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3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和可疑癫痫的患者于发作间期行常规电极脑电图及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描记,并对常规电极脑电图与常规加蝶骨电极脑电图的癫痫波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检出癫痫样波比常规电极脑电图检出癫痫样波明显提高,经SAS统计软件χ2检验,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是复杂部分性发作及强直阵挛发作显著性差异更明显(P〈0.01)。此外发现:毫针蝶骨电极可对部分颞叶癫痫致痫灶作出准确定位。前颞棘波易使耳极活化导致耳极一侧各导出现高波幅正性尖波。结论:毫针蝶骨电极能对常规头皮电极不易探及的颞叶底部和内侧面的电活动进行较为满意的记录。而这些部位是常见的颞叶致痫灶,癫痫发病率高,因此毫针蝶骨电极可提高癫痫患者癫痫波的检出率,尤其提高复杂部分性发作及强直阵挛发作癫痫波的检出率,从而提高了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率。毫针蝶骨电极简便易操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可作为短时间常规脑电图检查使用。  相似文献   

2.
岳伟  李效兰  张雅静 《吉林医学》2010,31(18):2793-2795
目的:探讨蝶骨电极脑电图对不同类型的癫痫的诊断及定位价值。方法:对278例癫痫患者行常规电极及蝶骨电极脑电图检查,对比不同部位电极脑电图对全面性癫痫、部分性癫痫;颞叶内侧癫痫及非颞叶内侧癫痫的诊出率,评估蝶骨电极的对癫痫的定位诊断价值。结果:常规电极联合蝶骨电极脑电图对颞叶内侧癫痫检出率高于单用蝶骨电极及常规电极,常规电极联合蝶骨电极脑电图对非颞叶内侧癫痫的痫性放电检出率同常规电极脑电图无显著差异;对部分性癫痫联合电极脑电图检出率高于常规电极脑电图,全面性癫痫联合电极脑电图检出率同常规电极脑电图无差异。结论:蝶骨电极脑电图对颞叶内侧癫痫痫性放电检出具有诊断优势,联合常规电极能够提高颞叶内侧癫痫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颞叶癫痫是最常见的症状性癫痫,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但常规脑电图对颞叶癫痫的检出率较低.蝶骨电极联合普通头皮脑电图被认为是记录颞叶癫痫放电的最佳方法之一,目前我国门诊通常使用毫针蝶骨电极,尽管比较安全,但仍是一项有创操作.国外有学者认为表面蝶骨电极与深部蝶骨电极记录检出痫样波的差异不大,但我国少见类似的研究.现对表面蝶骨电极与毫针蝶骨电极在脑电图痫样波检出的差异进行比较,为临床脑电图检查项目选择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精神运动性癫痫临床及EEG改变.方法 对86例精神运动性癫痫依次进行常规EEG+HV、蝶骨电极+HV、蝶骨电极+10%水合氯醛睡眠诱发检查.结果精神运动性癫痫EEG有特征性改变,总阳性率97.67%.常规EEG+HV试验阳性率46.51%、蝶骨电极+HV阳性率84.88%、蝶骨电极+10%水合氯醛睡眠诱发试验阳性率90.70%.蝶骨电极+HV和蝶骨电极+10%水合氯醛睡眠诱发试验两种方式EEG阳性率与常规EEG+HV的阳性率相比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EG对精神运动性癫痫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将常规EEG+HV、蝶骨电极+HV、蝶骨电极+10%水合氯醛睡眠诱发试验作为一个检查模式依次检查,可获得理想的EEG结果,提高临床确诊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表面蝶骨电极联合脑电图检查在颞叶内侧癫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就诊于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科初诊疑似颞叶内侧癫痫患者100例,分别进行常规脑电图(REEG)、视频脑电图(VEEG)及VEEG+表面蝶骨电极监测,对比3种检查的痫样放电检出率、局灶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的痫样放电检出率,其定位结果与磁共振成像(MR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VEEG联合表面蝶骨电极检查痫样放电检出率93%(93/100)高于REEG 23%(23/100)、VEEG 86%(8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面性癫痫患者诊断中,VEEG联合表面蝶骨电极检查痫性放电检出率88%(37/42)高于REEG、VEEG检查痫性放电检出率21%(9/42)、83%(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局灶性癫痫患者诊断中,VEEG联合表面蝶骨电极检查痫性放电检出率94%(33/35)高于REEG、VEEG检查痫性放电检出率29%(10/35)、83%(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疑似颞叶内侧癫痫的患者,无论何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重新认识蝶骨电极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4例癫痫患者在常规EEG的基础上加用蝶骨电极描记。结果104例中常规电极EEG正常57例(54.8%),异常47例(45.2%),其中痫样放电22例(46.8%)。加用蝶骨电极EEG:正常43例(41.3%),异常61例(58.7%),其中不同形式的痫样放电42例(68.8%),(包括蝶骨电极 深呼吸9例、蝶骨电极 剥夺睡眠4例出现痫样放电)。有22例为常规EEG正常者。将本组常规电极EEG与加用蝶骨电极EEG比较:后者异常率及痫样放电检出率均比前者提高,经,检验,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癫痫患者EEG痫样放电的阳性率除与描记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记录电极与致痫灶的位置有密切关系。由于蝶骨电极可抵达卵圆孔附近,所以更易引出颞叶底、内侧面的异常脑电活动。另外,由于皮层各区通过大量的联络纤维和联合纤维相互连接,形成皮层网络,都不可缺少的与边缘系统联系,额叶的许多传入与传出纤维也与边缘系统相连,故有部分发作表现与颞叶癫痫相似,因此,加用蝶骨电极是十分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精神运动性癫痫临床及EEG改变。方法:对86例精神运动性癫痫依次进行常规EEG+HV、蝶骨电极+HV、蝶骨电极+10%水合氯醛睡眠诱发检查。结果:精神运动性癫痫EEG有特征性改变,总阳性率97.67%。常规EEG+HV试验阳性率46.5l%、蝶骨电极+HV阳性率84.88%、蝶骨电极+10%水合氯醛睡眠诱发试验阳性率90.70%。蝶骨电极+HV和蝶骨电极+10%水合氯醛睡眠诱发试验两种方式EEG阳性率与常规EEG+HV的阳性率相比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EG对精神运动性癫痫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将常规EEG+HV、蝶骨电极+HV、蝶骨电极+10%水合氯醛睡眠诱发试验作为一个检查模式依次检查,可获得理想的EEG结果,提高临床确诊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对临床诊断为癫痫的89例患者脑电图单极导联是否出现正向尖波与毫针蝶骨电极的应用作了研究。48例单极导联有正相尖波者蝶骨电极描记均发现癫痫性放电灶(100%)。41例无正相尖波 全部蝶骨电极无异常发现。提出EEG加作蝶骨电极的指征是:临床上可疑颞叶底面或大脑底面病变;表现精神性发作或者失神发作:特别是单极导联出观正相尖波者,此时作蝶骨电极多有阳性发观。  相似文献   

9.
癫痫在脑电图上的特异波形使其在癫痫的诊断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通过常规头皮电极检查只能纪录大脑半球凸面区域的脑电活动,对大脑底部、颞叶下部及内侧面的异常放电则需用蝶骨电极以提高异常的检出率;蝶骨电极加睡眠诱发脑电图则可进一步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现将我院近2年来所作的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我科门诊诊断为“颞叶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共132例,均在发作间歇期进行检查。在作常规头皮电极外,加作针型电极的蝶骨电极。结果常规头皮电极发现颞叶致痫灶者14例(左12例,右2例),而同时蝶骨电极发现致痫灶者32例,二者经统计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癫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临床明确诊断的癫痫患者及84例非癫痫患者分别行常规脑电图(EEG)和AEEG检查。分析其中癫痫样波出现的几率及出现的时相。结果癫痫组癫痫样波的检出率AEEG为68.5%,常规EEG为31.0%;非癫痫组癫痫样波检出率AEEG为10.5%,常规EEG为0。癫痫样波出现在睡眠期占97.1%,比清醒期增加33.6%。结论AEEG对癫痫样波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EEG,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规范化脑电图(EEG)对难治性癫痫(IEP)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8例行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先行常规EEG检查,再行规范化EEG检查(包括减少或停用药物、剥夺睡眠诱发、应用蝶骨电极等),描记清醒、睡眠两种状态下EEG的变化,检查时间为90~120min。结果:规范化EEG检查法明显提高了EP波的检出率,与常规EEG相比,定侧定位率从45%提高到65%。睡眠状态下NREM期和REM期局灶性放电较清醒期明显增加。24例起始放电区域与手术部位一致。结论:规范化脑电图在治疗难治性癫痫中较普通脑电图有更高检出率,对术前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蝶骨电极脑电图在精神运动性癫痫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秦皇岛军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3例精神运动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常规脑电图检查和蝶骨电极脑电图检查.分析比较蝶骨电极脑电图及常规脑电图对不同发作类型的精神运动性癫痫诊断效能,蝶骨电极脑电图诊断阳性及阴性的...  相似文献   

14.
颞叶癫痫的临床特征脑电图改变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的病因、临床特征、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诊断为颞叶癫痫的住院病人的临床特征、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中有18例有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21例有复杂部分性发作(CPS),其中5例合并有单纯部分性发作(SPS)。患常规脑电图和24h脑电监测(Video-EEG,VEEG),共记录到18次临床发作,均为CPS。VEEG除一例正常外,8例主要表现为起源于单侧或双侧颞叶或额叶的棘波。常规脑电图3例未见明显异常,其余均有单侧或双侧颞叶的棘波、棘慢波综合、尖波、尖慢波发放,19例蝶骨电极14例为阳性。2例患服丙戊酸钠,其余患停服原抗癫痫药,改为卡马西平(得理多),发作控制出院。结论:颞叶癫痫是一组部分性症状性癫痫综合征,多表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病因多为血管畸形、良性肿瘤、海马硬化。EEG常见单侧或双侧颞叶的棘波。卡马西平(得理多)是治疗颞叶癫痫的首选药物,正确的诊断可以提高对病因和对症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剥夺睡眠和剥夺睡眠后自然睡眠的诱发方法,对常规脑电图(EEG)检查正常的95例癫痫病人进行了EEG观察,并以15名健康人做对照.结果显示,剥夺睡眠后EEG癫痫波的检出率为42%;剥夺睡眠后自然睡眠EEG癫痫波的检出率为80%.资料表明,剥夺睡眠和剥夺睡眠后自然睡眠对诱发癫痫EEG癫痫波有良好的作用,对癫痫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蝶骨电极的方法,提高8导常规电极脑电图的异常检出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015年间在我院脑电图室进行8导蝶骨电极脑电图检查的7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8导常规电极的检出率和加做蝶骨电极后的检出率进行分析;并对其中临床诊断为癫痫的444例患者,其8导常规电极脑电图检出率和加做蝶骨电极后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 798例患者采用8导电极加蝶骨电极的方法进行脑电图描记,其中8导常规电极检出异常者有298例,检出率为37.34%,加做蝶骨电极后,检出异常者为376例,检出率为47.12%;再对其中临床诊断为癫痫的444例患者进行分析,8导常规电极检出异常者有225例,检出率为50.68%,加做蝶骨电极后,检出异常者为267例,检出率为60.14%。两组数据经χ~2检验,均为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8导常规电极脑电图的基础上加做蝶骨电极,可以明显提高异常脑电图的检出率及癫痫的检出率,且对人体无害,具有临床常规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SVE)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和蝶骨电极脑电图检查,寻找HSVE病变早期的脑电图变化,及早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1例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脑电图(EEG)和蝶骨电极脑电图(sphenoidal needle electrode EEG,Sne-EEG)检查,并将其结果与同期脑脊液和MR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相同病程中,蝶骨电极脑电图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尤其是额叶眶面和颞叶阵发性高幅慢波和尖慢波的出现,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结论:蝶骨电极脑电图检查对HSVE的早期诊断和评估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是首选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发作起始形式对颞叶癫痫(TLE)患者进行癫痫灶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52例确诊为TLE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73次发作的发作期EEG。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及头颅磁共振(MRI)检查,术中均行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进一步定位癫痫灶并在其指导下完成手术,且术后在最少1年的时间内Engel术后效果评估为1级。根据MRI检查结果将52例患者分为海马硬化组、非海马硬化组两组进行对比。 【结果】 通过分析发作起始头皮EEG形式结合MRI检查,MRI提示分入海马硬化组的患者癫痫灶定位率达89.7%,以θ节律、δ节律为能定位的主要脑电发作起始形式。 【结论】 TLE发作期EEG在癫痫灶定位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记录分析发作起始期的脑电活动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定位信息。  相似文献   

19.
国内有关应用蝶骨电极对癫痫患者进行脑电图描记的报告不多。应用蝶骨电极可以引导颞叶内部和底部的电活动,发现用常规电极难以探查到的异常电活动,以提高癫痫脑电图的诊断价值。自1988年7月至1989年9月底我院对临床拟诊为精神运动性癫痫65例进行了脑电图描记。本文简述蝶骨电极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s)致癫痫发作患者的头皮脑电图(EEG)及皮层电图(ECoG)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2008年9月来诊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中选择手术病理报告为CAs或伽玛刀术及未经手术的磁共振(MRI)报告中为CAs的病例,并对其进行的术前长程头皮EEG发作间期异常放电(IED)及发作期放电(ID)的波形特点与起始部位和术中ECoG上放电波形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头皮电极IED病灶相应部位示棘波、棘-慢波发放5例,同ECoG IED定位相一致,定位不一致者3例,其中远隔部位甚至病灶对侧尖-慢波发放1例;头皮电极ID 6例中5例与ECoG定位相一致,1例能定侧,但定位有差距(棘波灶位于ECOG定位的后方)。结论CAs致癫痫发作患者EEG,头皮EEG的IED棘、尖波,棘(尖)-慢波波形多见,且表现范围较ECOG上的IED广泛;头皮EEG的ID表现以阵发快波节律为主,定位意义不如ECOG上的IED波形。经过由皮层到头皮的传导,不论是IED还是ID异常放电形式均可能发生改变,当头皮EEG的IED与ID同时为局限性与病灶位置相一致时,其定位可靠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