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为  李娜 《中医正骨》2008,20(7):29-30
手部皮肤脱套伤的治疗是手外科的难题,众多学者对全手皮肤脱套伤的治疗采用了各种方法,如传统腹部“S”皮瓣修复术、组织移植、脱套皮瓣远端修薄后回植,吻合皮瓣静脉等方法,但各有其一定的优缺点。自2003年至今作者分别通过吻合血管、套脱皮肤修薄回植、多切口引流等方法,治疗手部皮肤逆行脱套伤13例,采用吻合动静脉回植,术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依据5型3度分类法治疗83例不同程度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以及合并的不同创伤。方法Ⅰ型单纯皮肤撕脱损伤Ⅰa闭合性撕脱伤9例,Ⅰb开放性撕脱伤66例,Ⅱ型合并骨折和关节脱位70例。Ⅲ型合并肌肉坏死51例。Ⅳ型合并血管神经损伤8例,合并肢体毁损性损伤6例。Ⅴ型皮肤损伤的程度。Ⅰ°单纯撕脱伤19例,Ⅱ°撕脱并轻度碾挫伤44例,Ⅲ°撕脱并部分碾挫碎裂20例。皮肤植回原位的同时骨折复位、修复损伤的神经和血管。结果1986年~2005年共治疗83例,植皮一期成活大于90h例,大于85%8例,截肢7例,失血性休克59例,严重感染6例,死亡1例。结论依据5型3度分类法判断皮肤撕脱损伤的程度与合并伤的关系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位植皮+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治疗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对2006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57例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行一期清创原位植皮+VSD封闭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将2000年3月~2004年3月采用常规原位植皮打包换药治疗的69例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负压封闭治疗组57例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创面感染,植皮存活面积90~98%。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是一种严重创伤,处置不当容易并发感染、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原位植皮+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皮肤存活率及降低感染率,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探究在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中应用负压吸引结合显微外科血管修复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在 东莞市塘厦医院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所有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中,选取 46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 者均接受负压吸引结合显微外科血管修复技术治疗,对其治疗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 46 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皮瓣皮肤存 活并且创面无显著皮肤缺损的患者共为 35 例,患者术后无需接受二期手术治疗,在积极换药后创面良好愈合。同时,9 例 患者由于外伤作用导致皮肤大面积缺损,经二期手术植皮处理,患者创面愈合且血运良好。术后出现小部分皮肤坏死现象 的患者仅为 2 例,经过清创植皮处理后,患者创面愈合。术后随访 6 个月,46 例患者反映皮瓣皮肤颜色正常,血运与存活 情况良好。 结论:将负压吸引结合显微外科血管修复技术作为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的治疗方案,可促进患肢皮瓣动脉 血供恢复以及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同时探讨不同血管吻合方式对游离皮瓣移植成活的影响。方法 38例伤者采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依照不同血管吻合方式将其分为3组,A组(n=12)采用游离植皮,B组(n=13)采用手术放大镜下缝线法吻合,C组(n=13)采用显微镜下缝线法吻合;对比分析3组伤者的皮瓣缺血时间、血管吻合总时间、并发症率、临床效果。结果 38例伤者中,6例在术后出现血运相关并发症,经过积极处理,坏死4例(A组3例,B组1例),最后成功率90%;在皮瓣缺血时间、血管吻合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C组显著优于A组、B组(P均<0.01)。结论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同时,显微镜下缝线法在缩短血管吻合时间和皮瓣缺血时间方面优势明显,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手术操作和有效的术后处理对提高皮瓣成活率价值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杂前臂及手部毁损伤修复与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32例复杂前臂及手部毁损伤患者清创,内固定或外固定患肢建立血液循环,直接吻合8例,游离大隐静脉血管10例;肌肉肌腱神经的修复:1例正中神经尺神经同时缺损超过5 cm以上,取尺神经残留部分修复正中神经,3例游离腓肠神经移植修复桡神经,2例游离腓肠神经移植修复正中神经,1例游离腓肠神经移植修复尺神经;创面覆盖:采用背阔肌皮瓣修复2例;采用腓骨皮瓣一直连接桡骨尺骨缺损3例,采用前臂逆行皮瓣修复5例;采用足背复合皮瓣修复3例,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7例;Ⅱ期大面积游离植皮5例。结果 32例中各掌指关节活动10~60°,近指间关节活动范围5~70°,感觉功能损伤值平均为5%,综合功能平均损害值为25%。结论复杂前臂及手部毁损伤是严重的损伤,正确评估患者的血液循环及软组织损伤程度和缺损的范围,合理设计手术方案,恢复患肢血循环,同期或分期进行功能重建,恢复患肢功能,可挽救一些符合截肢指征的肢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皮支在治疗手外伤中的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尺动脉腕上皮支的筋膜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其中手部挤压撕脱伤6例,手背、手掌感染创面4例,手部瘢痕挛缩二期手术修复5例。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均随访,时间3—24个月,修复后的皮瓣质地、外形较满意,无色素沉着,3例皮瓣局部感染或坏死,经抗炎、换药治愈,疗效较满意。结论:应用带尺动脉腕上皮支皮辩修复手部缺损创面解剖较恒定,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皮肤游离撕脱伤较常见,且常合并肌腱、血管、神经、甚至骨的外露与损伤。若修复方法不当,易造成创面一期修复失败,增加病员的精神和经济负担。1994~1997年,7例皮肤游离撕脱伤急诊原位缝合均未成功,而此期间另15例将游离撕脱组织制成厚中厚皮片,急诊或延期植皮.获得良好效果。治疗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治疗组15例,男9例,女6例,均为车祸伤。年龄4岁~51岁。伤后时间半小时~14小时(有 3例超过 8 小时)。撕脱面积3cm ×2.5cm~ 12cm× 4cm。合并血管、神经或肌腱外露4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腹部超薄皮瓣治疗手部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石排医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2例手部撕脱伤患者进行临床对比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腹部超薄袋状皮瓣进行创伤修复,对照组患者采用带蒂腹股沟皮瓣进行创面修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手部活动情况以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手部感觉功能均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其中观察组患者达到S3水平以上患者共22例(84.62%),对照组仅6例(23.08%)例患者达到S3水平,观察组患者感觉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活动度对比中,观察组患者掌指关节曲曲度、近位指间关节屈曲度等平均数值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部撕脱伤患者采用腹部超薄袋状皮瓣进行修复效果明显,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手部感觉等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是外科常见且处理比较困难的一种复杂外伤。若处理不当,常使皮肤坏死,创面感染,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我院1995~1998年利用反转植皮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20例,取得较好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40岁,平均23岁。受伤部位:上肢8例,小腿8例,足部2例,手部2例。致伤原因:车祸碾压伤11例,机器伤致皮肤撕脱6例,皮肤潜行剥脱3例。受伤面积:最大45cmX40cm,最小10cmX15cm,平均35cmX30cm。受伤距人院时间;平均2小时。1.2手术方法:术中将受伤肢体进行彻底刷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桡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0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7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进行研究,于术前对所有患者应用多普勒探测仪检测桡动脉外侧穿支血管情况,确定桡动脉穿支血管的穿出点及走向,尔后精确切取皮瓣,施行动静脉与受区血管吻合术,重新建立血液循环,皮瓣供区采用植皮或直接缝合。记录和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功能评定。结果:7例皮瓣移植中有6例完全存活,1例患者皮瓣远端发生坏死,经后期换药治疗后痊愈。术后2例发生血管危象,行手术探查修复后发现为血栓形成,给予血栓去除,重新吻合后皮瓣存活。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0.2±3.3)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的皮瓣血运、质地、弹性均良好,皮瓣较薄,外形较好,均未作二次整形。评定结果为优5例,良好2例,所有患者达到良好及以上。结论:对手部皮肤缺损患者使用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能够有利于患者恢复及获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减少潜行皮肤撕脱伤误诊误治、促进创伤的修复、减少伤残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对24例皮肤潜行撕脱伤因早期误诊误治而出现大片皮肤坏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进行二期植皮修复后,18例功能恢复,6例轻度功能障碍,平均住院日为36.45±15.82天。结论:皮肤潜行撕脱伤容易误诊误治,延误治疗时机,出现皮肤继发坏死或感染等严重后果,应根据其特点早期诊断,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全手指皮肤撕脱原位缝合成活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手指碾压、皮肤撕脱在手外伤中比较常见,一般的治疗方法与手指脱套伤治疗方法相同。2002年2—10月,我院对5例全手指碾压伴皮肤撕脱伤的患者行细致清创、撕脱皮肤原位缝合,术后配合扩血管药物的治疗,撕脱皮肤大部分成活,小片未成活处经局部换药后痊愈,手指外观及功能均较满意。现将其中2例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配合伤科黄水(纱布)外敷治疗手背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佛山市中医院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手背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共64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彻底清创后行负压封闭引流术配合伤科黄水纱布外敷治疗,对照组彻底清创后行负压封闭引流术配合酒精纱外敷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伤肢肿胀程度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并记录伤口愈合时间及撕脱皮肤存活情况。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撕脱皮肤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7天伤肢肿胀程度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配合伤科黄水纱布外敷治疗手背皮肤逆行撕脱伤,可减少术后伤肢肿胀及疼痛,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降低回植皮肤坏死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肢体皮肤撕脱伤是指皮肤自深筋膜浅面撕脱或潜行剥离,皮肤血循环严重破坏,血管网广泛挫伤。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的发展,机器损伤及车祸伤导致的肢体皮肤撕脱伤越来越多,且常合并骨折、肌肉、肌腱及神经、血管、骨与关节等深部组织损伤。皮肤撕脱伤的急诊修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目前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对机器绞伤、撕脱伤、热压伤、电烧伤等造成的外源性皮肤神经功能的损害,进行皮肤改良及功能修复已较为普遍,我院急诊自从1996年11月至2010年12月已收治手部外伤毁行和虎口皮肤缺损的病人共计20余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以腹部袋状皮瓣修复全手套状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我院根据手损伤的情况设计应用腹部袋状皮瓣修复了全手套状皮肤撕脱伤36例,并于术后予1-2年随访。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断蒂后手功能恢复满意,部分病例后期行皮瓣修薄术,外形恢复满意。结论:腹部袋状皮瓣供区皮瓣来源丰富,且较为隐蔽,皮瓣血运安全可靠,移植后术后治疗及护理相对容易,是临床修复全手套状皮肤撕脱伤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撕脱皮肤修薄后原位回植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修复足部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了2016年6月—2018年6月被该院收治的足部皮肤撕脱伤的患者30例,平均且随机分配,其中15例采用撕脱皮肤修薄后原位回植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修复作为实验组,另外15例采用常规的手术修补足部皮肤撕脱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的治疗有效率,皮肤存活率,手术进行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伤口愈合时间等。结果观察到实验组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要高,差异显著;实验组皮肤的存活率比对照组也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手术进行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伤口愈合时间都要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撕脱皮肤修薄后原位回植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修复足部皮肤撕脱伤的效果较好,皮肤存活率得到提高,患者不良反应减少,伤口感染率也明显下降,住院时间得到大大缩短,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梨状肌综合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确诊为梨状肌综合症的患者,应用B探讨和研究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方法和疗效。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46例,男33例,女13例,年龄16~70岁。交通创伤致软组织缺损23例,机器压伤12例,重物压伤5例,烧烫伤3例,糖尿病足2例,其他1例。缺损位于踝部20例,足跟部10例,足部16例。皮肤缺损范围5 cm×3.5 cm~18 cm×10 cm;39例采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7例采用肌皮瓣修复创面及骨髓炎。结果:46例病例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46例皮瓣均存活,部分坏死2例,予以清创、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良好;边缘坏死6例,予以创口换药3~9周后创面愈合;皮瓣臃肿8例,术后3~9个月行皮瓣修整术后外形满意。结论: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血液供应可靠,对组织损伤小,不需要显微外科技术,皮瓣外形美观,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四肢创伤骨科中治疗皮肤脱套伤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取代传统纱包加压回植皮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四肢皮肤脱套伤为回植皮术适应症的患者利用负压吸引技术代替纱包加压技术,7d后将VSD装置拆除,记录治疗后植皮成活情况。结果:28例患者中22例植皮成活面积达80%,5例植皮成活面积达到75%,后行游离植皮修复创面,1例患者因肢体挤压伤严重,回植皮片小面积成活且有骨外露,后经两次游离植皮及交腿皮瓣转移术消灭创面。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脱套伤回植皮的治疗中,能对皮片均匀加压并充分引流坏死组织,起到控制感染促进植皮成活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