型-大鼠长期(26周)脾虚造模和热证造模的多脏器组织病理。结果表明,长期脾虚造模的病理变化以慢性为症及和脏器退行性病变为主,这是较短期的造模所不及的,长期热证造模的病理变化与脾虚组为类似趋势,但组织病理上有显著不同,各脏器损伤不严重,免疫功能受损也轻,由此说明,长期脾虚和热证造模的病理变化是在增龄引起民的病理  相似文献   

4.
动物模型是动物实验研究的首要因素 ,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塑造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现就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在病因学、实验动物、评判标准以及病证结合方面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判定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候动物模型是中药复方及中药制剂药效和药理研究的基本工具,而复制能充分体现中医证候特征的动物模型是准确反映中药药效的前提.从模型动物宏观表现判定或个别理化指标判定、以方测证、根据造模因素推测认定是病证结合证候动物模型目前使用的几种判定方法.通过分析这几种方法的不足,提出采用临床诊断标准的等效对应进行动物模型证候属性的判定是较为科学和合理的,并详细阐述了采用临床诊断标准的等效对应进行动物模型证候属性判定中的3个关键问题:证候临床诊断标准中的宏观指标在模型动物的宏观等效对应、证候临床诊断标准中的微观指标在模型动物的微观等效对应、证候临床诊断标准中的宏观指标在模型动物的微观等效对应及关联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头痛,其发病机制及病理机制至今不明,目前占有主导地位的理论有血管源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和皮层扩布性抑制学说。动物模型正是在上述理论基础上建立的。本文拟对偏头痛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从病因病机、中医辨证施治、中药运用等方面探讨偏头痛从风论治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为偏头痛的中医临床诊治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8.
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物模型是动物实验研究的首要因素,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塑造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现就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在病因学、实验动物、评判标准以及病证结合方面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热证禁灸说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伤寒论》的误解,张仲景只是针对"火法"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火逆"、"火劫"的危害,以提醒后人需谨慎用灸,并不代表着这些病证就在禁灸之列;热证施灸是指针对临床中医辨证病性属热的各科病证用艾灸治疗的方法,这些病证包括实热证、虚热证等外感、内伤及外科疮疡痈疽等病证。认为施用灸法只要辨证准确、取穴精确、灸时恰当、灸量适当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并不必拘泥于"热证禁灸"或"热证可灸"之说。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博博 《医学综述》2011,17(10):1447-1450
偏头痛是一种由体外触发和体内病理生理机制相互作用、伴有神经心理及胃肠症状、具有遗传性及复发性的头痛综合征。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动物模型基于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皮层扩散抑制学说和血管学说等理论而建立。现从造模机制、特点、适用范围及效度等方面对目前常用的偏头痛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寒湿困脾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中医寒湿困脾证动物模型。方法:采取寒湿环境+寒凉饮食+高脂鼠料饲养的复合因素法造模21 d,然后采用胃苓汤干预治疗14 d反证模型是否成功。造模及药物反证过程中,观察鼠的外观表现,并检测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血浆胃动素(MTL)和血清胃泌素(GAS)水平。结果:模型鼠外在表现符合寒湿困脾证的主要特征,且模型组鼠的体质量、尿D-木糖排泄率、血清GAS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血浆MTL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经胃苓汤干预治疗后,模型自然恢复组和胃苓汤反证组鼠的外在表现、体质量、尿D-木糖排泄率、GAS和MTL水平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P<0.01),且胃苓汤反证组鼠的改善较模型自然恢复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采取寒湿环境+寒凉饮食+高脂饲料复合因素法建立的寒湿困脾证大鼠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寒湿困脾证的特点,符合中医药证理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大鼠模型。方法32只未成年Wistar雌鼠,随机分为常规刺激组和过度刺激组。过度刺激组:22日龄Wistar雌鼠连续4天皮下注射含有10 IU PMSG的生理盐水0.2ml,至26日龄皮下注射含有30 IU hCG的生理盐水0.2ml。设立对照组为常规刺激组:24日龄Wistar雌鼠皮下注射含有10IU PMSG的生理盐水0.2ml,再予皮下注射含有10IU hCG的生理盐水0.2ml。测血E2水平,尾静脉注入美兰溶液30min后取腹腔灌洗液和卵巢,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腹腔灌洗液和卵巢组织中的美兰含量来判断腹膜和卵巢血管通透性;比较两组间卵巢重量,血E2水平及卵巢、腹腔液中美兰含量。结果注射hCG 48h后,过度刺激组大鼠卵巢重量、血E2水平、腹腔液和卵巢中美兰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刺激组。结论利用适当日龄Wister大鼠可以成功构建OHSS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抽动-秽语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建立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动物模型,为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支撑。方法实验动物选择刚成年SD大鼠,亚氨基二丙腈腹腔连续注射7 d,采用行为学观察大鼠自主运动和刻板运动评分,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组织DA、NE含量,组织学检查脑组织神经元病理学变化等对模型综合评价。结果模型大鼠的运动行为和刻板运动呈现典型的抽动秽语综合征行为特征,脑组织DA、NE含量以及神经元数目和形态等神经生物学病变明显。结论亚氨基二丙腈腹腔注射可诱发大鼠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模型。  相似文献   

14.
Wistar大鼠代谢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构建、评价高脂高盐膳食诱导的代谢综合征大鼠动物模型。方法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普通膳食和高脂高盐膳食。然后每2-4周观测一次体重、血压和血糖,24周后进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和正常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并观测血脂、内脏脂肪量和体长。结果模型组的体重、内脏脂肪、血压、胰岛素、甘油三脂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并表现出显著的胰岛素抵抗。结论给大鼠高脂高盐膳食可诱导出符合或接近临床的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湿热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余年来湿热证动物模型(包括温病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肝胆湿热证、肾病湿热证、大肠湿热证、肺炎湿热证及多发性肌炎湿热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中医湿热证病因及证候特征的角度对不同的造模方法、造模条件进行比较评价,为湿热证实验研究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20余年来湿热证动物模型(包括温病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肝胆湿热证、肾病湿热证、大肠湿热证、肺炎湿热证及多发性肌炎湿热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中医湿热证病因及证候特征的角度对不同的造模方法、造模条件进行比较评价,为湿热证实验研究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经前期综合征的机制研究及其治疗药物的研发都离不开有效的动物模型的建立,目前常用的动物模型都有其局限性,而药物诱导加社会环境应激模型则可以较好地表现经前期综合征症状。现阶段研究经前期综合征的动物模型出发,总结分析常用的动物模型及最新的经前期综合征动物模型,以期为经前期综合征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模拟建立大鼠40%小肝移植大鼠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肝周骨骼化去神经效果解剖,原位灌注和肝切除术建立大鼠原位40%小肝移植动物模型.结果 40%小肝原位部分肝移植1d生存率为90.0%(18/20),2 d生存率为85.5% (17/20),4d生存率为65.0%(13/20),7d生存率为60.0% (12/20).结论 通过技术改进,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及模型的稳定性,成功建立小肝移植大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张玥  王雁南  刘明 《医学综述》2007,13(10):758-760
糖尿病动脉硬化动物模型在病因学、病理学以及防治方面的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围绕糖尿病动脉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机制、实验动物的选择、模型的应用及评价等方面,综述糖尿病动脉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