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CAS)对于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期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包括中国阜外医院于2005年12月-2014年12月60名合并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组1为27名患者接受单侧CAS后同期接受非体外循环下CABG,组2为33名患者接受单侧CEA后同期接受非体外循环下CABG。记录并分析患者主要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CAS-CABG组患者术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和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4.81%和0%,CEA-CABG组患者术后MACCE和死亡的发生率均为3.03%,两组患者间术后MACCE事件和死亡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EA-CABG组比较,CAS-CABG组术后24h胸液引流量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EA-CABG组比较,CASCABG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单侧CAS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与同期单侧CEA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对于冠心病合并重度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近期疗效均满意。同期单侧CAS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较同期单侧CEA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术后住院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ory artery bypass grafe,CABG)同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耐受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80例,其中同期行CEA、CABG(观察组)与分期行CABG、CEA(对照组)各9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单支颈动脉阻断时间、桥血管血流量、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颈动脉狭窄处内径、流速及LVEF,记录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13.51±36.75)min vs(196.34±30.42)min,P0.01],而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10±0.75)d vs(2.53±0.94)d,(24.16±6.57)d vs(36.24±12.53)d,P0.01)]。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LVEF明显升高,流速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LVEF、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行CEA、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疗效与分期手术相当,且前者只需进行1次手术,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还可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然而其手术时间延长,需注意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8):772-775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联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冠心病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经验,探讨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3月我院37例冠心病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ABG与CEA手术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病变9例,其余均为冠状动脉3支病变;合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70%)25例,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12例。观察其围术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其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门诊随访。结果:CABG同期行CEA 29例,分期手术8例,所有患者均行单侧CEA。围术期无死亡,无心肌梗死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1例术后3 d出现脑卒中,经康复治疗后左侧肢体肌力3级。术后随访37例,随访率100%,随访10~8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新发脑梗死,无精神意识障碍、认知改变。结论:CABG联合CEA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02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资料,共计44例,男性36例,女性8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64±8)岁。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例心肌梗死。32例合并高血压,16例合并糖尿病,4例并发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合并陈旧性脑梗死病史。冠状动脉造影显示:4例2支病变,40例3支病变。颈动脉超声提示:27例双侧病变,17例单侧严重变,术中均先行CEA再行OPCABG。结果: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为术后心肌梗死;1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于术后1年内死亡,死亡原因不明;2例术后1年内再次行CEA,均为双侧重度狭窄患者;2例术后随访1~2年内发生脑梗死。余39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6年,复查无神经系统事件及心肌梗死事件。结论:同期行OPCABG和CEA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疾病安全、有效,近期及中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一站式与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CAS)联合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行CAS+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一站式组18例,同期组14例(CAS优先,1d <间隔时间≤7d)。比较两组30d预后,安全终点:出血事件、输血率和24h引流量;预后终点:30d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梗死、死亡)。结果:一站式杂交显著缩短术后住院时间(7 vs.11d,P=0.024);与同期组比较,一站式组患者MACCE事件发生率更低(零vs.21.4%)。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同期组术后输血比例(16.7%vs.42.9%)及24h引流量> 1 000mL比例(11.1%vs.28.6%)均高于一站式组。结论:一站式与同期CAS+OPCABG早期预后相似,但一站式杂交手术存在降低术后输血及MACCE风险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心脏瓣膜置换术(HVR)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患者ICU停留时间、心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CABG与HVR非同期治疗组和同期治疗组,每组47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及5年内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与非同期治疗组比较,同期治疗组LVEF [(44.23±11.03)%比(49.58±11.39)%]、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流速比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A)[(0.87±0.09)比(0.94±0.12)]明显提高,左房内径(LAD)[(39.47±10.16)mm比(34.46±8.72)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8.49±10.65)mm比(53.17±9.13)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48.69±8.73)mm比(42.07±8.36)mm]、心胸比(CTR)[(0.66±0.14)比(0.54±0.09)]明显减小,心功能Ⅱ级比例(46.81%比70.21%)明显增加,Ⅲ级比例(34.04%比12.77%)明显降低,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或0.01)。5年后随访,与非同期治疗组比较,同期治疗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40.43%比19.15%)明显降低,5年生存率(44.68%比68.08%)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同期行CABG与HVR能够显著缩短ICU停留时间等术后观察指标,改善心功能,提高远期生存率,减少不良事件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91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双侧颈动脉无病变或轻度狭窄,58例)和观察组(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70%,33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围术期、术后1年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围术期、术后1年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老年女性患者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近远期临床预后。方法:分析1999-01至2008-12于阜外医院接受单纯CABG的763例65岁以上老年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体外循环下CABG组(体外循环组,n=331)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组(非体外循环组,n=43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天死亡率、住院期间的临床指标和术后远期的死亡率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事件: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二次再血管化)发生率。结果:与体外循环组比较,非体外循环组患者年龄更大(P0.001),脑血管意外比例更高(P=0.023),冠心病家族史(P=0.012)、心绞痛(P0.001)及紧急手术(P=0.015)的比例更低,静脉桥远端吻合口数更少(P0.001),不完全再血管化率更高(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早期的临床指标,非体外循环组术后30天死亡率(P=0.038),血液制品使用率(P0.001),辅助通气总时间超过24小时比例(P0.001),肾功能衰竭(P=0.022)、肺部并发症(P0.001)和因出血再手术发生率(P=0.021)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住院期间所有并发症复合终点(P=0.1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比较术后远期的临床结局,全因死亡率(P=0.477)及MACCE事件发生率(P=0.26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能降低老年女性患者的术后30天死亡率,同时能减少围术期血液制品的应用,缩短术后辅助通气时间,降低术后早期肾功能衰竭、肺部并发症和因出血再手术发生率。但不能降低远期死亡率和MACCE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术(CAS)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或分期Hybrid技术治疗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08年7月至2014年9月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人心脏外科收治的同期或分期实施CAS和CABG的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274例,依据两种手术是否同期实施分为两组:同期手术组(间隔≤7 d,n=35)和分期手术组(间隔7 d,n=239)。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同期手术组相比,分期手术组患者的搭桥数量、颈动脉支架植入个数以及肾动脉支架植入个数显著增加,而呼吸机辅助时间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45.6(28.1~65.4)个月,随访期间仅1例患者发生脑卒中而死亡。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终期,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同期手术与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OR=0.679,95%CI:0.12~3.72;P=0.66)。结论 CAS联合CABG是治疗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痛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与临床随访结果.方法 入选2001年7月至2004年6月在DESIRE注册的104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分别接受PCI治疗和CABG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情况与冠状动脉造影特征、血运重建情况、住院临床结果以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CABG组相比,PCI组的院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较低(P<0.01);院内病死率较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BG组院内MACCE发生的风险显著高于PCI组(P=0.002).平均随访22个月,两组随访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两组随访MACCE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院内MACCE发生率较低,但PCI后随访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广泛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有望改善PCI的长期结果.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冠心病并发颈动脉狭窄同期手术治疗的经验,并对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颈动脉狭窄11例中,7例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然后在心脏跳动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3例先行CEA,然后在体外循环(CPB)下行CABG,其中1例同期二尖瓣成形术,1例在CPR下先行CEA,然后再行CABG.结果术后30d内死亡2例,余9例术后10d内出院,随诊5个月~1年无死亡,复查未发现持续和短暂神经系统症状,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再发生.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同期进行,同期手术减少了分期手术间歇期的风险.术中科学规范的外科操作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合并糖尿病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应用桡动脉桥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GABG)后近期、中远期随访结果。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采用桡动脉作为第二桥血管材料行单纯CABG患者共686例,其中284例合并糖尿病。比较合并糖尿病组(n=284)与无糖尿病组(n=402)患者的术后住院结果、术后30天及中远期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及桥血管通畅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制品使用率、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糖尿病组新发心房颤动比例高于无糖尿病组(29.9%vs. 18.9%,P0.001);术后30天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血管化事件及总体MAC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合并糖尿病组术后30天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无糖尿病组(1.8%vs. 0.5%,P=0.032)。至2019年6月,平均随访时间达(66.4±17.6)个月,应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中远期随访期间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总体MACCE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及再血管化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合并糖尿病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糖尿病组(P0.0001)。平均术后(57.0±18.1)个月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复查,合并糖尿病组患者桡动脉桥血管通畅率与无糖尿病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6%vs. 87.2%,P=0.507)。结论: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合理运用桡动脉桥仍可取得良好的近期及中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同期行颈动脉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经验,评估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外科与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7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均同期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糖尿病合并多支病变患者住院时和12个月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645例糖尿病合并多支病变进行血运重建的患者,比较CABG和置入DES组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 I)、脑血管事件、再次血运重建以及总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 CABG组更多合并有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C型病变和3支病变,完全血运重建较高(P均<0.001);DES组和CABG组总死亡率(P=0.460)、心脏性死亡和非致死性M I复合终点事件(P=0.076)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S组MACCE、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明显增高(P均<0.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多支病变患者12个月时CABG有较低MACCE,与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较低有关;DES有较高的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与糖尿病较高的再狭窄率和PC I较低的完全血运重建率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使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DES)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治疗的中、远期疗效,并探讨应用SYNTAX SCORE来评估病变风险与临床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176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其中CABG组80例,PCI-DES组96例。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左主干病变特点及SYNTAX评分、CABG和PCI手术情况,随访患者术后3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结果:术后3年随访,PCI-DES组与CABG组的MACCE发生率及无MACCE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CI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TVR)明显高于CABG组(P<0.05)。用SYNTAX SCORE把PCI-DES和CABG两组患者分为高积分组(≥30.0)和低积分组(<30.0):高积分组,术后3年PCI-DES亚组MACCE事件发生率高于CABG亚组(23.53%∶18.05%,P<0.05),无MACCE事件生存率低于CABG亚组(51.47%∶70.83%,P<0.05)。低积分组,术后3年MACCE事件发生率CABG亚组高于PCI-DES亚组(12.50%∶7.14%,P>0.05),而无MACCE事件生存率低于PCI-DES亚组(75.00%∶82.14%,P<0.05)。结论:PCI-DES与CABG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总体疗效相似。用SYNTAX SCORE指导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血管重建方式的选择有重要价值,但在不同的患者人群中,仍应结合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选择恰当的血运重建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77例双侧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单纯药物治疗(药物组,56例)和颈动脉支架术(支架组,21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的差异及入院主要临床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30 d内心肌梗死),治疗后随访3个月内临床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新发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入院主要临床疾病、治疗后随访3个月内临床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改善方面,支架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相对单纯药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老年(年龄≥75岁)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近远期临床结果。方法:本研究于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连续入选年龄≥75岁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363例,在我院行PCI置入DES(n=269)或CABG(n=94)治疗。主要终点为24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次要终点为24个月时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脑血管事件和再次血运重建以及全因死亡、非致死性MI和脑血管事件复合终点事件。结果:住院期间,CABG组的病死率(7.4%vs.1.9%,P=0.023)和非致死性MI的发生率(3.2%vs.0,P=0.023),明显高于DES组,CABG组的MACCE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DES组(10.6%vs.1.9%,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个月时,CABG组和DES组的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未见明显差异[22.3%vs.15.2%,风险比(HR)=1.62,95%CI 0.63~3.31,P=0.379],两组的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MI、脑血管事件和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也没有明显差异;CABG组全因死亡、非致死性MI和脑血管事件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明显高于DES组(19.1%vs.8.2%,HR 3.87,95%CI:1.24~12.37,P=0.009)。结论:本研究提示,与DES相比,CABG可能会增加75岁以上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远期全因死亡、非致死性MI和脑血管事件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而未降低再次血运重建和MACC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合并冠心病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于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的患者,分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组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包括死亡、卒中(出血性、缺血性)、心肌梗死、急性肾衰竭、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脑过度灌注综合征以及颅外神经损伤等。结果:合并冠心病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和CAS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相近,糖尿病会增加行CAS术后脑卒中的风险(OR=46.88,P=0.038)。结论:对于合并有冠心病的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或CEA对于患者术后的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其他并发症无显著影响,都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LM)病变和(或)三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在同时合并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情况下,接受不同血运重建策略治疗对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合并HFrEF并成功行血运重建治疗的LM病变和(或)三支病变冠心病患者进行病例注册分析。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入选患者902例,其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228例(PCI组),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674例(CABG组)。根据术后平均3.1年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左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单因素回归分析后,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吸烟史、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病史、既往PCI史、既往CABG史、SYNTAX评分)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功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后1年CABG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高于PCI组(17.66%比14.04%,HR 1.362,95%CI 1.211~2.070,P<0.010)。对MACCE单个事件比较显示,CABG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高于PCI组(12.61%比6.14%,HR 2.134,95%CI 1.832~3.182,P<0.010),而再次血运重建率较低(2.97%比4.82%,HR 0.696,95%CI 0.518~0.922,P=0.026);两组患者卒中及因心力衰竭入院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术后3年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相似,同时在单独事件全因死亡风险、心原性死亡风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PCI组,CABG组具有较高的卒中发生率(5.93%比3.07%,HR 1.894,95%CI 1.528~2.673,P=0.014)和较低的再次血运重建率(8.31%比13.16%,HR 0.558,95%CI 0.362~0.714,P<0.010)。并依据SYNTAX评分分值分为SYNTAX评分低分(≤22分)、SYNTAX评分中分(23~32分)、SYNTAX评分高分(≥33分),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经校正混杂因素后术后3年随访结果显示,对于SYNTAX评分低分患者,CABG组心原性死亡风险高于PCI组(HR 1.253,95%CI 0.748~2.003,P=0.048),两组全因死亡风险相似;而对于SYNTAX评分高分患者,CABG组的全因死亡事件、心原性死亡发生率均略低于PCI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 0.796,95%CI 0.318~1.274,P=0.057;HR 0.941,95%CI 0.295~1.681,P=0.623)。结论合并HFrEF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接受PCI的远期预后并不劣于接受CABG治疗,对于存在左心功能障碍的冠心病患者,PCI也可作为血运重建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低氧血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589例冠心病患者行CABG的临床资料。随访住院期间发生的低氧血症,比较发生低氧血症组患者和没有发生低氧血症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表面积,术前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有长期吸烟史、是否合并慢性呼吸疾病和糖尿病等。对两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如主动脉阻断时间、搭桥数量、是否体外循环手术、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出血量及二次开胸等并发症。结果589例患者平均年龄(61.2±8.5)岁。体外循环下行CABG482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G)107例,平均移植血管(3.9±1.2)支。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与年龄,术前心功能、LVEF,术后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出血等因素有关。结论CABG术后低氧血症有相对较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应关注术前呼吸功能,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