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妇人群显性和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其HBV病毒株S基因的分子进化特征。方法 2014年6月1日—31日,在知情同意下,连续招募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产科初次住院活胎孕妇156人,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和血清;对所有血清平行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应用实时PCR定量测定HBV DNA、应用巢式PCR进行HBV S片段扩增、测序及进化分析。结果156名孕妇中,显性和隐匿性HBV感染率分别为10.3%(16/156)、8.6%(12/140);成功获得13株HBV S基因序列,其中显性7株,隐匿性6株;所有病毒株均为B基因型;仅1例隐匿性HBV株为ayw1血清型,其余12株均为adw2血清型。结论孕妇人群携带较高比例的显性和隐匿性HBV。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显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或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对孕妇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住院孕妇队列研究。以活产分娩且肝功能检查资料完善的2 195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产前血清,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s,HBs Ag)和HBV S/pre S/C片段,分析并比较显性HBV感染、OBI与非HBV感染孕妇的肝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显性HBV感染孕妇的ALT、TBAS水平显著高于非HBV感染孕妇,而TP和ALB则明显降低,GLB在3组孕妇中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ALP、GGT、TBIL、DBIL在3组孕妇中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性HBV感染的活产孕妇妊娠期间ALT、TBAS、TP、ALB指标值异于非HBV感染活产孕妇,未发现OBI活产孕妇肝功能指标与显性HBV、非HBV感染活产孕妇的差异。提示临床应加强对显性HBV感染孕妇的肝功能监测,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3.
持续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分为两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显性HBV感染)和阴性(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infection,OBI)。对显性感染的认识相对清楚,但对OBI的认识仍然有限。本文重点介绍OBI的危害及其流行情况,并分别阐述了母婴不同乙肝传播类型与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关系。HBV以母婴传播为主,两类HBV感染在母婴传播上表现为四种类型:(Ⅰ)母亲HBV显性-子代HBV显性;(Ⅱ)母亲HBV显性-子代OBI;(Ⅲ)母亲OBI-子代OBI;(Ⅳ)母亲OBI-子代HBV显性。HBV疫苗免疫后时代可能以Ⅱ型传播为主。应加强对OBI的研究,重新评估现有HBV免疫策略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母婴匹配人群隐匿性HBV感染(OBI)及显性和隐匿性病毒株s基因的变异。方法基础调查时随访135对母婴,填写调查表及采血样,采用ELISA检测HBsAg,Real—time PcR测定病毒载量,PCR扩增HBV S基因并进行进化分析。结果共采集母血94份,其子女血样101份,OBI感染率分别为10.0%和2.0%,母亲显著高于其子女;显性和隐匿性病毒株病毒载量中位数分别为399.9 IU/ml和247.6 IU/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BI病毒株有l株为B基因型、adw血清型,其余7株均为C基因型、adr血清型;显性HBV感染病毒株有15株为B基因型、adw血清型,其余8株为c基因型、adr血清型;OBI病毒株中C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显性HBV病毒株。结论母婴人群存在一定比例的OBI,应重视其预防。  相似文献   

5.
父儿传播乙型肝炎病毒S区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155-687段序列,研究携带者父亲与其子所携HBV的基因分型,方法:应用套式PCR扩增S基因片段,直接测序155-687段核苷酸并推衍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文献中4株分属A,B,C,D基因序列比较。结果:父亲与其子所携带HBV序列与B型同源性最高,核苷酸水平分别达98.3%和97.9%,氨基酸水平分别达100%与99.4%,故父亲与其子所携HBV均属B型,父与子间此段序列的同源性极高,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达99.6%与99.4%,结论:从分子水平证明出生前期HBV你儿传播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太原地区孕妇HBV感染者a决定簇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太原地区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S基因a决定簇变异情况。方法 2001年11月~2004年7月,采集太原市传染病医院妇产科住院的HBsAg阳性孕妇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HBeAg,巢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对41例孕妇标本进行了PCR产物直接测序,与Genebank中HBV中国大陆流行株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分析HBVS基因a决定簇变异情况。结果 14.63%(6/41)孕妇携带HBVS基因a决定簇变异株。检出的突变位点中,aa126,aa127,aa131,aa143为较常见的氨基酸变异位点,aa125,aa135,aa137及aa140变异报道较少,大多数位点的变异导致了氨基酸替换。结论 太原地区孕妇HBV感染者携带a决定簇突变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重庆地区不同亚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流行株PreS/S基因参照序列。方法 扩增18例HBV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PreS/S基因,应用同源性分析和对齐比较等方法确定基因型/血清型,并选同HBV亚型的PreS/S拟定参照序列。结果 9株基因型B/血清型adw2、6株基因型C/血清型adrq 、3株基因型B/血清型aywl;建立的重庆地区基因型B/血清型adw2、基因型C/血清型adrq HBV流行株PreS/S参照序列,与华东华南、东北华南地区同亚型的参照序列比较分别有6个、13个核苷酸差异,均可引起4个氨基酸差异。结论 初步建立了重庆地区HBV基因型吲血清型adw2、基因型C/血清型adrq HBV流行株PreS/S基因参照序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耐药种类分布和耐药位点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4年4月就诊于唐山市传染病医院门诊和住院的46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通过使用毛细管电泳仪采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HBV基因分型和耐药位点的检测,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唐山地区CHB患者的467例样本中检测出HBV基因型445例,其中B基因型64例占14.38%,C基因型380例占85.39%,D基因型1例占0.22%;共检出耐药患者283例,其中对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多药耐药的160例占56.54%;对阿德福韦酯的主要耐药位点是rtA181V/T/S突变,其次是rtA181V/T/S和rtN236T同时突变,B基因型与C基因型对阿德福韦酯的耐药位点突变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多药耐药的主要耐药位点是rtL180M和rtM204I/V/S同时突变,其次是单独rtM204I/V/S突变。结论唐山地区HBV感染者的基因型主要以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通过对耐药位点的分析,B基因型CHB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不易耐药,HBV基因型B型和C型的CHB患者对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耐药的多药耐药位点分布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在阻断母婴传播过程中S基因变异的特点,比较与未予阻断者的差异,探讨基因变异与宫内传播的关系,协助评价HBIG的治疗安全性.方法将18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母亲及其宫内感染新生儿按母亲产前处理分为HBIG组8对,母亲于产前3月起肌肉注射HBIG 200~400IU至分娩前;对照组10对,母亲产前不接受HBIG者.巢式PCR扩增HBV S基因片段并直接测序.以每对病例第一份(母亲孕中期)血清HBV株S基因区氨基酸(或核苷酸)作为标准,对每对病例第二份血清(母亲分娩前)和第三份血清(新生儿)HBV株进行分析.结果HBV S区碱基替代突变率和氨基酸变异数在HBIG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8例宫内感染儿17例其病毒株与母亲分娩前的优势株一致,其中4例为S区变异株;18例宫内感染儿病毒株分型B型adw2 12例,C型adrq^+6例.结论无症状携带HBV孕妇产前使用现有剂量HBIG至临产并未增加HBV S区的变异.HBV S区变异株和未变异株均可经宫内传播,宫内感染发生于孕后期;HBV S区变异并非发生宫内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ELIS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检测HBsAg的一致性,探讨其相关的因素和基因进化特征。方法 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连续招募安庆市市立医院产科初次住院活产孕妇2 296例,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并对采集的血清应用ELISA和ECLIA检测HBsAg,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对HBV S基因片段进行巢式PCR扩增、测序及进化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具有一致性,Kappa=0.71。共获得123株HBV S基因片段序列,其中113株为B基因型(adw2血清型112株,adw3血清型1株),10株为C基因型(全为adr血清型)。两种方法检测不同基因型或血清型病毒株的结果显示,ECLIA对B基因型和adw2血清的检测明显优于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株B基因型序列进化分析显示,两种检测方法或不同阳性组别在各位点替换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生于HBsAg主要亲水区域(MHR)的氨基酸变异显示,ELISA/ECLIA单纯阳性组出现完全不相同的替换位点。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HBsAg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在ELISA/ECLIA单纯阳性组中仍获得34株(32.4%)HBV S基因片段,且存在MHR的氨基酸替换位点互补。因此在控制HBV传播中应考虑ELISA/ECLIA单纯阳性的感染者在人群中可能的静默传播作用,还需优化临床检测程序。  相似文献   

11.
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者体内S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报告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 )同时阳性患血清中S区编码碱基序列及基氨基酸序列的为异特点。方法 以adr亚型的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2例HBsAg/抗-HBs均阳性的患体内扩增的HBV全S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asy质粒,DNA测序确定病毒的变异特点。结果 测序结果发现双阳患与HBsAg阳性患血清中的HBV全S基因比较,核苷酸序列有4个核苷酸位点(0.3%)的替换突变,表面抗原氨基酸序列无特异性替换突变,但HBV多聚酶的间隔区氨基酸序列有3个位点的特异性替换突变。结论 HBV长期携带体内有HBV准种共存: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原因不能归因于病毒的变异,应归结于患免疫系统的个体化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隐匿性感染及编码S基因(surface)变异状况。方法选择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阴性的儿童血清标本167份,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S基因片段,对PCR阳性产物进行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测定和基因片段分析。结果在167份标本中,HBV核酸阳性63份,在测序42份标本中11份标本S基因片段出现氨基酸变异,共有5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其中一个在"a"决定簇片段内。结论免疫失败儿童HBV隐匿性感染率较高,HBVS基因存在不同位点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东省珠海市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和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elta virus, HDV)混合感染现状,及HBV基因型和S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广东省珠海市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HBV感染者血清样本558份,同时采用ELISA法和荧光PCR法检测HDV抗体和核酸,用PCR扩增和测序法获得HBV部分S基因序列,用MEGA 6.0软件构建进化树对HBV基因定型,并分析S蛋白功能区表达。结果 从558份HBV感染者血清样本中检出2份HDV病例,HDV感染率0.36%;HBV优势基因型为C型和B型,2份HBV/HDV混合感染样HBV基因型为C型,与HBV单独感染样位于同一进化簇,并在第146位和第194~201位氨基酸处保守。结论 广东省珠海市HBV感染者中HDV感染处于低水平;2例HBV/HDV混合感染样HBV基因型为C型,为珠海市优势基因型,HBV S蛋白未发现氨基酸变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南通地区C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流行株PreS基因参考序列。方法扩增25例HBV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PreS基因,分析并确定基因型,选同HBVC亚型的PreS拟定参照序列。结果将所测基因序列与HBV不同型PreS序列用Clustalx1.8软件对比,经MEGA3.1软件分型。结果表明,其中有19份血样属C型,有6份血样属B型;南通地区C型HBV流行株的PreS参照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HBV-C型序列D50517.1以及重庆地区的参照序列进行比较,分别有6个核苷酸和10个核苷酸位点的差异,同源性分别为98.9%和98.1%。结论建立了南通地区C型HBV流行株的PreS基因参照序列。  相似文献   

15.
宫内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S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宫内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前S/S基因结构 ,探讨HBV基因变异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 根据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与否 ,将其HBsAg阳性母亲分为宫内感染组和非宫内感染组 ,经PCR扩增HBV前S/S基因 2 848- 835位核苷酸序列 ,克隆、测序 ,比较 2组基因结构的差异。结果 全部HBV株序列都属于C基因亚型、adr亚型 ,宫内感染组中母婴序列的相似性达 99.2 %~ 1 0 0 .0 %。 2组患者在前S1区、前S2区和S区均有各自的突变位点 ,S区“a”决定簇表位几乎没有突变发生。非宫内感染组中nt2 90 9、nt399、nt2 93和nt483突变出现较多 ,而在宫内感染组尤其是新生儿的序列中出现较少。而且非宫内感染组前S2区 (P <0 .0 5)、S区 (P <0 .0 1 )和前S/S区 (P <0 .0 5)突变率也高于宫内感染组。结论 引起新生儿宫内感染的HBV前S/S基因异质性较低 ,提示前S/S区突变率低的HBV株可能容易引起新生儿的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HBV宫内传播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HBV宫内传播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17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172例新生儿外周血,巢式PCR检测血清HBV DNA。PCR-RFLP技术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鉴定HBV基因型。结果:太原地区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有B、C、133种基因型,以C型为优势基因型。HBV C型与B型孕妇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56.45%、50.00%(x^2=0.092,P=0,761),两组孕妇的HBV宫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发生宫内感染的新生儿HBV基因型均与其母亲一致。结论:孕妇感染HBVC型与B型其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几率相当。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过程中,HBV基因型可能不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江西省2007年乙型流感病毒流行情况的分子基础.方法 采集监测医院和疑似流感疫情的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对分离到的B型流感病毒进行核酸的提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病毒HA1基因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5.0、BioEdit(Version5.0)、Mega生物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推导出氨基酸序列,进行基因特性分析.结果 2007年分离到B型流感病毒91株,其中68株Yamagata系和23株Victoria系;6株Yamagata系和4株Victoria系B型流感病毒分别与WHO推荐的疫苗株B/Shanghai/361/2002(Yamagata系)和B/Malaysia/2506/2004(Victoria系)的HA1序列比对,结果为:Yamagata系B型流感病毒HA1区域核苷酸平均替换数为23.3个,平均点突变率为2.30%,氨基酸替换数在7~9个,同源性为95.2%~96.3%,所有毒株均在6个相同的氨基酸位点发生了相同的替换;Victoria系B型流感病毒HA1区域核苷酸平均替换数为8.5个,平均点突变率为0.84%,氨基酸替换数在3~4个,同源性为98.95%~99.48%,所有毒株均在3个相同的氨基酸位点发生了相同的替换.结论 2007年Victoria系B型流感病毒HA1基因特性有所改变,疫苗仍有预防效果,但是B型流感流行趋势发生了改变,Yamagata系比Victoria系更活跃,B/Malaysia/2506/2004(Victoria系)疫苗推荐株对江西省B型流感保护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四川省木里县1株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特征.方法 从HBsAg阳性的血清标本11B18中提取病毒DNA,经多聚酶链反应和核苷酸片段测序后,用Mega4软件和Simplot软件做进化树分析和重组分析.结果 S基因和C基因核苷酸序列进化树分析显示11B18分别属于D基因型和C基因型,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化树分析显示此株与C1基因亚型参考株在同一进化分枝上;重组分析证实此株为C/D基因型重组株,与D基因型的重组位点大约在nt140~nt740.结论 与我国西部地区的CD1和CD22种C/D基因型重组株比较,11B18属于C1基因亚型,其与D基因型的重组位点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途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婴传播中父亲与婴儿所携HBV基因型别的一致性,从而证明HBV父婴传播途径的存在。方法:选择父亲为HBV携带而母亲无任何HBV感染标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新生儿的HBV感染标志,比较父亲与子代所携HBV S基因451-660段序列同源性并作基因分型。结果:16对父亲与婴儿所携HBV同属adw亚型,HBV S基因同源性在98%-100%之间,检出488,491,494,530,531,546,581,621位核苷酸变异导致112,113,114,126,131,143,156位氨基酸替代。以HBV S基因的分型方法,10对父婴所携HBV基因型别同属B型;4对同属A型;2对婴儿为A型,父亲介于A型与B型之间。结论:存在HBV的父婴传播途径且两代所携HBV基因型别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突变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中扩增得到包括HBV前C/C区和前S/S区基因的2.5kb基因片断或前S/S区1.2kb基因片断,克隆、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比较母婴HBV基因序列的差异。结果4对发生宫内感染的母婴HBV序列共得到43株,都属于HBVC基因亚型、adr血清亚型。HBV前S/S区序列中,新生儿序列的差异性低于母体(P〈0.05)。4对母婴问序列的平均相似率分别为99.47%、99.39%、99.37%和99.46%;母婴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每对母婴序列间的进化距离都比较小,核苷酸差异率分别为0.4、0.8、1.2和0.3。母婴序列间均存在1个或数个核苷酸位点的差异,母体内的优势株和新生儿体内的优势株不完全相同。结论母体内的优势株或弱势株都可以通过宫内传播感染新生儿,可能与其基因突变有密切关系。提示HBV的宫内传播存在基因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