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多灶性微小乳头状癌病例,分析年龄、性别、有无桥本甲状腺炎、术前超声检查结节数目、单双叶分布、被膜侵犯、BRAF基因突变、结节长径之和(TTD)、最大结节与所有结节长径和比值(TDR)对有无CLNM的差异。结果入组144例多灶性PTMC,CLNM率28.5%(41/144);结节单双叶分布、性别、伴有桥本甲状腺炎、TTD、TDR等有CLNM组和无CLNM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BRAF突变组、45岁组、≥3个结节组、被膜侵犯组CLNM率较高(35.2%∶17.0%,42.9%∶21.1%,63.2%∶23.2%,57.9%∶17.9%,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超声显示病灶数目≥3个、45岁、被膜侵犯是多灶性PTMC有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灶性PTMC病灶数目≥3个、45岁、被膜侵犯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理特征,并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PTMC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0.9%(55/17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肿瘤最大直径>5 mm、合并包膜侵犯、癌灶多发、双侧癌灶与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关联(P<0.05或P<0.01),性别、是否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无显著关联(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肿瘤最大直径>5 mm、癌灶多发、双侧癌灶、合并包膜侵犯均是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有年龄<45岁、肿瘤最大直径>5 mm、癌灶多发、双侧癌灶、合并包膜侵犯,建议临床积极实施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径5mm以下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需否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5mm以下PTMC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或改良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178例患者中50例有中央区颈淋巴结转移,其中4例同时伴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包膜侵犯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包膜未侵犯者,年龄、性别、多灶性、合并桥本病等临床因素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结论肿瘤侵犯包膜与5mm以下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通超声及超声造影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CLNM)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3例PTMC患者,分为CCLNM组20例,无CCLNM组43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普通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分析其各个特征与CCLNM的关系。结果单变量分析表明PTMC和CCLNM有关的因素包括肿瘤直径0.5cm、侵犯包膜、边界不清、微钙化、高或等增强模式(P均0.05)。多变量分析表明肿瘤侵犯包膜和微钙化与CCLNM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肿瘤侵犯包膜、微钙化对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决策树模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首次行甲状腺手术的247例PTC患者的临床和超声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组和非转移组建立决策树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预测CLNM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多灶性、肿瘤最大径、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常规超声特征及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参数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且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102例PTMC患者,共116个结节,术前均接受常规超声及SWE检查。根据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36例)和未转移组(66例),比较两组SWE定量参数即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最小值(Emin)及平均值(Emean);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WE定量参数判断PTMC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MC常规超声特征及SWE定量参数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转移组与未转移组Emax、Emea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Emax 43.35 kPa和Emean 30.15 kPa为截断值,诊断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7.0%、72.9%和78.3%、61.4%,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0.752。单因素分析显示,多发灶、边缘不光整、形态不规则、微钙化、侵犯被膜,以及Emax>43.43 kPa为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多发灶、侵犯被膜、Emax>43.43 kPa是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59、6.662、16.684,均P<0.05)。结论SWE可预测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多发灶、侵犯被膜及Emax>43.43 kPa时发生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术前超声图像特征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临床淋巴结阴性(cNO)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接受甲状腺外科手术的CLT合并PTC、术前超声提示cNO病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是否存在CLNM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对比两组术前超声图像特征,观察各因素及其联合模型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cNO PTC合并CLT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微钙化、内部血流、被膜接触状态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 cm、微钙化、后被膜接触是cNO PTC合并CLT患者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结果,三因素预测cNO PTC合并CLT CLNM的AUC分别为0.670、0.624、0.683,其联合预测CLNM的AUC为0.859。结论 术前超声特征可能有效预测cNO状态下PTC合并CLT患者CLNM,对该类患者进行预防性淋巴结清扫可能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手术切除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1 19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和临床特征数据,探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和PTMC超声特征参数及临床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因PTMC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住院并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 190例,回顾性分析术前甲状腺彩超等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PTMC的超声特征以及临床参数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男性、多灶、肿瘤突破包膜、点状钙化、未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均是PTMC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据此模型,计算出四个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差异、该模型的似然比检验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析ROC曲线得出,以0.312为模型最佳诊断截断值时,曲线下面积为0.709,模型诊断效能最高,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625、0.687、0.312。结论:年龄、男性、多灶、肿瘤突破包膜、有点状钙化、未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均是PTM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二维超声特征及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参数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接受甲状腺手术且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PTMC患者,术前均接受二维超声及SWE检查,依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46例)与未转移组(70例),分析PTMC二维超声特征及SWE定量参数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PTMC患者Emax、Emean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Emax、Emean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0.752,分别以Emax43.35kPa和Emean30.15kPa作为诊断界值,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为87%、72.9%和78.3%、61.4%。单因素析显示,多发、边缘不光整、形态不规则、微钙化、侵犯被膜、Emax是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多发、侵犯被膜、Emax值是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SWE可预测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同时具有多灶、侵犯被膜及Emax>43.43kPa时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明显增高,建议临床预防性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冷冻病理特征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性,为术中合理选择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对本院20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冷冻病理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灶中心纤维化,病灶存在砂砾体和以乳头状结构为主的中央区淋巴结有更高的转移率(P0.05),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微小乳头状癌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无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病灶中心纤维化(P0.05)和乳头结构占优势(P0.05)是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具有病灶中心纤维化和/或以乳头状结构为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伴有更高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术中应清扫中央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多模态超声及临床资料,构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MC患者82例,术前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CEUS)和超微血管成像(SMI)检查,按照有无发生CLNM分为CLNM组32例和非CLNM组50例,比较两组多模态超声资料及临床资料,并分析PTMC患者CLNM的危险因素,基于多模态超声及临床特征构建的PTMC患者CLNM的预测模型,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CLNM组年龄、病灶最大径、微钙化数量、增强早期被膜连续性、甲状腺浸润与非CLNM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大是PTMC患者CLNM的保护因素(P<0.05),病灶最大径>1.0cm、微钙化数量>5个、增强早期被膜连续性中断、甲状腺浸润是PTMC患者CLNM的危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显示,χ2=6.868,P=0.551,模型拟合优度较好。ROC分析显示,基于多模态超声及临床特征构建的PTMC患者CLNM的预测模型的AUC为0.924,约登指数为0.73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3%、92.0%,95%CI为(0.864,0.984),准确性为87.8%。结论:本研究基于多模态超声及临床特征构建的PTMC患者CLNM的预测模型,预测价值较好,能够为PTMC患者发生CLNM的预测提供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术前超声预测模型,探讨其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能力。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患者352例,共有413个腺叶与同侧中央区淋巴结。对其术前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病理结果的各变量进行逻辑向前回归分析,建立超声预测模型。模型建立后,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连续纳入186例PTMC患者作为模型的验证组,共有229个腺叶与同侧中央区淋巴结。应用模型预测186例验证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与术后病理比较,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 结果以术前超声特征为自变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无)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为X1(癌灶最大径)、X2(癌灶个数)、X6(微钙化占癌灶面积)以及X9(甲状腺包膜外侵犯),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为:Y=-2.52+1.36X1+0.63X2+2.06X6+2.19X9;P=eZ /1+eZ(P是转移概率,e是自然数2.72)。应用模型预测验证组转移风险,与术后病理对比,其准确性为89.08%,敏感度为91.36%,漏诊率为8.64%,特异度为87.84%,误诊率为12.16%,阴性似然比0.098,阳性似然比7.513,ROC曲线下面积为0.931。 结论超声预测模型对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提高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率,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构建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列线图模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MC患者82例,依据是否发生CLNM分为CLNM组32例和非CLNM组50例,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及临床指标的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TMC患者发生CLNM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拟合优度;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 CLNM组与非CLNM组年龄、病灶最大径、微钙化数量、增强早期被膜连续性中断、甲状腺浸润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最大径、微钙化数量>5个、增强早期被膜连续性中断、甲状腺浸润均为PTMC患者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为PTMC患者发生CLNM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PTMC患者发生CLNM的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诊断效能,比较超声对PTM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与不合并HT诊断效能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高频超声对2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MC患者CLNM的诊断效能,并将其分为HT组与非HT组,比较超声对两组患者CLNM的诊断效能差异。比较分析两组病例中央区淋巴结(CLN)数量及超声可探查到的CLN最大径差异。结果术前超声对HT组与非HT组CLNM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54.5%、18.2%,准确率分别为90%、76.5%,对两组CLNM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HT组患者CLN平均数量多于非HT组,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HT组病例中超声可探查到的CLN最大径均值高于非HT组,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超声对PTMC患者CLNM诊断的灵敏度低,特性度高,对PTMC合并HT的患者CLNM诊断的准确率高,对外科手术方式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年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予以全部入选患者二维彩超、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联合检查,并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参照,对患者的多模态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中央区淋巴结未转移患者的边界、肿瘤大小、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等影像学征象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微钙化、侵犯包膜等方面对照,差异性显著(P<0.05);微钙化、侵犯包膜等因素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具有紧密的关联性(P<0.05)。结论:多模态超声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十分理想,瘤内微钙化、肿瘤侵犯包膜等因素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对术前评估及术后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联合弹性成像预测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PTMC)外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共96个PTMC病灶的超声特征及相关的病理结果,超声特征包括病灶的数量、位置、最大径、内部回声、边界、弹性评分及应变率等。分析PTMC超声特征与甲状腺外浸润、中央淋巴结转移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超声和病理测得的96个PTMC病灶最大径分别为(7.32±2.16)mm、(7.46±2.28)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P>0.05)。病理T分期T1、T2、T3分别为4、16、76个,超声T分期T1、T2、T3分别为5、13、78个,二者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5.53,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超声T分期、甲状腺外浸润及弹性评分与甲状腺外浸润相关;中央淋巴结转移与超声诊断双侧性、侧方淋巴结转移相关;侧方淋巴结转移与超声诊断的侧方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灰阶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有助于预测PTMC甲状腺外浸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微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外科手术,术前超声未发现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PTMC患者,术中行患侧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或患侧颈部中央区加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颈部中央区淋巴结微转移组(微转移组)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无转移组(无转移组)。比较两组在临床特征及超声征象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患者507例,其中微转移组223例(44.0%),无转移组284例(56.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转移组比较,微转移组患者的年龄较小,男性较多,结节最大径与结节体积偏大,结节呈多灶性、累及双侧叶、侵及甲状腺被膜的比例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小[比值比(odds radio,OR)=0.96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949,0.985),P<0.001]、男性[OR=2.357,95%CI(1.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右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清扫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中的治疗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0至2015年间初治的305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央区(喉返神经前方Ⅵa区、喉返神经后方Ⅵb区)转移率及临床病例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5例 cN0期PTMC 患者行甲状腺全切加双侧中央区清扫或右侧腺叶切除加同侧中央区清扫,肿瘤中位直径为6.75 mm.中央区总转移率为35%,右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转移率为11.1%.患者男女性别、年龄〈45岁、肿瘤直径≥0.8 cm、双侧多发病灶、有被膜侵犯,Ⅵa转移淋巴结≥3,均为PTMCⅥb区转移的相关风险因素(χ2值分别为6.913、4.241、4.517、5.185、12.400、34.745, P均〈0.05).结论 由于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高以及术前对中央区转移评估存在不足,故对于肿瘤≥0.8 cm、多发病灶、存在被膜侵犯及右中央区浅层淋巴结转移个数≥3的尤其是男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行中央区淋巴清扫时应包括喉返神经后方区域.  相似文献   

19.
叶丹  章佳波  姚玲莉  郭宇 《临床荟萃》2021,36(3):262-265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病灶的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27表达情况与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超声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PTMC患者60例.记录所有病例的超声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甲状腺肿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和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68例甲状腺微小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甲状腺微小癌,单发病灶124例(73.8%),多发灶44例(26.2%)。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68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4.1%(30/68)。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行同侧III、IV区淋巴结清除术9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77.8%(7/9)。全组病人无声音嘶哑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23.8%(40/168),术后出血1例。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3%(24/68)高于未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17.6%(13/74)。在84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和改良式淋巴结清除术中,男性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84.6%(11/13)高于女性47.9%(34/71),多灶甲状腺微小癌颈淋巴结转移率65.4%(17/26)高于单灶48.3%(28/58)。门诊随诊12~36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具有多灶性和中央区淋巴结高转移率的特点,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男性、多灶性、有包膜侵犯者。如中央区淋巴结查见转移癌建议行同侧III、IV区淋巴结清除术或功能性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