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舌诊指导辨证论治经验点滴逄金岐山东省青岛市第四人民医院(266043)主题词舌诊/诊断应用胁痛/诊断肺脓肿/诊断《辨舌指南》说:“辨舌质,可辨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观六淫之浅深。”笔者临床上通过对舌质舌苔的观察,据以辨证论治,受益匪浅,兹举几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舌苔厚薄与其他舌象特点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简称慢乙肝)舌苔厚薄与病情程度、中医证型、舌象其他方面特点的关系,根据中医诊断学舌诊内容制定舌象观察表,对112例慢乙肝患者进行辨证,并对其舌质的颜色、荣枯、老嫩、胖瘦、及舌苔的厚薄、润燥、腻腐、剥落、颜色等内容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不同舌苔厚薄组的病情程度、证型及舌质荣枯、老嫩、胖瘦、苔色、剥苔的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舌苔厚薄是反映慢乙肝病情进展程度的指标,亦是临床辨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舌诊是中医学搜集病情资料的重要诊察方法,也是中医临床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舌诊主要有舌质、舌苔、舌形态,以及舌神等观察内容。笔者对近10年来有关胃癌舌诊的研究现状及其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上很重要的指标之一,从中医理论“观舌色可知正气之虚实,看舌苔可以辨邪气之深浅,再审其润燥,可验津液盈亏”。“舌是个外露的脏”。也是一个构造颇为复杂的器官。一、舌诊主要观察舌质与舌苔两个部分看舌质,能观察内脏虚实,气血之盛衰;看舌苔,可察病邪深浅,胃气存亡,临床辨证,二  相似文献   

5.
<正>舌诊是中医学搜集病情资料的重要诊察方法,也是中医临床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舌诊主要有舌质、舌苔、舌形态,以及舌神等观察内容。笔者对近10年来有关胃癌舌诊的研究现状及其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舌象(舌质、舌苔、舌态)望诊,探讨中风先兆与舌象变化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中风先兆患者的舌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提示舌诊可作为中风先兆预测的观察要素之一,但不能作为中风先兆诊断的决定性要素,必须与临床症状相结合,才能对中风先兆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106例中风先兆患者的舌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秀娟 《江苏中医》1999,20(3):14-15
通过舌象(舌质,舌苔,舌态)望诊,探讨中风先兆与舌象变化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中风先兆患者的舌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提示舌诊可作为中风先兆预测的观察要求之一,但不能作为中风先兆诊断的决定性要素,必须与临床症状相结合,才有对中风行 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关于舌诊,一般认为包括舌质舌苔的望诊和舌苔扪诊等内容,而对舌体主观感觉的诊断价值的研究尚欠系统全面。本文在温习历代有关舌觉论述的基础上,对舌觉产生的机理和辨舌觉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有助于丰富祖国医学的舌诊理论。  相似文献   

9.
清末前诊舌色的含义及其概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末以前诊舌色的含义及其概念的演变。方法: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收集清末以前古医籍中诊舌色的内容。结果:清以前,诊舌色的内容包括舌质颜色和舌苔颜色。清代中晚期提出了舌质和舌苔的概念,从而使诊舌质颜色与舌苔颜色被区分开来。结论:舌质与舌苔的区分,促进了舌诊理论与舌诊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中望诊之一部分。国外文献中也早有关于舌诊的记载。如公元前四百年,希波克拉底氏已发现干厚舌苔及舌裂纹与发热、失水的关系等。“舌诊”主要是观察舌体、舌色与舌苔的变化,在临床上三者互相印证。比较而言,对舌质的观察似更重要。正如《辨舌指南》一书中提到的“观舌质可验其正之阴、阳、虚、实。”由于舌诊的资料大部分出源于我国,迄今为止,其中关于舌色、舌苔的阐述,都是以中国人为主要观察对象而得出的结论。而对外国人能否完全适用,这是我们从事中医外事教学工作的同道经常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舌诊浅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继荣 《河南中医》2004,24(1):71-71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中望诊之一部分 ,是通过观察舌体、舌色与舌苔的变化 ,三者互相印证 ,得出结论 ,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一门学科。依笔者认识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舌诊特点作一探讨。1 舌象转变规律有顺逆正常舌象舌体居中 ,不胖不瘦 ,伸缩灵活 ,舌质淡红 ,苔薄红 ,舌底络脉暗红无迂曲。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舌象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观察到舌质淡 ,苔白腻 ,气虚湿滞最为多见。舌象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疗效转归的参考指标。舌苔 :薄→腻→黄→黑为逆 ,黑→黄→腻→薄为顺 ;舌质 :淡→红→紫→暗为逆 ,暗→紫→红→淡为顺。舌质暗红有瘀点…  相似文献   

12.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诊断疾病、把握病情变化、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舌诊通过舌苔、舌质及舌态等方面的各种现象来获取诊断资料,从中发现规律,为辨证论治提供科学依据。舌苔在中医舌诊辨证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舌鉴辨证》指出要"刮舌验苔以辨疾病",《形色外诊简摩》云:"有病,则舌必见于苔,病藏于中,苔显于外"。现代医学认为舌苔的厚、薄、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高血压病阴虚证舌象图像特征,为临床辨证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入选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心血管内科及体检中心的高血压病患者314例,依据阴虚证素积分分为非阴虚证组(n=122)、阴虚证轻病组(n=124)、阴虚证重病组(n=68)3组.应用舌诊仪采集标准舌象,基于RGB色彩模式(RGB)、HIS色彩空间HIS颜色空间、舌苔厚薄指标及纹理指标对舌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阴虚证程度的加重,舌质颜色指标R值、I值升高,G值降低;舌苔R值、B值升高,H值升高;纹理指标舌质角度方向二阶矩(zhiASM)降低,舌质熵值(zhiENT)升高.随阴虚证程度的加重,舌质更红,纹理粗糙,舌苔偏于黄苔.结论 舌象客观化指标对高血压病阴虚证反应灵敏,舌象特征与临床结论大体一致,对高血压病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项目。为了建立客观和定量的指标,使舌诊能够更准确、更客观地反映人体机能状态,对中医舌诊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舌像的分割和特征提取进行了详细地的研究和实验,具体内容包括:图像滤波、舌像分割、舌苔与舌质的分离、舌质和舌苔颜色识别、纹理分析识别和分类数据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舌诊是祖国医学诊断学望诊中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舌诊已成为独特的诊断方法。临床证明,舌诊在诊断疾病中有很大价值,尤其在热性病的诊断上,更具有重要意义。舌诊的内容分为舌质与舌苔两部分。常人舌质为淡红色。近代研究认为,舌粘膜下层的血管十分丰富,舌又为肌性器官,肌肉内的血管又甚为丰富,使舌呈红色,但由于红色之舌  相似文献   

16.
中医舌诊与肠镜对照在下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235例下消化道疾病的舌象与纤维结肠镜诊断资料的初步观察表明,下消化道疾病舌苔、舌质的变化与肠镜诊断各组的构成比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P<0.01)。其舌苔各组均以黄苔居多、炎症组高达79%;舌质以暗红、青紫比例较高。恶性肿瘤组以舌质青紫为特点、与正常组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说明中医舌诊对下消化道疾病在肠镜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求舌诊与上消化道疾病内镜诊断的关连性。方法:在进行胃镜检查前先舌诊,查看受检者舌质、舌苔变化并做好相关记录,然后给予电子胃镜检查,通过对胃镜下黏膜像各种改变作出的消化道疾病诊断,并与舌象改变对照后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的上消化道疾病其舌质舌苔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可反映出疾病本质,为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人体舌质舌苔分离是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舌质舌苔的准确分离是后续舌体特征提取与识别的基础。对近年来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中的舌体苔质分离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并针对现有基于数码相机拍摄彩色图像信息量不足的问题,提出借助光谱技术在信息量方面的优势,结合临床信息,探究更多舌体生理病理信息的光学表达参数,为中医临床舌诊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从而促进中医舌诊客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韩国韩医学研究院2009年3月26日表示,研制出一种数码舌诊器。该舌诊器利用数码影像拍摄舌部,通过颜色和舌苔分布来诊断病症。舌诊器在把数码相机所拍下的舌部状态划分为各个部位以后,找出舌苔和舌质颜色或表面状态等特征,以人工智能方式诊断病症。研究组表示,利用数码舌诊器诊察舌苔的精确度达到80%左右。  相似文献   

20.
舌诊是观察患者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是望诊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隗继武教授临床善治脾胃病,他认为舌诊作为中医重要的诊疗手段,对于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预后以及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均有指导意义,隗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通过观察舌质、舌苔、舌体、舌态、舌下脉络来判断脾胃病的性质、邪气的深浅、正气的盛衰,以及疾病的预后与转归,为脾胃病的辨证,提供了有力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