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1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1例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行抗感染、内固定拆除及扩创、持续冲洗引流。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0个月(6~24个月)无1例感染复发,骨折愈合。结论迟发性感染是由初次手术时术中污染引起的低毒性感染,确诊后行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应用有效抗生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早期处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发生原因和早期治疗方法。方法:33例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的患者,男21例,女12例,年龄14~55岁,平均33.5岁,分别行抗炎,窦道搔刮或切开清理,置管冲洗引流等保留内固定物治疗,保留内固定物治疗无效者(9例)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术后静脉应用头孢类抗生素14~21 d。结果:33例中,24例保留内固定物成功;4例取出内固定物后骨折愈合;5例假关节形成,内固定物取出后,Ⅱ期行内固定植骨术。33例患者随访8~12个月均无复发征象。结论: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一旦确诊,及时治疗,可有效保留内固定物功能,成功杜绝骨折不愈合。  相似文献   

3.
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是骨折内固定术后晚期并发症之一,其严重影响着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干扰骨折断端的血管再生及血运重建,导致骨折的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治疗不当可致肢体遗留终身的残疾.现就21例内固定术后发生迟发性感染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hen F  Lü GH  Kang YJ  Wang B  Li J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25-1327
目的 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胸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和细菌学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根据发生感染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感染14例,迟发性感染22例。结果早期感染一般伴有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脓液培养主要为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力强的细菌,迟发性感染一般无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不升高,ESR升高,脓液培养主要为类白喉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力较弱的皮肤正常菌群。早期感染患者予以清创、持续冲洗引流。除3例反复清创无效,将内固定取出以外,其余内固定均予保留。迟发性感染者予以内固定取出、清创、持续冲洗引流。33例平均随访2.6年,经上述治疗后仅1例患者早期深部感染迁延不愈致椎体骨髓炎,术后3个月伤口再次出现流脓,其余均愈合。结论胸腰椎固定后早期感染及迟发性感染的发生机理可能存在差异。早期感染由致病力强的细菌引起,累及范围广。而迟发性感染由致病菌弱细菌引起,发展慢且较局限。对早期深部感染可以保留内固定行病灶清除,持续冲洗引流,多次清创无效,感染控制不佳则需要早日将内固定取出,以免炎症扩散。而迟发性感染则需取出内固定,否则难以消除炎症。  相似文献   

5.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治。方法:对10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急性感染2例,迟发性感染8例。根据发生感染的时间不同,给予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灌注引流术。10例平均随访3.5年(1~5年),疗效优良率为90%。结论:上述3种方法对急性感染和1年以上的迟发性感染行之有效,1年以内的迟发性感染可保留内固定行病灶清除、灌注引流术。  相似文献   

6.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首次感染发生时间≥术后1个月)病例的治疗方法 ,并进行分析总结。方法:自2005年8月~2013年12月共收治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病例18例,其中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例,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17例,单纯切口深部感染9例(组1),单纯椎间隙感染7例(组2),同时合并切口深部及椎间隙感染2例(组3),分析迟发性感染的特点,比较3组迟发性感染在体温、炎症指标(WBC计数、ESR、CRP)、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相应治疗。结果:发生迟发性感染的平均间隔时间为术后17个月(1~101个月),三组病例间感染在发病时间、体温、WBC、ESR、CRP中,仅组2与组3间的体温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1中8例患者行清创+对口冲洗引流术,其中4例取出内固定,组2中1例合并局部不稳定行手术治疗,组3中1例因明显的深部感染行手术治疗,其余病例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所有病例均获治愈,平均随访18个月(12~40个月),未见感染复发。结论:对迟发性脊柱后路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病例,清创+对口冲洗引流术是有效治疗,对于手术节段融合满意的患者,可积极取出内固定;迟发性单纯椎间隙感染,首选抗生素保守治疗,对于合并明显的切口深部感染或存在不稳定的病例,可行手术清创治疗。  相似文献   

7.
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深部感染的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和细菌学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根据发生感染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感染12例,迟发性感染24例。[结果]早期感染一般伴有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脓液培养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力强的细菌,迟发性感染一般无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不升高,ESR升高,脓液培养主要为类白喉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力较弱的皮肤正常菌群。早期感染患者予以清创、持续冲洗引流。除3例反复清创无效,将内固定取出以外,其余内固定均予保留。迟发性感染者予以内固定取出、清创、持续冲洗引流。经上述治疗后仅1例患者早期深部感染迁延不愈致椎体骨髓炎,术后3个月伤口再次出现流脓,其余均愈合。[结论]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早期感染及迟发性感染的发生机理可能存在差异。早期感染由致病力强的细菌引起,累及范围广。而迟发性感染由致病力弱的细菌引起,发展慢且较局限。对早期深部感染可以保留内固定行病灶清除,持续冲洗引流,多次清创无效,感染控制不佳则需要早日将内固定取出,以免炎症扩散。而迟发性感染则需取出内固定,否则难以消除炎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利福平加左氧氟沙星治疗骨科内植物迟发性感染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06年3月~2007年12月,采用长期口服利福平加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200 mg 3/日口服,利福平600 mg 2/日口服,疗程6个月)治疗骨科内植物迟发性感染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17~75岁,平均51.6岁.治疗期间随访观察内容包括:血白细胞不同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肝转氨酶水平及影像学资料.临床治愈标准:无临床感染征象(发热、局部疼痛、红肿、皮温高、窦道感染);血沉<20 mm/h,CRP<5 mg/L;影像学见骨折无假关节形成,稳定、骨折愈合好,或人工关节治疗随访24个月无脱位、无假体松动.无治愈趋向:不管感染何时发生,再次出现初次病原菌感染的临床征象,或没有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而出现无法解释的高CRP水平(50 mg/L),表明治疗失败.[结果]本组13例病人中除1例骨折感染病例因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与药物过敏用药2周后停止外,其余12例病人均完成6个月疗程的治疗.10例获得成功,2例骨折感染治疗6个月后仍无骨折愈合倾向且形成假关节改行二期骨折处理.无皮肤过敏、多关节痛等药物副反应.随访6~27个月(平均24个月),总的成功率为83.3%.随诊至今,感染均控制.[结论]采用全身营养支持,长期口服利福平加左氧氟沙星治疗骨科内植物迟发性感染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是比较少见的晚期并发症之一 ,对其治疗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本文就 12例迟发性感染的治疗经验总结讨论如下。临床资料 自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8月 ,我们共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AF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 10例 ,腰椎滑脱RF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 2例。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2 1~ 45岁 ,平均 32岁。窦道发生的时间距第一次手术的时间为 12~ 34个月 ,平均 16个月 ;窦道出现后距第二次手术的时间为 2 0d~ 2个月 ,平均 1个月。12例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均无发热 ,原手术切口和窦道处无红、肿、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矫形术后深部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相应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脊柱畸形矫形术治疗881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判断是否发生深部感染。将初次手术后3个月之内发生的感染定义为早发性感染,初次手术3个月后发生的感染定义为迟发性感染。所有感染患者行清创灌洗、术后引流冲洗,并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若感染无法根除,如手术后时间不足2年,暂予伤口换药保留内固定;如手术后时间达到2年,评估融合情况满意后可在伤口清创的同时取出内固定。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和矢状面参数,评估取出内固定者矫正丢失情况。结果共有60例(0.68%,60/8818)术后发生深部感染,早发性感染11例(发生率为0.12%,11/8818),迟发性感染49例(发生率为0.56%,49/8818)。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入路及融合节段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5年是深部感染发生的高峰期。特发性脊柱侧凸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最低,综合征性及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初次培养阴性率较高,早发性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居多;迟发性感染中痤疮丙酸杆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比明显增高。经治疗后早发性感染组中9例保留内固定,2例换药至术后2年取出内固定。迟发性感染组中5例保留内固定,10例换药至术后2年取出内固定,34例手术时间超过2年直接取出内固定;其中1例患者取出内固定后1个月重新植入内固定;另有1例患者因矫正丢失在取出内固定3年后重新植入内固定。末次随访时取出内固定的患者出现了明显的冠状面矫正丢失。结论脊柱畸形矫形术后深部感染的发生率为0.68%,早发性感染发生率较低,迟发性感染较高;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与综合征性脊柱侧凸患者有着较高的感染风险。如果感染在反复清创后无法根除,推荐在术后2年骨融合后取出内固定,但仍存在矫正丢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