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太平御览·疾病部》外科资料共载外科疾病18条,共19种,致病因素包括六淫、情志、外伤、地理因素、食物、家族、先天、肥胖、神秘原因等,治法分为内治和外治两种,内治为服食药物,外治可分为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引流法、熨法、浸渍法、巫术疗法、内服加外用法等。这些资料有着与医学专著不同的特点,引文无出自医学专著者,重叙事、说理,轻病因、病机,提供了许多历史人物疾病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2.
3.
研究《太平御览》中医内科疾病的病名、病因及治疗。全书共计31种中医内科疾病,内容主要见于疾病部、药部及方术部。病因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起居不节、先天因素及其他因素。治法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其内科疾病资料有百家共鸣、不成体系的缺点,但在研究古代医学文献、丰富医学理论、拓展治疗思路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古人对丹药的认识经历了以下过程:先认为其无毒有益、延年益寿,不断探索其炼化方法,后逐渐认识到丹药毒性,服食修摄之风渐止。这种认识的转变来自实践经验,需要推翻前人观点的勇气和魄力,同时对于探索中医理论更新与重组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太平御览》是北宋初期一部大型官修类书,由李昉等历时6年多奉敕编纂而成。全书1000卷,分55个门类,达500多万字,引录宋之前古籍文献1690种。在方术部、疾病部、药部、人事部、香部、职官部、饮食部等含有大量医药内容。其中,《疾病部》共6卷,3万多字,记载疾病56种,引录文献168种,史料计535条。其内容广博、类编清晰、引文翔实,对研究医学史和疾病史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文章从疾病内容、引录文献、学术价值等三个方面就《疾病部》进行简要考述。  相似文献   

6.
《太平御览》内容宏富,是宋代四大类书之一。涉及医药内容比较集中的是人事部、道部、方术部、疾病部、饮食部、药部六个部类。对《太平御览》医药资料按内容进行归类,基本可归纳为人体、养生、疾病、本草、医药史五个方面。《太平御览》收载医药资料的特点:广征博引,引文以非医书籍为主;保存佚文,古书旧貌得以再现;中心突出,材料以类目为统领;出处详明,材料来源清晰可循。  相似文献   

7.
《太平圣惠方》论治中风的特点和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圣惠方》治疗中风的特点是以古续命汤为基础.结合辨证,结合多种治法变化而应用于临床,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精神。续命汤是宋前治风之主方.基本由辛通、行血、补气、清热四类药物组成.其中辛通类药物起主要治疗作用.非但为祛风而设.而且有疏通络隧、流通气血之效.乃为中风之病本而设。《圣惠方》确立了以续命汤为基础.结合临床辨证.融入养阴清热、平肝熄风、涤痰通络、益气和血、滋补肝肾、芳香开窍、活血化瘀等多种治法的新的治风模式。  相似文献   

8.
《太平圣惠方》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大型综合类方书,全书共100卷,分1670门(类),收方16834首,内容涉及五脏病证、外科、骨伤、金创、胎产、妇、儿、丹药、食治、补益、针灸等方面的内容。该书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对后世方剂学医书的编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太平圣惠方》系统总结了隋朝以前的医学成就,是中国医药学史上第一部病因、病理、证候学专著,宋朝“监局用此书课试医生”[1],足见该书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学术权威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妇人诸疾卷收录83方,认为其选方用药具有以下特点:收录方剂多为历代效方,或当代验方,且适时增补续添新方;方中用药多为补益温散之品,偏重调理气血;剂型以丸、散、汤剂为主,药物根据不同要求分别精细炮制,且制剂时添加辅料亦根据功效有所改变;服用时以煮散法为主要方法,调服法则根据辨证选用不同汤饮送服。在学术上继承了汉唐重视胎产的特点,并初步形成了"妇人调其血"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为我国宋代官方颁布的一部方剂药典,也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中成药专书.它在宋元时期盛行二百余年,但在金元以后,一些医家对其颇有微词.至今学术界仍是众说纷纭,因而有必要重新审视此书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现做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中医外科学的起源和形成历史,进行了概略而系统的讨论。认为:处理外科疾病是人类最早的医事活动之一,中医外科学起源于商周时期,初步形成了春秋,战国和秦汉六朝时期,经验不断积累于隋唐时期,不断完善和发展于宋金元形时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建立胸科疾病围手术期中医辨证标准,对150例胸科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3天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胸科手术患者术前痰证占45.3%,其次为血瘀证(17.3%)和气滞证(16.0%)。术后虚证增多明显。气虚、阴虚、血虚证共51例,占34.0%。兼夹证术前、术后分别为37.5%和42.0%。手术前无证候者术后也大多无证候。结论:胸科患者术前多属实证,证型以痰证为多见;术后属本虚标实,以气虚痰瘀、脾虚痰湿最为多见。痰浊为主要致病之邪,手术前后化痰可作为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治则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中医四诊辨证评估急诊患者,让急诊、危重患者得以及时救治。方法:应用望、闻、问、切等辨证方法,对危重患者疾病存在的态势、发展的趋势,进行评估护理,为及时救治提供依据。结果:能及时、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性质,让危重患者得到及时诊治,挽救患者生命。结论:中医学的四诊辨证方法在临床中的灵活应用,既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医整体护理辨证水平,使中医护理工作更具有特色。  相似文献   

14.
介绍医院临床科主任绩效考核指标的选择、实施方法和存在问题。认为要处理好临床科主任考核与岗位分析、岗位胜任和持续沟通的关系,并结合研究型中医院的自身特点,科学选定关键考核指标及其量化,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医药产业化发展探讨(三)——中药企业部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核心是中药企业。在中国即将加入WTO的今天 ,我国中药企业面临着机遇和风险同在 ,挑战与失败共存。文章从中药企业的现状及面临的困难入手 ,从组织结构 ,科研新产品开发 ,人才资料利用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医药行业进行了对比 ,对我国中药企业入世的利弊及与中药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 ,中药企业如何扩大出口等内容进行了分析 ,同时就中药企业与中药产业化发展的系统性、策略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系统的讨论中医外科手术学的起源和形成历史。认为中医外科手术初步形成于商周及秦汉时期。丰富和发展在隋、唐、宋时期,完善和成熟在元、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浙派妇科具体内涵,总结各流派的起源传承、著作文献、学术思想等。[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研究,结合实地田野调查,明确浙派妇科包含具体流派,整理其传承脉络、发展历史及相关著作文献,归纳其学术思想,探讨浙派妇科的传承。[结果]浙派妇科具体包括萧山竹林寺女科、宁波宋氏妇科、海宁陈木扇女科、绍兴钱氏妇科、杭州何氏女科以及其他妇科流派。这些妇科流派最早起源于五代,传承千百年,学术思想总体特色有历史悠久,学术著作众多;重视问诊,活用生化加减;用药轻灵,重视疏肝解郁;衷中参西,勇于开拓创新。同时各流派保留各自特色:竹林寺女科融合民间医学与佛教医学的特色;宋氏妇科和陈木扇女科继承宫廷医学辨证严谨、理法方药俱全的特色;钱氏妇科和何氏女科源于越地,其学自成一派。在传承方式上浙派妇科有传统传承方式之家传与师带徒,现代传承方式之学堂与高校教育。[结论]浙派妇科包含多个传承千百年的中医妇科学术流派,这些流派学术著作丰富,学术思想各具特色。在传承上,师带徒结合学校教育、组建学术流派工作室的方式更有利于浙派妇科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走向临床工作的第一步,通过总结近年的带教经验和分析临床见习教学的特点,认为对中医专业见习学生麻醉临床带教应注重中西医基础理论的差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医学生临床见习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医发明的技术是一个庞大系列,不仅是技术形态,更本质的是技术原理,技术原理是中医科学原理的技术化。着重探究了中医发明的五组基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及其主要发明点,包括以藏象规律为基础以辨证为目标的"四诊"技术,以治本为核心斡旋人的生命运动的防治技术,把自然药物中医化的中药技术,把药性和药效复杂化的方剂技术,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式非药疗法。认为中医技术迥异于西医技术的关键,在于不同的技术原理,它由两种不同的医学原理转化而来。中医技术要复兴,必须从战略上突破,关键要抓技术原理及其发明点。中医的技术原理代表着医疗技术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其复兴和创新将引起医疗技术和医疗模式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