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学认为血脉瘀滞是导致高血压病的重要病因之一,血瘀证是高血压病情发展的必经阶段,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显示了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文章就近年来研究高血压病的从瘀论治的依据,活血化瘀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机理及活血化瘀的单味中药在高血压中的应用加以总结讨论。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祖国医学的“头痛”、“眩晕”范畴。既往多责之肝阳、肝风、痰浊为本病的病机。近年来随着临床对高血压病的治疗进展,有些学者研究发现高血压病多兼血瘀证,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效果显著,但鲜有致瘀的理论研究。本文就高血压病血瘀证现代研究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浅谈活血化瘀法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中提出血瘀证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理类型,血瘀证的形成在高血压病各证中具有普遍性,兼夹性等特点,在临床上、高血压病的治疗应注意重视活血化瘀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血瘀证和活血化瘀药对血管生成的作用,探索活血化瘀药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促进和血管生成正常化作用,为活血化瘀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方法检索相关的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方面的大量文献,并对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结果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由于机体的正气不足,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气滞、痰凝、血瘀、毒邪等凝聚而成。在治疗上,临床应注意不同活血化瘀药的选择应用,应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及不同的病期等情况灵活应用,以及与扶正培土、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祛湿化痰等方法的配合应用。结论血瘀是常见病因病机,贯穿肿瘤发生发展各个阶段,而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叶小汉  苏志远 《新中医》2015,47(2):12-13
何世东教授主张从"瘀"论治老年高血压病,认为"瘀"贯穿老年高血压病程的始终,络脉瘀阻是老年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主张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仔细辨别血瘀证的主次兼夹,选用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病(EH)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随着对高血压治疗观念的不断改变及研究的日益深入,在传统的平肝潜阳、滋补肝肾、益气养阴、祛风化痰等治疗方法以外,学者们逐渐认识到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性,并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近10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高血压病血瘀证的本质研究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病位在肝、肾、心,病属本虚标实,肝肾亏虚,阴阳失调。然而近年来发现在高血压病病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头痛头晕,项背强硬,胸闷胸痛,肢体麻木,甚至中风偏瘫,舌…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血瘀证机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血压病系排除一切已知原因而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慢性心血管疾病。中医学认为,其病机多为肝阳、肝风、痰浊等等。近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有些学者发现高血压病又多兼血瘀证,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效果显著。本文就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病理特点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活血潜阳法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德玉  黄蔚  王世红  华晔  钱义明  马宇滢 《中医杂志》2002,43(8):579-579,589
高血病压左室肥厚(HLVH)是高血压病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易诱发心血管意外事件,是医学研究的重点。HLVH患者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心悸、胸闷、胸痛、眩晕、耳鸣、头痛、失眠、面部潮红、乏力、腰膝酸软、手足麻木等是常见临床征象,也是高血压病与左心室肥厚的共同表现。在大量临床调查发现,血瘀证常与高血压病心肌肥厚、心肌缺血等心脏事件并存,血瘀证与HLVH有显著的相关性。综观中医药治疗HLVH的报道,多强调活血化瘀药的应用,而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上,则强调平肝潜阳。我们在临床发现血瘀、阳亢是大多高血压病患者的共同表现,以活血化瘀、平肝潜阳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河北省名中医脑病领域著名专家裴林教授的中医脑病学术思想。裴林教授认为脑病以脉络瘀阻为其基本病机,根据血瘀的病因分为肾虚血瘀、寒凝血瘀、气滞血瘀、痰凝血瘀、气虚血瘀等证型,临床上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总结了活血化瘀、通络醒脑的基本方——川归汤,同时提出根据临床辨证加减虫类药、镇静安神药及息风定惊药进行治疗等方面经验。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药是医药类院校专业《中药药理学》教材中的一个章节,是中药药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血瘀证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活血化瘀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为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这一章内容,并将其应用到中医临床及实际生活中,笔者对其治疗血瘀证相关中药药理作用及主要研究思路方法进行研究,在此浅谈活血化瘀药的课堂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从瘀论治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慧君  王知佳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8):876-877,908
作者认为,血瘀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在高血压病的病理过程中,血瘀证可作为独立证型或作为兼证。高血压病的一些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研究结果符合血瘀证诊断标准。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活血化瘀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是中医重要传统治法之一,现代将之运用到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按中医观点,肿瘤的发病机理可归纳为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热结及脏腑失调,经络闭阻等。其中血瘀又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机理,贯穿于病程的整个阶段。气血以循环不息为常,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病可伤血,血病能损气,气滞则血瘀,虚则气少,气塞不通,血壅不流,血瘀日久则积而成块,故肿瘤与血瘀的关系极为密切。活血化瘀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通过现代药理研究,活血化瘀药对肿瘤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抗肿瘤作用药理实验证明,许多活血化瘀药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治疗高血压病中成药处方规律,总结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用药特点。方法从药智网和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中,以"高血压""降压"为关键词检索治疗高血压病的中成药,运用Excel 2016和SPSS 21.0软件对检索的中成药信息统计归类,并对各中成药所含中药使用频率、功效分类、性味、归经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得到我国目前已上市且功能主治或临床应用有明确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134个,功效分类排名前4位的依次为补益剂、清热剂、理血剂、祛风剂。134个中成药涉及中药226种,使用频率前6位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理气药。药性以寒性、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苦、甘、辛居多,归肝、心、肺、脾、肾经。结论治疗高血压病中成药以补益剂、清热剂、理血剂和祛风剂为主,处方中中药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为主,辅以解表药、理气药等,药性以苦、寒为主,主要归肝经。从中药使用角度反映了高血压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因病机特点和祛邪兼扶正的用药规律,对临床治疗高血压病遣方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活血化瘀防治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活血化瘀在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栓等方面的报道相当广泛 ,在用于防治高血压病方面报道也渐有出新 ,为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开拓了一条新思路。1 对高血压与血瘀关系的认识高血压病属祖国医学中的“眩晕”、“头痛”、“肝风”等范畴 ,传统理论认为 ,此病多属肝火亢盛、阴阳两虚或阴虚阳亢 ,病变主要在心、脑、肝、肾 ,而肝肾阴阳失调则贯穿其始终 ,因此在治疗上多从补益肝肾、滋阴潜阳着手。近年来的研究认为高血压与血瘀关系密切 ,徐凤芹[1] 认为高血压在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等病理基础上再遇情志内伤或寒温失调使气血津液进一步发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中药处方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用药规律,从而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处方269首,中药267味,共3314味次,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前十位高频药为菊花、白芍、钩藤、牛膝、生地、石决明、夏枯草、茯苓、天麻、黄芩,与10味高频药物同用的药物主要有钩藤、白芍、生地、牛膝、菊花5味。总体用药规律:用药类别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结论: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是以补虚扶正、清热为主.兼顾理气、平肝熄风、活血化瘀;常用药以补虚药和清热药为主,平肝熄风药、理气药和活血化瘀药次之。  相似文献   

16.
张小朵  李荣 《河南中医》2016,(11):2039-2042
目的:探索药枕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分布规律,为高血压病药枕治疗提供客观的临床用药依据。方法:以"药枕""中医外治法""高血压病"为检索词,检索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检索筛选的文献用Excell 2003录入和整理并进行逻辑校对,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药物药类、归经进行频次、频率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18篇,涉及中药共44味,出现总频次128次。其中中药以菊花的使用最多,其次为夏枯草,川芎,磁石,牡丹皮。中药分类以平肝熄风药、清肝热药为主,活血化瘀药次之;中药归经以肝、肺经为主。结论:中药药枕治疗高血压用药是以平肝熄风、清肝热为主,兼顾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7.
活血潜阳法治疗高血压病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临床常见病和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导师周端教授致力于高血压病的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30年,对该病的诊治独具匠心,认为“阳亢”“血瘀”为高血压发病的基本病机,临证时灵活应用活血潜阳法治疗高血压病,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常获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肝亢血瘀”证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发展趋势、血液流变学改变、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用等方面分析 ,认为高血压病在肝阳上亢的同时多伴有血瘀。依据中医理论讨论了肝阳上亢与血瘀的关系 ,提出“肝亢血瘀”证是高血压病的常见证候。并初步观察了平肝活血法对高血压病的疗效 ,结果平肝活血组优于平肝组 ( P<0 .0 5)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传统治疗以西药口服为主,中医治疗则证候众多,病理因素较为复杂。探讨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的理论基础和证候特点,发现血瘀贯穿高血压病程的各个阶段,活血化瘀法不管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还是辅助疗法,均可应用。近年来药理学研究也表明活血化瘀类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对高血压有较好疗效。总结相关研究进展,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漾  梁昊  张秋雁  何莉 《中医药导报》2019,25(11):132-13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筛选近10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文献,对临床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处方、药物组成和功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7篇文献,出现81种处方名称,中药共计121味;根据中药的功效及分类,使用频次较多的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止血药、理气药;用药频次前4位的补气药分别是黄芪、人参、甘草、党参,用药频次前4位的活血化瘀药分别是丹参、川芎、红花、桃仁。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止血药、理气药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