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治疗骨科骨折术后血虚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科骨折术后血虚发热患者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当归补血汤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测量两组患者体温,抽血复查血常规,记录Hb数值,统计患者血虚发热症状积分.结果:两组患者第3天、第5天的体温与第1天比较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第5日体温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3天、第5天Hb值与第1天比较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5天Hb值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虚发热症状评分均有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归补血汤治疗骨科骨折术后血虚发热型患者效果明显,为经典基础方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48岁,2013年1月23日就诊。因“经阴子宫肌瘤切除术后1个月,发热20余天”以“发热原因待查;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入院。患者1月前因“子宫肌瘤”行经阴子宫肌瘤切除术+阴道后壁修补术。术后给予左氧氟沙星+奥硝唑静滴治疗,第3天出现发热,体温39.5℃。查体:咽部略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啰音,腹软无压痛;妇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基本正常,肺炎支原体阴性,B 超提示盆腔未见异常。考虑上呼吸道感染,遂于术后第4天更换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继续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地塞米松5 mg/d。术后第7天体温降至正常,第8天体温再次升至38.3℃,患者及其家属拒绝继续治疗,要求出院。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来源患者男,36岁,因"发热9天,腹痛伴腹泻呕吐3天"入院。患者9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热,最高体温39.5℃,伴咽痛,乏力纳差,胸闷气促,3天前于当地门诊抗感染等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当地门诊静滴药物后出现头晕呕吐、腹泻,后患者出现腹痛,腹痛呈持续性,吐后痛减,进食后加重,伴发热恶寒,自服散利痛后发热可退,24小时后复发,呕吐胃内容物,并腹泻,每天10余次。到我院查白细胞11.08×109/L,NEU%:59%,生化无异常。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全血与成分输血引起非溶血性发热的情况。方法选取输血患者237例,根据输血方法分为2组,输全血患者114例为对照组,成分输血患者123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体温、非溶血性发热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输血后,对照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观察组红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降低。观察组红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体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输血前后的体温差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输血1~3次、4~6次、7~9次、10次以上时非溶血性发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分输血可大幅减少患者不需要的血液成分输入,与输全血相比,可明显减少非溶血性发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可有效控制患者体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23例SARS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住朝阳区妇幼保健院SARS专科医院病区自 2 0 0 3年 4月 2 3日起 ,共收治了 2 3例SARS患者 ,其中男性 8例 ,女性 15例 ,年龄 6~ 70岁 ,平均37.2岁。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西医治疗体会1.1 发热特点2 3例患者发热持续天数 (药物干预下 ) 2~ 16天 ,平均 7.6天 ;最高体温 39.8℃ ;多数患者发热呈双平台或多平台 ,发病 1周后 ,体温降至正常 ,到病程第 10天左右 ,又出现发热 ,个别患者反复多次 ,缠绵难愈 ;在 1天 2 4h中 ,表现为弛张热 ,早晨轻 ,下午晚上重。2例死亡患者在死亡前几天均无发热或仅有低热 ,但胸片浸润明显。所以应该…  相似文献   

6.
败血症反复高热证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资料 谭某某,男,51岁。1995年7月26日入院。住院号:41083。 患者因反复发热8个月,再发1周入院。既往有30余年饮酒史,日500ml左右。8个月来无明显原因发热,上午体温在38℃左右,下午3点至上半夜达40℃以上,下半夜汗出热退。发病前先恶寒,继之发热,伴周身乏力,关节疼痛,口苦咽干。无咳嗽胸痛及恶心呕吐、尿频尿急等症。每次发热均需抗菌素治疗10余天体温方降,间隔20余天发热又作。曾抗结核治疗无效。近1周发热又作,体温38℃~40.2℃,患者要求服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戴某 ,男 ,3 6岁 ,农民。因高热、寒战 2 0余天 ,伴腹泻 1天急诊入院。患者平素体健 ,此次无明显诱因发热 ,体温波动在 3 8.5℃~ 40℃之间 ,伴寒战、头晕、头痛及恶心呕吐。入院前曾有腹泻 ,日 1 0余次 ,无腹痛。在院外曾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检 :体温 3 9.5℃ ,脉搏  相似文献   

8.
占永立 《中医杂志》2008,49(5):444-445
1 病历摘要 韩某某,女,40岁.2007年6月27日主因"发热伴恶心、呕吐2个月余,尿量减少10天"收入院.该患者2007年4月2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3℃),伴恶心、呕吐,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门诊间断静脉滴注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近30天,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无缓解.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5 3岁 ,主因活动后胸闷、气短 3月 ,发热 1月入院。患者于 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咳嗽、咳痰 ,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 ,间断给予青霉素、先锋霉素静点 ,症状无好转 ,入院前1月出现发热 ,体温最高达 39℃ ,无寒战、无四肢关节疼痛 ,经应用清开灵、双黄连、感冒冲剂治疗 ,无好转。查体 :T:38.9℃ ,一般情况可 ,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 ,颈部及腹股沟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 (2~ 4 cm× 3~4 cm) ,质韧 ,活动 ,无压痛 ,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爆裂音 ,心律规整 ,腹软 ,肝脾未触及 ,双下肢无水肿。末梢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瓜蒌大黄汤早期灌肠对重症肺炎气分证患者发热程度、炎性因子、肠受损黏膜修复等影响。方法 将80例气分证重症肺炎发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瓜蒌大黄汤灌肠,两组均持续治疗5天。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天及第7天发热程度、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胃动素(MTL)水平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28天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第3天CRP、PCT水平及第7天六项炎性指标水平、血清DAO水平下降,MTL水平升高(P<0.05),第7天发热、咯痰、喘息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总分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第3天NE%、CRP、PCT、TNF-α水平及第7天六项炎性指标水平下降(P<0.05),治疗第3及第7天血清DAO水平下降,MTL水平升高(P<0.05),第7天发热、咳嗽、咯痰、喘息、腹胀、便秘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总分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开始退热时间、首次降至正常体温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体温复升率、复升后体温峰值降低(P<0.05);第7天WBC、NE%、CRP、IL-6、TNF-α水平及血清DAO水平降低,治疗第3天和第7天血清MTL水平升高(P<0.05);第7天发热、喘息、腹胀、便秘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总分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8天病死率、ICU住院日、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研究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瓜蒌大黄汤早期灌肠可使重症肺炎患者解除发热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胃肠黏膜修复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散瘀清热法治疗骨折术后发热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折术后发热是常见症状 ,术后吸收热患者 ,一般第 4天体温恢复正常。但是如果仍然继续发热 ,应当及时处理 ,以防传变 ,采用散瘀清热法对预防和治疗术后发热具有积极的意义。1 临床资料病例来源 为 2 0 0 1年 11月至 2 0 0 2年 11月住院骨科术后患者。入选标准 术后第 4天 ,体温在 37.5℃以上的患者 ,排除体温调节中枢损伤、使用激素及其他可影响体温的药物 ,其它器官感染的病例 ,伤口感染的病例 ,排除舌质红、无苔的阴虚患者。将 72例骨折术后第 4天体温 37.5℃以上的患者分为 2组 :治疗组 36例 ,其中肱骨骨折 3例 ,前臂骨折 4例 ,股骨…  相似文献   

12.
<正>1病历介绍患者,男,2010年6月21日主因"发热7天半"就诊,曾口服头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在某医院静脉注射2 d(药物不详),无明显效果,现每日下午至夜间发热,体温升高至39.5℃,晨起体温基本不高,微有汗出,烦躁,疲乏,口渴欲饮,大便3 d未解,舌红苔黄,脉浮弦,唇红。中医诊断:发热。  相似文献   

13.
蒙西药合用治疗布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41岁,间断性反复出现咽痛、发热、四肢肌肉酸痛已2个月。每次发热持续2~3天,开始夜间为主,体温在37.4~38.0℃,发病间隔时间为1周左右。发病初期化验白细胞16.76×109/l,中性粒细胞0.86。用青霉素800万单位治疗半个月,未见好转;改用头孢曲松钠4.0g治疗8天无效。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升高达38.2~40.0℃,白细胞17.77×109/l,中性粒细胞0.87,其它化验均正常(包括布病化验)。胸、肾CT(-)。转到哈医大医院以上感治疗10余天无效。只有布病血清莱特实验1:100、半抗体1:400之外,其它各项检查均(-)。从化验结果来看不是十分支持诊断布病,但经过…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4月,本院收治了四川省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遂立即启动中医应急机制,中医研究室专家带领成员迅速介入诊治。经中西医综合治疗近1个月,患者痊愈出院。现简介如下。1病案患者,男,59岁,因"咳嗽、咳痰、发热10天,咯血4天"于2013年4月4日20:30入院。1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咳嗽、咳痰,发热,最高体温  相似文献   

15.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可表现为轻微外伤或手术后严重出血,但合并颅内出血较罕见。我科曾收治1例因第凝血因子缺乏而无明显诱因出现颅内出血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病例介绍患者,男,3岁,以“发热、头痛、呕吐伴抽搐1天”于2003年12月30日急诊入院,既往有自发性皮下血肿史,无跛行和手术史,患者发热体温多在37℃~39℃之间,头部钝痛,以右颞部为主,呕吐胃内容物2~3次/日,呈非喷射性,无咖啡色物,伴抽搐,发作时双眼凝视,口唇发绀,左侧肢体抽搐,人事不省,每次持续约10min,3~5次/日,无尖叫,无瘀点、瘀斑。急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骨科术后发热应用血必净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接受骨科手术后发热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的基本信息及药物治疗后的体温变化建立统计数据库并进行归纳整理,使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患者药物治疗后体温变化、起效时间、解热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70例,使用血必净治疗后的第1、2、3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服药第2天与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起效时间为(13.60±6.00)h,解热时间为(25.20±19.43)h,低热组和高热组解热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必净治疗骨科术后发热效果明显,起效和解热快,不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麻黄升麻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术后服用麻黄升麻汤,对照组术后给予物理降温等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体温变化、退热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及安全性等指标。结果:术后第1天治疗组与对照组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发热峰值出现在术后第2天,此后各组体温均值逐渐下降,治疗组体温均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两组退热疗效相比,治疗组为84.8%(28/33)、对照组为50.00%(17/3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30/33)、对照组为67.6%(23/34),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安全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升麻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能降低体温峰值、缩短术后发热时间,改善患者寒热错杂的临床症状,进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患者术后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1住院病史钱某某,男,72岁。入院时间:2016年7月12日。患者因"乏力1月余,加重半月伴发热5天"入院。患者1月前无诱因下出现乏力,双下肢为主,呈进行性加重,伴体重下降,于2016年7月7日入住外院。期间体温最高达39℃,经治疗,疗效不佳,拟"发热待查"收治本院。发病过程中,否认咳嗽咳痰,否认胸闷气喘,否认尿频尿急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自拟清解重剂对术后发热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术后发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口服自拟清解重剂,对照组结合临床表现对症治疗.2组均治疗3 d,随访3 d.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服药前后体温变化,药物起效时间及解热时间.结果 治疗后第3天,观察组最高体温[(37.5±0.5)℃比(37.6±0.5)℃、(38.1±0.5)℃、(38.3±0.5)℃,F=20.883]、对照组最高体温[(37.5±0.6)℃比(37.5±0.5)℃、(38.1±0.6)℃、(38.4±0.4)℃,F=25.088]均较同组治疗后第2天、第1天及治疗前下降(P<0.01).随访第3天,观察组最高体温[(36.9±0.5)℃比(37.1±0.2)℃、(37.3±0.5)℃,F=7.778]较同组随访第2天、第1天及治疗前下降(P<0.01).结论 自拟清解重剂可有效降低术后发热患者的体温,其药物起效时间与解热时间与西医常规疗法相近.  相似文献   

20.
低热案     
患者,女,78岁,以"眩晕、脑供血不足"于2012年1月15日收入我科针灸中风病房,经治眩晕明显好转,于入院后第17天(2012年2月1日)因"合并外感低热6天,加重1天,伴白细胞减少",请王居易教授会诊.病史:患者1月27日不慎感寒发热,体温最高38.5℃,伴咽痛.查血常规示:白细胞3.2×109/L,血红蛋白80 g/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64%,予退热药、中成药、汤药、升白药等.1月30日体温下降至37℃,但仍感乏力、周身不适、腰痛、咽痛等.1月31日患者行钡餐检查再次感寒后右下腹不适,体温复升至37.8℃.2月1日体温37.4℃,伴无汗、畏寒、咽痛、咳嗽、痰多、腰痛、乏力、周身不适、头晕沉、纳差,大便两日未行,眠差,形体消瘦,舌红、苔少,中有裂纹,脉弦细.既往白细胞减少3年,对症服用升白药可达正常值下限,遇发热、腹泻等诱因白细胞即明显下降;甲状腺实性占位性质待查;长期咽痛、咽堵、便于,3日一行.目前中医诊断:1.感冒,2.眩晕.西医诊断:1.上呼吸道感染,2.白细胞减少,3.脑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