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与膳食和体力活动相关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hypertension among rural adults in Hebei Province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et, physical activity and hypertension,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intervention on hypertension.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on dietary and physical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was conducted among people aged 18 and over in rural area. [Results] 2 407 adults were interviewed and physically measured. The crud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was 32.1% and that of men and women respectively was 33.3.0%; 29.5%. 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in risk factors influencing hypertension were excessive intakes of salt and fat, long-term static living. [Conclusions] Rational dietary pattern (low intakes of salt and fat) and physical activity are important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on hypertensio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零食习惯、体力活动、静坐行为以及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宁夏南部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宁夏南部5个地区3~9年级2 355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方差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果宁夏南部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为5. 1%;零食摄入频率高、体力活动频率低与女性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患病率有关(P0. 05),静坐时间长与男性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有关(P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零食和体力活动是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4. 31,95%=1. 34~13. 88;OR=0. 66,95%=0. 44~0. 98);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和静坐时间与家庭经济状况有关(OR=1. 39,95%=1. 02~1. 91; OR=0. 54,95%=0. 36~0. 82)。结论零食、体力活动和静坐行为是宁夏南部农村地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且与家庭经济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高血压人群体力活动在休闲静坐行为与肥胖指标关联的中介效应。方法 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CKB)苏州市吴中区基线数据,选择高血压人群并剔除自报患冠心病、脑卒中和肿瘤等慢性疾病的个体,最终纳入分析20 178人。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静坐行为与肥胖指标关联中体力活动的中介效应。结果 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文化程度、肉类摄入、新鲜水果摄入等因素后,休闲静坐行为与体力活动呈负相关(β=-0.246,P<0.001);与肥胖指标如体脂比(β=0.061,P<0.001)、腰围(β=0.087,P<0.001)和BMI(β=0.071,P<0.001)呈正相关。纳入中介变量体力活动后,休闲静坐行为对肥胖指标的直接作用仍有统计学意义;控制休闲静坐行为后,体力活动与体脂比、腰围和BMI呈负相关(β值分别为-0.052,-0.083和-0.028,均P<0.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体力活动在休闲静坐行为对体脂比、腰围和BMI的影响中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其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20.820%,23.421%和9.915%。对性别分层分析后,体力活动的中介效应在男女性中不相同,女性体力活动在休闲静坐行为与各肥胖指标间存在中介效应,而男性体力活动在休闲静坐行为与体脂比和腰围的关联中存在中介效应。结论 体力活动在休闲静坐行为对肥胖指标的影响中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高血压人群应增加体力活动水平,减少长时间休闲静坐以获得较好的健康效果。  相似文献   

4.
膳食、体力活动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膳食、体力活动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随机抽取的天津市3673名样本人群数据,分析膳食结构和慢性病患病率以及膳食、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相对危险度。结果天津市标化超重率为38.9%,肥胖率为26.8%,高血压患病率为30.7%,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2.2%,糖尿病患病率为3.7%。膳食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油、盐摄入量超标。膳食脂肪供能比≥30%和看电视≥3h/d是危险因素,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OR值分别为2.04(95%CI:1.53~3.04),2.00(95%CI:1.13~3.57),2.22(95%CI:1.66~2.98),1.64(95%CI:1.18~2.31);1.89(95%CI:1.32~2.70),1.79(95%CI:1.48~2.16),1.47(95%CI:1.33~1.78)和1.45(95%CI:1.28~1.65);体育锻炼≥30min/d是保护因素,其OR值分别为0.42(95%CI:0.28~0.68),0.60(95%CI:0.40~0.89),0.50(95%CI:0.35~0.80),0.61(95%CI:0.44~0.93);每天摄入蔬菜、水果≥500g可以预防肥胖和血脂异常,OR为0.60(95%CI:0.40~0.89)和0.47(95%CI:0.30~0.72)。结论天津调查对象的膳食结构、体力活动等行为因素与高血压等慢性病有很强的联系,应加强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的健康促进,预防和控制慢性病。  相似文献   

5.
绍兴市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膳食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影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对绍兴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膳食行为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6.
了解大学生膳食营养和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膳食观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周口市3所高校1 479名大学生通过称重记账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其营养知识和膳食状况.结果 大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比例分别为13.3%,13.5%,0.3%,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3,P<0.01);营养知识知晓率和平均得分分别为65.2%和(58.8±3.17)分,不同性别、来源和年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良好饮食习惯形成率为35.4%,不同年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5,P<0.01).营养摄入失衡,铁、锌、维生素A和维生素B2摄入量不足或缺乏.早餐供能比例低(19.8%),零食供能比例高(7.8%).食物选择不当,依据主要注重口味(82.1%)和感官性状(80.2%).结论 高校学生营养状况堪忧,营养知识匮乏,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不良,营养失衡突出.学校应加强营养教育和指导,强化食堂管理,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其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膳食和体力活动状况对大学新生体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市五所高校一年级新生1200人,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结合体质测试进行调查。结果与调查对象体质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是铁、锌、硒、维生素E等微量营养素,体力活动水平、静坐时间及身体匀称程度对学生体质有较大影响。结论增加体力活动与膳食营养,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8.
三城市小学生膳食与运动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小学生膳食与运动相关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儿童肥胖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油样方法,对北京、武汉、深圳三市小学3—4年级3691名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39.11%的学生正确回答了6项以上知识问题,正确回答率在75%以上的比例仅为1.16%;8.3%的学生了解肥胖对健康的影响,21.5%的学生了解控制肥胖的措施。75%以上学生出示愿意获取有关膳食与运动知识的欲望,并愿意在获得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做出积极健康的行为改变。在15项行为中,以.64.90%的学生只能保持3—5种正确行为,50%以上学生在“睡觉前吃东西的习惯、做作业的时间、吃肥肉的次数、饮用最多的饮料、吃油炸食物的次数、吃早餐的习惯、睡觉时间的长短、吃饭的速度以及吃蔬菜的习惯”等9个方面的行为问题上保持正确的行为,而能保证课外健身运动时间的学生只有26.7%。结论 小学生对膳食与运动的认识比较缺乏,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家庭、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因势利导,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膳食、运动以及肥胖与健康的认识,并注意培养他们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运动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琼中县中小学生家长营养知识和膳食行为现况,为开展营养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琼中县中小学家长380名,进行问卷调查并作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家长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知晓率仅为26.84%,且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仅为49.55分,不同职业、文化程度、亲缘关系家长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0.10%的家长不吃早餐,3.39%每天吃夜宵;每天喝奶或酸奶、吃水果的比例均不高,分别占11.18%、22.10%。结论家长营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膳食结构不合理、不良膳食行为普遍存在,有必要进行针对性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中国不同风险人群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理想生活方式中膳食和体力活动的分布状况,为CV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来自全国22 220名35~74岁既往无CVD个体的调查资料,使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prediction for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China, China-PAR)模型进行10年CVD风险评估并分组: < 5%为低风险,5%~ < 10%为中风险,≥10%为高风险。比较不同风险人群中膳食(蔬菜水果、鱼类、红肉、豆制品和茶)和体力活动指标分布情况。结果  中国35~74岁人群中,10年CVD风险低、中、高风险者分别占75.6%、14.9%和9.4%。与女性相比,男性的膳食(56.6% vs. 75.6%)、体力活动(46.2% vs. 57.6%)理想比例均较高(均有P < 0.05)。蔬菜水果和鱼类理想率均随着CVD风险水平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均有P < 0.05),其中水果和鱼类摄入不足在CVD高风险和低风险人群中差异最大。体力活动理想率随风险水平升高呈现下降趋势(P < 0.001),其中女性高、低风险组体力活动理想率差异较大(28.7% vs. 48.4%)。结论  CVD高风险组人群的膳食、体力活动理想率最低,女性尤为严重,应积极引导高风险人群摄入蔬菜水果和鱼类,参与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南京市城区居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为制定肥胖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07年抽取南京市主城区的2个社区,年满18岁常住人口2016人.将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 level,PA)分为完全静坐;轻度活动;中度活动;重度活动4级.BMI≥24 kg/m2为超重肥胖.控制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吸烟、饮酒和慢病后,分析身体活动对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城区居民完全静坐、轻度体力活动、中度及重度体力活动的比例分别为17.9%、26.3%、50.4%和5.4%,超重、肥胖比例分别为41.7%、11.3%.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度体力活动发生超重的风险是完全静坐的0.15倍(95%CI:0.11~0.22),发生肥胖的风险是其0.16倍(95%CI:0.10~0.27);中及重度体力活动居民发生超重的风险是完全静坐的0.16倍(95%CI:0.12~0.23),发生肥胖的风险是低度体力活动的0.17倍(95%CI:0.11~0.27).结论 体力活动是超重肥胖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营养及体力活动行为方式对中老年女性体质相关指标的影响,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西安市650名40~60岁中老年女性形态指标、机能指标、血生化指标和心理健康指标进行标准化测试,并进行膳食营养及体力活动问卷调查。结果除高密度脂蛋白外,体质其他相关指标均值在膳食营养的高能量摄入组和低能量摄人组间、体力活动的高能量消耗组和低能量消耗组间、高剩余能量组和低剩余能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体重、BMI、体脂率、腹部皮褶厚度在低能量消耗组和中能量消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O.01);BMI、体脂率、腹部皮褶厚度在高剩余能量组与中剩余能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合理的膳食能量摄人和适度且规律的体力活动能量消耗能改善身体形态和机能、消除心理障碍、提升健康。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江门市区女性体力活动和膳食营养状况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笔者于1999年10月~2000年5月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江门市区工厂和企事业单位,抽取35岁及以上,无心血管疾病,近期未服用激素类等药物的761名健康女性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改良的美国疾病和预防控制中心(CDC)研制的MOSPA体力活动问卷。并按年龄和体力活动水平进行系统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总样本量的30%进行膳食调查和血液指标的测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明久坐时间(ST)、体力活动(PA)与儿童超重肥胖的联合关系,为从身体活动角度制定儿童超重肥胖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3-6月共抽取3 936名广州市7~12岁儿童。采用信效度良好的问卷评估儿童的ST和PA水平,儿童超重肥胖依据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标准进行判定。每天进行课后ST≥2 h/d视为高ST,每天参加中高等强度PA≥60 min/d视为高PA;高、低ST和PA两两交叉分组后形成四组别。结果 广州市7~12岁儿童总体的超重肥胖率为21.5%。低ST高PA、低ST低PA、高ST高PA、高ST低PA四组别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8.9%,17.8%,23.1%和22.3%。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后,与低ST高PA组儿童相比较,高ST高PA组儿童的超重肥胖风险是其1.286倍(95%CI:1.078~1.724),高ST低PA组儿童的超重肥胖风险是其1.219倍(95%CI:1.059~1.641)。结论 ST、PA与儿童超重肥胖间存在联合关系,有关部门从身体活动角度防控儿童超重肥胖时,除了考虑增加儿童中高等强度PA水平,也应多关注减少课后ST。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南京、上海部分城区居民的超重/肥胖现状,并分析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3—10月对上海、南京4个主城区8个社区里756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采用专门设计的身体活动日志,应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体力活动模式,进而分析不同体力活动模式对超重/肥胖的潜在影响。结果上海、南京成年人超重/肥胖总发生率为39.6%,其中女性为29.4%,男性为51.4%。采用因子分析确定的4种体力活动模式,其中久坐模式(χ~2=15.302,P=0.007)和居家模式(χ~2=17.676,P=0.004)与超重/肥胖发生率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久坐模式因子得分与超重/肥胖呈正相关(OR=1.251,95%CI 1.031~1.457),居家模式因子得分与超重/肥胖呈负相关(OR=0.716,95%CI 0.486~0.908)。在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混杂变量后,久坐模式和居家模式与超重/肥胖间仍存在相关。久坐模式Q1组静坐活动时间百分比远低于Q4组(52%和67%,P<0.01),居家模式Q4组低强度活动时间百分比高于Q1组(59%和51%,P<0.01);久坐模式和居家模式Q4组平均能量消耗水平是Q1组的0.94倍和1.13倍。结论以静态活动为主要特征的久坐模式和以家务性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居家模式与超重/肥胖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除了满足每天30分钟中高强度体育锻炼外,通过低强度活动中断或替代静坐行为会对超重/肥胖个体产生额外的显著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构建多水平模型,对中国九省居民饮食、体力活动与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纵向分析.方法 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追踪调查项目中参加1997、2000、2004和2006年四轮调查中至少一次调查的18岁及以上成年人(男性6706名,女性7140名)为研究对象,分性别拟合包括个体和调查时间两个水平的发展模型,分析膳食中盐、蔬菜、水果、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量以及中重度体力活动时间对SBP和DBP的影响.结果 在调整年龄、教育程度、BMI、饮酒和能量摄入量等因素之后,四轮调查女性个体平均盐摄入量与SBP呈正相关(β=0.0481,s-x=0.0178,P<0.01);男女性个体平均蔬菜摄入量与SBP呈负相关(P<0.01),其回归系数估计值分别为-0.0063、-0.0068,即个体四次调查日均蔬菜摄入量每增加100 g,其SBP会降低0.6mm Hg(1 mm Hg=0.133kPa)以上,另外,男女性个体平均蔬菜摄入量同DBP亦呈负相关(P<0.01).对同一调查时间的不同个体或不同调查时间的同一个体来说,男女性水果摄入量和SBP呈负相关,其回归系数估计值分别为-0.0029、-0.0031.中重度体力活动时间与男女性SBP和女性DBP均呈负相关(P<0.05).不过,膳食总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量与血压水平之间并无关联.结论 膳食中盐、蔬菜和水果摄入量以及中重度体力活动时间与血压水平有关.限盐、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提高各项体力活动水平、积极控制体重等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控制血压水平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膳食模式与体力活动水平对江苏省南京市居民高血压发病风险的联合作用,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07年5-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南京市秦淮、白下2个行政区抽取7个社区共3376名30~75岁城市居民进行高血压筛查,将其中筛查出的418例新发高血压患者和782名未患高血压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418例病例组新发高血压患者中,采用西式膳食模式(WDP)和精明膳食模式(PDP)者分别占58.37%和41.63%,体力活动不足和充足者分别占56.22%和43.78%;782名对照组未患高血压人群中,采用WDP和PDP者分别占23.40%和76.60%,体力活动不足和充足者分别占48.98%和51.02%;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年均收入、体质指数(BMI)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PDP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为采用WDP者的0.208倍(OR=0.208,95%CI=0.160~0.270),体力活动充足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为体力活动不足者的0.756倍(OR=0.756,95%CI=0.593~0.962),采用PDP且体力活动不足者、采用WDP且体力活动充足者和采用PDP且体力活动充足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为采用WDP且体力活动不足者的0.124倍(OR=0.124,95%CI=0.084~0.183)、0.357倍(OR=0.357,95%CI=0.237~0.539)和0.103倍(OR=0.103,95%CI=0.068~0.156)。结论 采用健康的膳食模式和保持充足的体力活动均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2种方式联合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多水平线性分析方法分析膳食和体力活动因素对BMI的影响。方法以"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追踪调查项目中参加1997、2000和2004年三轮调查中至少一次调查的18~60岁成年人(男5565;女5833)为研究对象,拟合包括社区、个体和调查时间三个水平的多水平线性模型,分析平均每日总能量摄入量、脂肪供能比、中重度体力活动时间和其它社会经济因素对BMI的影响。结果调整了其它因素后,男性总能量摄入量与BMI呈正相关(β=0.000115,S-X=0.000188,P<0.01);女性中重度体力活动时间与BMI呈负相关(β=-0.00718,S-X=0.001839,P<0.001)。男性BMI在个体和社区水平的变异分别占51.8%和12.3%,女性分别为55.9%和7.9%。结论考虑了数据在社区、个体、调查时间的层次结构后,膳食和体力活动因素对BMI有影响,并且BMI的影响因素在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健康成年女性人群体力活动和膳食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多因素综合相关关系。方法 通过标准化的体力活动问卷(MOSPA)和膳食调查方法评价女性日常体力活动和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并测量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包括体质指数、血压、机体氧化应激水平、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水平),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探讨女性体力活动和膳食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体力活动、膳食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膳食总能量和抗氧化物的摄入与机体抗氧化状态之间,以及体力活动能耗与血脂之间的关系。结论 体力活动、膳食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有较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对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膳食和体力活动的干预效果,为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干预和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潍坊城区抽取6个社区作为研究现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居民健康档案中抽取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干预组运用跨理论模型和动机性访谈的技术方法来对其实行以膳食和身体活动为重点的个体化干预;对照组按传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方式,研究者不施加干预。以血糖控制率、每日人均食盐和油脂摄入量、体力活动活跃的比例和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作为评价指标。资料收集采取入户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基线阶段,干预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为16.92%,每日人均油脂摄入量≥25 g的比例为63.53%,每日人均食盐摄入量≥6 g的比例为34.21%,体力活动活跃的比例为84.21%,糖尿病知识掌握较好的比例为18.8%,对照组和干预组在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局阶段,干预组患者上述5个指标分别为37.80%、51.18%、25.98%、84.25%和32.68%,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明显提高(P0.05),每日人均油脂摄入量≥25 g的比例为和每日人均食盐摄入量≥6 g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糖尿病知识掌握较好的比例为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次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干预取得的效果较为明显,其膳食及体力活动情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社区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