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CHD合并2型糖尿病并行PCI的患者,输血科收集患者资料,按照是否服用二甲双胍分为二甲双胍组(n=45)和非二甲双胍组(n=75),男86例,女34例,年龄(62.55±11.71)岁,年龄范围为36~87岁。二甲双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非二甲双胍组仅实施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及氯吡格雷抵抗率、花生四烯酸抑制率和阿司匹林抵抗率。结果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ADP抑制率[(46.18±21.75)%]高于非二甲双胍组[(37.68±11.90)%],MAADP[(35.91±10.98)mm]、氯吡格雷抵抗率[24.4%(11/45)]低于非二甲双胍组[(44.35±11.71)mm、42.7%(3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花生四烯酸抑制率[(66.86±21.09)%]、阿司匹林抵抗率[17.8%(8/45)]与非二甲双胍组[(69.91±23.25)%、22.7%(17/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改善CH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敏感性,根据病情口服一定剂量的二甲双胍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老年人甲真菌病临床及致病菌特点,指导老年人甲真菌病的防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收治的93例老年甲真菌病患者(437个病甲,老年组)及102例非老年人甲真菌病患者(401个病甲,非老年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病甲分型、位置、感染菌种、混合感染情况等。结果老年组437个病甲中,最常见的临床损害为全甲毁损型(TDO) 196个(44. 85%),其次为远端侧位甲下型(DLSO) 174个(39. 82%),白色浅表型(WSO) 30个(6. 87%)。非老年组401个病甲中,最常见的临床损害为DLSO 261个(65. 09%),其次为TDO 74个(18. 45%),近端侧位甲下型(PSO) 21个(5. 24%);老年组患者手足同时感染者为18个(19. 35%),非老年组为9个(8. 82%);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均以红色毛癣菌为主要致病菌,分别为31株(64. 58%)、28株(68. 29%);老年组5例(5. 38%)培养出两种菌感染,非老年组均为单一菌种感染。结论老年人病甲以TDO为主,且易手足同时感染,红色毛癣菌是其主要致病菌,但较非老年人更易出现混合菌种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方法及中药制剂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对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T2DM)伴DPN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甲钴胺组(甲钴胺组)和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组(联合组)各40例,甲钴胺组静注甲钴胺1 mg/d,联合组在此组基础上,静脉加注灯盏花素70 mg/d,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单用甲钴胺组的77.5%(P<0.05);联合组治疗后纤维蛋白浓度、细胞积压、全面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且显著低于甲钴胺组(P <0.05);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扣运动传导速度(MCV)分别为(45.5±1.4)m/s、(54.9±3.7)m/s和(47.6±1.3)m/s、(52.6±2.7)m/s,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单用甲钴胺组治疗后水平(P<0.01).[结论]在使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灯盏花素可显著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盐酸甲氧明对复合麻醉下行开胸肺叶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甲氧明持续输注组与甲氧明单次推注组,每组30例。甲氧明持续输注组在气管插管后盐酸甲氧明2μg/(kg·min)持续输注,当发生低血压时单次静脉注射甲氧明1 mg。甲氧明单次推注组在气管插管后,患者出现低血压时缓慢(30 s内)静注盐酸甲氧明1 mg。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结果甲氧明持续输注组低血压(16.67%)、心动过缓(20.00%)的发生率低于甲氧明单次推注组(73.3%,53.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高血压(40.00%vs.46.67%)和心动过速(43.33%vs.40.00%)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甲氧明持续泵注能有效降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程雄 《华西医学》2016,(4):736-738
目的了解德阳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甲状腺功能检查(甲功)的异常情况,并分析异常类型及人群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医院体检中心2014年1月-9月体检人群的甲功检查报告,结合体检者个人信息,对甲功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和抗体指标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 220例体检人群中,甲功指标异常201例(16.48%);临床甲功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检出率为1.14%,亚临床甲功指标异常(亚临床甲亢+亚临床甲减)检出率15.33%。甲功指标异常者中57.71%合并抗体指标阳性;1 019例甲功正常者中抗体指标异常183例(17.96%),其中抗体指标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TPOAb 9.62%、Tg Ab 8.24%、TRAb 4.12%。甲功指标异常在40~49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达18.48%。结论德阳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甲功检查异常检出率较高,健康体检能及时发现亚临床甲功异常,尤其应该注重40~49岁人群的甲功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临床的分布特征,为研究降低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发生率的护理及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检出的103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并对分离菌株的来源科室和患者感染部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的103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科室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重症医学中心(29例)、呼吸内科(26例)、肾内科(15例)、脑外科(12例)、神经内科(9例)、心胸外科(6例),以及其它科室(6例);感染部位由多至少依次为呼吸道(37例)、泌尿道(24例)、心导管相关性(10例)、浅表伤口和溃疡(9例)、导尿管(8例)、眼及耳部(8例)、深部伤口(5例)、手术切口(1例)以及脑脊液(1例),各病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存在明显的差别(P0.01),感染部位分布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有效隔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重视重点科室患者的消毒、隔离护理是有效预防和控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靶向黏蛋白1(MUC1)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方法:以HL-60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空白对照、ATRA、汉防己甲素和ATRA+汉防己甲素,共4组。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的变化;用NBT还原实验分析细胞分化能力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表达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UC1表达的变化。结果:汉防己甲素可以诱导HL-60细胞分化;ATRA+汉防己甲素组NBT还原阳性率明显高于ATRA和汉防己甲素组(P<0.05);ATRA+汉防己甲素组CD11b+细胞百分率(43.62%±1.38%)明显高于汉防己甲素(15.25%±2.11%)、ATRA(21.84%±7.53%)和空白对照组(8.16%±1.01%)(P<0.05);汉防己甲素组MUC1蛋白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ATRA组(P<0.05)。结论:汉防己甲素体外能协同ATRA使HL-60细胞分化成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UC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劳动中指(趾)远端因挤压伤、挫伤、击伤而引起的甲下血肿,颇为常见。甲下血肿疼痛剧烈,如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常可合并感染引起甲下脓肿,甚则造成末节指(趾)骨骨髓炎。对溢血不多的甲下血肿,采用抬高患肢、局部冷(热)敷等方法,多可治愈;对溢血较多的甲下血肿,一般常在局麻及无菌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肥胖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67例单用二甲双胍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肥胖T2DM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单用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组(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利拉鲁肽),治疗周期为12周。分别在基线、治疗12周后检测2组患者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体脂百分比(PBF)、体脂肪量,同时测量一氧化氮(NO)、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游离脂肪酸(FFA)等相关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采取病例对照的试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2周后,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组较二甲双胍组,患者体质量(W)、WHR、腰围(WC)、空腹血糖(FBG)、体脂肪量和腹内脂肪(VA)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利拉鲁肽治疗的T2DM肥胖患者在血糖、血脂得到控制的同时,能获得降低W、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内脏脂肪的收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122例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阿卡波糖组,二甲双胍组58例口服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组59例口服阿卡波糖片,疗程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BP)、空腹血糖(FPG)、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 两组FPG、HbAlc均有明显下降,但在降低BP、HOMA-IR、Hs-CRP、UAER方面二甲双胍组优于阿卡波糖组.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二甲双胍较阿卡波糖可更有效地降低UAER.  相似文献   

11.
拨甲是治疗外伤性甲下积血或外伤造成指(趾)甲与甲床分离,甲沟炎引起弥漫性甲下积脓,指(趾)甲癣,指(趾)甲嵌顿并发炎症经药物抗炎及局部治疗无效者,临床通常使用拨甲术根治,为了减少拨甲后甲床出血,减轻病人的术后痛苦,提高工作效益,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临床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增强西妥昔单抗化疗敏感性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或相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在不同时间处理SGC7901胃癌细胞株,通过MTT法检测其增殖水平。冬凌草甲素、西妥昔单抗、冬凌草甲素联合西妥昔单抗与SGC7901胃癌细胞株共培养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激酶B(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磷酸化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Bcl-xL、Cyclin D1的转录水平。结果冬凌草甲素对SGC7901胃癌细胞株的增殖作用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浓度越高则增殖水平越低,相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SGC7901胃癌细胞株无药物干预时凋亡率为(2. 90±0. 90)%;西妥昔单抗作用细胞后,细胞凋亡率为(9. 30±2. 20)%;冬凌草甲素作用后细胞凋亡率为(18. 20±4. 20)%;冬凌草甲素联合西妥昔单抗处理组细胞凋亡率高达(57. 10±8. 70)%,显著高于单药组细胞凋亡率(P 0. 05)。冬凌草甲素联合西妥昔单抗处理SGC7901胃癌细胞后,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 ERK)、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p STAT3)表达水平减少,与冬凌草甲素组、西妥昔单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5),Bcl-xL、Cyclin D1 mRNA转录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冬凌草甲素通过抑制EGFR/STAT3通路来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增强西妥昔单抗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引起急性肾损伤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8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 分析甲强龙治疗对患者病死率、肾脏替代治疗的治疗率、手术的发生率、ICU和总住院时间的影响, 同时评估对患者新发感染、消化道出血和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接受甲强龙治疗的患者为46例。接受甲强龙治疗的患者有15例(32.61%)需要肾脏替代治疗, 未接受甲强龙治疗的患者有23例(56.10%)接受了肾脏替代治疗, 明显高于甲强龙治疗组(P=0.03)。甲强龙治疗组患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相对危险度是0.581(95%CI: 0.354~0.954)。甲强龙治疗组患者的平均ICU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未接受甲强龙治疗组[(13.20±6.32) dvs. (16.40±9.36) d,P=0.04]。甲强龙治疗组患者的血糖水平[(14.01±2.12)mmol/Lvs. (11.95±1.25)mmol/L,P=0.04]和真菌感染率明显要高于未接受甲强龙治疗组的患者(21.73%vs. 2.88%,P=0.03)。两组患者在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与单纯使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收集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为试验组,收集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脂联素、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HbA1c、HOMA-IR、NO、ET水平下降程度,以及血清脂联素水平上升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较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维生素D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12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甲钴胺组41例,观察1组41例,观察2组42例。甲钴胺组口服甲钴胺胶囊;观察1组口服甲钴胺胶嚢+碳酸钙D_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观察2组在观察1组治疗基础上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生理盐水2 mL,1次/d。3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分;行肌电图检査记录肢体正中神经、排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以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甲钴胺组、观察1组、观察2组TCSS评分[(7.85±1.01)、(5.86±0.83)、(3.56±0.72)分]均较治疗前[(9.92±1.33)、(9.35±1.26)、(9.57±1.24)分]降低(P0.05);观察2组治疗后TCSS评分低于甲钴胺组和观察1组,观察1组低于甲钴胺组(P0.05);治疗4周后甲钴胺组、观察1组、观察2组正中神经MNCV[(42.34±6.88)、(43.62±5.75)、(48.19±4.73)m/s]、腓总神经MNCV[(38.67±6.09)、(39.66±5.89)、(43.95±5.95)m/s]、正中神经SNCV[(39.52±8.62)、(40.25±9.18)、(46.17±6.97)m/s]、腓总神经SNCV[(36.49±6.35)、(37.71±6.12)、(42.47±6.75)m/s]均较治疗前[正中神经MNCV:(40.82±5.64)、(41.27±5.12)、(42.13±4.36)m/s;腓总神经MNCV:(37.11±4.35)、(38.03±4.88)、(37.21±4.31)m/s;正中神经SNCV:(37.57±6.16)、(38.15±6.49)、(38.02±4.05)m/s;腓总神经SNCV:(35.06±5.16)、(36.05±4.65)、(37.08±5.18)m/s]增快(P0.05),观察2组改善较甲钴胺组和观察1组明显(P0.05),甲钴胺组与观察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观察1组(75.61%)和甲钴胺组(53.66%)(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维生素D及甲钴胺治疗可有效降低TCSS评分,提高神经传播速度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指(趾)甲作为皮肤附件之一,有着其特定的功能.各种外伤性拔甲常通过换药来治疗,并任其指(趾)甲自行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核医学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用放免法(RIA)对235例早期亚甲炎病人进行血清T_3、T_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检测,同时进行甲状腺吸~(131)Ⅰ率(RAIU)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和甲亢组(Graves’病)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早期亚甲炎组血清T_3和T_4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甲亢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甲亢组RAIU 2 h、6 h、24 h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亚甲炎组2 h、6 h、24 h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甲亢组(P<0.01),与血清T_3、T_4呈分离现象。结论 血清T_3、T_4值高,而甲状腺吸~(131)Ⅰ率降低呈分离现象是亚甲炎早期诊断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予以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予以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BG、HbA1c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OMA-IR、HOMA-β均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HOMA-β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得到了合理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均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功能,且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在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方面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统计分析不孕患者和体检女性甲状腺功能(简称甲功)指标检测结果,分析不孕人群甲功情况,为不孕症的诊治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就诊的7 648例门诊不孕患者(不孕组)和1 012例体检女性(体检组)的甲功指标资料,对甲功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Ab)]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不孕组和体检组TSH、FT3、FT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TGAb、A-TPOA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和体检组甲功异常率分别为20.53%、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甲功异常分型[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亚临床甲亢、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亚临床甲减],不孕组和体检组构成比不同。不孕组和体检组甲状腺特异性抗体(ATA)阳性率分别为7.85%、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648例门诊不孕患者按年龄分为4组(≤25岁、25~30岁、30~35岁、35岁组),≤25岁、25~30岁、30~35岁组甲功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与3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年龄组间甲功异常分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AT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功异常可能是不孕的原因之一,其中免疫性因素不容忽视。不孕患者亚临床甲减的存在需引起重视。不孕女性甲功异常应力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得到良好的辅助生殖结局。  相似文献   

20.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1日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30例随机分成罗格列酮组16例和二甲双胍组14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游离睾酮(T)、黄体生成激素(LH)、LH/卵孢刺激素(FSH)、空腹胰岛素(FIN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罗格列酮能更有效降低T、FINS,而二甲双胍能有效降低体质指数(BM I)。结论罗格列酮治疗胰岛素抵抗较重的PCOS患者效果明显;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PCOS伴胰岛素抵抗不严重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