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1].我院把医疗不良事件界定为在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医疗异常事件.医生和其他工作人员积极报告不良事件和近似差错,可以主动与他人分享工作经验,从差错中吸取教训,以此保证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2-3].我院于2007年开始实施医疗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并探讨改进医院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2.
医疗不良事件的分析总结对保证医疗质量起着促进作用,而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存在着许多障碍.通过调查湖北省、江苏省、浙江省12家医院的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情况,分析阻碍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20,(1):31-33
目的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为医院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笔者拟通过对2015-2019年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的177例事件从等级、类型、原因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在非手术室科室101例(57. 06%)、手术室科室45例(25. 42%);从医疗不良事件等级划分,Ⅳ级事件最多,占53. 67%;Ⅲ级事件占43. 50%。医疗不良事件前三位的类型是错误事件、护理相关事件、设备器械使用事件;医疗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临床管理问题和诊疗问题。结论通过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梳理流程、完善制度,提升医疗质量,防范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激励机制在增强医院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中的作用.方法 在医院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中实施激励机制,包括经济奖励、减轻或者取消部分医疗缺陷处罚,比较实施激励机制前后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数量、类型的变化并分析典型事例.结果 激励机制实施后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数量2007年1月~8月与2008年同期比较,由34例增至176例;事件类型发生明显变化,医疗相关事件明显增多,医疗处置事件2007年与2008年同期比较由5例增至10例,医学技术检查由0例升至24例,病人辨识错误由2例增至14例,并进行典型事例分析与改进.结论 激励机制使陕院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数量明显增加,改变了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的类型,尤其是医疗相关事件增多,强化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提高了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某院2017-2019年度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不良事件上报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某院2017-2019年度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医疗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正常班时间,尤其是上午时间段;主要发生区域为住院病区,手术科室居多,常见于普外科、骨科、妇产科、ICU、儿科等科室;发生对象集中于高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上报人员大多为初级或中级职称人员,医师岗位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最多;医疗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医疗管理类、护理管理类、医技管理类和器械管理类,以Ⅲ、Ⅳ级医疗不良事件为主.结论:制定医疗不良事件管理办法,鼓励不良事件上报;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监管,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程艳敏  刘岩  刘亚民 《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0):40-40,41-42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是防范医疗不良事件重复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从我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政策和制度入手,对我国现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进行概述和分析,总结其特点与缺陷,并对完善我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影响医护人员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障碍因素,为改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9年9月11—12日,向江苏省太仓市123名医护人员发放电子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一般性资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情况、遇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的行动以及影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因素.使用主成分因...  相似文献   

8.
我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运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实施,可以让医疗机构认识到医院安全系统的不足,及时发现、报告不良事件,从而提高医院对风险预警的能力,避免类似不良事件的发生.开展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全面上报,有利于卫生行政部门对不良事件的发生及处理情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便于制定相关防范和医疗质量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外医疗不良事件的管理研究已经从不良事件的发生状况向医疗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建立与完善过渡,如何设计医疗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更好的分享经验教训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16,(7):1027-1030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医疗不良事件预警机制,通过该机制的实施防范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损害程度。方法根据临床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由此引发的医疗不良事件,在循证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风险点及不良事件提出解决方法,建立预警机制。结果医疗不良事件预警机制包括建立预警组织机构、医疗不良事件分级、风险预警匹配分级、干预措施。结论建立医疗不良事件预警机制是预防医疗不良事件、降低损害程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规范化管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现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通过PDCA管理工具,医务人员能够正确识别医疗不良事件并及时上报,上报数量亦明显增加;规范化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评估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内涵管理质量明显提升。结论:通过分析原因,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进行整改,避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是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问题,对医疗不良事件进行更高效和深入的分析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方法 结合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特征,应用本体知识建模方法设计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知识图谱,并以《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T/CHAS)为语料进行初步实践。结果 提出了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知识图谱概念本体构建思路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属性概念模型,明确了相关实体类、实体名称及部分关键实体的基础数据来源,初步构建了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知识图谱(医疗过失部分)并存储在图数据库Neo4j中。结论 知识图谱能够成为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相关知识的集成融合工具,为今后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大数据分析和推理预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不良事件电子上报系统,解决医院医疗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无纸化的问题,明确事件的上报流程。方法:通过分析医疗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种类,结合医院的具体上报流程,采用基于ASP.NET开发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制作每种事件类型的对应表单,将流程电子化并与相应表单绑定,通过逐级提交完成上报过程。结果:护士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填写完成不良事件上报表单,且通过流程图能够查看事件的上报过程,并将所有已提交的不良事件保存,方便日后查看分析。结论:该系统明确了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以纯信息化方式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大幅提高了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效率,赢得了护理人员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4.
风险管理主要针对如何预防并应对风险,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医疗运营管理,可以及早发现存在或者潜在的危险因素,从而帮助制定相应解决方案,这一方面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患者、医院的损失.本文主要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在医疗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现状,探究增强医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改进相关风险管理制度及提升全体人员风险管理能力等具体措施对医疗不良事件管理的效果,以期通过科学评估和管理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和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15.
病人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医疗不良事件的正确识别、评估与处理,是降低医疗风险、确保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借鉴国内外经验,建立健全医疗不良事件管理制度,构建医疗不良事件信息化报告平台,优化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建立非惩罚的、保密的、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医疗不良事件管理体系,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病人安全的重要举措。本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医疗不良事件防范与管理的相关实践,希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遵循WS 370-2012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构建军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题数据集,建立信息系统,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方法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情况分析;②基于信息系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标准的研究。结果对军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数据集的标准化描述,构建了包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置、管理三个模块为内容的军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数据集,研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与管理系统。结论建立遵循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数据集,为实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的广泛交换和共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上报,在医疗投诉、纠纷预防及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统计该院2017年1月—9月与2018年1月—9月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及医疗投诉、纠纷发生情况,比较我院实行新的上报方式前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数量与医疗投诉、纠纷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2018年前三个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数量高于2017年,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提前介入事件的处理,有效减少医疗投诉、纠纷的发生。结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全面信息化上报,利于不良事件的及时报告、汇总,有助于医疗管理部门迅速掌握不良事件,关口前移,把控医疗质量,减少医疗投诉、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住院患者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规律、原因,以期找到管理医疗不良事件的有效措施,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参考。方法对某三级综合性医院2018年1月至12月上报的住院患者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其平均年龄高于住院患者平均年龄,存在显著性差异;不良事件发生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8:00—11:59和14:00—15:59;不良事件发生率与CMI值呈正相关,r=0.539;药品管理类(40.75%),护理管理类(16.99%),医技管理类(14.48%),医疗管理类(12.66%)发生不良事件占比最高,其中,医嘱错误类、处置治疗类、医技检查类不良事件发生较多。结论无惩罚不良事件上报机制对医院风险管理有实效,医院应坚持无惩罚不良事件上报机制,评估医疗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并采取措施改进,建立交接环节的标准作业程序,为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沟通的人文教育,适当调配人员进行高峰时段的工作支持,建立高风险人群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减少医疗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院内不良事件管理是医院缺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院内不良事件为抓手,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处置、统分结合、激励共享,强调事件根本原因分析,实现信息共享,对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设计科学合理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建立全面的、统一的医疗不良事件标准分类系统和患者安全术语,使不良事件上报管理更加标准化和科学化。方法通过借鉴国内外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先进经验,本系统对医疗不良事件从类型、原因、对患者的影响、事后处理、原因分析等项目均设置了大量统一、规范的预设项,报告输入时采用选择题式和简单的描述性语言即可完成不良事件的上报。结论应用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后,不仅简化了医务人员工作量,提高了不良事件上报率,而且便于管理者对不良事件进行不同角度和纬度的统计分析,采取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