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受试者在视动刺激和前庭刺激(头动)同时作用下视动错觉的变化规律,分析视动错觉的变化与相应诱发的运动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受试者26名。利用视球旋转产生视动刺激和视动错觉;以头动实现前庭刺激。错觉和头动均为三个轴向,即翻转、滚转和偏转。受试者被安排参加偏转视动组、滚转视动组和翻转视动组三个试验组。按拉丁方排列试验,每次试验持续10min。结果①在同一视动刺激条件下,头动使视动错觉发生率比头静时有降低趋势。偏转视动刺激时翻转头动和滚转头动使视动错觉发生率显著降低。此时的运动病症状显著加重。②在同一头动状态下,偏转视动错觉发生率最高,滚转视动错觉居中,翻转视动错觉最低。这一顺序与头静状态时一致。③三种头动状态下,不同种类视动错觉的强弱顺序与相应的运动病严重程度基本吻合。结论头动对视动错觉发生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视动刺激和头动对运动病的交互作用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观察了26名被试者在偏转、滚转和翻转视动刺激及其与相应头动的交互作用下诱发的运动病严重程度,并分析了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翻转视动刺激诱发的运动病最重,偏转视动刺激诱发的最轻,滚转视动刺激诱发的居中;但偏转视动错觉最强,翻转视动错觉最弱,滚转视动错觉居中。这是由于耳石器官对三种视动刺激的限制作用不同及造成的矛盾冲突大小不同的结果。偏转视动刺激与翻转或滚转头动的组合是一种强组合,显著地加重运动病症状;翻转视动刺激与翻转、滚转或偏转头动的组合,以及同轴的滚转视动否则激与滚转头动的组合是一种弱组合,均显著地减轻运动病症状。在强组合中伪coriolis效应起作用,视前庭矛盾冲突大,对运动病激厉作用强;弱组合中伪Coriolis效应不起作用,矛盾冲突小,激厉作用弱。前者,头动是刺激因素;后者,头动是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大视野的垂直视动刺激下,观察了24名正常人的运动病症状、自身运动感觉-翻转错觉、垂直视动眼震(VOKN)、心电图R-R间隔功率谱的反应特点。垂直视动刺激由黑背景上随机分布的大小不等运动着的白色圆点的图象构成,视觉刺激是4种运动速度(30、45、60、80°/s),两种垂直运动方向(上下)。电眼动图(EOG)技术记录人的眼球运动。结果发现,向上方向运动的视动刺激诱发的VOKN平均慢相速度和增益比对向下方向运动的显著增大,两种运动方向的VOKN增益随视动速度增加而减少。45~80°/s垂直视动刺激下翻转错觉有方向性不对称。不同的垂直视动速度刺激引起运动病的症状不同,45°/s时诱发的运动病最大。垂直视动刺激中心率和R-R间隔功率谱没有显著变化,而前庭刺激(平行秋千6m,3.95m/s2)下,引起的心率、R-R间隔功率谱C波显著增加。根据视-前庭相互作用调制理论讨论了VOKN和翻转错觉的不对称性,提出视前庭功能的不对称可能是空间运动病的致病因素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人对视动刺激心理、生理反应的特征,给30名男性军校学员一系列阶跃视动刺激(5、10、15、20、30、40、60、80、100及120°/s),每个刺激持续20s。用磁带机记录被试的视动性眼震信号及视动性错觉出现的潜伏期和错觉量。用7T17信息处理仪采样处理视动性眼震信号,用模糊集途径量化错觉量。结果:(1)视动性眼震的快相速度和慢相速度均随刺激速度增加而增大,在60°/s范围达到峰值,在6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氧时视动眼震参数的变化。 方法 测定18名健康男性学员,吸11%低氧混合气20min前后视动眼震的各项参数。 结果 9名受试者在缺氧后慢相速度(SPV)、快相速度(FPV)和增益均明显降低;5名受试者缺氧前后所测指标无明显改变;4名受试者SPV、FPV和增益缺氧后明显增高。 结论 在缺氧条件下人的视动眼震反应是不一致的,存在个体差异。用眼震电图评定飞行人员前庭功能时,应考虑前庭功功能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氧时视动眼震参数的变化。方法测定18名健康男性学员,吸11%低氧混合气20min前后视动眼震的各项参数。结果9名受试者在缺氧后慢相速度(SPV)、快相速度(FPV)和增益均明显降低;5名受试者缺氧前后所测指标无明显改变;4名受试者SPV、FPV和增益缺氧后明显增高。结论在缺氧条件下人的视动眼震反应是不一致的,存在个体差异。用眼震电图评定飞行人员前庭功能时,应考虑前庭功能在异常环境因素下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30名军校学员,男性,在两种指导语(请集中注意力向前看;请注视正前方的红灯)下,经受了一系列视动阶跃刺激(5、10、15、20、30、40、60、80、100、120°/s)。用磁带机记录被试的视动性服震信号,同时记录被试报告的视动性错觉。视动性服震信号在7T17信号分析仪上进行脱机采样处理,错觉用模糊集途径进行量化。结果如下:①视动性眼震快相速度、慢相速度在刺激速度为5~60°/s内随刺激速度增加而增大,在60~120°/s内达到最大值并基本维持稳定,而视动性错觉在刺激速度为5~120°/s内随刺激速度增加呈直线上升;②在5~40°/s视动刺激下,当视动性眼震被抑制时,视动性错觉量明显增大。结果提示,机动性眼震与机动性错觉无因果关系,各自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在低速度视动刺激下,机动性眼震减轻了视动性错觉。  相似文献   

8.
低氧对视动刺激诱发的运动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中度低氧对视动刺激诱发运动病的影响及其特点和规律,20岁18 ̄25岁的健康男性,按照“拉丁方”排列和“自身对照”法,进行了单纯视动刺激和低氧视动刺激试验。主要观察和记录了运动病症状及视动性水平眼震(OKHN)。结果显示:(1)低氧视动刺激(HOS)的运动病症状得分显著高于单纯视动刺激(OS)时的得分(P〈0.001);(2)低氧视动刺激时的视动性水平眼震慢相速度(SPV)显著小于单纯视动刺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对视动性错觉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100名男性军校学员进行了棒框测验,15名高分者和15名低分者分别作为场依存组和场独立组.每名被试,随机给予一系列视动阶跃刺激(5,10,15,20,30,40,60,80,100,120°/s)每个刺激持续20 s.记录被试报告的视动错觉出现的潜伏期和错觉模糊量.结果 1)场依存组被试的错觉潜伏期短于场独立组,它与刺激速度呈幂函数关系,而场独立组潜伏期随刺激速度的增加呈直线下降;2)在 5~120°/s,两组被试错觉量回归成两条直线,两直线回归系数无显著差异,而截距差别十分显著.结论场依存性认知方式是视动错觉个体差异性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场依存者易于发生视动性错觉.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32名健康飞行员为对象,在角加减速度为±6°/s~2、角速度为90°/s梯形运行方式前庭刺激下,实验观察了随人体同步移动光点和相对移动光点对人体前庭知觉和前庭眼动反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步移动光点起着视觉固视作用,使前庭眼动反射受抑制,但对前庭知觉影响不明显;相对移动光点诱发出视眼动反射,在视前庭功能相互作用中呈优势反应。  相似文献   

11.
倒视诱发运动病及其适应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倒视诱发运动病的敏感性和适应性特点,为从反应敏感性和适应性两方面改进运动病易感性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受试者12名,每人做:①倒视加头动试验:戴倒视镜面对视野做规定的头动,有明显恶心感即终止。在不同的日期重复该试验5次。②平行秋千摆动试验:秋千的摆长6m,摆角45°。出现明显的恶心感即终止。秋千试验在倒视头动系列试验前、后一周各做1次。根据头动套数、摆动时间和症状分值,分别计算两种运动病的敏感性指数(MSSI)。结果①倒视运动病发生率为83.3%。主要症状为头晕和恶心综合征。②在重复倒视头动试验中的MSSI均值逐次增加,有明显的适应效应。③倒视试验后秋千试验的MSSI值比前一次的值有所提高,表现出适应性由倒视刺激向秋千刺激的转移现象。④倒视加头动与平行秋千诱发运动病敏感性比较,两者有明显的一致性;而运动病的敏感性与适应性之间无明显一致。结论倒视诱发运动病敏感性与基础的秋千运动病敏感性基本一致。人体对重复倒视刺激有明显的适应效应,并有一定的可转移性。倒视加头动刺激方法简便易行,是检测个体运动病敏感性和适应性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前言 本实验的目的是检验由离心力引起的前庭刺激及视动刺激的相互作用。这种视动刺激呈视网膜速度梯度变化。视动刺激是由水平视野为24度的头盔双眼视觉显示仪产生的。方法 6名男性飞行学员直立坐于正切位面向旋转方向位置,半径为6m的离心机上旋转。眼动用红外线视频系统记录。离心机以10°/s加速至85°/s的最大速率(离心力1. 33Gy)持续120s。受试者完成4次旋转。在两种条件(全暗舱和给视动刺激)下,一次面向旋转方向,一次背向旋转方向。在6m处安置一部电视摄像机并指向正切位置,用于观察离心机及全机房。令受试者注视X轴向。在面向旋转方向的旋转中,侧向注视X轴向呈“走近”,平均来  相似文献   

13.
盐酸苯环壬酯抗运动病效应的观察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为观察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的抗运动病(Motionsickness,MS)新药盐酸苯环壬酯(Phencynonatehydrochloride,PCH)的疗效。方法选科里奥利旋转刺激耐受水平低于90°/s的受试者9人,进行下列试验:①PCH对急性MS的预防作用:观察受试者在电动转椅旋转过程中的胃电周期和急性MS症状;②PCH对视前庭相互作用的影响:观察视动性眼震(Optokineticnystagmus,OKN)、前庭眼动反身(Vestibularocularreflex,VOR)和视前庭眼动反射(Visual-vestibularocularreflex,VVOR)的频率和最大慢相速度。用东莨菪碱和安慰剂作对照,将PCH分为每次服2mg和4mg两组,严格按双盲法给药。用前庭功能检查仪评定结果。结果PCH有显著的预防MS的效应,对OKN、VOR和VVOR三种眼动反射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其效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PCH具有与东莨菪碱相近的抗运动病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一侧迷路损伤后前庭功能代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观察一侧前庭终器不同程度损伤后视眼动反射,前庭眼动反射和视前庭眼动反射的变化规律。采用上,外半规管开窗给硫酸链霉素,中耳腔注射SM和变压性损伤三种方式,共造成108只白毛红目豚鼠一侧迷路分别呈不可逆性完全损伤,部分不可逆性损伤和可逆性损伤等三种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科里奥利加速度刺激对人体主观感觉及眼震的影响,以探讨科里奥利错觉与不同强度的科里奥利加速度刺激间的相关性及眼震电图作为反映科里奥利错觉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在VTS-Ⅲ型前庭功能评定系统上,12名男性青年健康志愿者,每人按随机次序分别接受三次不同强度(π2/30、π2/20、π2/15cm/s2)的科里奥利加速度刺激2每次刺激后休息5min再进行下一次刺激.在刺激过程中嘱受试者用秒表记录下主观感觉(即科里奥利错觉)持续时间,并实时记录下受试者的眼震电图(包括水平眼震与垂直眼震),刺激后询问受试者的错觉形态.三次刺激完后让受试者对三次的错觉强度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强度的科里奥利加速度刺激对错觉形态具有一定影响,错觉持续时间、错觉强度随科里奥利加速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不同科里奥利加速度刺激下的眼震电图各参数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科里奥利错觉强度、错觉持续时间随科里奥利加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错觉形态也随之有一定的改变,但伴随的眼震电图各参数并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秋千摆动和倒视刺激对动态姿态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秋千摆动和倒视刺激对动态姿态平衡的影响,探讨视觉、本体觉和前庭觉在姿态平衡中的贡献。方法 16名受试者进行秋千摆动测试,秋千测试前后进行动态姿态平衡测试(感觉整合测试,36种测试状态);另外10名受被者进行上下倒视刺激,倒视刺激前后进行动态姿态平衡测试。结果 秋千摆动刺激后运动病症状明显,综合平衡分降低有显著性意义,测试状态4对应的平衡分、策略分和视觉贡献降低有显著性意义。倒视刺激后运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短臂离心机不同暴露阶段前庭本体性错觉的形态表现特点,探寻可用短臂离心机进行模拟训练的前庭本体性错觉类型。方法在SAC-Ⅲ型短臂离心机上对145名健康歼击机飞行员进行前庭本体性错觉模拟,观察其在离心机启动加速、匀速不动头、匀速动头和制动减速4个阶段的主观感觉。结果启动加速阶段诱发出前倾扭转错觉,诱发率47.6%;匀速不动头阶段诱发出前倾错觉,诱发率47.6%;匀速动头时诱发出科里奥利翻转错觉(包括头右旋和头左旋时)和科里奥利旋转错觉(包括头前倾和头回靠时),诱发率分别为95.2%,94.5%,68.3%和24.1%;制动减速阶段诱发出离心机反旋转错觉和后倾错觉,诱发率分别为100%和35.9%。各错觉诱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089,P0.01)。前倾扭转错觉、前倾错觉和后倾错觉均为躯体重力错觉,离心机反旋转错觉为躯体旋动错觉。结论在短臂离心机上可诱发出3种前庭本体性错觉:躯体旋动错觉、躯体重力错觉和科里奥利错觉,短臂离心机可用于以上错觉的地面模拟训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经强经穴电位(AP)测量技术在航空航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睁眼坐位视动和低频振动条件下,观察了22名18~22岁男民生健康青年经络经穴电位的变化,测定了经络井穴的皮肤电位。结果表明:在视动刺激条件下,胃经络井穴电位左右明显失衡,症状愈重的被试者井穴电位失衡愈明显。在低频振动刺激条件下经络井穴电位也发生了变化,唯在8Hz-0.6G下井穴电位变化明显。但不同刺激条件下变化不尽相同。提示:经络经  相似文献   

19.
飞行人员和地勤人员前庭植物神经反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眼震电图示前庭眼动反射正常的飞行人员和地勤人员各30例,进行冷热水试验、视动刺激和Coriolis加速度刺激时的胃电图记录,观察比较了其前庭植物神经反应。结果表明:冷热水试验时飞行人员和地勤人员的胃电频率和振幅无明显差异;视动刺激和Coriolis加速度刺激时飞行人员的胃电振幅明显低于地勤人员。研究结果提示,前庭植物神经反应的稳定性通过长期锻炼而获得;视动刺激和Coriolis加速度刺激时的胃电  相似文献   

20.
前庭刺激对飞行人员胃电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讨应用胃电图定量描述前庭刺激对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用运行谱和相对 值对81我飞行人员前庭刺激前,中,后的胃电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庭刺激可使胃电图的主幅不稳定率,主频不稳定率和胃动过缓,正常节律,胃运过速的发生率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