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导管原位癌患者33例,比较不同级别导管原位癌的超声表现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高级别DCIS 13例,低-中级别DCIS 20例,术前超声提示可能恶性24例,超声对DCIS、高级别DCIS、低-中级别DCIS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2.7%、92.3%、60.0%.超声对高级别DCIS与低-中级别DCIS的诊断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低回声、形态不规则、微钙化是DCIS的超声表现的重要特征.结论 超声对直径≥5 mm的导管原位癌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高级别DCIS比低-中级别DCIS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冠状面火山口征以及微钙化对乳腺浸润性癌(IDC)和乳腺原位癌(DCI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个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灶。按照乳腺癌的浸润与否分为乳腺浸润性癌(IDC)和乳腺原位癌(DCIS)。通过观察ABVS冠状面图像,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分析ABVS火山口征以及微钙化对两种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01例乳腺癌病灶中,IDC在ABVS冠状面出现火山口征的阳性率(51.2%)高于DCIS (10%),P<0.05。IDC在肿块内(81.9%)检出微钙化的比例高于DCIS (54.3%)、在导管内检出微钙化的比例(18.1%)低于DCIS (45.7%),P<0.05。IDC出现散在少量微钙化的比例为(73.2%)高于DCIS (40%),P<0.05。DCIS出现钙化簇的阳性率(35%)高于IDC(14.6%),P<0.05。结论 ABVS冠状面火山口征以及微钙化的检出部位、数量和钙化簇的出现,对于IDC、DCIS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癌的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44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IDC)33例,导管原位癌(DCIS)11例。观察X线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X线表现为肿块24例,钙化19例,结构致密或扭曲12例;24例肿块除2例显示边界清晰的良性征象外,其他均为恶性边缘征象的肿块;典型恶性钙化多见(13/19),且钙化除单纯钙化外可同时伴发肿块或结构致密。(2)33例浸润性导管癌主要表现为肿块23例,结构致密或紊乱9例,以上两者伴钙化8例。(3)DCIS中全部表现为典型恶性钙化,且单纯钙化均出现于DCIS而未见于IDC中。(4)隐性乳腺癌均见于IDC,其中临床和X线隐性乳腺癌分别为4例和1例。结论导管癌的常见X线表现为肿块、钙化和结构致密,单纯钙化首先考虑DCIS,其余征象均首先考虑IDC。  相似文献   

4.
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原位癌的钙化特点与组织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乳腺X线检查中表现为单纯性钙化的浸润性导管癌(IDC)与导管原位癌(DCIS)的钙化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参照BIRADS标准及2003年WHO关于乳腺癌的分类、分级标准,回顾性分析乳腺X线检查中表现为单纯性钙化、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4例IDC及68例DCIS患者的乳腺X线表现。结果乳腺X线片中IDC与DCIS的钙化形态及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多形不均质与线样分支状钙化,区域性钙化、成簇分布与节段性分布钙化在二者中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08)。74例IDC中,35例合并DCIS,其中不同病理分级的DCIS所处位置不同,IDC病灶外周的DCIS多级别较低,中央的DCIS多级别较高(χ2=14.353,P<0.05)。结论 DCIS与IDC部分钙化的形态、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乳腺X线检查中全面、仔细分析其影像特征,对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4、5级乳腺恶性肿瘤与病理分化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乳腺病灶为BI-RADS 3、4、5级患者406例,412个病灶,所有病灶均经手术或者活检穿刺明确病理诊断,分析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与病理分化的相关性。结果诊断为BI-RADS 3、4、5级的原位癌(CIS)和浸润性导管癌(IDC)各级病理分化差异均无显著差异(P1=0.4370.05,P2=0.9980.05)。诊断为3级的IDC最大径与5级的IDC最大径有显著差异。结论超声诊断BI-RADS 3、4、5级(CIS)和(IDC),与其病理分化无关。病灶大小影响超声对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l回顾性分析137例乳腺超声检查为BI-RADS4级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其中DCIS组55例(40.10%55/137),良性乳腺肿瘤组41例(29.95%41/137),乳腺浸润性癌组41例(29.95%41/137),所有病例均经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详细记录肿瘤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CDFI血流信号等各种征象,对三种类型的乳腺肿瘤超声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CIS与良性乳腺肿瘤超声图像表现在肿瘤内部回声、微钙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DCIS与乳腺浸润性癌的超声图像在肿瘤形态、边界、导管扩张、后方回声衰减有显著差异(P0.01)。通过CDFI观察,DCIS与良性乳腺肿瘤在动脉RI方面有统计学差异,DCIS与恶性乳腺肿瘤在血流信号(Alder分级)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DCIS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内微钙化、导管扩张、RI指数高等特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的超声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为DCIS及DCISM共129例患者的病史资料,比较两组间超声图像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并进一步亚组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共54例DCIS及75例DCISM入组。在病理上,DCISM组的病理分级、Her2阳性率及Ki-67指数相对DCIS组更高,而ER、PR阳性率更低。在超声上,两组的图像表现类型无明显差异,但DCISM组的病灶范围更大,且微钙化更常见。另外,微钙化组较无钙化组的病灶范围更大,病理分级、Her2阳性率、Ki-67指数更高,而ER、PR阳性率更低。结论 DCISM与DCIS的超声表现类型无明显差异,但病灶范围更大,微钙化更常见;而超声上的微钙化可能与肿瘤高核级、Her2阳性、Ki-67指数高等不良预后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S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32例乳腺SA与99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51例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64例纤维腺瘤(fibroadenoma,FA)的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SA患者的平均年龄小于IDC、DCIS,大于FA(P<0.05);病灶最大径平均值均小于其他三组(P <0.05);SA声像图均表现为实质性低回声灶,其边缘毛刺或蟹足征的检出率低于IDC,高于DCIS、FA(P<0.05);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周围高回声晕的检出率低于IDC,高于FA(P<0.05),与DCIS相近(P>0.05);SA的内部回声不均匀、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检出率高于FA(P<0.05),低于IDC、DCIS(P>0.05);病灶纵横比≥0.7的检出率略低于IDC,高于DCIS、FA(P>0.05);其内部血流Ⅱ~Ⅲ级的检出率低于IDC、DCIS(P<0.05),与FA相近(P>0.05).结论 超声对乳腺S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特征及误诊相关因素。方法对比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87个及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107个的声像图特征,探讨误诊原因。结果 IDP组与DCIS组在肿块最大径、形态、边缘、回声类型、后方回声、钙化、血流分布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IDP误诊率最高。本组IDP超声诊断准确率为43.7%(38/87),误诊率为56.3%(49/87),其中误诊为乳腺恶性肿瘤28个(32.2%),4B类9个、4C类7个、5类12个。结论 IDP的超声表现多样,提高对IDP声像表现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特征关系的认识,有助于提高IDP的超声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及其微浸润癌(DCIS-MI)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18例DCIS患者(252个病灶)的临床、病理及超声资料。结果 252个病灶中,有172个DCIS(DCIS组)和80个DCIS-MI(DCIS-MI组),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月经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大小、前哨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特征:DCIS-MI组粉刺型及高级别分化比例明显高于DCIS组(P<0.05);超声征象:肿瘤形状、内部回声、边缘和边界以及Adler分级两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后方回声、生长方位、微钙化、乳腺结构紊乱及导管扩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CIS-MI较DCIS更具浸润性癌的临床特征,其部分超声征象具恶性肿瘤特征,可反映其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蛋白水平研究Skp2和p27Kip1表达异常与乳腺癌发生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n Vision两步法检测30例乳腺正常组织,30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ADH)、30例导管原位癌(DCIS)和56例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IDC)中Skp2和p27Kip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Skp2和p27Kip1表达异常与乳腺癌发生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ADH组、DCIS组及IDC组的Skp2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P0.01),IDC组和DCIS组高于ADH组(P0.01,P0.05),IDC组又高于DCIS组(P0.01)。ADH组、DCIS组和IDC组p27kip1阳性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P0.01),IDC组和DCIS组均低于ADH组(P0.01,P0.05),IDC组又低于DCIS组(P0.01)。2IDC伴淋巴结转移组Skp2阳性率显著高于DCIS淋巴结转移组(P0.05);IDCⅢ级高于IDCⅠ~Ⅱ级(P0.01)。反之,p27kip1阳性率在IDC伴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IDCⅢ级低于Ⅰ~Ⅱ级(P0.01)。结论 Skp2与p27Kip1异常表达与乳腺癌发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探讨单纯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及DCIS伴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表现特征。方法:对261例住院患者进行术前CEUS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选取14例单纯DCIS(A组)和29例DCIS伴浸润性乳腺癌[原位癌成分≥20%者14例(B组)和原位癌成分20%者15例(C组)],并对患者进行CEUS分析。结果:单纯DCIS多表现为边缘到中央整体中高强度灌注,部分周边可见血管样灌注,其中部分可呈环形血管样灌注。A组比B组曲线下面积大,上升斜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DCIS及DCIS伴浸润性乳腺癌的CEUS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5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61例DCIS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将其分为七类:肿块型、单根导管扩张型、多根导管扩张型、囊实性导管扩张型、单根导管扩展型、多根导管扩展型、导管扩张扩展型。采用χ2检验比较有钙化的病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与无钙化的病例超声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本组261例DCIS患者,2例超声漏诊,超声检查检出率为99.23%(259/261),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3.40%(216/259)。其中肿块型98例,导管改变型161例。各超声分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肿块型82.65%(81/98),单根导管扩张型80.00%(8/10),多根导管扩张型82.19%(60/73),囊实性导管扩张型66.67%(8/12),单根导管扩展型0,多根导管扩展型87.76%(43/50),导管扩张扩展型100%(16/16)。经钼靶或病理证实的有钙化的病例179例(包括导管内钙化和病灶内钙化),占69.11%(179/259)。有钙化的病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3.85%(168/179),无钙化的病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67.50%(54/80),有钙化的病例超声诊断准确率高于无钙化的病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4,P0.01)。结论 DCIS超声诊断准确率与其超声分类和有无钙化密切相关。准确判读DCIS超声分类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乳腺DCIS患者的钼靶X线、常规超声及ABVS表现。钼靶X线、常规超声及ABVS表现,钼靶X线、常规超声及ABVS的乳腺DCIS检出率比较采用非参数Cochran′s Q test比较,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c Nemar test。结果钼靶X线、常规超声及ABVS表现为肿块(伴或不伴微钙化)的乳腺DCIS分别为13例(19%)、22例(33%)、25例(37%),常规超声、ABVS表现为肿块(伴或不伴微钙化)的乳腺DCIS均多于钼靶X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0.08,P均<0.05),而常规超声与ABVS表现为肿块(伴或不伴微钙化)的乳腺DC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钼靶X线、常规超声及ABVS表现为单纯或伴发微钙化的乳腺DCIS分别为42例(63%)、30例(45%)、39例(58%),钼靶X线、ABVS表现为单纯或伴发微钙化的乳腺DCIS均多于常规超声,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64、5.82,P均<0.05),而钼靶X线与ABVS表现为单纯或伴发微钙化的乳腺DC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钼靶X线、常规超声及ABVS的乳腺DCIS检出率分别为84%、70%及91%,钼靶X线、ABVS的乳腺DCIS检出率均高于常规超声,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2、9.39,P均<0.05),但ABVS与钼靶X线的乳腺DCIS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BVS能提高超声对乳腺DCIS的检出率,与钼靶X线诊断效能相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 (DCIS) 的超声表现及超声对不同类型DCIS的诊断价值,以提高乳腺癌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结合X线钼钯比对检查并经超声提示可能恶性乳腺肿块,最终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的DCIS患者52例,分析DCIS的超声表现.结果 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特征可分为低回声结节伴微钙化、单纯低回声结节、混合回声、无特殊超声表现或局部导管轻微扩张型4种类型,其中以低回声结节伴微钙化型和单纯低回声结节型为主,分别占46.15%和30.77%.结论 低回声结节伴微钙化和单纯低回声结节是乳腺导管内癌的主要超声声像图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与MRI对乳腺导管内癌(DCIS)、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诊断及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确诊的165例病变来源于导管上皮的乳腺癌的超声及MRI资料,分析比较2种检查方式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16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包括DCIS34例,IDC131例.DCIS的超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及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收集176例DCIS-MI和184例DCI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两者肿块最大径≥2.5 cm、高级别组织分级、粉刺型组织亚型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头paget病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Ki-67、小凹蛋白(caveolin-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IS-MI在高级别组织分级、粉刺型组织亚型、肿块最大径≥2.5 cm、ER阴性、PR阴性、caveolin-1阴性、HER2阳性、Ki-67增殖指数≥14%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放射状瘢痕(RS)与乳腺癌的超声表现,以提高术前RS超声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6例乳腺RS与40例浸润性导管癌(IDC)的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RS组的患者平均年龄及病灶最大径平均值与I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组与IDC组病灶在形态、边缘、纵横比、后方回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边界、周围高回声晕、内部回声、钙化灶、血流信号及腋窝淋巴结异常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的超声征象与IDC具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19.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超声与数字钼靶X线摄影对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与数字钼靶X线摄影及两者联合对不同级别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DCIS患者38例,比较超声与数字钼靶X线摄影及两者联合对不同级别DCIS的诊断符合率及微钙化特征。 结果 高级别DCIS 20例,低级别和中级别DCIS 18例;单纯DCIS 28例,DCIS伴微浸润10例。超声对DCIS、高级别DCIS、低级别和中级别DCIS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68%(28/38)、90.00%(18/20)和55.56%(10/18)。数字钼靶X线摄影对DCIS、高级别DCIS、低级别和中级别DCIS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32%(29/38)、90.00%(18/20)、61.11%(11/18)。两者联合对DCIS、高级别DCIS、低级别和中级别DCIS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95%(30/38)、90.00%(18/20)、66.67%(12/18)。超声与数字钼靶X线摄影对DCIS的微钙化检出率均为57.89%(22/38)。 结论 超声与数字钼靶X线摄影对DCIS的诊断符合率与微钙化发现率相似,直径>20 mm的DCIS常伴有微浸润,直径<10 mm无钙化的DCIS易于漏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及乳腺导管内癌伴微小浸润癌(DCIS-MI)的临床、X线及病理表现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及DCIS-MI患者的临床、X线及病理学资料,其中DCIS组93例(96侧),DCIS-MI组40例(40侧)。结果 DCIS组49侧(49/96,51.04%)、DCIS-MI组10侧(10/40,25.00%)触诊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组淋巴结转移均为阴性,DCIS-MI组4侧(4/40,10.00%)前哨淋巴结转移,7侧(7/40,17.50%)腋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X线主要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DCIS组单纯钙化比例较高(41/96,42.71%),DCIS-MI组钙化伴局灶性不对称/肿块比例较高(24/40,60.00%);两组钙化形态及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CIS组钙化形态主要呈细小多形性(39/57,68.42%),成簇(25/57,43.86%)及段样(31/57,54.39%)分布,DCIS-MI组钙化形态多呈线样分支状(14/27,51.85%),段样(18/27,66.67%)分布。两组病灶最大径、组织学分级、分子亚型及Ki-67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CIS与DCIS-MI临床表现、X线征象及病理学特征具有一定差异,DCIS-MI更具浸润性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