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敏  杨坤杰 《河南中医》2005,25(11):8-8
《金匮要略》诊治杂病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认为疾病证候的产生,都是整体功能失调,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应。从这一观点出发,提出了根据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书中对疾病的病因、发病和每一种病的理法方药均有详略不同的阐述,直到今天,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兹就其对狐[或虫]病的辨治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狐惑之病最早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第10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其病名为狐惑还是狐蜮,中医界争论较多,且病名之异也造成了对其病因认识的混乱。惑字其下从心,是一种心理状态,蜮字从虫,为虫物  相似文献   

3.
狐病探微     
张永强 《新中医》2013,(1):170-172
狐病,始载于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其对狐病的临床表现、狐与的概念和治疗方药等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但没有明确指出狐病的病因病机,仅能从所述症状及所用方剂推断出本病是感受湿热或热毒之气所成。笔者就历代文献对狐病的认识加以整理并提出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4.
狐惑病是临床上复发性、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作者将本病分为心脾积热证、肝脾湿热证、肝肾阴虚湿毒内蕴证、脾肾阳虚证,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狐蜮病首见于《金匮要略》,是指以口腔、咽喉、前后阴溃疡为主证的疾病。《金匮要略·百合狐蜮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指出:"狐蜮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蜮,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此后,历代医家多尊仲景之说以甘草泻心汤为治疗狐蜮病的基本方剂,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也多从虫毒入手。笔者  相似文献   

6.
李逸梅 《河南中医》2014,(9):1652-1653
张仲景在肠痈病的治疗上谨守病机,以气滞、血瘀、热毒三者为中心,在辨证当中善于识证,辨别疑似,纲目清晰,通过跟各种疑似病症的的相互辨识,进行区别,并指导其具体治法的运用;在遣方用药方面,张仲景以寥寥数药,合成经方,根据临床实际加以制裁,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金匮要略》中“疼痛”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揭示仲景对疼痛的辨治规律。《金匮》中涉及“痛”或“疼”的条文,总计九九条。所述疼痛涉及的病因有湿阻、寒凝、气滞、血瘀、热灼、失养等,病机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金匮》治疗疼痛,谨守病机,很少见痛止痛;疼痛剧烈时,才适当加入止痛药,以缓病情之急。  相似文献   

8.
魏冬梅  尹钢 《光明中医》2011,26(9):1760-1761
《金匮要略》一书专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关于痰饮的论述原文共41条,分痰饮、溢饮、悬饮、支饮四大类,治有四大法,二十方。其中以苓桂术甘汤作为治疗痰饮的代表方剂。仲景从水饮角度对"痰饮"的认识,为后人乃至现代人从广义范围对痰饮进行深入探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白塞病,中医称之为"狐惑病"。张仲景《金匮要略》对其有较详细的论述,认为狐惑病乃湿热化生虫毒所致,应以甘草泻心汤为主方,治疗上以清热燥湿、和中解毒为原则。钱先教授结合《金匮要略》指导现代白塞病的治疗。认为初期病机为湿热内蕴,疮毒内扰,治以清热燥湿,和中解毒,方用张仲景《金匮要略》之甘草泻心汤加减;后期湿毒不化,目黑酿脓,治以《金匮要略》之赤小豆当归散清热利湿、行瘀排脓。外治方面:前阴溃疡可用苦参汤外洗,后阴溃疡可用雄黄熏之。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痰饮病篇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痰饮病的命名与分类1.1 《金匮要略》痰饮的含义 “痰饮”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汉晋唐时期,“痰”字与“淡”、“澹”相通。《说文解字》曰:“澹,水摇也”,用以说明水液动荡之貌。《脉经》与《千金翼方》中均作“淡饮”。至宋·杨仁斋《直指方》才将粘稠浓浊的水津称为“痰”,清稀的水  相似文献   

11.
12.
王明炯 《河南中医》2016,(6):939-941
由于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基本不涉及脏腑,且对于"短气"一症的解释较少,所以笔者从《脉经》对于"短气"的论述入手,对于《金匮要略》中"短气"一症做出了全面的考证,认为"短气"一症和五脏相关,且分虚实,原因分别有1心气不足,外邪侵袭。2肺气痿弱,水饮内停。3脾脏"虚寒"。4脾脏有"实",有"热"。5肝肾之气不足,阴寒乘袭。且王叔和对于短气症状本身的特点做出了重要的补充,王叔和认为:呼出障碍和吸入障碍都属于"短气"症状。总之,全面学习仲景对"短气"的病因病机的理解对于临床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甘草泻心汤药物组成不完全相同:《伤寒论》所载甘草泻心汤中的甘草为炙甘草,是否载有人参尚不明确;《金匮要略》所载甘草泻心汤中的甘草为生甘草,方中明确载有人参.从原文出发,《伤寒论》甘草泻心汤证为脾胃虚弱、痞利俱盛,用炙甘草补中和胃,且方中当有人参.《金匮要略》甘草泻心汤证为中焦湿热内蕴成...  相似文献   

14.
高琼 《四川中医》2021,39(3):31-33
肛窦炎又称肛隐窝炎,症状以肛门坠胀、瘙痒为主,因其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之一,《金匮要略》作为中医经典著作,其对于肛窦炎的治疗多有论述,并对后世医家的临床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临床实践亦有指导意义.本文基于《金匮要略》中对于“下利病”、“狐惑”辨治的记载,并结合当代临床经验来探...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著。此书以论治精辟、用药精当而著称于世,对后世临床学的发展做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匮》在审病求因、辨证施治的过程中,广泛运用了“同病异治”治疗方法。“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由于病位、病性、病困、病机的证候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治法。如虚痨病,在“虚者补之”的治疗原则下,属脾虚的,用小建中汤;属肾虚的,用肾气丸;属心  相似文献   

16.
范永升辨治白塞氏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塞氏病,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Behcet syndrome,BS)类似于中医学之“狐惑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多系统疾病。因其以口腔和(或)外阴溃疡、眼部病变最为常见,故又称“口眼生殖器三联征”,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反复发作。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多采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虽有疗效,但长期服用有明显不良反应,且易复发。  相似文献   

17.
李凌子  关彤  庄轰发 《新中医》2015,47(1):250-251
中医学救治急症历史悠久,其中《金匮要略》记述了大量关于杂病急症的救治经验,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笔者谨就《金匮要略》对杂病急症的救治经验整理探析如下。1阐明病因时机1.1阐病因,明大法急症的特点是来得急,变化快,因此,尽快明确病因能为有效的救治赢得时间。张仲景将"千般疢难"的发病归纳为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有关肝病证治,虽未列专篇论述,然综观全书,散见于多篇之中,其内容颇为丰富,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现仅就肝病证治规律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对虚劳的论述颇为精辟,提出虚劳的病因及辨治方法。虚劳系多因致病,治疗以阴阳为纲分类辨治,扶养正气要重视脾胃,虚劳干血应缓中补虚。这些重要论述对后世治疗虚劳颇多启迪,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呕吐为临床常见病症,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设专篇对其病机详加论述。仲景认为,寒、热、虚、实皆可致呕,寒则浊阴上逆,热则胃火上冲,虚则气逆不降,实则胃气上壅。盖人之胃属六腑,“传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