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受试者在视动刺激和前庭刺激(头动)同时作用下视动错觉的变化规律,分析视动错觉的变化与相应诱发的运动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受试者26名。利用视球旋转产生视动刺激和视动错觉;以头动实现前庭刺激。错觉和头动均为三个轴向,即翻转、滚转和偏转。受试者被安排参加偏转视动组、滚转视动组和翻转视动组三个试验组。按拉丁方排列试验,每次试验持续10min。结果①在同一视动刺激条件下,头动使视动错觉发生率比头静时有降低趋势。偏转视动刺激时翻转头动和滚转头动使视动错觉发生率显著降低。此时的运动病症状显著加重。②在同一头动状态下,偏转视动错觉发生率最高,滚转视动错觉居中,翻转视动错觉最低。这一顺序与头静状态时一致。③三种头动状态下,不同种类视动错觉的强弱顺序与相应的运动病严重程度基本吻合。结论头动对视动错觉发生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大视野的垂直视动刺激下,观察了24名正常人的运动病症状、自身运动感觉-翻转错觉、垂直视动眼震(VOKN)、心电图R-R间隔功率谱的反应特点。垂直视动刺激由黑背景上随机分布的大小不等运动着的白色圆点的图象构成,视觉刺激是4种运动速度(30、45、60、80°/s),两种垂直运动方向(上下)。电眼动图(EOG)技术记录人的眼球运动。结果发现,向上方向运动的视动刺激诱发的VOKN平均慢相速度和增益比对向下方向运动的显著增大,两种运动方向的VOKN增益随视动速度增加而减少。45~80°/s垂直视动刺激下翻转错觉有方向性不对称。不同的垂直视动速度刺激引起运动病的症状不同,45°/s时诱发的运动病最大。垂直视动刺激中心率和R-R间隔功率谱没有显著变化,而前庭刺激(平行秋千6m,3.95m/s2)下,引起的心率、R-R间隔功率谱C波显著增加。根据视-前庭相互作用调制理论讨论了VOKN和翻转错觉的不对称性,提出视前庭功能的不对称可能是空间运动病的致病因素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4.
为探讨人对视动刺激心理、生理反应的特征,给30名男性军校学员一系列阶跃视动刺激(5、10、15、20、30、40、60、80、100及120°/s),每个刺激持续20s。用磁带机记录被试的视动性眼震信号及视动性错觉出现的潜伏期和错觉量。用7T17信息处理仪采样处理视动性眼震信号,用模糊集途径量化错觉量。结果:(1)视动性眼震的快相速度和慢相速度均随刺激速度增加而增大,在60°/s范围达到峰值,在6  相似文献   

5.
低氧对视动刺激诱发的运动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中度低氧对视动刺激诱发运动病的影响及其特点和规律,20岁18 ̄25岁的健康男性,按照“拉丁方”排列和“自身对照”法,进行了单纯视动刺激和低氧视动刺激试验。主要观察和记录了运动病症状及视动性水平眼震(OKHN)。结果显示:(1)低氧视动刺激(HOS)的运动病症状得分显著高于单纯视动刺激(OS)时的得分(P〈0.001);(2)低氧视动刺激时的视动性水平眼震慢相速度(SPV)显著小于单纯视动刺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对视动性错觉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100名男性军校学员进行了棒框测验,15名高分者和15名低分者分别作为场依存组和场独立组.每名被试,随机给予一系列视动阶跃刺激(5,10,15,20,30,40,60,80,100,120°/s)每个刺激持续20 s.记录被试报告的视动错觉出现的潜伏期和错觉模糊量.结果 1)场依存组被试的错觉潜伏期短于场独立组,它与刺激速度呈幂函数关系,而场独立组潜伏期随刺激速度的增加呈直线下降;2)在 5~120°/s,两组被试错觉量回归成两条直线,两直线回归系数无显著差异,而截距差别十分显著.结论场依存性认知方式是视动错觉个体差异性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场依存者易于发生视动性错觉.  相似文献   

7.
8.
视动刺激和头动对运动病的交互作用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观察了26名被试者在偏转、滚转和翻转视动刺激及其与相应头动的交互作用下诱发的运动病严重程度,并分析了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翻转视动刺激诱发的运动病最重,偏转视动刺激诱发的最轻,滚转视动刺激诱发的居中;但偏转视动错觉最强,翻转视动错觉最弱,滚转视动错觉居中。这是由于耳石器官对三种视动刺激的限制作用不同及造成的矛盾冲突大小不同的结果。偏转视动刺激与翻转或滚转头动的组合是一种强组合,显著地加重运动病症状;翻转视动刺激与翻转、滚转或偏转头动的组合,以及同轴的滚转视动否则激与滚转头动的组合是一种弱组合,均显著地减轻运动病症状。在强组合中伪coriolis效应起作用,视前庭矛盾冲突大,对运动病激厉作用强;弱组合中伪Coriolis效应不起作用,矛盾冲突小,激厉作用弱。前者,头动是刺激因素;后者,头动是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9.
前庭刺激症状与胃电图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81名男性歼、强击机飞行员前庭器官施加科里奥利加速度刺激,按其有无恶心(含呕吐)症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43人,为无恶心症状组。乙组38人,为有恶心症状组。通过对这两组胃电图节律的胃动过缓、正常节律、胃动过速以及主频、主幅和主幅不稳定率等六项参数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胃动过缓和正常节律所占百分率的大小同恶心症状出现有关。  相似文献   

10.
飞行员前庭刺激眼震电图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前庭刺激方式、强度、运动病症状与ENG变化的关系,对62名飞行人员分成I和Ⅱ两组(各31名),用科氏加速度及角加、减速度的不同刺激强度诱发眼震(ENG)进行分析。结果:科里澳利加速度刺激诱发眼震慢相波幅、快相波幅、慢相速度和快相速度值低。而角加、减速度刺激诱发这四项参数值高;柯氏刺激强度大,运动病症状重,刺激强度小症状轻;症状与旋转眼震的慢相波幅、慢相速度、快相速度和频率无关,与快相波幅相关  相似文献   

11.
30名军校学员,男性,在两种指导语(请集中注意力向前看;请注视正前方的红灯)下,经受了一系列视动阶跃刺激(5、10、15、20、30、40、60、80、100、120°/s)。用磁带机记录被试的视动性服震信号,同时记录被试报告的视动性错觉。视动性服震信号在7T17信号分析仪上进行脱机采样处理,错觉用模糊集途径进行量化。结果如下:①视动性眼震快相速度、慢相速度在刺激速度为5~60°/s内随刺激速度增加而增大,在60~120°/s内达到最大值并基本维持稳定,而视动性错觉在刺激速度为5~120°/s内随刺激速度增加呈直线上升;②在5~40°/s视动刺激下,当视动性眼震被抑制时,视动性错觉量明显增大。结果提示,机动性眼震与机动性错觉无因果关系,各自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在低速度视动刺激下,机动性眼震减轻了视动性错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缺氧时视动眼震参数的变化。 方法 测定18名健康男性学员,吸11%低氧混合气20min前后视动眼震的各项参数。 结果 9名受试者在缺氧后慢相速度(SPV)、快相速度(FPV)和增益均明显降低;5名受试者缺氧前后所测指标无明显改变;4名受试者SPV、FPV和增益缺氧后明显增高。 结论 在缺氧条件下人的视动眼震反应是不一致的,存在个体差异。用眼震电图评定飞行人员前庭功能时,应考虑前庭功功能在  相似文献   

13.
前庭刺激下胃电图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前庭刺激状态下胃电图的变化特征。方法 记录了25名转椅Coriolis刺激,28名冷热刺激下飞行员的胃电图。结果 53名被试者在刺激过程中胃电发生了明显的节律紊乱,表现为胃动过速百分率增高;在Coriolis刺激中,重度症状组的主滨2.40-3.70周/mim上升到3.70-10.00cpm的范围内,且随着症状加重而上升明显,持续时间愈长的趋势。结论主频可成为评价运动病严重程度的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运动病敏感者诊断方法,在转椅刺激下,观察了87名男性健康飞行员诱发的运动病症状和刺激前后尿中皮质醇、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以32名健康飞行员为对象,在角加减速度为±6°/s~2、角速度为90°/s梯形运行方式前庭刺激下,实验观察了随人体同步移动光点和相对移动光点对人体前庭知觉和前庭眼动反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步移动光点起着视觉固视作用,使前庭眼动反射受抑制,但对前庭知觉影响不明显;相对移动光点诱发出视眼动反射,在视前庭功能相互作用中呈优势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氧时视动眼震参数的变化。方法测定18名健康男性学员,吸11%低氧混合气20min前后视动眼震的各项参数。结果9名受试者在缺氧后慢相速度(SPV)、快相速度(FPV)和增益均明显降低;5名受试者缺氧前后所测指标无明显改变;4名受试者SPV、FPV和增益缺氧后明显增高。结论在缺氧条件下人的视动眼震反应是不一致的,存在个体差异。用眼震电图评定飞行人员前庭功能时,应考虑前庭功能在异常环境因素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偏心旋转刺激下前庭核早期即刻基因C-fos的表达特征和抗运动病药物对这种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19只分为对照组,旋转组、药物组三组。庄园2组用偏心旋转刺激方式刺激60min;药物组在偏心旋转刺激前45min腹腔注射抗运动病药物盐酸扁桃桥哌酯(PAPM),对照组不进行旋转刺激。用免疫组化法和图象分析技术对大鼠脑干前庭神经fos蛋白含量变化进行定量、定位、测定。结果 偏心旋转刺激。用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了激光穴位照射法对视动诱发性运动病的防治效果。被试者为10名健康男性。氦氖激光照射穴位是百会穴、左风池穴、左内关穴和左足三里穴。结果表明:低功率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视动诱发性运动病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前庭训练负荷的生理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前庭训练中各项生理指标变化观察检验前庭刺激是否适当,评价前庭训练在提高人体前庭功能适应性方面的作用,以便于在前庭训练中把握训练量,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方法 对10名健康被试者,在不同日期分别进行了线性加速度刺激,连续的科氏加速度刺激和间断的科氏累积加速度刺激,刺激的终止指标以被试者感觉有轻度植物神经症状为准。在实验中对被试者在刺激前后前庭-植物神经反应,心电,血压,胃电以及动态姿态平衡等各项生理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 10名被试者中有1人3项前庭刺激达到达标水平,他在实验中有轻度运动病症状,实验前后动态姿态平衡的测试表明,对于大多数被试者,线性加速度刺激后,前庭觉在维持身体平衡时作用增高;连续的科氏累积加速度刺激后前庭觉在维持身体平衡时作用下降;间断的累积加速度刺激训练,由于刺激相对较重,在动态刺激后的变化个体差异较大。线性加速度刺激后,感觉综合测试(SOT)第2项平衡分显著下降,间断科氏加速度刺激后,此项平衡分显著升高。结论 本实验所设计的前庭刺激训练方法是可行的,训练负荷是可以达到的,通过胃电,血压和心电R-R功谱低频谱百分比的变化可以反映被试者前庭刺激终止时的生理状态,为制定前庭训练刺激量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视动刺激诱发运动病过程中,探讨胃电的变化与运动病恶心症状动态发生过程的联系,为运动病的预测和防护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20名18-25岁的健康男性,分别接受15min的单纯视动刺激实验,记录了运动病症状并采集了胃电信号。结果 (1)11名恶心发生者运动病分值明显高于9名恶心未发生者(P<0.001);同时,恶心发生者胃节律过速百分比的增加和主导慢波百分比的减少都明显大于9名恶心未发生者胃电两参数的变化(都为P<0.001);(2)11名恶心发生者自身旋转错觉出现的时间明显早于胃电的变化(P<0.001);(3)刺激过程中,11名恶心发生者胃电主导慢波(Primary Wave,Pw)和胃节律过速(Tachygastria,Tach)百分比减低或增加都明显早于恶心症状的发生(都为P<0.01)。结论 (1)恶心时胃电的变化程度明显高于未恶心时;(2)自身旋转错觉与胃电的变化和恶心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3)胃电的变化先于恶心症状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