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锐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2):1431-1434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出血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92例急性期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同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康复组132例,病情稳定48 h后(发病7d内)即依据病人不同情况分别进行生物反馈训练(电刺激)、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综合个体化的康复治疗.对照组病人60例,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30、60、90d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量表(MRS)、卒中影响量表(SIS)对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残疾程度、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在NIHSS、MRS、SI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ADL、残疾程度、生活质量状况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康复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0、90 d随访,两组仍有显著差异,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期脑出血病人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程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一般资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卒中量表(NIHSS)评分匹配,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2周后康复训练,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基础上,病情允许时在发病后1~3 d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ADL、NIHSS评分.结果 治疗90 d康复组ADL(81.56±20.31 vs65.42±18.53,P<0.05)、NIHSS评分(7.06±1.25 vs 11.05±1.59,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脑卒中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ADL,提高患者肢体、语言、认知功能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出血偏瘫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期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同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康复组60例,病情稳定48h后(发病7d内)即依据病人不同情况分别进行生物反馈训练(电刺激)、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综合个体化的康复治疗。对照组病人30例,不接受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30、60、90d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量表(MRS)、卒中影响量表(SIS)对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残疾程度、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在NIHSS、MRS、SIS评分均无差异(P〉0.05);治疗30d后两组ADL、残疾程度、生活质量状况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康复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60、90d随访,两组仍有显著差异,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期脑出血病人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康复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基础上,于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针对性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康复组护理30 d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单元早期康复训练模式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方法从卒中单元病区、非卒中单元病区均选出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病人入院当天及4周后进行MESSS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急性卒中单元康复组MESSS和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程度明显好于非卒中单元康复组.结论卒中单元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床边肢体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的影响。方法:12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康 复组合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康复组病人同时进行康复训练。结果:康复训练后, 康复组病人肢体肌力恢复提高明显(P<0.05)。结论:在脑卒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及早、正确地实行早期床边 肢体康复训练对肢体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收治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30例按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入院后在病情稳定,生命征正常的情况下,即开始进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按常规治疗及随意自我缎炼.两组在入院第1天及入院后第30天测定偏瘫肢体肌力和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入院后30天,康复组的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莹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459-446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11例)和对照组(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包括选择合适时机、预防肢体畸形及肌肉萎缩、采用Bobath法对肢体功能进行康复训练、自理生活能力锻炼、作业疗法、心理护理等,30d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训练后两组肌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训练后自主进食、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增强(P<0.05,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28例急性发病,首次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对康复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两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1d进行神经功能(Eu-ropeanstrokescale,ESS)、巴氏指数(barthelindex,BI)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康复组和对照组ESS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但康复组ESS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康复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防止急性脑血管病的继发性障碍,避免患肢关节挛缩,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组配合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两组均采用Fugl-meyer(FMA)评定运动功能恢复;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化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2周时,两组FMA评定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时,康复组FMA评分与2周时比较继续上升(P<0.05),对照组则上升不明显。治疗4周时BI优良率比较,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骥  罗钢  杨思进  白雪  左英 《西部医学》2009,21(11):1901-1903
目的探讨应用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中医辨证属风痰瘀阻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加蛭龙活血通瘀胶囊4粒,一日三次,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2周为一疗程。观察对比中医证候、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分、实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量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6.67%);治疗后两组CSS、NIHSS、BI、MR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CSS及BI两项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显著;观察组治疗后口舌歪斜、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象等症状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症状优于对照组。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为满意,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张桂芳 《吉林医学》2011,32(16):3179-318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时使用脑循环仪以及电脑按摩仪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发病3 d内给予脑循环功能治疗并瘫痪肢体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20天进行临床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评分。结果: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给予脑循环功能治疗并瘫肢电刺激治疗,有助于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35d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NIHSS、ADL。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0月的106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平均(63.15±10.63)岁。其中男66例,平均(60.64±11.41)岁;女40例,平均(67.24±10.63)岁。所有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病程1~15年,采用疗效对比实验的方法,按照1∶1的人数比例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患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结束后比较两种疗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肌电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肌电值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配合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只进行脑梗死的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北大之路,恩经复18ug≥9000AU),18ug,im,q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周和第6周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周两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示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NGF)能较快速的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有很大临床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针灸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0例,针灸康复训练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正规的针灸与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次30min,其余时间由家属协助训练;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平均治疗21d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韩雪迎 《当代医学》2010,16(31):8-9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0年3月收治急性脑梗死病人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30mg,每日两次;并早期采取高压氧治疗,每日一次,其余治疗措施两组相同。疗程为14天,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欧洲卒中量表(european stroke score ES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14d,治疗组患者的E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60例,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2组患者均在入院时及治疗15天、30天、45天、60天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在出院时进行并发症以及卫生经济学评定,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45天及60天,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药费、康复护理费用、NIHSS减少及Barthel指数增加值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是取得良好预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丹参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对血清IL-6、MMP9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95例发病〈48 h的颈内动脉系统ACI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46)、丹参川芎嗪治疗组(n=49)以及对照组(健康体检者,n=40)。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14天测血清IL-6、MMP9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等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丹参川芎嗪治疗组的IL-6、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逐渐降低。治疗后第3,7天丹参川芎嗪组IL-6、MMP9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丹参川芎嗪治疗组第7天,常规治疗组第14天血清IL-6、MMP9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丹参川芎嗪治疗组出现进展型脑梗死比常规治疗组少;丹参川芎嗪治疗组总有效率(91.8%)高于常规治疗组(63.0%)。结论丹参川芎嗪可降低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血清IL-6、MMP9水平,并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